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283297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武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武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基于 PLC 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 姓 名 学 号 系(教学点) 电子工程系 年级、专业 07 机电一体化 层次、形式 高起专、脱产 指导教师、职称: - 2 - 目录 摘要 .1 绪论2 第一章 电梯的发展与分类3 1.1 概述.3 1.2 电梯的分类.3 1.3 电梯的组成部件.6 第二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 2.1 PLC 的体系结构.6 2.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6 2.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7 2.4 PLC 控制程序设计 .8 2.4.1 PLC 控制系统

2、的设计基本原则8 2.4.2 PLC 编程步骤8 第三章 设计内容9 3.1 PLC9 3.2 电梯模型 PLC 控制系统设计 .9 3.3 I/O 地址分配.10 3.4 I/O 接线图.11 3.5 电梯的控制系统设计 .12 3.5.1 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 12 3.5.2 电梯操作方式 12 3.5.3 控制系统流程图 13 3.6 控制系统梯形图14 总结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 3 - 基于基于 PLCPLC 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的层电梯控制系统 摘摘 要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PLC(可编程控制器)

3、作为一种工业控制微型计算机,它以安全可靠、运行稳定、编程方便、操作简单尤其 是它的高可控性等优点,在电梯控制系统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梯从手柄开关操纵电梯、按钮控制电 梯发展到了现在的群控电梯,为高层运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LC 在电梯升降控制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它的逻辑开关控制功能。由于 PLC 具有逻辑运算,计数和定时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的功能。在电梯升降过程中, 各种逻辑开关控制与 PLC 很好的结合,很好的实现了对系统的控制。 关键词:关键词:PLC 电梯控制系统 应用 - 4 - 绪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 为高层

4、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 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 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 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 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 集选控制。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 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

5、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 PLC 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 扰能力强、运行稳 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 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 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 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5 - 第一章第一章 电梯的发展与分类电梯的发展与分类 1.11.

6、1 概述概述 1.1.电梯产品的录属关系和在人民物质生活中的作用电梯产品的录属关系和在人民物质生活中的作用: 在我国,电梯、手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属于起重运输设备。电梯是在垂直方向上运行的运输设备,手扶 梯是在斜面上运行的运输设备。但是电梯和手扶梯都是把人或货物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的起重 运输设备。 随着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业得以迅速发展,大 批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十几层至几十层的宾馆、饭店、办公楼、住宅楼鳞次栉比。完全可以预想到,随着 社会的发展,电梯产品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将会和汽车一样,成为重要的运输设备之一。 2.电梯产品发

7、展简史: 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公元前2800年在古代埃及,为了建筑当时的金字塔,曾使用过由人力驱动的升降 机械。公元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1858年美国研制出以蒸汽机为动力,并通过带传动和蜗轮减速装置 驱动的电梯。1878年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发明了水压梯。并随着水压梯的发展,淘汰了蒸汽梯。后来又采用液 压泵和控制阀以及直接拄塞式和侧拄塞式结构的液压梯,这种液压梯至今仍为人们所采用。但是电梯得以兴 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电力作为动力来源。 我国电梯的使用历史悠久。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告活经济的政策深入贯彻执行, 随着技术引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国内建立一批合资和独资

8、电缆生产厂,使我国的电梯工业又取得巨大的 发展,我国又新颁布一批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电梯制造标准,随着采用新标准生产的电梯批量推向市场, 技术性能和质量明显提高的电梯又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和电梯业的发展,电梯工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1.21.2 电梯的分类电梯的分类 电梯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常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1.按用途分类按用途分类: 1)乘客电梯: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主要用于宾馆、饭店、办公楼、大型商店等客流量大的场合。 这类电梯为了提高运送效率,其运行速度比较快,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轿厢的尺寸和结构形式多为宽度大于 深度,使乘客能畅通地进出。而且安全设施齐全,装潢美观。

9、2)载货电梯:为运送货物而设计的并通常有人伴随的电梯。主要用于两层楼以上的车间和各类仓库等 场合。这类电梯的装潢不太讲究,自动化程度和运行速度一般比较低,而载重量和轿厢尺寸的变化范围比较 大。 3)病床电梯:为运送病床而设计的电梯。 4)杂货电梯(服务电梯):供图书馆、办公楼、饭店运送图书、文件、食品等,并不允许人员进入的 - 6 - 电梯。这种电梯的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准运送乘客。为了不使人员进入轿厢,进入轿厢内部的门洞及轿厢的 面积都设得非常小,而且轿厢的净高度一般不大于1.2m。 5)住宅电梯:供住宅楼使用的电梯。 6)客货电梯:主要用做运送乘客,但也运送货物的电梯,它与乘客电梯的区别在于

10、轿厢内部的装饰结 构不同。 7)特殊电梯:除上述常用的几种电梯外,还有为特殊环境、特殊条件、特殊要求而设计的电梯。如船 舶电梯、观光电梯、防腐电梯、车辆电梯等。 2.按速度分类: 1)低速度:速度V1. 0m/s的电梯。 2)快速度:速度1.0m/sV2.0m/s的电梯。 3)高速度:速度V2.0m/s的电梯。 3.按有、无蜗轮减速器分类: 1)有蜗轮减速器的电梯:用于梯速为3.0m/s以下的电梯。 2)无蜗轮减速器的电梯:用于梯速为3.0m/s以上的电梯。 4.按驱动方式分类: 1)钢丝绳式:曳引电动机通过蜗杆、蜗轮、曳引绳轮、驱动曳引钢丝绳两端的轿厢和对重装置做上下 运行的电梯。 2)液压

11、式:电动机通过液压系统驱动轿厢上、下运行的电梯。 1.31.3 电梯的组成部件电梯的组成部件 电梯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产品,一般由机房、轿厢、厅门及井道和井底设备等4个基本部分组成。 1.机房机房 机房位于电梯井道的最上方或最下方,用于装设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选层器、地震检测仪、配线 板、总电源开关及通风设备等。 当机房设在井道底部时,称为下置式曳引方式。由于此种方式结构较复杂,钢丝绳弯折的次数较多,缩 短了钢丝绳的使用期限,增加了井道承重,且保养困难,所以一般不采用,只有机房不可能设在井道顶部时 才采用。相反,机房上置式曳引方式因设备简单,钢丝绳弯折次数少,成本低,维护简单等特点,最为普遍

12、采用。如果机房即不可能设在井道底部,也不了能设在顶部时,可考虑选用液压式电梯,即机房侧置式。 2.轿厢与对重轿厢与对重 (1)轿厢 轿厢是是用来安全运送乘客及物品到目的层的箱体装置,它的运行轨迹是在曳引钢丝绳的牵 引下沿导轨上下运行。 (2)对重 对重又称平衡重,起到平衡轿厢的作用(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和变化的) 。对重与轿厢通过曳 引绳的连接,利用曳引绳与曳引轮槽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的上升和下降。 - 7 - 3.厅门(层门)厅门(层门) 厅门是为确保在候梯厅的乘客安全而设置的开闭装置,只有在轿厢停层和平层时才被打开。 - 8 - 第二章第二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

13、构与工作原理 2 2. .1 1PLCPLC 的体系结构的体系结构 PLC 实质上是一种被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和微机是基本一致的。如下图所示: 编程器 中央处理单元 (CPU) 输入电路 输出 电路 系统程序存储区用户程序存储区 电 源 PLC 硬件的基本结构 2.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主要由 CPU 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 块和编程器组成。 (如下图所示)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相似,甚至与之无异。可 编程序控

14、制器主要 由 CPU(中央处理 单元) 、存储器 (RAM 和 EPROM) 、 输入/输出模块(简 称 I/O 模块) 、编程 器和电源五大部分 组成。 - 9 - (1) CPUCPU 模块模块 CPU 模块又叫中央处理单元或控制器,它主要由微机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CPU 的作用类似于人 类的大脑和心脏。它采用扫描方式工作,每一次扫描要完成以下工作: 1)输入处理:将现场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和数据分别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 2)程序执行:逐条读入和解释用户程序,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控制有关的电路,完成数据的存取、 传送和处理工作,并根据运算结果更新各有关寄存器的内容。 3)

15、输出处理: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送给输出模块,去控制外部负载。 (2) I/OI/O 模块模块 I/O 模块是系统的眼、耳、手、脚,是联系外部现场和 CPU 模块的桥梁。输入模块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 信号。输入信号有两类:一类是从按钮、选择开关、数字开关、限位开关、接收开关、关电开关、压力继电 器等来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另一类是由电位器、热电偶、测速发电机、各种变送器提供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 输入信号。 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接触器、电磁阀、电磁铁、调节阀、调速装置等执行器,可编程序控 制器控制的另一类外部负载是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 (3) 编程器编程器 编程器除了用来输入和编

16、辑程序外,还可以用来监视可编程序控制器运行时梯形图中各种编程元件的工 作状态。 编程器可以永久地连续在可编程序控制器上,将它取下来后可编程序控制器也可以运行。一般只在程序 输入、调试阶段和检修时使用,一台编程器可供多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公用。 2.32.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状态与停止(STOP)状态。在运行状态,可 编程控制器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及时地响应随 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至可编程序控制器停机或 切换到

17、STOP 工作状态。 除了执行用户程序之外,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可编程序控制器还要 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 5 个阶段(见左上 图)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 由于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极高,从外部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处理过程 似乎是同时完成的。 - 10 - 2 2. .4 4 P PL LC C 控控制制程程序序设设计计 2.4.12.4.1 PLC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 1) 最大限度的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和维护方便。 3) 保证控制系

18、统安全可靠。 2.4.22.4.2 PLCPLC 编程步骤编程步骤 具体编制一个PLC 控制程序的基本步骤如下(其流程图见2.7)。 图 2.7 PLC 编程步骤 检查程序 有无错误 运行程序 有无错误 程序投入使用 通过 PC 机、GPC 或 FIT 输入程序至 PLC 编制 PLC 程序(梯形图或指令代码) 将 PLC 的 I/O 位分配给输入输出设备 确定系统必须完成的各项任务及其顺序 修改程序 调整程序 NO YES YES NO - 11 - 第三章第三章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3.13.1 PLCPLC 的的构成构成 根据物理结构形式不同,PLC 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整体

19、式 PLC 是将 CPU 板、I/O 板、显示 面板、内存块、电源等组装在一个箱体内构成主机。组合式 PLC 是将 CPU 模块、I/O 模块、内存、电源模块 分别作成相应的电路板或模板,各模板可以插在带有总线的底版上。PLC 是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 方式进行工作的。 3.23.2 电梯模型电梯模型 PLCPLC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 由于电梯的运行是根据楼层和轿厢的呼叫信号、行程信号进行控制,而楼层和轿厢的呼叫是随机的,因此, 系统控制采用随机逻辑控制。即在以顺序逻辑控制实现电梯的基本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随机的输入信号, 以及电梯的相应状态适时的控制电梯的运行。另外,轿厢的位置

20、是由脉冲编码器的脉冲数确定,并送 PLC 的 计数器来进行控制。同时,每层楼设置一个接近开关用于检测系统的楼层信号。为便于观察,对电梯的运行 方向以及电梯所在的楼层进行显示,采用 LED 和发光管显示,而对楼层和轿厢的呼叫信号以指示灯显示(开 关上带有指示灯)。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平层的精度,系统要求 PLC 能对轿厢的加、减速以及制动进 行有效的控制。根据轿厢的实际位置以及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算法来实现。为了电梯的运行安全,系统应设 置可靠的故障保护和相应的显示。根据电梯所处的位置和运行方向,在编程中,采用了四个优先级队列,即 上行优先级队列、上行次优先级队列、下行优先级队列、下行次优先级

21、队列。其中,上行优先级队列为电梯 向上运行时,在电梯所处位置以上楼层所发出的向上运行的呼叫信号,该呼叫信号所对应的楼层所具有的脉 冲数存放的寄存器所构成的阵列。上行次优先级队列为电梯向上运行时,在电梯所处位置以下楼层所发出的 向上运行的呼叫信号,该呼叫信号所对应的楼层所具有的脉冲数存放的寄存器所构成的队列。控制系统在电 梯运行中实时排列的四个优先级陈列,为实现随机逻辑控制提供了基础。 当电梯以某一运行方向接近某楼层的减速位置时,判别该楼层是否有同向的呼叫信号(上行呼叫标志寄存器、 下行呼叫标志寄存器、有呼叫请求时,相应寄存器为 l,否则为 0),如有,将相应的寄存器的脉冲数与比较 寄存器进行比

22、较,如相同,则在该楼层减速停车:如果不相同,则将该寄存器数据送入比较寄存器,并将原 比较寄存器数据保存,执行该楼层的减速停车。该动作完毕后,将被保存的数据重新送入比较寄存器,以实 现随机逻辑控制。系统還利用行程判断楼层,并转化成 BCD 码输出,通过硬件接口电路以 LED 显示。 3.33.3 I/OI/O 地址分配地址分配 - 12 - I/O 分配表如表 3-3 所示 输入输出 输入继电 器 电路元件作用输出继电器电路元件作用 X000SB1 开门按钮 Y01KM1 开门继电器 X001SB2 关门按钮 Y02KM2 关门继电器 X002SQ1 开门行程开关 Y03KM3 上行继电器 X0

23、03SQ2 关门行程开关 Y04KM4 下行继电器 X004SQ3 向上运行转换开关 Y05KM5 快速继电器 X005SQ4 向下运行转换开关 Y06KM6 加速继电器 X006SL1 红外传感器(左) Y06KM7 慢行继电器 X007SL2 红外传感器(右) Y07HL1 上行方向灯 X010K 门锁输入信号 Y08HL2 下行方向灯 X011SQ5 一层接近开关 Y09HL3 一层指示灯 X012SQ6 二层接近开关 Y10HL4 二层指示灯 X013SQ7 三层接近开关 Y11HL5 三层指示灯 X014SB3 一层箱指令按钮 Y12HL6 一层箱指令指示 灯 X015SB4 二层箱

24、指令按钮 Y13HL7 二层箱指令指示 灯 X016SB5 三层箱指令按钮 Y14HL8 三层箱指令指示 灯 X017SB6 一楼向上呼叫按钮 Y15HL9 一层向上呼叫灯 X020SB7 二楼向上呼叫按钮 Y16HL10 二层向上呼叫灯 X021SB8 二楼向下呼叫按钮 Y17HL11 二层向下呼叫灯 X022SB9 三楼向下呼叫按钮 Y18HL12 三层向下呼叫灯 X023SQ8 一楼下接近开关 X024SQ9 二楼上接近开关 X025SQ10 三楼上接近开关 X026SQ11 二楼下接近开关 - 13 - 表 3-3 I/O 分配表 3.43.4 I/OI/O 接线图接线图 电梯控制系统

25、 I/O 接线图如图 3-4 所示 图 3-4 电梯的 PLC 控制的输入/输出接线图 3.53.5 电梯的控制系统设计电梯的控制系统设计 - 14 - 3.5.13.5.1 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 (1)一台电机控制上升和下降 (2)各层设上/下呼叫开关(最顶层与起始层只设一只) (3)电梯到位后具有手动或自动开门关门功能 (4)电梯内设有层楼指令键,开关门按键,警铃风扇及照明按键 (5)电梯内外设有方向指示灯及电梯当前层号指示灯 (6)待客自动开门,当电梯在某层停梯待客时,按下层外召唤按钮,应能自动开门迎客 (7)自动关门与提早关门.在一般情况下,电梯停站 4-6 秒

26、应能自动关门;在延时时间内,若按下关门按钮, 门将不经延时提前实现关门动作. (8)按钮开门。在开关过程中或门关闭后,电梯启动前,按下操纵盘上开关按钮,门将打开。 (9)内指令记忆。当轿厢内操纵盘上有多个选层指令时,电梯应能按顺序自动停靠车门,并能至调定时间, 自动确定运行方向。 (10)自动定向。当轿厢内操纵盘上,选层指令相对与电梯位置具有不同方向时,电梯应能按先入为主的原则, 自动确定运行方向。 (11)呼梯记忆与顺向截停。电梯在运行中应能记忆层外的呼梯信号,对符合运行方向的召唤,应能自动逐一 停靠应答。 (12)自动换向。当电梯完成全部顺向指令后,应能自动换向,应答相反方向的信号。 (1

27、3)自动关门待客。当完成全部轿厢内指令,又无层外呼梯信号时电梯应自动关门在调定时间内自动关闭轿 厢照明。 3.5.23.5.2 电梯操作方式电梯操作方式 1)单轿厢下集选控制登记所有轿厢和厅门下行召唤;轿厢上行是只答应轿厢召唤,直至最高层;自动改变运行 方向为下行,应答厅门下行召唤。 2)单轿厢全集选登记所有厅门和轿厢召唤;上行时顺应答轿厢和厅门上召唤。直至最高层自动反向应答下行 召唤和轿厢召唤。 3.5.33.5.3 控制系统流程图控制系统流程图 - 15 - 开始 置初始状态 输入外召唤信号 输入指令信号 启动关门 关门结束 启动,满速运行 层楼到? 减速 平层位置到? 停层开门 停止运行

28、? 结束 3.63.6 控制系统梯形图控制系统梯形图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总结 毕业设计是专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设计出电梯 PLC 控制,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通过实际设计相结合,锻炼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 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 能力水平。通过 PLC 控制电梯,实现电梯的运行速度、反映时间和停层的准确度达到一定的标准,而对电梯 的速度、运行状态、安全、可靠、消防等进行合理的设计。综合考虑电梯 PLC 控制系统

29、,能够达到“稳、准、 快”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必须严密、可靠。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提高了我的意志力和品质力,提升 了自己的忍耐力,懂得了怎样缓解压力,学会了独立思考、逻辑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法。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通过与罗老师的沟通和交流,我了解到此 系统的适用条件,此设备的选用标准,以及各种器件适用性。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 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无数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 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

30、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最终按质按量完成本次设计。我的 收获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顺利如期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 信心。无论 PLC 控制电梯系统怎么复杂,我都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它们有着很多的优越性,但也存 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比如我的设计在怎么能够更大限度的满足乘客 乘坐时的舒适感方面处理得不是很理想,这让我感到很遗憾。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不 足和遗憾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今后我更会关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并争取尽快的 掌握这

31、些先进的知识,更好的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祖国的四化服务。 - 21 - 致 谢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梯 PLC 控制系统的过程,我对电梯 PLC 控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论文虽然凝聚着自己的汗水,但却不是个人智慧的产品,没有导师的指引和帮助,没有父母和朋友的 帮助和支持,我在学术成长肯定会大打折扣。当我打完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符,涌上心头的不是长途跋涉 后抵达终点的欣喜,而是源自心底的诚挚谢意。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邱明老师,对我的构思以及论文的内 容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指导和悉心指点,邱明多次询问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 点拨、热忱鼓励。罗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

32、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 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罗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使我在完成论文的 同时也深受启发和教育。 再次由衷感谢答辩组的各位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诲,我也在努力的积蓄着力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 报母校的培育之情,争取使自己的人生对社会产生些许积极的价值 - 22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秧耕,何乔治,何峰峰编著电梯基本原理及安装维修全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张百令,袁克文主编电梯安装维修工.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3廖常初主编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4陈远龄主编机床与电气自动控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5曹承志主编.电机、拖动与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唐介主编.电机拖动与控制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程宪平主编.机电传动与控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8冯晓,仲恕编著.电机与电器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9郑萍主编.现代电气控制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