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294029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数学毕业论文.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注:教师姓名后留有一个空格,后面填写教师职称。下面加下划线。阅后删除此文本框。金融数学毕业论文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摘 要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在这当中起着支柱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市场的大方向。自从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法人银行将会和我国内资银行一样获得国民的待遇。我国的各商业银行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竞争。若不能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将会在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从而影响金融稳定乃至经济发展全局性的严重问题。鉴于此背景,所以我打算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制约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立出商业银行竞争

2、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展开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制定行之有效地竞争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层次分析法AbstractFinance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banks which plays a mainstay in this role.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the

3、market. Since 2006 the full liberalization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foreign corporate banks will and I have the same way as domestic banks national treatmen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and competition. If it can not effectively enhance Chinas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

4、ommercial bank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would be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m, thus affecting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even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erious problems. In view of this background, so I intend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conduct objec

5、tiv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summed up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restricting a key factor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 stud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China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effective s

6、trategies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Empirical Analysi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目 录摘 要I AbstractII1、引言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2研究目标和方法11.创新点22、文献综述22.1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22.2国内外研究情况 32.文献的分析和评价33、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43.1银行竞争力概念的界定43.2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53.商

7、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63.4商业银行竞争力模型的建立114、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构建124.1评价系统构建的原则124.2权重确定的方法134.3系统目标的处理办法164.4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175、实证分析185.1数据收集185.2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215.3评价结果及排名226、政策建议256.1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建议256.2对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政策建议26结束语26参考文献 27致谢28IV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1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点研究的问题之一。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必将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国商业银行

8、的竞争力,如何适应并应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变化及其带来的新挑战,是目前其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商业银行竞争力,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联系,把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简单化,获取量化信息,可以为政府、银行、公众等各方面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提供咨询。此外,WTO过渡期结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客观评价和比较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最后,具体分析竞争力的强弱,以利用竞争优势,改善劣势,从而可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正确的市场竞争战略,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1.2研究目标和方法本文的总体目标是研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

9、论和应用。从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什么是商业银行竞争力,详细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明确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殊性,概括和总结制约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资源因素、制度因素、能力因素三个方面,系统地构建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样本银行,对其商业银行竞争力做出实证分析。从研究方法上讲,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在吸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这一学术上没有严格定义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界定,并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在实证研究方面,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分为多级阶梯结构的因素体系,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结合德尔菲法(Delphi)构造判断矩阵,用

10、EXCEL处理数据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将定量指标无量纲化,最终得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分值。1.3创新点(1)结合已有理论界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2)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3)选择样本银行进行商业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4)对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2文献综述2.1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最早提及企业竞争力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StephenHHymer,1960),在其博士论文民族企业的国际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第一次提及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关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

11、rganization), 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简称RBV),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的 “企业的资源基础论”的发表意味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资源论的假设是: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资源论的

12、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所谓企业的能力是指其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取得潜在竞争优势的能力,同时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应该建立在获得企业家型的经济收益之上,而这种收益来自企业内部的效率优势。企业的专有能力、资产和独特机制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基本因素。普拉哈拉德(PrahaladCK)和哈默(GHamel)在1990年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

13、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竞争动力学理论把物理学的概念(冲量)引入经济研究领域,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的质量(企业规模、企业家才能、组织结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和企业的竞争速度(战略决策速度、战略实施速度、市场反应速度等)来决定的。竞争动力学在确定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动态地研究具有不同企业间的相互竞争作用,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对企业怎样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以获得竞争优势进行了探讨。2.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下述四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设计的金融体

14、系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及其测评;二是英国的银行家以及亚洲货币等杂志对世界大银行的排名和比较;三是国际评级公司对银行的评价研究,如标准普尔、CAMELS评级等;四是国内杂志和各位学者的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国内学者提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高级经济师焦瑾璞以竞争力一般理论为理论依据,将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解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指7标体系,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他对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国内银行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魏春旗、朱枫把商业银行竞争力分为表层竞争力、深层竞

15、争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逐级分析,构造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模型,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流程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战略竞争力七个方面竞争力构成的能力体系。2.3文献的分析与评价现有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主要为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个人等债权债务人了解银行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资信情况提供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而对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竞争力没有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从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上看,把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放在产业竞争力的层面上进行研究的居多,而把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从企业竞争力的层面上进行探讨的

16、比较有限;或是侧重于某一区域内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情况和竞争实力进行对比和分析,而对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关注较少。(3)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现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进行静态的比较,就是对量化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但对商业银行中的一些软指标(如竞争战略、业务流程管理和领导者才能等)缺乏分析,而这些因素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银行的长期持续发展中起着比那些硬指标更为深远的影响;另一类是全面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指标设计和评价方法上各有千秋,但在评价指标构建的系统性、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定性指标的测度上还有待发展。3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3.1银行竞

17、争力概念的界定商业银行竞争力这个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其拥有的各种资源要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其各种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呈现出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占领市场、获取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讲,商业银行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对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和其它第三产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从政府监管上更加严格,经营环境也非完全市场化,但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各个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监管是

18、趋同的,商业银行与其它任何企业一样,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表现为其特殊性),所以本文的研究必然以市场经济为前提,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始终贯穿市场经济的评价原则。第二,区别于银行业的产业竞争力,本文在企业竞争力的层次上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企业与它所依托的产业、国家有密切联系,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产业、国家的比较优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一个产业或国家具有竞争力并不代表它其中的所有企业都具有竞争力,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往往从福利评价的角度,对比其它国家的相关产业中的企业,侧重与从国际竞争方面研究其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本文弱化了一些学者在竞争力研究中提出的“国际竞争力”概念

19、,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因素。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源于其内部要素及其组合,是各种要素合理配置而形成的综合能力系统,这种系统会使商业银行保持和发展其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竞争力不是简单的银行行为和银行绩效。商业银行竞争力往往通过银行行为和银行绩效表现出来,但不能等同。银行行为和银行绩效还受到多种因素(包括外在环境和体制等)的影响,因此,应从更深层次理解形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在研究上,弱化了一些学者提出的“综合竞争力”概念,系统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和构成要素。第四,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同一市场中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较而表现出的能力。某一商业银行

20、竞争力不代表其竞争力的绝对强弱,是在市场中通过与其它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表现出相应的强势、均衡、弱势的竞争力,最终通过市场份额表现出来。第五,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指一时的能力。即商业银行竞争力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商业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经营绩效,而是从持续经营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在研究中表现为不仅要对商业银行某一时点的经营绩效(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更要对影响经营绩效和银行长期发展的软因素进行研究。第六,商业银行竞争力要落脚于占领市场和获取利润。这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所有的竞争力因素所服务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包含因素都要对其占领市场和获

21、取利润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作用,否则,研究商业银行竞争力将失去意义。3.2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通过上一节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有多种资源(要素)构成的综合系统,下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WEF对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有比较系统的论述,在它建立的竞争力方程里将竞争力的形成过程表述为: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国际竞争力WEF认为,竞争力是指固有的或者创造的资产;竞争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然后通过国际化形成国际竞争力。在资产一定的条件下,成功地将资产转化以增加财富和创造资产的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单纯在自然禀赋方面拥有优势的国家不一定具有竞争力,资源贫乏的国家可以通过高效的转化过

22、程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冲量理论把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比喻为冲量,冲量大则竞争力强,冲量小则竞争力弱。当两个企业相互竞争时,冲量大的企业战胜冲量小的企业。该理论对决定企业冲量(竞争力)的两个变量企业质量和竞争速度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质量时企业规模、企业家才能、组织结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企业的基础资源要素。竞争速度时企业针对其竞争对手竞争速度所采取行动的速度,它主要包括战略决策速度、战略实施速度和市场反应速度。两家在分析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方面有相似之处。本文借鉴其思想,根据前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含义的分析,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为:竞争力资源竞争力速度商业银行竞争力竞争力资源指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各

23、种要素,包括银行资产、创新技术、银行家才能等有形和无形资源;竞争力速度指银行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竞争力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速度和效率,这是一个动态过程,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的各种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31,这些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从产生一个战略思想,到迅速变成行动,并最终转化为利润,在财务上呈现良好效果。3.3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若按照因果关系进行追溯,几乎可以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商业银行竞争力不是这些因素的平面组合,而是具有逻辑互动关系的系统。因此,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研究,需要构建一个具有简明逻辑构造的分析框架,对这些复杂的因素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有序

24、的排列和合乎逻辑的解释。根据上一章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结合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本文把银行竞争力的要素概括为资源因素、制度因素和能力因素。需要做出说明的是本文没有把环境因素纳入分析框架。鉴于本文从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着手研究其竞争力,同一市场下,环境要素对各家银行的影响趋同,因此在本文的评价系统中不做讨论。本文构架的商业银行竞争力因素结构图如图3-1:商业银行竞争力资源因素制度因素能力因素图3-1 商业银行竞争力因素结构图3.1.1资源因素资源因素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产生竞争力的前提。一般来讲,企业拥有的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考虑到人的因素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作用,把其从无形

25、资源中剥离出来,单独分析,因此,本文把商业银行的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构成资源因素的结构图如图3-2:资源因素有型因素无型因素人力资源图3-2 资源因素结构图(1)有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商业银行拥有的能够为其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并最终创造利润服务的,具有实物形态,能以货币计量的经营要素的总和。对商业银行来讲,表现为一个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市场份额、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等。这些因素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也是实现银行安全性的保障。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使其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的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2)无形资源。无形资源是指商业银行

26、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的能够为银行创造利润和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的总和,是基于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从一般意义上讲,无形资源包括品牌、专利、商标、信誉、信息化程度、技术知识等积累的经验和学识。无形资源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有重要的贡献,往往是商业银行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3)人力资源。商业银行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人力资源是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力的内在基础因素和动力。现代银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否拥有大量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本文把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概括为银行家才能和员工素质。领导阶层的意识和效率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前进方向和发

27、展速度;员工素质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效能,继而影响其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对银行的利润和持续发展造成影响。3.1.2制度因素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培育是在一定制度保证下发生发展的,制度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是一个持续的潜在的过程。制度通过影响资源、信息的可获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交易规则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不同的制度环境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合理科学的制度安排可以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更有效率的组织活动影响银行的内部效能,从而对其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把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制度因素概括为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营销水平和企业文化建设。构成制度因素的结构图如图

28、3-3:制度因素产权结构治理结构营销水平企业文化图3-3 制度因素结构图(1)产权结构。清晰的产权制度可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产生有效的约束,为银行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一套必要的动力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得以改观。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国有商业银行唯一的所有者是国家,银行所有的损失最终将由国家通过财政来承担,这种“隐形埋单”行为使得真正的破产和关闭基本上不会发生。同时,政府目标的多元化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外,还担负着许多政策性的负担,而银行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助长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实践看,则表现出拥有经营自主权,以追

29、求盈利和增加收益为基本的经营目标,民主、科学和分权制的管理结构更好地发挥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比较中,我们基本上能够得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本和效率上一般优于国有银行制度的结论。(2)治理结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理论认为,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有限理性和客观现实的复杂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层次性导致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权利的分布,二是激励机制。集中体现在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激励和约束,尤其是对董事、监事和经理人等人员的制衡和激励。这就是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改革方案所依赖的理论依据。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国有银行规模较大,管理层级过多,其直接后果就

30、是管理成本过高和由此导致的低效。与行政层级对应的总分行体制形成了过长的代理链条,这使得总行对于下级分支行的控制力很弱,另一方面,在人事安排和激励制度上,国有银行沿用了很多政府机构的方式从而缺乏效率,这些制度安排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看起来更像一个政府机构,而与真正市场化的现代金融企业相去甚远。(3)营销水平。营销是企业(包括金融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当然也不例外,能否成功运用营销策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银行营销的发展经过了排斥、引入、广告与促销、友好服务、金融创新、服务定位、系统营销七个阶段,其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先进的营销理念使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

31、向”,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以取得客户的满意并增加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综合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实施营销组合策略,提供银行产品的知名度,拉近与客户的距离;科技进步为商业银行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先进的营销技术,ATM、POS、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拓展客户群;完善的营销组织有利于银行明确职责,统一规划,从而使银行形成自己高效、灵活的营销队伍;鲜明的营销特色有利于商业银行发挥本行优势,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提高营销效果;标准的CI设计和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帮助银行权利塑造良好形象,提高银行知名度。(4)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指导性理念、基本

32、理解和思考方式的总和,它为一个企业组织的成员所共享,并用来作为正确的方式持续不断地传授给企业新的成员(邓肯,WJackDuncan)。美国企业管理学家约翰科特曾对美国22个行业的207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从内心产生“认同感”,从而乐于参与企业事务,自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文化对竞争力的贡献主要由于其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导向功能,指企业文化对银行成员的思想行为和银行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通过引导银行员工的行为心理,是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银行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第二

33、,约束功能,指企业文化对银行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这是不同于制度式的“软约束”,使员工从心理上产生共鸣,实现行为的自我控制;第三,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可以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四,激励功能,指企业文化具有使银行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第五,辐射功能,指企业文化不仅会在银行内部发挥作用,而且通过对本银行员工产生影响,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良好的员工影响可以帮助银行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3.13能力因素能力因素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最表层,是银行竞争力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银

34、行生存和发展以及实施战略的保证,是银行经营绩效的集中体现。针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本文把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能力因素概括为清偿能力、流动能力、盈利能力、业务效能和创新能力。构成能力因素的结构图如图3-4:能力因素清偿能力流动能力盈利能力业务效能创新能力图3-4 能力因素结构图(1)清偿能力。清偿能力的设计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要求,考察银行的资产质量。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例,这既是公众判断一个银行实力的主要依据,也是银行信用及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反映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指标有:资本与存款比率、资本

35、与总资产比率、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比率(一级资本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等;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有: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呆帐贷款率、风险资产抵补率、贷款损失保障倍数等。(2)流动能力。流动性在任何企业经营中都是赢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特殊的资产负债结构,更易受到流动性危机的威胁。商业银行流动能力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流动性指标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和各种实际的或潜在的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关系,相关的指标有:流动性比率、备付金比率、存贷比率、现金资产比例、国库券持有比例、持

36、有证券比例、贷款资产比例、存贷率、备付金率、易变负债比例、预期现金流量比等。(3)盈利能力。盈利性目标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盈利能力的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赚取收益同时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资产收益率()、资本利润率、股权乘数、人均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银行净利差率、银行利润率、权益报酬率()、成本收入率、利息收付率等。(4)业务效能。商业银行的业务效能是针对其业务流程来讲的,业务流程是一系列将组织运作和顾客需求链接起来的活动。业务效能就是要考察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协调、高

37、效,最有效地节约成本,按照客户的需求和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和最优质的服务。(5)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对其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创造和革新的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获得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金融创新是近年来金融业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3.4商业银行竞争力模型的建立根据以上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结合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本文把银行竞争力的要素分为三个方面即资源因素、制度因素和能力因素。同时从十二个方面分别来进行评价。需要做出说明的是本文没有把环境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构图如图3-5:商业银行竞争

38、力资源因素制度因素能力因素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产权制度治理结构营销水平企业文化清偿能力流动能力盈利能力业务效能创新能力图3-5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构图4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构建4.1评价系统构建的原则4.1.1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商业银行本身是一个从事货币信用业务活动的庞大的经济体系,评价其竞争力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银行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既受到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监督水平的制约,还受银行员工素质、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在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时,需要将这个复杂的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用模块式分层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每一模块构成一

39、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反映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个侧面,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层次性。将各个子系统加以综合,就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总体评价。4.1.2重要性和独立性原则单个指标必须能够准确反映某一个特定的能对银行经营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指标体系应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尽量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在处理方法上应尽量将之弱化。4.1.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组成要素里涉及到人力资源、宏观经济政策等变量,这些变量难以量化,但由于其个性化信息保留较多,具有前瞻性,在衡量银行竞争力中与定量指标构成互补关系。因此,必须用定性指标加以描述,在评价

40、分析时,可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4.1.4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时,常要做横向、纵向的排序分析,为了使评价结果可比,选择的指标应该在各银行间普遍使用,指标所包括的经济内容、时空范围、计算口径以及计算方法等应尽量一致。同时,应根据评价对象的特征,在选择指标、建立指标体系以及确定指标统计、计算方法时应该设法易除或减少限制因素的影响。例如,由于规模大小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较大,规模差异较大的银行间竞争力不具可比性,资产增长率等比率类指标比单纯衡量资本规模指标更合适。此外,各评价指标应该概念确切,含义清楚,数据资料容易取得,最好能够根据银行日常的统计数据表、国家金融年鉴或银行

41、提供的年报中获取,计算方法简明易懂。4.2权重确定的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特别适用于分析解决一些结构比较复杂、难于量化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用AHP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步骤为:第一步: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该模型顶层为目标层,中间为准则层(根据问题股复杂程度,每项准则还可细分为若干子准则),最下层为方案层。第二步:求本层次要素相对于上一层次要素的权重。方法是将本层次的要素和()相对于上一层次要素按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得判断矩阵. Saaty给出了要素两两比较时,确定值的9级

42、标度,见表4.1:表4.1 值的9级标度定义定义12介于同等与略微重要之间34介于略微与明显重要之间56介于明显与十分明显重要之间78介于十分明显与绝对重要之间第三步: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该向量标志要素相应于上层要素的重要程度的排序。求特征向量可应用线性代数中的方法,但一般可以应用下面的近似算法(和法或根法)进行。(1)和法 先对判断矩阵的每列求和得令,并计算得到(2)根法 先计算,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第四步:计算最大特征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上述计算得到的能否具有一致性,即,有=其原理为标志第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当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时,因而判断矩阵可写为这儿为特征值。当判断矩阵完全一致

43、时有,而当判断矩阵在一致性上存在误差时有,误差越大,的值就越大,其中层次分析法中用(consistency index)作为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指标,其中因判断矩阵的阶数越大时,一致性越差,为消除阶数对一致性检验的影响,引进修正系数(random index),并最终用一致性比例值(consistency ratio)作为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的检验标准,其中值随矩阵阶数变化,见下表4.2 表4.2 RI值表矩阵阶数3456789101112RI值0.520.891.121.261.361.411.461.491.521.54当计算得到值小于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对判断矩阵

44、做适当的修正。第五步: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上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我们最终要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设上一层次(层)包含共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又设其后的下一层次(层)包含个因素,它们关于单排序权重分别为(当无关联时,)。现层中各因素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B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求,即,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检验仍像层次总排序那样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

45、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设层中与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为,则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当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比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结果。4.3系统指标的处理方法商业银行竞争力模型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对其中某些指标要做相关的处理,在讨论中分三类。(1)定量指标。该系统的大部分因素都可以由相对应的定量指标来反映。例如,在资源因素中的有形资源通过资源规模这一指标来反映,资源规模由商业银行的资产市场份额、存贷款市场份额、分支机构和储蓄网点来组成,能力因素关于清偿能力、流动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评价,都可以由商业银行相关的具体财务数据来反映,上一章中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力框架中的绝大部分因素都可以通过具体的定量指标直接纳入评价系统。(2)一些定性指标的定量化。为了在实证分析中的可操作性,本文对系统中反映某些因素的指标做了一定的选择和处理,把某些指标代表性地作为评价某一因素的指标,把一些定性指标定量化,以便在评价中更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