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292240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硕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研究生姓名:学 科、专 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 方 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导师姓名、职称:论文完成时间:2009年3月27日摘 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这个命题的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大众化,只有通过大众化,才能转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只有当这种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投身改革建

2、设的内在动力时,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的宏伟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因此,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个全新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主要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意义、面临的困境及推动大众化的对策与途径四个方面对相关问题作了必要的探讨。首先,根据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分析,引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对相关概念及其含义作出了明确。其次,分别从理论自身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等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再次,根据参考的文献资料及现实情况归纳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

3、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涉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对理论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大众化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宣传普及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展和宣传普及的方式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等方面。最后谈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与途径,这是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的实际操作部分,阐述相对较多。在这一部分中,除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方法,本文力求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借鉴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运用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使大众化的方式方法有所拓展,也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探索和创新,希望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论文综合政治学、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采用文献法、

4、比较法、历史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心理咨询的相关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途径AbstractAt the Partys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President Hu Jintao mentioned first time that conduct the propaganda activity of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China,to propel the popularization of

5、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Today it has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us whe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ce of theory innovation always accelerated. And the renovating theory needs followed by diffusion.So as long a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

6、rxism will do something to guide practice ,it must Popular.Only propel the popularization can it turn into strong power to change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work in the practice. Also only then works as this kind of scientific theory by the broad masses trul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and transforms

7、 for joins in the reform construction time the intrinsic power, it can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cohesion, our grand goal only then can realize smoothly. Therefore, regard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 this brand-new topic research,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

8、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ity research, the difficult position and the impetus popularity countermeasure and the way four aspects which from its implication, the significance, faced has made the essential discussion to the Contempora

9、ry China Marxism popularity related question.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alysis, draws out the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ity the implication, made to the correlation concept and the meaning has been clear about. Secondly, separately from the

10、ory own need,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ong-term need to develop as well as should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challenge need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ity vital significance. Once more, has induced the difficult pos

11、ition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which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ity process faces, mainly involves the social reforming time value multiplication the challenge、takes insufficiently the theoretical propaganda work、the popular content nee

12、ds further to be clear about with prominently、the propaganda popular domain needed further to expand and the propaganda popular ways and means still must further explore and aspects and so on improvement. Finally it refers to the impetus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ity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

13、he way, this is relates the closest actual operation part with the practice, the elaboration relative many. In this part, except utilizatio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conventional method, This article makes every effort from the psychology, the pedagogy angle, the model psychology consultation rel

14、ated method, utilizes the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m popularity in the process, enable popular the ways and means to have the development, also is one kind of not too mature explor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hopes for partys newest theory achievement popular own ones pygmy effort.The paper correlates

15、knowledge of synthesis politics, history, psychology, pedagogy and so on, use the methods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so on related method which the literature law, the comparison test, the history and the logic analysis unify, the exploration impetus Contemporary C

16、hina Marxism popularity new way. 关键词: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Method;目 录引言1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 2(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2(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 4(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5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6(一)理论自身需要大众化 6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密切联系群众6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传播的及时跟进7(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8 1、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

17、的客观需要 8 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思想支持 9 3、巩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需要104、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 10(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12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 13(一)大众化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突出 13(二)普及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展14(三)普及的方式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15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与途径16(一)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通俗化16(二)宣传领域应面向人民大众 17(三)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19(四)建立一支合格的、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队伍 20(五) 采取灵活多样

18、、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方法 21结语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8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引言1、问题提出进入新世纪,我国在总体上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转型、观念大碰撞,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科学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并作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9、建设扎实推进” 1的战略部署。此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之际,李长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提出:“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的核心主流价值观。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获得这样的国家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尤其是核心价值理念的建

20、设。美国曾经忽视道德教育,尤其是价值观的教育。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出现一股颓靡之势:社会整合出现危机、青少年社会化失败比率上升、人们普遍缺乏信仰、社会价值观共识虚化。具体表现就是社会问题丛生,如吸毒、同性恋、黑社会、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及美国社会的稳定和普通国民的安全。社会、政府和个人都开始反省,各种针对价值观教育的研究逐渐升温,涉及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组织纷纷建立,这些力量共同促进了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回潮和发展。其他各国也大致经历了“价值中立”和“价值虚无”的思潮后,都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各国的青少年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均从本国具体的社会历史实情出发,强调

21、本民族的社会传统和国家认同。 我国中学生在“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后现代化”3趋势的影响下,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也给我们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教育内容与形式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有效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综上所述,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势在必行。2、相关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很多教育的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美国:祝灵君在国外价值体系建设经验点滴(党建2008年1月15-19)一文中认为,美国学校在20世纪末品格教育中就提出“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22、首先美国运用了适当的方式、方法与举措,使国家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的各领域。国家权力系统(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法机关)在影响国家社会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时候,将言行约束在国家核心价值理念之下,本身就是引导公民认同国家核心价值理念最好的方式。其次,美国人重视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论建设,随时随地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理念在理论上的张力。再次,美国注重国家核心价值在国家政策层面的一致性与一贯性。这是政府主导国家核心价值理念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最后,核心价值理念在美国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的,逐渐化为公民们的日常生活理念,形成国家核心价值理念与国家日常生活秩序相互需要的良性关系。美

23、国没有太过生硬的国家意识形态强制教育,也没有太过僵化的价值理念的教条主义信念。美国的综合高中采用课堂、家长和社会相结合的方式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加坡:李文在新加坡人民运动党的执政模式及其借鉴意义(当代亚太2005年第5期16-22)一书中提出,1991年新加坡国会辩论通过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就是要塑造国民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内容是:一、国家至上,社会优先;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四、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的国家核心价值理念推进策略以效果为基本追求。新加坡非常注重连接传统与现代价值思想的挖掘。为此国家专门成立相关的机构,邀请世界著名学者前往

24、新加坡参与建设国家核心价值观。这就为国家核心价值理念建设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不至于闭门造车。英国:何大隆在英国合力传播核心价值观(瞭望2007年第6期11-16)一书中提出,2002年英国在提出了“公民教育”的基础上确立了英国的核心价值观。英国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归纳:精英、多元、兼容。多年来,英国的政府、学校、社区、民间组织在树立和落实英国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教育部于2007年1月25日提出全国中小学教授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计划,规定11到16岁的中小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英国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而这一切正是依赖其发达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开明的教育政策实现的。澳大利亚:陈峰、郝一峰在国外

25、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的经验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五期13-20)一书中提出,澳大利亚政府为加强忍耐与理解、尊重、责任、社会正义、关心、包容与信任、诚实、自由、遵循伦理道德等公共价值观,将投资超过58万澳元用于开展一项价值观教育的研究项目,以促进在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项研究将帮助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把成功的价值观教育实践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参与该项目的学校运用政府的资金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并将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经验作为个案研究记录下来。新西兰:陈峰、郝一峰在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的经验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五期13-20)一书中提出,新西兰教育部在新颁布的课程草案中,

26、特别强调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八种价值观,分别是: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该计划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形成个体的品质,二是发展学生对基础价值观的理解与运用基础价值观的能力。以上国家的很多做法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示范,如美国的合力构建法和潜移默化的贯彻方式;新加波的海纳百川和时效性的做法;英国发达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澳大利亚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践中,以实践为载体;新西兰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闪亮之处,很值

27、得我们很好地借鉴与学习。我们一定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促进我国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研究。(2)国内研究现状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以来,社会各界掀起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新高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教育策略。尤其针对大学生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实施方案。但是针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甚少。虽然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初步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但是大部分处于推广实验阶段,没有

28、形成较成熟理论和完善的教育模式,仅限在初步探索阶段。如:赵永生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做到“五个结合”(社会科学论坛B版2008年第4期)一文中强调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和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道德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卢粉艳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理论导刊2008年2月60-66)中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实践意义、基本任务、途径和任务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郭庆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厦门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2-15)一文中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

29、的研究。他们通过对2910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对26所中小学312名教师的访谈及与50名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的座谈,在了解和总结中小学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技术,就如何科学、有序、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提出了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揭示了中小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主导价值观的交互作用,构建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4个不同学段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6项原则、7条途径。综上研究所述,当前理论界对社会主义

30、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为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依据,但同时也深感现有的研究还需要加深拓展延伸,特别是针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还需要深化、细化。本文正是针对以上研究的不足之处,力图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集大家之言,试图系统地考察和把握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目标、内容、特点、建设路径等方面,力争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1、相关的概念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价值、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概念的基本内涵与特点,是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逻辑

31、前提和出发点。(1)价值和价值观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4这表明,价值形成源于主体需要,价值形成的条件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的实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不断生成,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某种结果,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那些有用、有利和有益的东西。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简称,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具体来说,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价值观念

32、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评价标准,成为主体判断客体有无价值及其大小的观念模式和框架。从宏观角度说,价值观念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代表着社会对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规范性判断;从微观角度讲,价值观念是人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构成个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从内容看,信念、信仰、理想是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形态;从水平上看,价值观念可分为日常的价值观念和哲学的价值观念两个层次。价值观具有特定主体性、社会历史性、绝对倾向性、相对稳定性等特点。5 (2)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

33、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和条件下)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诸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由于生活意识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因而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都是复杂多元的,都会呈现出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态势,同一社会可以有多种思想价值体系井存。但是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6 所谓核心价值体系,

34、是指社会生活中在多种价值体系中居于统领、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全体国民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自觉践行的主流价值观念、价值追求。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有效地决定和制约其他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它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体现着社会的本质,指导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能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它不仅统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向,而且对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共同导向,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

35、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否则社会将陷于分崩离析,不能存在和发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的进退治乱。因此,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都必然要利用其统治地位的优势,依靠国家的力量,大力倡导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系,以确保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与功能的发挥。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社会成员就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就会互相掣肘甚至离心离德,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成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也就是说,它是立足于社会主

36、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体系。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它是由一系列内涵明确、联系紧密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思想、价值理想、价值精神和价值观念构成的整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

37、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部分,是从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是我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纽带。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显示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但无论社会思想如何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

38、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线”。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社会就难以稳定,根本没有和谐可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的灵魂,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核心价值体系支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以前进的方向和力量。这种力量是持续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开发人们的智慧,增强人们认知事物的能力,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2、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生强则国强,中学生进步则国进步。我国正处

39、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的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与我们争夺新一代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到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各种价值观点相互碰撞、相互交织,还有各种落后思想和非主流的价值观形成的杂音、噪音,各种腐朽思想和庸俗文化,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均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有些中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了一些疑惑,甚至出现了偏差和错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

40、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非常紧迫、非常艰巨的长期任务,这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对正处于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更是刻不容缓。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纵观历史,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教育树立了两个伟大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是受教育者高尚。” 8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通过对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到当代中学生主流价值观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价值取向:政治信

41、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不良的价值取向严重侵袭着中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培养人才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教育的立身之本。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初露端倪、全球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时代的来临,教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强调学生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与高尚的思想道德更是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

42、理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的公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2008年山东省又在中小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印发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通知,并把它作为规范学校管理制度的硬指标。中学素质教育开始起步深化,但是我国的中学道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教育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评价观,9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走上了歧途即一只脚走路。他们只侧重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却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二、形式落后。教育形式单一化,基本上还是一种灌输

43、式教育,即知识灌输多,社会实践活动少;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多,主动参与接受教育的机会少;知识考查多,道德行为评价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升学心理压力和浮躁、乏味、疲惫、厌烦的校园生活,常常使学生精神萎靡,激情丧失和人格扭曲。倘若如此下去,就无法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认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

44、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竟争,而且越来越反映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在文化软实力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胡锦涛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0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

45、,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势在必行。(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完全汇集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可能导致文化认同的迷茫,价值选择的迷茫,导致社会的道德混乱或道德的“中空”,甚至会重演西方社会的价值相对主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政治的强势地位,进行文化渗透扩张,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传播其意识形态,试图从文化方面消解与弱化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西方文化和价值的普遍化和全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11社

46、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所有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就会迷失方向。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二、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内容和特点 1、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寻求中学生的思想共识,形成中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 12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信仰、真理与价值、规律与规范的统一,它既包含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显示出一种公正的价值判断,更包含着一种进步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