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论文: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44640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论文: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环节,是开展创新教育的迫切需要。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广大教师致力于探索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初三学生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生提出问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1、调查目的。 研究初三学生提出问题与个体的学习动机、化学学习兴趣是否存在联系;初三学生提出问题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在我校初三年级九个班,共784名学生,总共发放自编学生情况调

2、查表784份,请同学们如实填写你提出问题的真实情况,如果较少提出问题,请写出你这样做的原因。3、调查结果统计。 共计收回有效问卷784份,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经常提出问题 有时提出问题 极少提出问题 13% 56% 31% 由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而有时提出问题和极少提出问题的学生的比例很大,可见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太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4、学生有时或极少提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生有时或极少提出问题原因的调查统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出问题是教师的事,学生只管回答; (2)提出问题对化学成绩影响不大; (3)不会的化学题太多,

3、不想问; (4)问问题花费的时间太多,放弃提问; (5)老师不喜欢学生经常提问题; (6)怕提出的问题让老师和同学笑话,怕丢面子; (7)怕被老师说是钻牛角尖; (8)担心老师说提的问题上课讲过,肯定没认真听讲; (9)老师上课讲的很清楚了,没问题可问; (10)书本知识和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提不出问题来; (11)每天作业太多,没有时间思考问题; (12)有问题不知怎样问. 从原因的统计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对提出问题的态度或认识不正确,导致主观上没有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如原因(1)(2)(4)。第二类:怕提出问题后,老师或同学对自己造成伤害,不敢问,如原因(5)(6)(7)(8)。第

4、三类:不能发现问题或有问题但说不清,如原因(9)(10)(12)。 进一步对这三类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发现:一类原因的学生占17%;二类原因的学生占53%;三类原因的学生占30%。 由此可见,同学们不经常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敢提出问题,不敢的原因是顾虑太多,要面子,怕受批评,想维护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等因素抑制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次是不能发现问题或对问题的准确表达有困难,再次是对提问的态度认识不足,阻碍了学生提问的主动性。二、老师的座谈情况统计。 经对初三化学教师的访谈,从中归纳出以下结论:(1)主动向老师提问的人很少。偶尔有人提问,问的问题多数是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不能解的习题,学生间

5、交流的问题也经常属于此类问题。对课本、教学辅导材料,老师的讲解质疑的学生更是少见,有时学生发现了问题,但表述困难,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老师们进一步指出,经常提出问题的这一部分学生多数是成绩优异的,差生一般不向老师提问。(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提问是教师备课时钻研的问题,答问是学生的责任,不相信学生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留时间让学生提问耽误讲课,这自然阻碍了学生提出问题意识的发展。(3)老师在学习新知识上讲的太多太细。教学过分迁就惰性思维的学生,对勤学好问的学生未留下思考、质疑的机会。(4)教学过程过分忠实于教案。很多老师所想的问题并不是学生所想的问题,教师按照自己的

6、教案,把学生的思路套入预想的教案中,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淡化了学生的提问。(5)课堂问答单调,也阻碍了学生的提问。所谓“启发式”在很多老师那里被异化为“问答式”,几乎没有学生向老师提问和学生之间互相回答的情况,这实际上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而且喜欢学生答对,不喜欢学生答错。这种情形时间一长,就压制了学生的提问,互相辩论的宽松学习氛围。(6)有些老师也认识到学生提问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教学的双边活动。若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减少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心里负担,也会大胆提问了。同时学生提问也可以反馈教学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太肤浅而不能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那么教师应

7、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根据学生提问的水平因材施教。三、对影响学生“提出问题”因素的探讨。1、影响“提出问题”的认知因素。(1)知识水平。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建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就越有利于问题的提出。知识面太窄,会阻碍问题的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2)知识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知识经验向认知策略的转移。知识经验是提出问题的原料,只有当它们被成功转移时,才能顺利的发现问题。要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化程度。(3)思维

8、定势。定势是先前学习对以后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学习情景不变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建立的方法,迅速提出问题。在学习情景变化时,定势会防碍人提出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帮助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4)认知策略。对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存储等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就是认知策略。提出问题的关键是对信息的重组,而任何创造性的重组都不能不受制于创造者的认知策略。集中注意是条件,善于记忆是基础,巧妙而敏捷地组织信息是关键,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技能是提出问题的保证。2、影响“提出问题”的个人因素。(1)动机。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激励人达到活动目标的主观原因。问题的

9、提出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好奇心会时时让人感到一些问题在向他挑战,他才会对各种新观念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从而促使他孜孜不倦地提出问题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2)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它促使人对某种事物总是给予优先的注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伴随着一种快乐和期待感,是提出问题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使学生乐有所为,欲罢不能。(3)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是完成提出问题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提出问题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如任务繁重,怕他人讥笑,消极悲观的情绪,胆怯懒惰的性格,知识经验的不足等,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那就会遇

10、难而退,一事无成。3、影响“提出问题”的环境因素。(1)学校环境。良好的班集体内成员在提出问题时能互相启发,互相承认彼此的价值,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彼此尊重和理解。一般来说,民主型、思维型、创新型教师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他们能以自由平等、积极主动、灵活创新的态度激励学生围绕教材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创新,从而实现自我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家庭环境。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气氛是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如果家庭教育过分严格,家长过分要求学生服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差,如果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家长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情况就会好的多。(3)社会环境。过分重视成绩,使学生只能在已有社会规范内追求学业成绩,而不敢对失败可能性较大的未知事物冒险。标新立异者被视为“异端”,好提问者被视为“多事”,在社会生活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去遵从大众,迎合别人。只有对影响提出问题的因素做出深入的分析,才能制定出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