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44685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中心学校2014年8月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新学期即将开始,依据户县教育局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一、一年来工作回顾与总结上学年,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三名”工程统领教育工作,构建管理、教学、评价“三大体系”,全力推进“双高双普”工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有效教学”为载体,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特色校园”的总体规划。突

2、出“师资建设,高效课堂,教研教改,校园文化”四大主题,加强师德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突出教学中心;深化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强化育人功能,构建人文校园;体卫艺工作常规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教学工作,我镇被县局授予:“20132014学年度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奖”;后勤工作被评为“县级后勤管理规范化学校”,勤工俭学被县局评为“2013年度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户县第六届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中被县局评为“一等奖”,户县第九届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活动,荣获“女子团体第五名”、“男子团体第六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及教学案

3、例18篇获得县、市级一、二、三等奖,县级以上发表论文12篇,师生获得县级以上奖者48名。回顾一年来我镇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历程,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审慎分析我镇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我们的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学生缺少关爱,工作倦怠,不思进取;二是教学管理还不够精细,落实力度不足,一些学校教学管理依然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粗枝大叶,不扎实、不精细,只做表面文章,落实上大打折扣;三是校本教研无目标、无专题、无措施,实效性差;四是教研工作实效性不强,“千人百班”课改实验重视不够,教师积极性不高,实验效果不明显。以上这些问

4、题需要我们进行客观全面分析,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二、求真务实,强化管理,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年我镇教育教学工作总体思路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名工程为统领,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深化课改和大学区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求真务实,努力促进我镇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按照总体思路,本学期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1)牢固树立“质量核心,教学中心,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意识和理念,着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一是强化作风抓管理,

5、学校一把手要做到“三走进”(走进师生、走进课堂、走进活动)“三落实”(扑下身子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盯住问题抓落实)。深入管理一线,听课、评课、兼课,参与教学各个环节与流程,把管理的视角和重点伸展到班级、师生和课堂,掌握管理的主动权。检查中思考,研讨后决策,决策后实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二是围绕质量抓管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抓住质量形成过程的关键环节,认真查找,深入分析,明确思路,采取得力措施,突破制约瓶颈,促进学校质量提升。三是创新机制抓管理。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树立服务课改、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新观念,实现从行政领导向课程领导和专业引领的转化,开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讨、交流、实验等

6、形式,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小学一年级实行“零家庭作业制”,提高“减负增效”实效性。(2)领导要做到“五个一”。校长和班子成员要做到“五个一”,即每人深入一个学科,每人参加一个备课组活动,每人包抓一个薄弱班级,每周反馈一次学校教学信息,每月对学校教学工作做一次全面分析总结,并且要有包抓教学计划、制度、过程、结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代课、包抓教学情况交中心学校办公室备案。(3)积极深化大学区制改革。一是强化大学区管理。按照户县教育局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方案,积极落实大学区管理 六个一要求,每月召开一次学区管理工作会、一次教学研讨会、一次教师培训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科课改展示课活

7、动、一次学生素质教育交流展示评比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二是强化大学区教研活动。建立大学区教学教研活动资源库。加强网络背景下的研修,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要把源于课堂的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要求“人人有课题,组组有成果,校校有提升”,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区大教研模式。年内中心校对各校教师的课改研究进行量评、质评。三是强化大学区交流活动。有计划的开展大学区素质教育交流活动,学区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富有成效的学区主题交流活。抓好教师交流及走教工作,变“学校人”为 “学区人”。学区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考核程序。(5)以“五园”创建和“四节”交流活

8、动为框架,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一要创新图书管理,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举办校园“读书节”,打造“书香校园”。二要通过科普知识课堂、科普知识竞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举办校园“科技节”,打造“创新校园”。三要通过庆“六一”儿童歌舞大赛、户外游戏评比、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举校园“体育节”、“艺术节”,打造“快乐校园”。四要通过法制教育周、法制报告会、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打造“平安校园”。五要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月主题活动、文明标兵评比等活动,创建“文明校园”。学期末将开展“五园”创建和“四节”交流活动评比活动,并将创建成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的重要依据。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9、,全面提升教学质量(1)抓好“管理在效益”活动。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实施并落实教学管理“三个一”检查制度,即中心校坚持每学期一次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学校坚持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教师坚持每周一次教学常规自查。及时反馈,矫正调控,使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常规常新。(2)重视教学过程,提升质量效益。首先,要树立教学常抓不懈的思想,在抓常规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其次是抓常规落实,讲求实干。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得随意增减或变相挤占。抓好质量形成过程,做到“五严、五突出”,即严把集体备课关,突出一个“细”;严把课堂教学关,突出一个

10、“新”;严把作业的批改、讲评关,突出一个“精”;严把辅导关,突出一个“实”;严把检测关,突出一个“真”。三是抓好薄弱学科(英语、科学)建设,促进校内学科“和谐发展”。要切实加强对薄弱学科常规教学的管理力度,尽快扭转薄弱学科的落后局面,对小学英语、科学课的培训要重视,派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培训活动,同时鼓励带课教师积极探讨、研究英语课、科学课的教法及指导学生的学法,力争在科学课、英语课教学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四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五个到位”(即课程标准到位,教学工作计划到位,教学常规管理到位,教材精神理解到位,评价机制运行到位)和常规教学“五项制度”(即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制度,推

11、门听课制度,全方位开放课堂制度,精品课展示观摩制度,校际管理交流制度。)年内适时召开教学管理现场会,促进校际管理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3)开展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调研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学校根据户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评估标准和新课改有关文件精神,本学期对辖区小学进行全面的典型分析及调研,以促进我镇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3、推进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1)加强课改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千人百班课改实验。要加强研究和创新,建立学科发展共同体,集智塑能;建立年级发展共同体,整合互补;校委会通过情感、生活、研究三中心统领学校工作,加强教师

12、、学生培训,加强团队每日评价、反思与督导,切实提高教师对课改的道路自信和行动自觉。(2)丰富课改活动内容。积极开展课改研修培训、校际课改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学校继续深入开展“人人过关课”、“一课两上”、“同课异构”等研课磨课等活动。(3)继续开展课程改革“校校行”活动。各学校要着力抓好教师课改知识和课标学习、考核及学科教材的整合工作。10月份教学片开展“有效课堂”评优课活动,召开课改工作交流会,以推进全镇课改工作新的突破。4、深化学校教研文化建设,提高教研教改的有效性(1)要切实抓好教研常规的落实,强化校本教研。健全完善中心校、教学片、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积极构建教学片教研框架,探索教

13、学片教研模式,实现“相互交流,教研互助,名师共享”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增强教学片教研的实效性。(2)在教师中开展“四个一”常规教研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月写一篇精品教学设计,每学期开展一节公开课,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切实抓好教师教学“大练兵”、“大比武”的 片级比赛活动和县级“高效课堂”评优成果展示活动,积极探索“减负高效”的有效教研新途径。(3)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二三四”工程,即坚持一个中心:追求有效课堂。二是坚持两个基本点:教师成长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找准独特的教师优势区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生长点(学生独特的优势区域)。三是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

14、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四是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循循善诱原则、民主合作原则。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切实把学校管理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4)要创新备课模式,坚持“四四五六”备课方略:即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五明确:明确重点难点、考点,明确能力提升点,明确掌握障碍点,明确知识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模式,继续探索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

15、、有效学习和测试的具体做法。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1)深入推进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以“师德学习”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推动师德专项考核制度,建立师德表现记录袋,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任、评价的首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将师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学校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督导检查,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力度。积极开展评优树模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2)加强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实行校长负责制,建设科学的校长队伍考评新体系,强化校长任期考核,提高校长科学行政、依法

16、负责、依法治校的执政能力。形成团结、和谐、公正、廉洁、民主、自律、精干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导集体,开展“校长在一线”活动,真正做到情况在教学中了解,问题在教学中发现,经验在教学中总结,难点在教学中突破,政绩在教学中创造。(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继续强化师德教育,塑造新时期教师的新形象,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典范,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积极进取、为人师表的新时期教师的新形象。其次开展“两心一爱”(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学生)活动。在全镇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向模范教师学习、“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第三,继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要

17、积极抓好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构建教师培训系统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精心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团队。第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第五,要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科学有效,规范操作。尤其是要发挥绩效工资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各学校要尽快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教师专业特点的评价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既要体现全面性,更要突出师德和教学创新、科研成果;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量化与质性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

18、价相结合。把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年终评估、教师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5)做好减负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关于减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定,建立督查机制,夯实减负责任,对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随意安排学生考试、按照分数给学生排队、学生作业量过大的学校和教师,按照规定,严肃处理。6、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育人实效性。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把校园育人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开展以“温馨教室、文化教室”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努力形成学校特色。深入开展“五个系列”活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我的班主任观”论坛、班管优秀案例征

19、集、特色班会设计、百名优秀班主任评选),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促进我镇优秀班主任群体的行成。(2)积极开展 “主题教育月”活动。以9月份“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活动,10月份开展“读书节”活动,11月份开展“感恩教育月”活动,12月份开展“艺术节”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明礼仪、法制纪律以及生命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影视教育,充分发挥影视教育的育人功能。(3)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在社会开展“爱心奉献”活动,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活动,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4)以“五园”(即书

20、香校园、创新校园、快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和“四节”(即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交流活动为框架,坚持“中华经典诵读”、“诗词楹联大赛”、“书信大赛”三大品牌德育活动;扎实开展“国梦我的梦”演讲、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汉字听写大赛、成语书写大会、课前演讲赛、辩论会、读书故事会、艺术创作欣赏、艺术展演等德育教育活动。以“爱物惜物”为主题,大力开展“三节三爱”(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文明礼仪行为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创大明餐桌、无烟校园,争做绿色环保大使。关爱留守儿童和在校残障儿童,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7、加强体、卫、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

21、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既要重视德、智育,又不能忽视体、卫、艺。各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积极开展经常性的“阳光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并将其安排在时间表、课程表中,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学生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体育、艺术活动,每位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积极组织开展学生书画比赛、文艺节目展演活动。继续以“中心校辅导区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有益的艺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8、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现代教育

22、技术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落实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行动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配置,抓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督促教师利用网上资源的考核办法,做到人人懂微机,周周有课件,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现代模式的教学格局,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益。9、加强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园(1)强化安全责任,创建和谐校园。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会议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抓好师生自救自护演练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围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23、,遏制校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确保师生安全。(2)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及家长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二要强化预防措施(如:建立出入和来访登记制度,校内公共卫生设施及公用具的消毒,做好对饮水、洗手设备及其环境卫生的检查工作,坚持晨检制度对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等。)三要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学校中心校教育局);四要强化突发性的预警应急反应应急措施。五要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

24、新鲜空气,增强体质。(3)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成长成才。学校要十分重视贫困学生的济困助学工作,完善救助体系,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给予“留守儿童”“学困生”更多的照顾和关怀,使他们同在蓝天下,共享进步、成长。10、加强幼教工作管理,推进幼教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不断完善我镇民办及幼儿教育骨干建设。着力推进学前教育管理改革,加强全镇幼儿教育内部管理、教师培训。要改革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内容“知识化”,教育方法“简单化”的状况。依法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坚持保育教育相结合。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要完成

25、今年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我们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全镇上下要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攻坚克难,求真务实,为开创我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镇中心校 2014年8月 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全镇教育教学工作行事例月 份主 要 工 作 安 排负责人9月1、开学工作检查张乃权2、检查“安全教育周”活动落实情况学校校长3、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活动月工作学校校长4、尊师重教系列活动学校校长10月1、“课改校校行”督导检查开展学校校长2、教学片开展“高效课堂“评优活动吴晓波3、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开展吴晓波4、开展“读书活动月”系列活动学校校长11月1、“高效课堂”示范课曹锐娟2、 课改工作交流研讨会曹锐娟3、四项基本技能检测曹锐娟4、开展“感恩教育月” 系列活动学校校长12月1、安全教育及安全防范系列活动尚明涛2、师生书画大赛余芬娟3、“三跳比赛”尚明涛4、课改工作总结会张乃权元月1、开展“艺术节”系列活动陈 妮2、学段测试曹锐娟3、进行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高战峰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