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01879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 的理论循环计算 单级理论循环是建立在以下一些假设的 基础上的: (1)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即在压缩 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损失 (2)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制冷剂的 冷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蒸发温 度等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且冷凝温度 和蒸发温度都是定值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4)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没有 流动阻力损失,忽略动能变化,除了蒸 发器和冷凝器内的管子外,制冷剂与管 外介质之间没有热交换 (5)制冷剂在流过节流装置时,流速 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且与外界环境 没有热交换 (3)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缩机的制冷 剂蒸气

2、为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离开冷 凝器和进入膨胀阀的液体为冷凝压力下的 饱和液体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2-16理论循环在T-s图(a)和lnp-h图(b)上的表示 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在控制容积中进 行的状态变化存在如下关系: (2-1)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这里,把自外界传入的功作为负值。对上式积 分可以得到整个过程的表达式 : (2-2) 按照式(2-1)和式(2-2),单级压缩蒸气制 冷机循环的各个过程有如下关系: q0称为单位制冷量,习惯上取为正值, 在T-s图上用面积1-5-b-a-1代表,而在 lg p-h图上则用线段5-1表示。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

3、2)冷凝过程: dw=0 dq=dh qk=h2-h4 (2-4) (3) 节流过程: w=0 q=0 h=0 h4=h5 (2-5) (1)压缩过程: dq=0,因而 dw=dh w=h2-h1 (2-3) (4)蒸发过程: dw=0因而 dq=dh q0=h1-h5=h1-h4 (2-6)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1)单位制冷量q0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单位制冷量可按式(2- 6)计算。单位制冷量也可以表示成汽化 潜热r0和节流后的干度x5的关系: 为了说明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 性能, 采用下列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性 能指标均可通过循环各点的状态参数计算 出来。 (2-7) 由式(

4、3-7)可知,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越 大,或节流所形成的蒸气越少(x5越小) 则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就越大。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单位容积制冷量qv (2-8) (3)理论比功w0 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的理论循环来说,理 论比功可表示为 (2-9)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理论比功也是随制冷剂 的种类和制冷机循环的工作温度而变的。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4)单位冷凝热qk 单位(1kg)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放出的 热量,称为单位冷凝热。单位冷凝热包括 显热和潜热两部分 (2-10) 比较式(2-6)、(2-9)和(2-10)可以 看出,对于单级压缩式蒸气制冷机理论循 环,存在着下列

5、关系 (2- 11)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5)制冷系数 对于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 制冷系数为 (2-12) 制冷系数愈大经济性愈好 冷凝温度越高 制冷系数越小 蒸发温度越低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6)热力完善度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力完 善度按定义可表示为 (2- 13) 这里c为在蒸发温度(T0)和压缩机 排气温度(T2)之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 的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愈大,说明该 循环接近可逆循环的程度愈大。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二)液体过冷、气体过热及回热对 理想循环性能的影响 上面所述的循环,是单级压缩蒸气制冷 机的基本循环,也是最简单的循环。

6、在 实用上,根据实际条件对循环往往要作 一些改进,以便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在单级制冷机循环中,这一改进主要 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由此而产生的 回热循环。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 温度的状态,称为过冷。 1. 液体过冷 带有过冷的循环,叫做过冷循环。 采用液体过冷对提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 都是有利的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2-17 过冷循环在T-s图(a)和lgp-h图(b)上的表示 (2-14) 与无过冷的循环1-2-3-4-5-1相比,过 冷循环的单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在图2-17(a)中,q0以面积5-5- b

7、-c表示,在图2-17(b)中,q0以 线段5-5表示。因两个循环的理论比 功w 0相同,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比无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要大。 (2-15)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吸入蒸气的过热 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 吸气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时,称为过 热。具有吸气过热的循环,称为过热循环 。 图2-18示出了过热循环1-1-2-3-4-5-1的T -s图和lg p-h图。图中1-1是吸气的过热 过程,其余与基本循环相同。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2-18过热循环在T-s图(a)和lgp-h图(b)上的表示 (2-16)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 2-17)

8、有效过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 (2-18) 由制冷剂的T-s图我们可以得到,在过热 区,过热度越大,其等熵线的斜率越大, 根据式(2-17),得 (2-19)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2-19有效过热的过热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 过热过热 度 R502 R600a R290 R134aR22NH3 045.337.444.444.155.993.0 3073.965.772.172.986.3 131.5 表2-2过热度对排气温度的影响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20) 若不计回热器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则液体过冷的热量等于使蒸气过热的 热量,其热平衡关系为 3.回热循环 利用

9、回把热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与压 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 使液体过冷、蒸气过热,称之为回热。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2-21 回热循环在T-s图(a)和lgp-h图(b)上的表示 (2-21)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由式(2-21)可以求出 (2-22) 回热循环的性能指标如下: 单位制冷量 (2-23) 单位容积制冷量 (2-24)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单位功 制冷系数 (2-26) 由图(2-21)可知,与无回热循环1-2-3 -4-5-1相比较,回热循环的单位制冷量 增大了 (2-27) (2-25)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10、 循环的单位功可近似地表示成 (2-29) 但单位功也增大了 (2-28)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单位容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可表示成 (2-30) (2-31)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即 (2-32) 如果要使回热循环的单位容积制冷 量及制冷系数比无回热循环高,其 条件应是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三)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计算 实际循环和理论循环有许多不同之处 ,除了压缩机中的工作过程以外,主要还 有下列一些差别: 1流动过程有压力损失。 2制冷剂流经管道及阀门时同环境介质间有热 交换。 3热交换器中存在温差。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2-22 实际循环在T-s图(

11、a)和lg p-h图(b)上的表示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2-23 简化后的实际循环在lg p-h图上的表示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下面是按照这样简化后的循环的性能指标 的表达式,各下标对应于图2-23所示的状 态点。 (2-33) 这些同理论循环的计算完全一致。 1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及 单位理论功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单位冷凝热 (2-34) 上式中点2状态的焓值用下式计算 (2-35) 式中 为压缩机的指示效率,它被定 义为等熵压缩过程耗功量与实际压缩过程 耗功量之比。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3制冷剂的循环流量 式中 为制冷量,通常由设计任务给出。 (

12、2-36) 4压缩机的理论功率和指示功率分别为 (2-37) (2-38)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5实际制冷系数 (2-39) 6冷凝器的热负荷 (2-40) 式中为压缩机的机械效率。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四)两级压缩制冷循环计算 在图2-5 图2-9所示的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 制取冷量的都是低压部分的蒸发过程,其单位制 冷量: q0=h1-h4 低压压缩机的单位理论功: wd=h2-h1 当制冷机的冷负荷为Q0时,低压级制冷剂循 环量: = (2-41)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从而可算出低压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 (2-42) Ptd= 对于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循环: q

13、mgh9+qmdh2=qmgh3+qmdh4 qmg =qmd(h2-h4) /( h3- h9) (2-43)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高压压缩机的单位理论功为 wg=h7-h3 由此可得高压压缩机的理论功率: Ptg= (2-44) 根据制冷系数的定义,两级压缩制冷循 环的理论制冷系数为 (2-45)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46) 对于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循环,根据中间 冷却器的热平衡关系 qmg h9=(qmg-qmd)h3+qmdh4 可得到流经高压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qmg =qmd(h3-h4) /( h3- h9) (2-47) 高压压缩机的单位理论功为 wg

14、=h7-h6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qmg h6=( qmg qmd) h3 + qmd h2 h6= (2-48) 高压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 Ptg=qmgwg= (2-49) 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循环的理论制冷系数为 (2-50)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于前述两级节流、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中间完全 冷却两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高压级压缩机制冷 剂流量计算时,应该加上流经中温蒸发器的制 冷剂流量qmm。 qmm= 式中,Qm为中温蒸发器的制冷量。 对于这一制冷系统,流经高压级压缩机的制 冷剂流量和低压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之间有 下列关系 qmg= qmd + qmm 制 冷 原 理 与

15、 技 术 根据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关系可求得高压压缩 机和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比 循环理论制冷系数为 (2-52) qmdh2+qmgh9+qmmh3 (2-51) =qmdh4+qmgh3+qmmh4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压缩机实际过程的排气焓值为 (2-53) 高压压缩机实际过程的排气焓值(中间完 全冷却)为 (2-54)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一些文献曾给出了确定中间压力(或 中间温度)的经验公式或图线。下 面列举几个推荐应用的公式: 按压压力的比例中项项确定中间压间压 力 (2-55) 式中Pm ,Po和Pk分别为中间压力、蒸发压 力和冷凝压力,单位MPa。 制 冷 原

16、理 与 技 术 按式求出的中间压力和制冷循环的最佳 中间压力有一定的偏差。但公式很简单 ,可用于初步估算。 按温度的比例中项项确定中间压间压 力 (2-56) 式中Tm ,To和Tk分别为中间温度,蒸发温 度和冷凝温度,单位均为K。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用经验公式直接计算最佳中间压力 对于两级氨制冷循环,拉赛(A.Rasi) 提出了较为简单的最佳中间温度计算 式: tm=0.4tk+ 0.6to+3 (2-57) 式中,tm , tk和to分别表示中间温度, 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单位均为。 上式不只适用于氨,在4040温度 范围内,对于R12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17、 术 图2-24 最佳中间温度的确定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五)复叠式制冷循环计算 复叠式制冷循环是由单级或两级压缩制冷循 环组成的,在制冷机循环中除个别兼供中温冷 量的循环外,制取冷量的均是低温部分的蒸发 过程5-1(参见图2-10),其单位质量制冷量 为 qod =h1-h5 (2- 58) 低温部分消耗的单位理论功: wd =h2-h1 (2- 59) 低温部分的制冷量为Qod时,则其循环制冷剂流 量为: qmd= (2-60)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压缩机的轴功率为: Pd= qmd (2-61) 式中,id为低温部分压缩机的指示效率; md为低温部分缩机的机械效率。 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为: qvtd= (2-62) = 式中d为低温部分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高温部分循环制冷剂流量为: qmg= (2-63)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为: qvt= (2-64) 式中g为低温部分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根据上述计算即可求出压缩机的轴功率P: = (2-65) 式中ig为高温部分压缩机的指示效率; mg为高温部分压缩机的机械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