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447072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迎考策略由于的历史中考考试形式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考点比以前更加明确化,更加细化。因此,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很大变化。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下面我就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情况向各位领导同仁汇报一下。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一、 历史基础知识过关1、 考点明确化。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和泰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它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因此,在学生第一轮的复习战略里,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考点范围,这在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很是关键性的一步。免得学生眉毛胡子一起抓,学习效率不高,目标不明确。中考历史七年级上册的考点共有19个。人文始祖

2、、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甲骨文、孔子、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秦的统一(时间、意义)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及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纸的发明与改进、史记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祖冲之、王羲之。其中重点有:分封制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孔子、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及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有: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诸子百家的主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张骞通西域等。2、 围绕考点,紧抓课本。在第一轮的复习过程中

3、,应以课本为主体,以考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一定不要忽视课本的主要性。再好的复习资料也没有课本反映的考点的有关内容全面。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有关考点的内容在历史课本中的位置。在看书的过程中,不只是注意考点的主要内容,例如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更重要的是注意到有关考点的课本上的图片、(历史地图、人物头像、建筑、事件)还有一些阅读部分的小字,甚至课本下面的注解性文字,还有课后每课一得的内容,涉及有关考点的动脑筋,课后的学习与探究等。这些都是与中考有关的内容,都是出现在中考试卷上的试题材料。做好这些基础知识的识记,就为后面的做题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中考成功的一半。七年级上册在中考

4、试卷中分值6分左右,选择题、材料题各3分左右。一些零散的考点考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这些知识只要学生大体了解就行。如:人文始祖、只要学生知道炎帝与黄帝是中华名族的人文始祖,了解他们各自的贡献就行。甲骨文、知道它的发现地点是河南安阳殷墟,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纸的发明与改进、知道纸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顺便了解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情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史记作者司马迁、与汉武帝是同时代人,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赤壁之战作战双方:曹军孙、刘联

5、军。特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人早约1000年。(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就以他而命名)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地位:“书圣”书法艺术特点: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等。3、明确背诵默写内容。一些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点,既可以考选择题又可以考材料题,这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既要理解识记,又要灵活运用。只有在牢固的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培养能力,这一点在闭卷考试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课上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背诵默写的内容。如: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周

6、王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内容 (1)周王的分封: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授民授疆土”(2)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朝觐、纳贡、服役等义务 作用: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2、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1)主要内容:(加强中央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首创、对后世影响深远)。 统一度量衡 (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 (强兵)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打击了贵族的势力)(2)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孔子 (1)生平:春秋时期鲁国人

7、。(2)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民众,以礼治国。 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从西汉起,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3)著作: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4.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代表作或言论政治思想儒家孔子春秋论语“仁”“礼”孟子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朴素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战国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8、结果:法家思想更适应大变革时代,更适应稳定时期的统治。 (例如:商鞅变法中,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5.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1)思想上: 采纳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指导思想。 影响: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2)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推行“推恩令”。(目的:削弱诸侯王国势力)。(3)民族关系与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联系。(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开辟“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

9、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6.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南北朝时,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改革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主要内容:(1)迁都洛阳 (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话;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意义: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4、考点知识归类整理,记忆线索条理化。 中考历史看起来内容多,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因此,要达到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考点的所有内容。就要重视知识的归纳整理,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恰当的梳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历代中央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的

10、从西周的分封制、战国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始皇时实行郡县制、元朝时的行省制。2.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在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它们都是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都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潮流,而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古今中外的其他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大化改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开放等。从多个角度比较归纳。3.思想史:孔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最为活跃

11、的时期,以后对思想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4.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巩固加强:秦时建立,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辆形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上:通过“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明:实行“八股取士”清: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对外关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理和开发的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

12、权。(国内关系)由于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保证了对外通道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华文明远传西方。这是汉朝的对外关系。唐: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明:郑和下西洋。清:闭关锁国。古代史的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这样条理化后,既便于记忆,又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二、 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 历史学习应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特别是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历史学习中要重视将历史知识与当前社会重点时政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点可能就是我们今年中考复习的应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样将学习的重点与事实热点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13、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关注时事热点,体现时代感。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思想是一致的。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爱人之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一致的。有关改革的内容也应该关注。三、 针对性训练,规范性答题,反对题海战术。 1、针对性练习,全面把握考点。 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换。做一定量的中考试题是有必要的。想要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首先训练必须有的放矢。 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训练。也就是选择

14、一些内容新颖、时空跨度大、综合能力强、设计问题巧妙的试题。还应该关注一些与时政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试题。2、 多角度思考,深层次探究。 要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练习应着重于解题思路的剖析,要善于对同一个材料,同一个知识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同一知识点可以换几种问法,这就要求学生多做一些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问题的题型。以适应当前千变万化的考试题。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一定要学生多层次的思考同一知识点,这是很有必要的。3、 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中考历史试题的题型有两种:选择题 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20分。非选择题共30分。四个大题。我先

15、说单项选择题。关于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我说几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最佳答案法。这种题型的特点就是四个选项都看起来和题干部分的要求有关系,但我们只选最有确信度的那一个,其他的不要过多的考虑。或者是其他的选项不知道是否正确,但只知道一种是绝对正确的,这种情况都可以用这种信任法。第二种就是我们常用的排除法。这种就是适用于不知道真确的答案,但可根据 其他办法排除掉不符合题干的其他题支。第三种就是定位法。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序号型的选择题。比如排列历史事件时间顺序的题,我们可以先确定最先或最后的时间,或者其中那两个的前后,就可以比较其他不同的序号,这样目标缩小,就好做的多了。第四种就是逆向思维法。这是针对于一

16、些否定型的选择题。是要求考生选不是,不对,或不属于的选项。这就要求考生仔细,认真就行了。我再说考题中的非选择题。目前的主观性非选择题不像以前那样简单和容易做了。首先试题的难度增加了。所设试题都是一些时空跨度较大,综合性很强的试题。也就是说这道试题里可能会囊括古今中外的好几个历史知识点。这就要求同学们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的联系。比如说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我们就应该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这些都是历代统治者对人们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我们讲到中国史的孔子和“诸子百家”,就要联想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以及 世界史 的“文艺复兴”,“法国启蒙思想”。再次,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根据材料说明”、“根据材料指出”这些文字时, 我们一定要学生到材料中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一般应从所学课本中寻找相关答案。 最后,在组织主观性试题的答案时,应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性,要使用规范的历史用语回答问题。语言要求简洁,条理,全面化。 如果在这80天的复习过程中能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我相信我们的历史科目在中考中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