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44619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探索 【摘要】 新课标要求学校体育课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然而在实践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面临很多困难,如评价的工作量大、评价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评价的具体方法亟待改进等等。【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评价新课程标准一经亮相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目标、新的评价体系等,但在适用了一段时期以后,广大体育教师逐渐发现,事实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样,存在着许多实际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呢?分析后认为除去体育教师的因素之外,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体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1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困难由于这些标准的测试项目和

2、评价指标多是针对与运动相关的身体素质而设计的,在评价过程中,比较注重与运动有关的身体素质,而不太重视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了体育教学的应试化现象。由于测试的项目本身是一个运动项目,容易导致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的倾向,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非测试项目的教学被忽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也不全面,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同时还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1.1从外部条件方面看1.1.1评价的工作量大本人与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认为只有实现工作量与效果统一的评价方法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评价方法,否则就不会长久

3、,最终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放弃。一个基层教师6-7个班的任课量,学生人数在300350人之间,一般要求在34个工作日完成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因此,需要考虑在保证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基本采用等级评定的方法,然后再综合评价出最终等级。我们的等级评定是建立在平时的课堂评价观察记录基础上的,因为学生众多,教师不能凭印象就对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表现都了如指掌,要凭记录说话,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1.2.2课程资源开发跟不上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这与现在体育教师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多数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是

4、匮乏的,现在的体育教师是以“武”为主,“文”是以“次”的程度都难以达到,这在小城镇或农村由为存在。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体现“自然性”、“实际性”,充分地发挥新教材的教学资源,不提倡利用教育经费购买2,要求体育教师运用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进行自主发现、自主发明。这是不符合体育教学现状的,是不太现实的。教师创新思维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课改进程,阻碍新评价体系的实施。1.1.3体育教学评价缺乏整体认识当前体育教学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片断的和局部的尝试,没有形成评价与考试改革(体育考试以术科为主需要改进)的整体思路,没有找到改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改革工作所关注的往往是众多评价环节中的某

5、个环节,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给学生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缺少对学生体育情感、体育道德等的评价);或者着力解决某个问题,如怎样确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期末成绩的比例等。由于评价和考试改革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局部或孤立的改革往往难见成效,而且由于对评价和考试改革缺乏整体的认识,容易在工作中丧失目标,从而难以使改革走向深入。1.2从教师、学校、家长方面看1.2.1过于依赖教师做出的判断如果把传统的评价称之为“考试中心”的话,新的评价可以称为“教师中心”,他们的评价的依据不像体育成绩评价那样比较客观、统一,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及经验上的主观判断,而且在评价

6、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等不确定因素太多,更需要教师灵活地加以调整,合理地作出判断,显然,不经过一定的培训,没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很难完成这种任务的。加上评价标准的多重性,不同教师评价的标准不一样,这就给评价的效度、信度及整个过程的客观性增加难度。1.2.2根据公正、公平的原则有待改善目前,我国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监督机制薄弱,经常听说家长为子女争取县市省运动会以及各类比赛获奖(升重点学校加分)而争先拉关系,甚至有家长通过重点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特招走后门,何况现在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升学与就业,影响学生的发展前途,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推行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大

7、难度。1.2.3容易走形式,走过场新的评价体系固然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往往把评价简单化、形式化,以敷衍国家政策,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最终是搞得四不像。如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测试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教师们对此评价有意见,觉得是为科研人员做事情,又因为上级要检查,却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应付,在评价结果中随意评定“优良中差”,使这项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流于形式。现在期末评价很多体育教师还只是测试几项术科。1.2.4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新课程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技

8、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愿望、科学探究的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是受家长、社会欢迎的。但同时,由于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的相对滞后,导致家长担心新课程实施后,体育课时的增加,是否会减少主课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目前大多数家长对新课程的评价制度持怀疑、观望甚至反对的态度。1.3从评价的具体方法看1.3.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方式有待完善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关注学生差异和发展过程的思路是值得提倡的,但应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没有很好地与体育理论相结合

9、,其中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变成了容纳没有条理的资料的容器。在实际中,可以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好的学生,体育成绩不一定好,而且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也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一个阶段在某个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另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生硬地套用了生理成绩和术科成绩评价模式。有些体育教师就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作为期末成绩。1.3.2评价数据,评价结论需深入研究新课程强调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探究,培养其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与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只凭几项术科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了,必须在学生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表现性

10、评价。从调查到的情况看,作为副课的体育,学校和教师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甚至有教师认为不需要表现性评价。口试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对怎样根据学科目标选定表现性任务,怎样获得真实有效的评价数据,怎样达成评价结论,都需要深入研究。2.在新课标下构建主体取向性的评价当前所面临的时代已经成为一个充满个性化的时代,个体的追求解放,个性的张扬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我们再次审视“评价”这个古老的话题时,必须突破评价领域长期以来所寻求的“客观性”、“科学性”,使评价的理念发生质的飞跃。2.1评价的本质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形成的“心理构建”,因此,评

11、价应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或许应当更多地采用 “回应性聚焦方式”(亦称为“回应模式”)的思想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为了使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项目兴趣和运动个性等焦点。因此评价的“起点”应该是对学生的“回应”,以师生交流的方式形成共同的心理构建。2.2评价的方法在评价的方法使用上追求的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用质性的方法使各种形式的口头交流、动接触达成共识。突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是参与运动主体的身份。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没有特权,无法以任何形式来控制学生,而应该以一种中立的态度与评价每个学生达成一种“协商共识”。2.3评价的目的主体性的评价是受“解

12、放理性”所支配的。它是对评价情境的一种理解而不是控制(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以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目的,并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身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每个人的命运由自己主宰,但对他人又有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教师与学生终将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2.4评价模式在谈到评价模式的问题时,更愿意借用一句后现代的名言来说明这个问题:“关于将来或许我真的不知道它是什么,我惟一知道的只是现在它不是什么”。主体性评价的模式,只能说它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它必定不是一个单一的评价模式,而是一个多种评价模式

13、的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的过程,而且这个动态过程将具有一种完全的不可逆性。就像无法把握人的心灵一样,对于一个充满着“多元价值取向”的动态评价同样难以驾驭至少无法为它设定可以预见的路线。3.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3.1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一线体育教师经过摸索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在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教师参与,同时要重视学生参与、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认真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通过评价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发展孩子潜能并能积极关注他人。3.2要

14、加强体育课堂评价的实效性目前,很多学校除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资料之外,缺乏其他规范的、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记录,缺乏在一定目标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概括,这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整体、精确、深刻的认识,使得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受到影响。在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参照一定的标准,综合学生一系列的表现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而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描述。如学生经过对篮球的学习,根据班级间的比赛、课外活动表现的记录,对学生学习的总体状况或其中的几个方面给予描述。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

15、不足,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目标,更好地体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3.3要注重主体的多元化体育课中的分极目标设置,是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明确小组内的学生自评成绩的分极登等级,确定学生体能与技能的考核形式,以及注重进行质性评价的学生群体。分极目标设置以多元评价的操作平台,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学评价全面促进学生全体发展的功能。学生依据自己体能与技能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评价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措施,集中力量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最优化。在进行分极目标分组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讲明分极目标教学评价的目的,对分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6、进行必要的调整。分极内容一极目标组二极目标组三极目标组备注目标等级优秀 良好 合格分极目标要实现学生的优化组合,学生选优秀的最多50%,良好次之约30%,合格最多约20%。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体能与技能进行绝对性评价对学生的体能与技能进行相对性评价综合一、二极目标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施降档评价分组方法1、 分极目标是学生根据自己体能和技能的情况自定和自选,选定的分极目标即作为自己的自评成绩。2、 分极目标设置是一种动态的分组,在下一个单元学习之前,就要求设置另一个分极目标3.4要加强监督机制评价的不公正会挫伤被评价人的积极性,教师、学校必须要做到评价的公正、公平、公开。现行的制度导致了家长走后门

17、,教师、学校暗箱操作的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应尽快予以取消。建议设立进步奖使多数学生受到激励,并使评价的结果接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及社会舆论的监督。3.5建议改革目前大班制目前,学生都存在大班额的上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人数较多,市区每班学生多数在45人以上,有些农村学校的学生更是有些每班高达70余人,这样一来,就造成教师评价的工作量大,导致教师根本无法关注全体学生。所以要使教师能更加公正、合理的运用体育教学课堂评价,就需要尽快实行小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保证新课程的正常实施。我想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生活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

18、“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能使其丧失信心。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婉转处理,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总之,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19、,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而我们的体育课也就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了。【参考文献】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季 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74-176.3.季 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吴 铭.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难题及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2).43-46.5.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M.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美B.S布卢姆(邱渊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钟启泉,李雁.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8-100.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