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446268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doc(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课 题课型主备人课时主讲人授课日期缺课学生 海燕精读课 王永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海燕的形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重点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突破方法理解象征的意义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突破办法反复诵读教法诵读领悟法学法朗读体会揣摩板书设计 海燕高傲 暴 海鸥 勇敢 海燕 风 海鸭 恐惧敏感 雨 企鹅 东观初中

2、集体备课预案集教 师 引 导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第一课时一导入美文。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二、整体感悟。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

3、即临”。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1、 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 2、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

4、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3、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四、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教学步骤:一、学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领会海燕的内心活动。二、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讨论明确: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

5、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 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品读、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3

6、、朗读课文。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朗诵语调的处理,共同编注朗读脚本。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与编注,善加引导。脚本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 )三、拓展延伸。结合练习四,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1、 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

7、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预期成果示例一: “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

8、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师生共同评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肯定学生的合理想象。)预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脚本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学生用个人表情朗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

9、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评点。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教 师 导 引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三、拓展延伸。结合练习四,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四、小结: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理趣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五、布置作业。1、继续诵读课文,为参加本单元散文诗朗诵表演比赛作准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10、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勇者风范.教学反思备注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课 题课型主备人课时主讲人授课日期缺课学生白杨礼赞精读课 王永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 朗读感悟、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突破方法朗读寻早记叙描写议论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突破办法结合背景理解象征手法教法以读促悟学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板书设计白杨

11、礼赞茅 盾 生长环境 象 征 农民 外在形象 - 哨兵 内在精神 树-人 精神、意志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教 师 引 导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3.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注释(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秀颀:美而高。颀,高。主宰 支配。通常

12、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1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3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

13、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明确: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4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四)结束语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但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

14、(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情感。 2掌握“字词积累”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作者在铺陈赞颂白杨树前先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既介绍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表现了“景美”,又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那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美姿。赞美高原后又说它“单调”,紧接着骤然把白杨树一下子推送到读者面前,使之在雄伟的高原这一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清晰、鲜明、高大。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呢?(二)学习探究,继续研读课文第三部分2思考几个问题:(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

15、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三)学习探究,继续研读课文第四部分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3)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四)继续研读课文第五部分1学生阅读课文第五部分。2讨论: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16、?教师补充: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五)总结全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2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

17、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六)布置作业 以一种树木为题,描写它的形态特点,并赋予它象征意义。 学生补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

18、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学生

19、朗读 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学生讨论后明确:(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学生讨论后归纳:(1)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2)

20、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作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21、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4)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体会排比和反问的表达作用。(5)小结:第8段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深化了四个反问句的意思,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教学反思备注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课 题课型主备人课时主讲人授课日期缺课学生石榴略读课 王永莲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2.学习、鉴赏形神兼备的状物特色。3.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22、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重点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突破方法多种方式朗读品味语言难点学习、鉴赏形神兼备的状物特色。突破办法举一反三学习写一篇状物作文教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板书设计 石榴枝干叶形(奇崛、清新) 比较、对偶 形(精致小巧)花 布局(匀称) 比喻 色(陆离、华贵、妙幻、渐变) 外在美 拟人 形(丰腴) 反问 态(破口大笑)果 色(透明) 质(光嫩) 味(酸甜美) 内在美:不惧威压、勇于斗争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教 师 引 导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1、 检查预习 2、 1.请学生将预习过程中认为重

23、要的词语写在黑板上,提醒大家掌握它们的音、形、义。重点词语: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陆离 金罍罍 束缚 古味盎然 忍俊不禁 皓齿 丰腴 唾津 潜溢2.利用课件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同时让学生交流有关石榴的诗句3.教师适当补充介绍石榴的有关知识(利用课件展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感情了吗?3.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表达作者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4.学生个别表情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师生共评,及时指导、纠正。三、探讨课文形神兼备的状物特色1.石榴的“最可爱”,在作者笔下表现在哪些方面?2.写石榴的种种“可爱”之处,着笔最多

24、的又是什么呢?(石榴的花)3.作者为什么对石榴花更钟情呢?明确:石榴花的色彩、形态固然可爱,更可爱的是石榴花“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这就由石榴的形写到了神,使之形神兼备。4.作者为什么将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5.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作者喜爱石榴的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归纳: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四、探究课文主题作者如此具体生动地描绘石榴、热情洋溢地赞美石榴,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呢?(学生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同时课件显示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明确:作者

25、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五、品味语言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语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所喜爱的句子或语段,并说出喜爱的理由。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六、布置作业(展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可爱”“夏天的心脏”)(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果实:“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子粒:“透明

26、光嫩的皓齿”明确: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有如:(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27、3)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4)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教 师 导 引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1.把本课中你喜爱的词语、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请描绘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尽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用上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可适当抒情。皓齿。(这句使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来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酸甜两种教学反思备注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课 题课型主备人课时主讲人授课日期缺课学生马说精读课 王永

28、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学习托物言志的构思方法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理解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昏庸,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突破方法积累文言文知识难点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突破办法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写作感情教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学法积累法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托物寓意亮观点 伯乐 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痛惜 决定摆现象 千里 马人才 愤懑 埋没揭本质 饲马者 愚妄浅薄的统治

29、 嘲讽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教 师 引 导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第 一课时导入新课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材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材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相信同学们会从中会找到答案。一、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二、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三、听读课文 (一).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划分节奏(三).

30、注意语气语调四.学生朗读,要求:(一).读准字音(先正音释词,再自由朗读)(二).读懂句意(先逐节翻译,再抽读评议)(三).读出语气(找出相关语句,学生齐读)1、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痛惜之情2、千里马的遭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慨诘问3、食马者的言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讽刺嘲笑 五.作业(一).翻译全文(二).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及翻译二.合作讨论: (一).概括每节大意并思考:(二).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三).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四).文中千里马指的是

31、什么?明确:比喻人才。 伯乐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识人才的人。(五).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六).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作者怎样的思考感情? 三、链接拓展.(一).如今,假如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样施展你的“日行千里”才能呢?(二).写出几个含有“马”字的成语或谚语歇后语(三)写出几句含有“马”字的的诗句四.教学小结(一)归纳课文。 中心思想: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二)归纳写作特点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托物言志,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

32、,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五.课外作业1、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2、 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3、 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4. 本文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作者借此以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后训练1“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2 作者认为

33、“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一马当先】作战

34、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秣马厉兵】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35、【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春风得意马踢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识农夫辛苦力,娇骢踏烂麦青青。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踢轻。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青秋。 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教 师 导 引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3.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祗槽枥骈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解释加点的字故虽有名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36、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教学反思备注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课 题课型主备人课时主讲人授课日期缺课学生紫藤萝瀑布略读课 王永莲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过程与方法认真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诵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本文以小见大,自然巧妙地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关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情怀。重点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突破方

37、法收集作者写作背景难点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突破办法以读促悟教法讲授法学法朗读体会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闹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东观初中集体备课预案集教 师 引 导学 情 预 设实 际 生 成1 题目解说题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长、盛、繁的特点,而且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蕴,既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又包含了文章的主旨。2 作者简介3 背景资料4 文本探究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由事入理,阐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那么,本文

38、的线索是什么?划分结构层次。明确: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藤萝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抒写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1(段)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貌。花瀑花穗花朵,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2(段)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3(段)点明主旨,由花及人。由具体的感受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5 布置作业课后继续阅读课文,分析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联系作者的经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句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感悟本文以小见大,自然巧妙地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关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情怀。教学过程:检查作业:(1)字词掌握情况 (2)提问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3 A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4 B 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C 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 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明确:作者在写紫藤萝花中自然巧妙的揭示了人生哲理:写眼前紫藤萝花的盛况,其实是在写进入新时期的我国社会沸腾的生活,而写记忆中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