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44858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41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全册) .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人教版)1 沁园春雪32 雨 说53 星星变奏曲74 外国诗两首8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指导95、敬业与乐业10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37、傅雷家书两则188、致女儿的一封信209、故乡2310 孤独之旅3111、我的叔叔于勒3312、心声36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9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315、短文两篇46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117 智取生辰纲5318 杨修之死6019 范进中举6220香菱学诗6621 陈涉世家6922 唐睢不辱使命7223、隆中对7524、出师表7925、词五首84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目标 本单元通过新诗这种

2、艺术形式吟哦白然诗语,抒发内心情志。沁园春雪是中国现代诗坛的首杰出的词作,全诗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且用词精确、修辞生动;雨说通过拟人和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演绎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也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渴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在主题与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典型特征;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写景中表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学习新诗要做到多诵读,在诵读的同时按照诗歌的特点去总体把握:体会诗歌中那些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抒发的真挚情感;品味诗歌形象、含蓄、凝练的语言特点;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背诵一些富于哲理或广为传诵的诗句。

3、具体计划1、沁园春雪2课时2、雨说2课时3、星星变奏曲 1课时4、外国诗两首1课时5、综合性学习2个课时1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A 一、导入 介绍古人写雪名句,激趣;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解题。 、阐释词中意 1教师范渎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弄懂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各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明确: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2生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读出激越豪壮的情凋;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从句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意境等方面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三、描绘词中景 1诵读上阙,理出上阙写景层次。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括描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

4、描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想象描写,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探究下列问题: 找出上阕中的动词和它们所描绘的景物,并体会其在词中的表现力。 明确:有“封、飘、望、失、舞、驰、比、看”等,分别描绘了长城、黄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其中“望”起到了统领下文的作用。 写景中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试找出相应诗句并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如:“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借雪花飘飞的动态写山原的“舞、驰”,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雪是实景,长城、黄河与晴日之景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虚景,实虚相间使词中的景色层层叠

5、叠,勾画了一幅壮美、立体的北国雪景图。 词的上阕创造了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问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背渎上阙,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绘制“北国风雪图”。 四、抒发词中情 1范读下阙,明确诵读基凋:激越豪壮。 2上阙与下阙都抒发了作者情怀,但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上阕词是写景抒情,下阕词是评点历史人物表达观点。 3探究下列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诗人对“无数英雄”“历代帝王”是什么态度;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惋惜、感叹的态度,评说

6、是为了突出于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找出诗人直抒胸臆的一句诗,反复诵读体会其作用。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了主旨,抒发了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和作为代伟人的政治抱负和自信。 五、背诵这首词创意说明:富有意境、含义深刻的词作,应讲究诵读和个人感悟,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通过一咏三叹,反复诵渎,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绘、情感抒发的把握。 教学设计B 一、导入 这首诗词语言凝练、准确,充满了意境美和音韵美,是遣词造句的典范,我们可通过“咬文嚼字”来细细体会。 二、“咬文”读词 1教师范读全词,学生标示重音、节奏、停顿。 2分别找出上、下阙的关键字:“望”“惜”。 3诵

7、读上阙,用文中诗句回答“望”的范围、景观、变化、胸襟以及“望”而不见的内容。4诵读下阙,谈一谈“惜”之对象、“惜”之原因、“惜”之目的。 三、“嚼字”读词 1点击下列动词,说出其含义或在全词中的作用。 封、飘、望、顿失、惟余、舞、弛、比、竞、数、看 2全诗描绘雪景却未出现“白”字,其实词中有好多处都扣住了“白”,请举例。 如:银、蜡、素等。 3分组实践,推敲字词,自由尝试。创意说明:诗歌语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琐碎的,抓住重点词语,是学生自己解读这首词的关键。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起,逐字逐句细细品味,力争让学生理出层次,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C 一、导入 范读全词,学生想象词

8、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二、读“雪”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2搜集并展示更多“雪”的资料,了解雪的特点。如:雪的形成;关于“雪”的成语、谚语与诗句;以“雪”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 3反复诵读课文中对“雪”的描绘,体会词中的描绘突出了其什么特点,目的何在。 明确:文中雪景气势恢弘,勾画了一幅壮美、立体的北国雪景图,充分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豪迈胸襟。 三、读“英雄” 1从词中找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答案。 明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取词中话题“谁是真正的英雄”,分组讨论。 3以“真正的英雄是_”说话,要求有理有据

9、,阐述有力。 四、推荐阅读沁园春长沙 创意说明:从词的上阙与下阙中分别提炼出一个话题,从课内与课外的活动设计对词进行阐释,拓展学生视野,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使课堂得到更大的延伸。2 雨 说 教学设计A 一、导入 春雨是温柔的使者,是大地的福音。在郑愁予的笔下,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春天的信息,还会亲切地对你说话呢: 二、吟咏春雨的细语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雨”说了什么话?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2副标题为什么取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本诗的副标题提示了读者,

10、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广大的儿童们,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3请将雨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话。 愿孩子们乐观地生活,幸福地成长。 4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互相评读。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看朗读是否流畅,节奏是否合理,停顿是否恰当,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 三、跟随春雨的行踪 1分组朗读全诗。从诗中找出“春雨”的行踪涉及了哪些地方。 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 2从诗中找出“春雨”滋润了哪些事物。 新苗、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 3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诗人笔下的“雨”。 明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

11、“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4尝试把每一节诗用一个词语概括,把握这首诗的脉络。 如“大地渴望”“雨的问候”“雨的任务”“雨的祝福”。 四、揣摩春雨的情意 1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些手法表达了春雨的什么情意。 如:“勇敢地笑”与“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的关系,意思就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是诗歌内容上的深入。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

12、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是排比,渲染了世间万物沐浴着春雨的欢乐喜悦之情。 2自由吟咏,请结合诗中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 如: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3师生共同归纳“春雨”的形象。 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只要学生能围绕“爱”即可。 创意说明:教师通过三次不同的学习活动,完成由浅人深的三个教学步骤,重点

13、引导学生就诗歌本身进行探究学习,领会春雨形象的寓意以及诗作所歌颂的春雨牺牲自我、伟大无私的崇高精神。 教学设计B一、 导入 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爱的使者。让我们走进“雨”中,与“雨”作一次亲密接触。 二、解读全诗,感受诗情 1读第节,解说“雨前的境况”:大地萧条,万物期待,春雨如约而来。 2读第一节,解说“雨中的真情”:春雨满怀爱心、带着亲情与你走近,希望孩子们勇敢乐观地笑对生活。 3读第节,解说“雨后的祝愿”:春雨已和大地融为一体,更希望与孩子们的心灵融为一体。 三、研读课文,品味雨韵 小组探讨,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雨的性格:(温声细语) 雨的问候:

14、(呼唤乳名,别将我拒绝) 雨的任务:(到大地上亲近你们的) 雨的希望:(勇敢地笑) 雨的祝福:(自由地笑,大地拥有希望) 四、改写诗歌 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成一篇小散文,要注意其语言风格。 创意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从诗作本身入手,从字里行间把握诗歌形象的特点,点线结合,简化学习的难度,表达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意象与延伸,逐步体会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 教学设计C 一、课前预习 搜集有关“雨”的古诗。 二、为诗歌配音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讨论每一节应怎样读。 指导: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

15、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2讨论应选择怎样的背景音乐,并示范朗读,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明确:播放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音乐。 三、为诗歌配画 1选用原诗的某一节,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之描绘成一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 2为你描绘的画面起个名字。 四、为画面配诗 根据诗歌意境,为一幅幅画面配上一句古诗。 指导:如第一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二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七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五、拓展迁移 搜集写“月”或“花”的诗句,试着抒发自己的感想。创意说明:这是一种“诗、乐、画”一

16、体的学习思路。在研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诗作内容,让诗歌、音乐入画,使他们能够围绕课文拓展思路,陶冶学生的性情,而不拘泥于单篇课文的学习。3 星星变奏曲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读诗关键要感知语言,分析内容,领悟技巧,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读出其内涵。 二、读熟感知诗歌的格律 1请女生、男生分读一、二节,比较两节诗不同的基调。明确两种情境:前一诗节表现了温馨美好的情境,后一诗节表现了寒冷严酷的情境。 2,找出两小节诗在结构上的标志,分析其在语言上的异同点。 明确: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开头;前一诗节呈一种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理解标题,为什么称为“星星变奏曲”

17、? 明确: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而且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4再次朗读。 三、读懂把握诗歌的意象与主旨 1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结合。本首诗选择了许多意象来表达感情,试找出并体会其象征意义。 明确: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等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等意象描绘寒冷和残酷的氛围

18、,象征黑暗冰冷的世界。 2诗中六次出现反问句,说说每一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构想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构想一个夏夜般柔美的理想世界;构想一个春天般温馨的理想世界;写出现实世界的苦难;写出现实世界的寒冷;诗人愿意燃烧自己照亮黑暗、为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3归纳诗歌主旨。 结论:这首诗歌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四、读透领悟诗歌的表现技巧。 1通读全诗,思考全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2讨论诗歌中比喻与通感的修 辞手法的运用,结合具体诗句说明。 3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明确:诗歌非常含蓄

19、,但是读起 来意味深长。 五、创作实践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种企盼, 创意说明:诗的学习,着重在学生于自己的感悟中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引导学生从诗题“星星”和诗眼“变奏曲”两点整体感知全诗,从读诗的三个过程中了解诗歌的节 奏、主旨和写作技巧。4 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静谧的夜晚,聆听那大自然的乐音,必会让你产生无限的遐想。 二、师生共读,分析诗意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并纠正读音,标示停顿。 2说说两首诗的大意及表现的主题。 明确:第一首描绘了盛夏“蝈蝈儿的乐音”和冬日“蛐蛐儿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

20、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第二首描绘了夜的静谧及在月光下的夜景,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学生自由读诗,整体感悟诗歌,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要求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诗歌在构思上的特点;“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含义;两首诗是怎样处理“动”与“静”的关系的。 4展开讨论并交流意见。 三、对比学习,体会诗情 1此两首外国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是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说说两首诗各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明确:蝈蝈与蚰蚰较后首诗稍难理解些这包括蝈蝈、蛐蚰意象是如何叠加,使之融为一个整体的;蝈蝈、蚰蛐唱歌的意象与大地诗歌之间

21、的联系;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与诗人创作思想的关系等。第二首诗中通过河水、小溪、月亮、青草等意象展现了夜的静谧,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结合个人想象慢慢琢磨才能有所领悟。 2两首诗都显得意境优美,构思巧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主旨深刻还因为它们都运用了精妙的词语;请比较前后两首诗的形容词、动词,体会前后两首诗的诗风。 明确:前首诗是热情,体现的是大自然动的一面;后者是宁静,体现的是大自然静谧的一面。 3对比朗读课后诗蝈蝈与蟋蚌和课文蛔蝈与蚰蚰,说说其不同的风格。 四、拓展思维,抒写诗作 诗人济慈的笔下,大自然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止。其实只要我们去用心体会,我们也能捕捉到诗化的乐音,请选择一种意象,用诗

22、意的语言说一说。 示例:(初夏的蛙鸣)无边的田野阵蛙声,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进涌。千万只蛙的各自歌唱,组成一部和谐的乐章。创意说明: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因而,此篇课文的重点放在比较读诗上,包括两首诗情感的对比;包括描述同一种大自然现象夜,却也有不同写法;包括译诗不同风格的对比。以此来增加对诗多样表现手法的认识。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中国教育报2001年12月4日第7版,咏物抒情揽胜言志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毛泽东思想网诗词欣赏:http: 台湾新诗鉴赏辞典北岳文艺出版社 程光

23、炜,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新诗鉴赏三部曲(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4期) 2资源开发 毛主席网站:http:/www.chairmanmao.org 郑愁予代表作推荐:错误 古诗中的春雨;杜甫春夜喜雨水槛遣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僧志南绝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郭沫若诗作静夜法布尔昆虫的故事:绿色蝈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指导 一、活动目标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 3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

24、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4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二、活动指导 (一)活动准备 1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叙述同样富有诗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活动前应让学生认真研读,感受雨的诗情。 2独自倾听、体味雨的韵律。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谛听雨的声音,可以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采集雨声,录下雨的音符。 3查找有关雨的资料,了解雨的形成、奇特现象、成因以及带给人类的福祉与灾难,搜集有关雨的诗文佳作或俗语,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编辑,装订成册。 (二)活动过程 1倾听我的足音 听雨:通过课件把大家收集的雨声串联起来。 诉雨: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听雨所得,如听

25、雨季节、雨的特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2读读我的韵味 感受雨意:展示学生编辑的雨的诗集,并作简评。 感受雨韵:举行配乐诗小组竞赛,小组选择诗歌与背景音乐进行朗诵,要求乐与诗和谐、音量与语速恰当、表达清晰生动。 3说说我的功过 根据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调查本地雨季的情况,做一份当地降雨量的调查报告,分析年降雨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或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如梅雨、酸雨),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三)写作指导 1文题: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2比较学生收集的

26、有关雨的作品,讨论:这些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分析作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同角度描写雨时有什么独特的视角。 3雨给人们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也正因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人们在观赏雨时,把自己的情绪、感受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所以以“雨”为话题作文,首先要选择角度选择切入点,结合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和体会抒发出对雨的理解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

27、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

28、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

29、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

30、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

31、,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

32、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33、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

34、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做资料卡片。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

35、,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第六段。2 选用随堂练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

36、、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方法: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重点: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难点: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

37、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四)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

38、。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2启蒙运动(用书P53)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3关于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父亲是拿破仑军官。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

39、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4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5、写作背景 1878年,为了纪念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法国的人道主义斗士、19世纪的精神领袖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对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并向全人类发出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大声呼唤。 三、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说词(议论文

40、),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2、注音释词 陨落yn诅咒zzhu弥留m灵柩ji诉讼sng无聊lio凌驾lng深邃su 睿智ru蕴涵yn怜悯mn恪尽职守k污蔑mi鞠躬gng 3、范读、听读、评读(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4、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一(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二(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三(

41、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四、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

42、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