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446760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方案编制技术指导第一部分:准备阶段一、选题与论证1.选题:即要研究什么,这是非常基础性的工作。刚刚参与实验的教师常常找不到研究的方向和题目,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课题,即在参照各级教育科研课题规划指南的前提下:(1) 广泛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从前人研究的弱点中选择课题;(2) 从 困难和缺点中发现课题;(3)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4) 从实际调查 听课中发现问题;(5) 从交流、讨论中发现课题;(6) 从教育报刊中别 人的理论、思想、做法中发现课题;(7) 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或形成优势的地方确立课题;从几种思想、方法的融合与嫁接中确立课题。2.课题的性质可

2、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验证性的,即如何把别人的成果经过加工移植到自己的工作中来,验证中强调有新的开拓和新的发展;二是探索性的,是前人尚没有研究过的,或正在研究还没有取得突破的。当然,在探索中不能忽略继承、借鉴。3.作为基层的教育科研,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选题要小,立意要高,研究要深,开拓要广。问题小, 并不意味着价值低,关键是问题要有前瞻性,具有创新性。问题小,也并不意味着难度小,往往是越往深处研究,所触及到的问题也就越多。任何一个小的问题,只要深入下去,就必然要碰到思想观念、价值原则、行为模式、制度机制等问题。要善于把一个小的问题放在大的背景中考察,发现它潜在的意义和价值; 反过来,要善于将一

3、个重大的问题,从一个小的角度进行突破,直到彻底解决,也就是“大题要小做,小题要做大”。4.课题论证: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论证,草率从事,会半途而废,这种重大的先天性缺陷,必须克服。论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 了解同一(类)课题的现状。看本类课题研究已达到了什么水平,它的起点、角度在哪里?前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都要搞清楚。我们的研究起点是在哪里? 前沿突破点选在哪里?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有必要展开说明。(2) 选题是否有一定价值。包括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要尽可能选取价值较大的作为研究对象。基层科研应突出实用性,尽可能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

4、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效。如果这项研究能够成功,将会带来什么效应,要想清楚。(3) 选题是否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就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创新,有独到之处。为此,要尽量避免重复,强调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角度、新的做法等。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要站在前沿,勇于突破,大胆探索。(4) 选题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要充分估计到课题进行到底所需要的各种主观、客观条件,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跟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相吻合的课题去做,这样容易出成果。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要把学校的日常常规性工作同学校的科研工作区别开来。工作要全面启动,科研需选点切入。既不能用常规工作代替科研,也不能

5、用科研代替常规工作。科研强调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不要指望一个科研课题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所有的问题。在一个综合性评价中,如果成绩不理想,不能简单、草率地归罪于教育科研,因为它毕竟只是介入工作中的一个因素。当然,教育科研有责任为提高整体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做出努力。 二、界定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一般说来,无论研究哪个问题,都要科学地回答解决某一问题的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要求(总目标及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途径(解决问题的渠道)、方法(有效的做法)、规律(从理性上认识某、方面的科学规律)。因此,教育科研要求先想清楚,论证好后开始行动。为此:1.要有恰切清晰的问题陈述。研究什么确定下来之后 , 就应当

6、 有一个恰切清晰的问题表述 , 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总的方向。一个好的课题如何来表述呢?要清晰,就是简洁明了地指出课题中的关键因素,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比如,有的同志选择这样的题目“学习模式的研究”。这样的表述非常宽泛,什么都包含,事实上往往什么都没说清楚,是难以操作的。应当对此进行限制式改造,可以表述为“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探究式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影响等。2.要给研究主体下定义。需要用下定义的办法,揭示主体的本质。比如: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所谓探究式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从主动提出问题出发,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

7、成一个猜想假设,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感悟和发现,来验证假设的真伪,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给这个过程做出评价,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3.要揭示研究主体的基本内容。定义集中揭示了最本质的内容,还应当对此进行适当分解,将它的构成要素做出说明,以便对研究主体有进一步更为清晰的把握。比如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应包含:(1) 经历探究过程。这类学习关注的不是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在于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进行探究、表达与交流,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要追求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培养,真正赋予学生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力。(2) 获

8、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加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3) 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习过程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其中积极探索、专注地倾听(分析别人的探索材料)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个关键。(4)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要永远敞开心灵,准备接受新的知识,容纳新的观点,探讨新的奥秘,追求新的成果。学会认真踏实地研究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探索、怀疑、实证和理性,是科学精神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5) 学会沟通与合作。(6

9、) 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7) 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等。4.要揭示研究主体的特征。特征,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所在。每一个研究主体都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显示了研究主体的鲜明个性。人们正是通过特征来认识事物的。所以,对研究主体的特征,也必须揭示清楚,这样对于操作有一个规定,如前例探究式学习的特征至少有人本性、自主性、过程性、差异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 再比如,我们要研究“从开放性试题到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这一课题,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弄清开放性试题本质的基础上,抓住它的特征:(1) 素材生活化。做为测试总是要从现实 ( 或历史原始状态 ) 生活 ( 或重 大前沿科学发现 )

10、 中选取材料,进行加工、提炼,使之转化为学科问题,从而使命题材料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2) 问题现实性。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常常是人们日常关心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立意智能型。这种题目在创拟时着眼考察学生的单项能力或综合能力,不以知识的静态呈现为目的,重在考察学生的已有学习能力或潜在学习能力。(3) 答案开放式。正确的答案常常不是唯一的,不用所谓标准答案框定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评分答案只提供了一个方向和等级类别。三、弄清基本术语,分析操作变量概念是构成科学体系的重要因素,没有概念就没有科学的构建。搞教育

11、科学研究,必须弄清楚常用的基本术语。1.主试和被试。在一般的实验中,“被试”一词 , 指用来参与实验的人,是指接受处理的实验的参与者。在我们的实验中,需要特别指明,就是接受实验的学生。主试,则为实验的设计者、执行者,一般即指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等。2.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变量描述术语。自变量,就是对被试采取的手段、措施,也就是对被试能够施加的影响。它通常需要人为的加以处理、改造、控制,以便操作。有些变量是可以测量的(如:教学时间长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其中的教学时间可以测量,因而又叫做连续变量),有些变量是属性和性质的变量,不能精确测量,只能用术语

12、进行描述(如:“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其中的教学方法作自变量,就不能测量)Q 在教育实验中,必须对自变量做出界定,同时,要对自变量进行全面分析,越具体、清楚越容易操作。要反对大而化之、笼统叙述的做法。通常而言,自变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因变量就是被试在接受自变量影响之后,所获得的结果。对于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也必须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便于用数学方法来处理。3无关变量。就是与本课题研究要素无关,但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比如:我们要研究“创新性测试对学生心智发展的影响变量,学生心智的变化发展就是因变量。我们知道,学生心智的发展变化并不仅仅来源于测试,也来源于教师的

13、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因素。换句话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也会对学生的心智发展产生影响。因为,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没有列入自变量范畴。那么,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因素就是无关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关系图示如下: 自变量 因变量被试学生心智变化a.心理素质b.智力发育水平c.学业水平d. 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性测试a 试题样卷b 考试组织形式 C 评卷办法d 反馈评析学生心智变化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教学因素a 教育方式b 教学方法C 教学风格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创新性测试之后,学生的心理状态、智力水平确实有了变化(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这时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就是

14、自变量产生的结果。也许创新性测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许是无关变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到底真正的原因归向哪里?需要科学地处理。为此,常常需要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通常的办法是 : 同一个水平的教师,带两个班,一个班要用创新性测试,一个班采用常规性的测试。因为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水平、教育方法、教学风格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两个班所接受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共同的,是相当的。只有测试不一样,那么因变量的产生就可以归因于自变量在发生作用。同理,水平、能力相当的两个教师,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发展水平悬殊较大,那么,不同教学方法就是实验结果的原因。如果把教学方法列入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的手段,毫无疑问

15、,教学方法就是处变量,否则,就是无关变量。第二部分:编制阶段四、方案的基本结构一个方案,通常要包含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1.问题的提出。从实践与理论以及别人研究的状况上,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课题作为研究对象,将理由解说充分。具体讲,要讲清楚三点:(1)课题提出的背景;(2)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让人们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3)要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2.界定研究主体的内涵,并说明其特征。(见第一部分界定课题的内涵和外延)3.提出研究假说、目标。(1)假说,就是对提出的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作出的尝试性的猜想、解答,也就是在未研究之前,对可能出现的结论提出推测。建立假说,是科研的显著要求,也

16、是区别一般性工作的重要标志。假说,不是凭空瞎想、胡猜。它的来源, 一是受理论的启发;二要靠自身经验的积累;三是研究者的创新思考。假说是一项研究的“灵魂”,要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是研究的焦点。假说又是行动的“源泉”,行动是假说的派生物和操作形式。没有假说,就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假说的表述,应力求明确、简要,一般采用假设复句的形式来进行表述。“如果怎样做”“就会有什么结果”,它初步揭示了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条件与结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2)对假说中的重要概念 ( 一般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 ) 下出操作定义,并进行分析。(3)建立假说 , 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预计在哪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17、也要一并想清楚。4.阐明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要分析得尽可能细致一些,透彻一些,以便对假说构成一个有力的支撑,使整个研究工作在理论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一个研究常常需要几种理论同时支持,涉及到几种就要把几种理论的精髓、要义阐述明白。这一部分中还可以规定研究应遵循的原则。5.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当课题定下来,建立了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理论论证之后,应当对研究的主体内容在集中提炼的基础上,再作出分解性说明,把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交待清楚,以便使研究工作即能围绕一个核心进行,又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突破。比如:改进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它的内容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1)传承一一接受式学习;(2

18、)发现探究式学习;(3)活动一一体验式学习。然后,分别加以解释说明。6.研究结果的测查与评价。一般说来,对被试施加一定的剌激变量(自变量)之后,我们期待着被试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这个变化反应(反应变量)是不是达到了假设的水平,是不是体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需要进行科学权威的测量与评估。以“创设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为例,创新教育实验的因变量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1)学生的学业成绩;(2)学生的心理素 质;(3)学生的学习能力;(4)学生的创新能力;(5)学生的创新个性;(6)实验教师和实验学校领导的素质等。做为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先进而科学的试题进行测试。测试题一般要聘请命题专业人员帮助完成。测

19、度可分为前测、中测和后测。其他几个方面的测量,将视教育科研部门的安排,编制或采用权威量表进行。作为一个实验方案,应当想清楚如何进行测量和评价。7.研究的步骤、策略与方法。先说明研究的被试(即实验对象)和研究的起止时间。一项研究,完成整体规划之后分几步来落实,应当有一个计划性。 一般说来,课题研究要经“启动、实施、总结、深化”几个大的步骤,每一步骤集中做几件事,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应当有个清楚的表述。运用什么策略展开工作,推进研究,也是很值得重视的。以区域性的工作为例,大致可包括八个方面:(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4)转变观念,理论

20、先行;(5)点面结合,重点突破;(6)注重指导,规范发展;(7)加强管理,提高水平;(8)及时总结,典型推动。做为一个具体的课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下列策略:(1)整体设计,多端切入;(2) 课题做小,研究求深;(3)分工合作,协同攻关;(4)着眼实效,力求突破;(5)改进提高,精益求精;(6)注意提炼,推出成果。做为一个小的课题研究的方法,应当符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应当有具体的参数规定,进行具体的解释,也就是说,必须对研究方法进行界定,不能仅列个纲目算完。做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一般可以选择下列方法:(1)理论研究法:需对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进行抽象、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对真理进行再发现, 再

21、开拓。(2)文献探讨法:即查阅和研究一些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经验和研究状况。其目的在于:从思想上得到一些启示,开拓思路,提高认识;从实践中发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找出应避免的教训;从研究状况上认识已有的成果和不足,从而避免研究中的重复,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新角度、新方法。(3)调查法:教育科研中最基本的方法,借助面访、开调查会、 问卷等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从而弄清事实,掌握情况,发现经验或问题,提出教育对策,探索教育规律。操作时需要:确定调查目的,选择调查对象(进行抽样、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团体抽样),编制调查问卷或提纲(名称、指导语、封闭式或开放式问题),确

22、定调查方式(笔答或访谈),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撰写报告(问题与目的、方法与步骤、结果与分析、讨论与建议)。(4)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细的记录,从而全面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的特征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来认识教育教学现象,对大量现象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得出结论。(5)教育实验法:包括探索开创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法、单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等,在精心考虑和专门设计的条件或环境中,对某些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试验或检验,取得有关事实数据,找出教育现象与教育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中最重要的研究

23、方法。(6)个案分析法:以一个典型的人物或事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了解个案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从大量可靠材料中,排除个别的偶然的因素,抓住必然的本质性的材料,联系有关因素,综合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程序为:确定对象了解现状理出个案发展脉络初步判断与因果分析提出个案意见进行总结分析撰写报告)。(7)教育统计法:(略)(8)行动研究法:研究的问题现实存在,研究者和实践者一体化,研究者就是实践者本人,研究过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研究结果重在解决实际问题。8.预期成果形式:研究过程结束之后,成果以什么形式来表现,通常有:论文,调查报

24、告,实验报告,专著,录像材料等。9.组织领导:要成立领导机构,一般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下设课题研究小组,列出组长和主研、参研人员名单及工作分工。拟出课题指导小组名单,一般要聘请上级业务部门研究人员作为指导。10.工作制度:要建立学习、交流、研究等工作制度,定期开展活动。特别注意建立必要的投入制度,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对课题研究予以必要的支持,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第三部分:实施阶段课题实验与研究实施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简要交待如下:1.实施行动:要精心设计教育行动。好的教育行动的标准是:符合本课题研究假说的精神;有创造性,有新意,便于操作,利于课题研究小组全体人员参与;实施后效果显著。要精心

25、实施教育行动。要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对实施者做必要的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有严密的组织工作,规范的实施程序和方法;要预测实施过程中的突发问题,预想一些应变的行动,以保证实施过程顺利进行。2.及时修正:这是行动研究法的一个优点,可以使研究工作符合教育的规律,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及时修正的含意是:边实践边收集行动后的反馈信息,强化有效的行动,修正无效的行动,及时调整研究计划,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要想做到及时修正,关键是在及时收集行动后的反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客观的分铲与判断。3.检查效果:衡量教育科研的成败,一般是看这项研究所投入的行动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效果;看被试是否有了变化和提高。因此,

26、研究者要通过多种手段去检查效果,从多方面分析、反映效果。一种办法是定性分析。要广泛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种表现,看看他们是否因研究者采取的行动而发生了变化,有了提高。要对这些现象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用比较具体的文字加以描述。不能简单地说:“他们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他们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因为,这里的“ 一大步”和“一定程度”都是“模糊概念”,是不可度量的,是没有说服力的。另一种办法是定量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在课题研究实施前,通过相关的问卷测试、教师或家长评定等手段进行“前测”;课题研究结束后,再用前测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后测”;然后通过统计分析,用数据来说明前后的变化,如果变化是显

27、著或非常显著的,就可以说明课题研究所采取的教育行动是科学的、有效的。这里的关键是,测试或评定的题目和方法应当是科学的,最好使用国内公认的量表或工具,如果是自己编制的题目,一定要请几位有关专家评审,经过修订后再用,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性。还有一种办法是典型分析。即通过有代表性的学生(优等、中等、 后进生)在课题研究前后的表现、事迹的记叙,用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说明教育行动的效果。这里的关键是选择的学生要有典型性,记叙的事例更要有典型性,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检查效果,最好把上述三种办法结合作用。4.综合解释:综合解释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要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运用研究以来的全部资料, 进行由

28、近及远、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思考。要对本课题建立的假说进行解释,或肯定或否定,或补充完善,要对本课题研究所采取的行动进行解释,其指导思想和具体行动,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是否有效;要对本课题研究的结论进行解释,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尽量概括至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综合解释又是收获科研成果的过程。成果可通过研究总报告、专题论文和经验总结等形式表现出来。研究报告可包括以下几部分:(1)研究概况(概括地说明研究计划和研究过程);(2)实践效果(用定性、定量、典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说明并分析取得的效果);(3)研究结论(围绕本课题研究的假说与行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4)问题探讨(指出本课题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或由此研究而联想到的其它有待研究的问题);(5)参考文献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