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QB-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3G电路域可视电话业务总体技术要求(支持TD-SCDMA)3G CSD Videophone Service Techincal Requirements(TD-SCDMA Supported)版本号:0.2.01.0.0 前 言本总体技术要求对中国移动3GTD电路域可视电话业务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和各省公司开展3GTD电路域可视电话业务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本总体技术要求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本总体技术要求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研发中心负责解释
2、本总体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本总体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封令隽、刘璋詟、欧阳聪星、谢丰、温亮生目 录1范围72引用标准7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解释93.1缩略语93.2术语解释104业务114.1业务概念114.2业务分类114.2.1按照通信实体分类114.3业务开放范围115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125.1系统结构125.1.1系统结构图125.1.2各网元功能描述125.1.3各接口功能描述135.2网络结构146选路和流程146.1选路方式146.2业务流程156.2.1可视电话基本业务流程166.2.1.1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标准正常流程166.2.1.2可视电话呼叫
3、可视电话失败通知流程(终端本地通知)196.2.1.3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U(无条件)/CFNRC-1 (不可及情况之一)206.2.1.4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UDB用户决定忙)/CFNRy(无应答)226.2.1.5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NRc-2(不可及情况之二)246.2.1.6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NDB网络决定忙)266.2.1.7H.245过程286.2.2可视电话智能网业务流程296.2.2.1业务开展技术方式296.2.2.2组网及设备要求306.2.2.2.1系统组网306.2.2.2.2设备要求306.2.2.3智
4、能用户参与可视电话呼叫的流程划分316.2.2.4智能网用户可视电话业务流程326.2.2.4.1主叫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也触发VP智能流程326.2.2.4.2主叫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376.2.2.4.3主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触发VP智能流程416.2.2.4.4主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456.2.3可视电话回落业务流程496.2.3.1可视电话回落场景划分496.2.3.2可视电话回落场景分析506.2.3.3可视电话业务回落技术模式516.2.3.4可视电话业务在移动网内(网内)回落技术业务流程516.2.3.4.1对于原因1(被叫是它
5、网用户且VP业务不互通)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16.2.3.4.2对于原因2(被叫未签约可视电话业务)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26.2.3.4.3对于原因3(被叫已签约但位于2G接入网)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36.2.3.4.4对于原因4(被叫已签约但当前终端不支持)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46.2.3.4.5对于原因5(被叫所处的无线覆盖区不支持)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56.2.3.4.6对于原因6(被叫选择以语音形式接听)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76.2.3.4.7对于原因7(主叫已签约但位于2G接入网)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86.2.3.4.8对于原因8(主叫所处的TD无线覆盖区不支持)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96.2.3.4
6、9对于原因9(主叫用户未签约可视业务)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96.2.4小区限制可视呼叫流程596.2.4.1小区限制可视呼叫的功能596.2.4.2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出的流程606.2.4.3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入的流程607码号617.1VP用户的码号要求618设备要求628.1媒体播放平台设备的要求628.2终端设备的要求628.2.1对于TD可视电话终端的技术要求628.2.2对于不支持可视电话业务的TD终端的技术要求638.2.3通话过程中发送按键信息的技术要求638.3对其它设备的要求638.3.1对于TD RAN的技术要求638.3.2对于TD MSC Server的技术要求638.
7、3.3对于TD HLR的技术要求648.3.4对于SCP的技术要求659接口要求659.1新增端到端接口的要求659.2对原有接口的改造659.2.1无线接口659.2.2MAP接口659.2.3终端对网络的接口669.2.4计费接口669.2.5网管接口6610质量指标6610.1精度要求6610.2号码分析能力要求6610.3时间特性6710.4存储空间需求6710.5可靠性要求6710.6承载网的要求6710.7系统出现故障的处理措施6810.8回落技术要求6811认证授权6812计费结算6812.1计费结算设备要求6912.1.1对端局交换机的要求计费采集点6912.1.2对BOSS的
8、要求6912.2计费6912.2.1计费内容6912.2.1.1基本信息6912.2.1.2业务特征信息7012.2.2对TD手机用户的计费策略7012.2.3回落计费策略7012.3结算7012.3.1可视电话的网间结算策略7012.3.2对关口局、汇接局交换机的要求7012.3.3对计费中心的要求7113客户管理和服务7114网络管理7114.1网管功能要求7114.1.1配置管理7114.1.2故障管理7214.1.3性能管理7214.1.3.1性能管理基本要求7214.1.3.2需要支持如下VP话务统计7314.1.4安全管理7414.1.5数据采集7415网络安全7415.1物理安全
9、7415.2网络安全7415.3信息安全75附录A 编制历史751范围72引用标准7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解释93.1缩略语93.2术语解释104业务114.1业务概念114.2业务分类114.2.1按照通信实体分类114.3业务开放范围115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125.1系统结构125.1.1系统结构图125.1.2各网元功能描述125.1.3各接口功能描述135.2网络结构146选路和流程156.1选路方式156.2业务流程156.2.1可视电话基本业务流程166.2.1.1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标准正常流程166.2.1.2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失败通知流程(终端本地通知)196.2.1.3可视电
10、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U(无条件)/CFNRC-1 (不可及情况之一)206.2.1.4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UDUB用户决定用户忙)/CFNRy(无应答)226.2.1.5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NRc-2(不可及情况之二)246.2.1.6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UDB用户决定忙)266.2.1.73G手机呼叫媒体播放平台的通讯流程286.2.1.8H.245过程296.2.2可视电话智能网业务流程306.2.2.1业务开展技术方式306.2.2.2组网及设备要求316.2.2.2.1系统组网316.2.2.2.2设备要求316.2.2.3智能
11、用户参与可视电话呼叫的流程划分326.2.2.4智能网用户可视电话业务流程336.2.2.4.1主叫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也触发VP智能流程336.2.2.4.2主叫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386.2.2.4.3主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触发VP智能流程426.2.2.4.4主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被叫不触发VP智能流程466.2.3可视电话回落业务流程506.2.3.1可视电话回落场景划分506.2.3.2可视电话回落场景分析516.2.3.3可视电话业务回落技术模式526.2.3.4可视电话业务在移动网内(网内)回落技术业务流程526.2.3.4.1对于原因1(被叫是它网
12、用户且VP业务不互通)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26.2.3.4.2对于原因2(被叫未签约可视电话业务)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36.2.3.4.3对于原因3(被叫已签约但位于2G接入网)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46.2.3.4.4对于原因4(被叫已签约但当前终端不支持)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56.2.3.4.5对于原因5(被叫所处的无线覆盖区不支持)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66.2.3.4.6对于原因6(被叫选择以语音形式接听)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86.2.3.4.7对于原因7(主叫已签约但位于2G接入网)的检测及通知机制596.2.3.4.8对于原因8(主叫所处的3G无线覆盖区不支持)的检测及通知机制606.2.3.4.
13、9对于原因9(主叫用户未签约可视业务)的检测及通知机制606.2.4小区限制可视呼叫流程606.2.4.1小区限制可视呼叫的功能606.2.4.2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出的流程616.2.4.3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入的流程617码号627.1VP用户的码号要求628设备要求638.1媒体播放平台设备的要求638.2终端设备的要求638.2.1对于3G可视电话终端的技术要求638.2.2对于不支持可视电话业务的3G终端的技术要求648.2.3通话过程中发送按键信息的技术要求648.3对其它设备的要求648.3.1对于3G RAN的技术要求648.3.2对于3G MSC Server的技术要求648.3
14、3对于3G HLR的技术要求668.3.4对于SCP的技术要求669接口要求669.1新增端到端接口的要求669.2对原有接口的改造679.2.1无线接口679.2.2MAP接口679.2.3终端对网络的接口679.2.4计费接口679.2.5网管接口6710质量指标6710.1精度要求6810.2号码分析能力要求6810.3时间特性6810.4存储空间需求6810.5可靠性要求6810.6承载网的要求6910.7系统出现故障的处理措施6910.8回落技术要求6911认证授权7012计费结算7012.1计费结算设备要求7012.1.1对端局交换机的要求计费采集点7012.1.2对BOSS的要
15、求7012.2计费7112.2.1计费内容7112.2.1.1基本信息7112.2.1.2业务特征信息7112.2.2对3G手机用户的计费策略7112.2.3回落计费策略7112.3结算7212.3.1可视电话的网间结算策略7212.3.2对关口局、汇接局交换机的要求7212.3.3对计费中心的要求7213客户管理和服务7214网络管理7314.1网管功能要求7314.1.1配置管理7314.1.2故障管理7314.1.3性能管理7414.1.3.1性能管理基本要求7414.1.3.2需要支持如下VP话务统计7414.1.4安全管理7514.1.5数据采集7615网络安全7615.1物理安全7
16、615.2网络安全7615.3信息安全76附录A 编制历史76图表目录图表 51电路域可视电话系统结构图12图表 52 TD电路域可视电话网络结构图14图表 61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标准正常流程17图表 62 VP呼叫失败,终端向用户放音19图表 63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U/CFNRC-1(Detached)20图表 64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UDB)/CFNRy22图表 65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NRc-2(不可及前转情况之Attached)24图表 66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NDB)26图表 68 H.245通道的通讯流程图
17、28图表 69业务开展技术方式30图表 610智能用户参与可视呼叫组网结构30图表 611基于智能网的可视电话对设备的要求31图表 612智能网用户可视电话呼叫流程划分32图表 613主叫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也触发智能流程33图表 614主叫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不触发智能流程38图表 615主叫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也触发智能流程42图表 616主叫不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也不触发智能流程46图表 617可视电话呼叫所需的回落和业务改变场景49图表 618始呼端局判断被叫是它网用户且VP业务不互通,释放可视电话呼叫52图表 619被叫未签约可视电话业务52图表 620被叫已签约但位于2G接入网53图表 6
18、21被叫已签约但当前终端不支持VP业务54图表 622被叫所处的无线覆盖区不支持可视业务56图表 623被叫选择以语音形式接听57图表 624主叫用户未签约可视业务59图表 625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出的流程60图表 626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入的流程60图表 51电路域可视电话系统结构图12图表 52 3G电路域可视电话网络结构图14图表 61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标准正常流程17图表 62 VP呼叫失败,终端向用户放音19图表 63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U/CFNRC-120图表 64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UDUB)/CFNRy22图表 65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
19、前转流程,CFNRc-2(不可及前转情况之二)24图表 66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前转流程,CFB(NDNB)26图表 67 3G-324M手机的媒体播放流程图28图表 68 H.245通道的通讯流程图29图表 69业务开展技术方式31图表 610智能用户参与可视呼叫组网结构31图表 611基于智能网的可视电话对设备的要求32图表 612智能网用户可视电话呼叫流程划分33图表 613主叫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也触发智能流程34图表 614主叫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不触发智能流程39图表 615主叫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也触发智能流程43图表 616主叫不触发智能流程,被叫也不触发智能流程47图表 617可
20、视电话呼叫所需的回落和业务改变场景50图表 618始呼端局判断被叫是它网用户且VP业务不互通,释放可视电话呼叫53图表 619被叫未签约可视电话业务53图表 620被叫已签约但位于2G接入网54图表 621被叫已签约但当前终端不支持VP业务55图表 622被叫所处的无线覆盖区不支持可视业务57图表 623被叫选择以语音形式接听58图表 624主叫用户未签约可视业务60图表 625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出的流程61图表 626小区限制可视呼叫呼入的流程611 范围本规范对3GTD可视电话业务提出规定,原则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部使用,用于在3GTD可视电话的业务开展、招标选型、工程维护,为集团公司和
21、省公司提供业务开展的依据;本技术要求仅适用于3GTD业务初期,中国移动网内可视电话业务的开发;移动3GTD网络与其它网络(如H.323、SIP等VOIP网络以及其它运营商网络等)可视电话互通的相关规定在后续阶段的技术要求中提出。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标准编号标准名版本标准组织中国移动可视电话业务需求报告(第一阶段)规范(支持TD-SCDMA)V1.0.03GPP TR 23.801TSG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
22、 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CS Domain Video and Voice Service Improvements (Release 6)V1.0.03GPP3GPP TR 23.972Circuit Switched Multimedia Telephony3GPP3GPP TS 22.101Service aspects; Service principles3GPP3GPP TS 23.153Out of Band Transcoder Control; Stage 23GPP3GPP TS 23.172TSG CN; Technical realizat
23、ion of Circuit Switched (CS) multimedia service UDI/RDI fallback and service modification; Stage 2 (Release 5)V5.2.03GPP3GPP TS 24.008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Core network protocols; Stage33GPP3GPP TS 26.110Codec for Circuit Switched Multimedia Telephony Service General Descript
24、ion3GPP3GPP TS 26.111Codec for Circuit Switched Multimedia Telephony Service; Modifications to H.3243GPP3GPP TS 26.112Codec for Circuit Switched Multimedia Telephony Service; Call Setup Requirements3GPP3GPP TS 26.911Codec for Circuit Switched Multimedia Telephony Service3GPPG.711(1988)Pulse Code Mod
25、ulation of voice frequenciesITU-TG.722(1988)7 kHz audio-coding within 64 kbit/sITU-TG.723.1(1996/3)Dual Rate Speech Coder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Transmitting at 5.3 and 6.3kbit/sITU-TG.728(1992)coding of speech at 16 k/bit/s using Low-Delay 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ITU-TG.729(1996/3)Codi
26、ng of speech at 8kbit/s using Conjugate-Structure Algebraic-Code-Excited-LinearPrediction (CS-ACELP)ITU-TH.223Infrastructure of audiovisual services Transmission multiplex and synchronizationITU-TH.225.0(1998)Calling signaling protocols and Media stream packetization for packet based multimedia comm
27、unication systemsITU-TH.245Control protocol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ITU-TH.246Interworking of H-series multimedia terminals with H-series multimedia terminals and voice/voiceband terminals on GSTN and ISDN;AnnexF:H.323-H.324 interworkingITU-TH.261(1993/3)Video Codec for Audiovisual Services at P
28、64kbit/sITU-TH.263(1998/2)Video Coding for low bit rate communicationITU-TH.323(1998/02)Packet-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ITU-TH.324Terminal for low bit-rat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ITU-TQ.760SWITCHING AND SIGNALLINGSpecifications of Signa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ITU-TQ.922(1992)IS
29、DN帧模式承载业务使用的数据链路层规范ITU-TRFC 1889(1996)RT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 Time ApplicationsRETFRFC 1890(1996)RTP Profile for Audio and Video Conferences with Minimal ControlRETFRFC 2032(1996)RTP Payload Format for H.261 Video StreamsRETFRFC 2190(1997)RTP Payload Format for H.263 Video StreamsRETF3 相关术
30、语与缩略语解释3.1 缩略语缩写英文名称中文解释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324MThe 3rd Generation-324Mobile适用于3G移动网络的H.324协议AAAAuthoriz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Accounting认证授权计帐ACMAddress Complete Message地址全信息ANMAnswer Message应答信息BCBearer Capability 承载能力BC1First Bearer Capability in a message (p
31、referred service)第一承载能力BC2Second Bearer Capability in a message (less preferred service)第二承载能力BCaBearer Capability of the currently selected service当前业务所选用的承载能力BCbBearer Capability of the service to switch to业务可重新选择的承载能力BCmmBearer Capability multimedia多媒体承载能力BCspBearer Capability speech话音承载能力BC_IEBe
32、arer Capacity Identity Element承载能力信息单元GKGateKeeperH.323网守IAMInitial Address Message初始地址信息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UP综合业务数据网用户部分MCUMutilpoint Control Unit会议电视设备中的多点控制单元MG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MGCGateway Control网关控制器MMIMan-Machine Interface人机接口MSC移动交换中心MSRN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移动基站路有号码O-MSCOriginating MSC起呼MSC
33、ORAOther Rate Adaptation其他速率适配O-UEOriginating UE起呼终端PRI一次群速率接口Radius远程访问用户身份认证和计帐协议RIRepeat Indicator重复指示SCUDIFService Change and UDI/RDI Fallback业务改变与UDI/RDI Fallback回落SRISend Routing Info发送路有信息SSSoftSwitch软交换TMRTransmission Medium Requirement传输媒介要求T-MSCTerminating MSC终呼MSCTMUTransmission Medium Us
34、ed传输媒介使用T-UETerminating UE终呼终端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UDIUnrestricted Digital Information无限制的数字信息VIGVedio Interactive Gateway3G视频网关VMSCVisited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拜访移动业务交换中心3.2 术语解释1、回落(fallback)本文中所指的回落,指在可视呼叫的建立过程中业务类型改变为语音业务的过程。2、业务改变
35、service change)在通话进行过程中,当两种业务(多媒体和话音)都可用时,用户提出业务间切换的过程称为业务改变。(参考3GPP TS 23.172)此外,在可视通话进行过程中,当一方用户退出3GTD网络但还在2G网络中时,通话由可视转为普通语音通话,这个过程也是业务改变的一种。中国移动暂不支持上述的可视电话业务改变功能。3、媒体播放功能及媒体播放平台媒体播放是指采用拨号方式为3G用户提供媒体播放或点播服务的功能,媒体播放平台指实现媒体播放的业务平台。媒体播放功能与流媒体业务的区别在于:1、可视电话的媒体播放,采用的是用户拨号方式,而流媒体业务采用的是上网方式;2、可视电话的媒体播放
36、只限于64K速率。4 业务4.1 业务概念可视电话业务是一种集图像、语音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可以实现人们面对面的实时沟通,即通话双方在通话过程中能够互相看到对方场景。可视电话可以通过分组方式或电路方式来实现,目前中国移动要求的可视电话业务是指基于电路域(CS)承载来实现的可视电话业务,完全符合3GPP相关规范的要求。4.2 业务分类4.2.1 按照通信实体分类1、移动终端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户与另一个移动终端用户通话。2、移动终端到媒体播放平台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拨号方式,与媒体播放平台连接以进行视频点播。4.3 业务开放范围3G电路域可视电话业务向中国移动所有手机用户开放,并允许手机用户全国
37、3G网络内)漫游使用。暂不允许国际漫游。需和业务规范一致此业务向所有中国移动TD用户开放。5 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5.1 系统结构5.1.1 系统结构图图表 51电路域可视电话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3GTD网络采用RNC和NodeB设备代替了GSM网络的BSC和BTS设备;媒体播放平台则提供视频播放功能。5.1.2 各网元功能描述1、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服务器(MSC Server)对位于它管辖区域中的移动终端参与的呼叫进行控制的功能实体。2、媒体网关(MGW)与MSC Server连接,在MSC Server的控制下实现对通话的交互。3、拜访位置寄存器(VLR)VLR是MSC Server为所管辖
38、区域中终端呼叫接续所需检索信息的数据库。VLR存储与呼叫处理有关的一些数据,例如用户的号码,所处区域的识别码,向用户提供的业务等参数。 VLR和MSC Server一般都集成在一起,为合一网元。4、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NC主要负责连接的建立和释放,切换,宏分集合并,无线网络的资源管理控制功能。5、 Node BNode B是WCDMATD-SCDMA制式的基站,它支持FDD模式、TDD模式或双模,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6、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运营商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注册登记。 7、鉴权中心(AUC)为认证移动用户身份和产生相应鉴权参数
39、的功能实体。一般与HLR集成在一起。8、媒体播放平台媒体播放平台可以接受3G可视手机的拨号,拨不同的号码或拨号后进行按键选择能访问不同的节目内容,系统具备一定的存储容量,并能管理相关的节目内容。5.1.3 各接口功能描述1、Uu接口NodeB和UE之间的无线接口。2、IuB接口RNC和NodeB之间的接口,RNC通过此接口控制多个NodeB。3、Iu_CS接口MSC Server和RNC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RNS管理、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4、C/D接口HLR和MSC Server/VLR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交换路由信息、用户签约信息,位置信息、用户状态等。5、媒体播放平台与MSC Serv
40、er的接口媒体播放平台与MSC Server的信令接口采用BICC或ISUP,建立呼叫承载后,通过3G-H.324M协议与终端进行交互。65、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采用BICC或ISUP。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本文流程中一律使用BICC为例进行要求。5.2 网络结构图表 52 3GTD电路域可视电话网络结构图注:对省间可视电话的互通,组网结构完成同3GTD网络语音通话的互通,通过TMSC Server互联。6 选路和流程6.1 选路方式2G的选路方式主要是根据呼叫来源,业务类别(基本业务、补充业务、智能等),业务属性(本地,本局,本网它局等),被叫号码类型
41、是MSISDN还是MSRN)来选择的。3GTD由于引入了可视电话业务,要求选路方式除了根据上述约束条件外,还可以根据呼叫类别(是语音呼叫还是可视呼叫)或承载能力(TS11还是BS30)进行特殊选择。选路原则:SETUP消息上来以后,通过承载能力记录呼叫类型(是否为VP呼叫),再对被叫号码进行分析,获得本次呼叫的业务类别,业务属性,被叫号码类型等信息。呼叫类型(是否为VP呼叫)VP呼叫可以作为该次呼叫的一个特性,与被叫号码等其它特性一起,做为选择路由的判断依据。对具有这种特性的呼叫,进行主叫特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决定需要的选路方式和路由方向。6.2 业务流程注1:本节中未明确指出的可视电话终端
42、均为3GTD电路域可视电话移动终端;注2:本节中各流程均以BICC为例进行要求,对于ISUP组网作同样要求。6.2.1 可视电话基本业务流程6.2.1.1 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标准正常流程图表 61可视电话呼叫可视电话标准正常流程注:受流程图空间限制,主叫和被叫的HLR、SCP共享一个实体。流程说明:1、UEA向MSC SERVER A发SETUP消息,消息中携带的BC_IE信元(承载能力标识单元)中ITC为UDI, ORA为H.223&H.245。2、MSC SERVER A向HLR B发起SRI请求。3、HLR B向被叫附着的MSC SERVER B取漫游号码。4、MSC SERVER B
43、向HLR B返回漫游号码,如果MSC SERVER B支持预寻呼,这时会先发起预寻呼过程后再返回漫游号码。5、HLR B向MSC SERVER A返回UE B的路由信息。6、MSC SERVER A获得被叫的MSRN后,向主叫终端发起Call_Proceeding。7、MSC SERVER A向MSC SERVER B发起ISUP IAM消息。如果被叫用户签约了主叫号码显示业务,ISUP IAM消息中需要携带主叫号码。8、如果在取漫游号码时没有发起预寻呼,MSC SERVER B向UE B发起寻呼请求消息。9、UE B返回寻呼响应消息。10、MSC SERVER B向UE B发SETUP消息,消息中携带的BC_IE信元中ITC为UDI, ORA为H.223&H.245。11、UE B返回CALL CONFIRMED消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