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44602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高考热点专题 一、祖国统一【时政背景】新华网北京2008年月日电(记者 赵新兵陈键兴)钓鱼台国宾馆月日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时刻: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亲切握手,作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岸两会的协商谈判在中断年后再次拉开帷幕。【相关知识链接】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2、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全民族抗日战争。3、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内涵、实践。4、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建国后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演变: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

2、识、汪辜会谈、两岸三通。【热点例测】1、在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之际,在央视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台湾一八九五,以台湾的兴衰沦陷过程为线索,以刘永福、刘铭传等爱国英雄为主要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揭示台湾沦陷的历史缘由。关于台湾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1949年,因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分离 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坚持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 B、 C、 D、2、秦朝下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有: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统一度量衡 下令小篆通用全国 以法为教 A、 B、C、D、公元2

3、005年4月29日下午3时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胡锦涛总书记微笑着伸出右手,连战主席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3、经历了一个甲子的轮回,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聚首。国共上一次的聚首是指A、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B、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国民党制宪国大的召开4、连战访问大陆,是56年来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首次登上大陆,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直接原因是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B、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C、外国

4、反华势力“以华治华”政策的影响 D、蒋介石退居台湾5、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古代历史上,虽然有分有合,但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尤其是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的大统一的基础。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据图指出,元朝的统一能够奠定元明清大统一的基础的制度原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从图中你能否找出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证明?并请说明。材料二 2005年3月14日9时23分,随着2896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按下表决器上的赞成键,以反对分裂、促进统一为主旨的法律反分裂国家法,以无人反对的表决结果,在万众瞩目中诞生。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

5、心愿,由此拥有了强有力的法律防线;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以及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将藉由这道防线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障。(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实现和捍卫祖国统一大业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你认为最具历史意义的是哪一件事?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材料三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

6、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通过对材料三的阅读,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材料四 “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 2005年5月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根据材料四中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

7、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五 新华网北京2008年月日电(记者 赵新兵陈键兴)钓鱼台国宾馆月日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时刻: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亲切握手,作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岸两会的协商谈判在中断年后再次拉开帷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岸两会成立的背景及成立后首次协商谈判所取得重大的成果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怎样的局面?材料六 实现和捍卫祖国统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为之奋斗的。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都面临着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的问题,并且通过努力都得到了解决。如美国通过内战捍卫了祖国

8、统一,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使几代人的梦想和努力成为现实。而实现了统一的美国、德国在19世纪末很快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制度原因是: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这一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能,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当时归属江浙行省管辖。追歼残敌、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港澳回归等均可。理由(即其历史意义)略。由于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基本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背景:

9、海峡两岸关系结束隔绝状态开始和缓与交流(或两岸实现了真正的停火、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多。重大成果:达成“九二共识”。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逐渐形成。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国家的统一又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二、制度创新【时政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争取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知识链接】1、政治方面:创建有中

10、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的修订、1997年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等。2、经济方面: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到党的十五大在总结近年所有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11、经济体制、到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热点例测】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而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适应经济基础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成为可能。其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人教版必修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适应这样的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形成怎样的政治制度?这一

12、制度形成于何时?它对我国历史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日益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材料二 我国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如下:品种1957年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粮1.95亿吨19%30%棉164万吨26%93%钢535万吨296%580%煤1.3亿吨96%210%电193.4亿千瓦时166%320%原油146万吨235%-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依据图表数据结合所学知

13、识分析:造成上表中我国经济发展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重工业相对农业发展速度快其原因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创建了三大基本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性;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

14、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胡锦涛: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依据所学知识思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为经济繁荣提供制度保障;扩大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或加入世贸组织)。其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15、社会主义理论。三、三农问题【时政背景】2008年10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议全体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知识链接】1、古代农业的发展、“以农立国”的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2、近代与“三农”相关的思想、政策和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

16、民要求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愿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对土地问题的设想。中共在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3、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原因、内容和结果):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当前的税费改革(几千年的农业税最终废除);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4、苏俄(联):粮收集制、粮食税、农业集体化;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落后的原因和负面影响。【热点例测】1、(2007广东30)(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

17、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

18、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

19、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靖江期中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下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材料二 1970年

20、,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

21、协作精神。材料三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如何?(5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4分)(3)依据材料三、四

22、,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4)上述材料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2分)答案要点: (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4分)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1分)(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分)(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2分)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2分)(4)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2分,答到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