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449255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2、3、4页例1,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看课本3、4页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合

2、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第4页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出示自学指导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自学指导2: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1)小组交流讨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

3、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五、课堂总结。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吗?六、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看课本第5页游乐园面包房图,

4、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2、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1、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地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2、出示自学指导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自学指导2: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1)小组交流讨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

5、+22=30(个)54-30=24(个)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

6、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看第8页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2、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地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出示自学指导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自学指导2: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1)小组交流讨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

7、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4、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5、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后交流:你是怎么想的?6、小结。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后,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用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吗?六、课堂作业:练习二第2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做一做,练习二第3、4、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8、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板题: 解决问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三、出示练习指导: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四、合作探索,巩固新知1、看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2、出示第11页第3题,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

9、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4、完成第5题思考题: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吗?六、课堂作业 ; 练习二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 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1、2、3题。教学目标: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糖果、橘子图片。教学

10、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

11、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出示练习指导1: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 教学例2,出示练习指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

12、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完成练习三第2题。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五、课堂作业 ; 练习二第3题。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4、5、6题。教学目标:中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看15页春游租船问题

13、的情景图。2、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3、揭示学习内容: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二、明确学习目标: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1)、出示自学指导1: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4、 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1)、指名口述信息后出示自学指导2: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怎么分?(2)、用小棒代替筷子动

14、手分。2、 练习三第4题。出示情景图,问: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五、开放题。(练习三第6题)1、 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六、课堂总结。七、课堂作业:练习三第5题。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2、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

15、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2、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后回答,师板书。二、学习新知1、 引入除法: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揭示课题:除法。3、明确学习目标: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三、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出示除号,介绍其读法和写法。(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完成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

16、均分成两份、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四、应用,加深理解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学生动手操作。(2)、生交流汇报,师小结。2、 挑战园地:(1)、练习四第1题: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2)、练习四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五、课堂总结。六、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

17、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出示例5情景图,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画图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二、揭题,明确学习目标: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三、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解决自学指导1:对照算式

18、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出示自学指导1: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四、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学生动手操作。(2)、生交流汇报,师小结。2、挑战园地:(1)、练习四第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五、课堂总结。六、课堂作业:练习四第4题。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

19、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谈话: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学生举例。2、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引入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展开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

20、听一听。(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学生交流汇报学习指导: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2)、全班交流汇报。五、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四第7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

21、诀求商。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准备:桃子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桃子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揭题,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看图,思考自学指导1: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 学生交流想法。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

22、6的乘法口诀求商。6、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7、思考自学指导2: 123和124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8、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9、 小结。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2)、交流汇报。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题。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教学目标:1、 能从具体的

23、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看24页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2、指名汇报。揭题。二、明确学习目标: 能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三、探索学习1、 教学例2(1)、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上的信息。(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思考并汇报自学指导1: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

24、商的方法。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考并汇报自学指导2: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五、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中的算式。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7、28页,练习五第46题。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教学重点: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25、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教学准备:题卡。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汇报。揭题。二、明确学习目标:复习巩固表内乘除法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三、展开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1)、仔细观察图,思考自学指导1: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怎样写算式?该如何计算?(2)、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师板书算式。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仔细观察图,思

26、考自学指导,然后交流、汇报。师板书算式。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后汇报。四、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1)、看第9题的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五、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0题。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

27、入(1)、出示例3主题图。(2)、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二、探索学习1、 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自学指导1:*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3)、这3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4)、思考自学指导2: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同学讨论讨论。(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三、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做一做”。 (1)、鼓励学生根

28、据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题。然后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六第2题。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1、2、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29、: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到儿童商场逛一逛。看例4的主题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思考自学指导1:要想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什么?(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2、小结,揭示课题。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指导2: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完成练习七第1题。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0、。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 引导学生完成31页做一做。五、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七第3题。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内容: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练习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明确学习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三、探索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31、(1)、看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自学指导: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四、拓展应用1、 补充拓展性练习。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

32、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五、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七第5题。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二)教学内容: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继续练习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明确学习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三、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交流汇报,集体订正。2、

3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1)、看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思考自学指导:要想知道可以分成几组,要先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全班交流汇报。3、 补充拓展性练习。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七第9题。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35、36页。教学目标:1、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2、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

34、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明确学习目标: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探索学习1、 单元知识整理。(1)、思考自学指导1:这单元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2、 单元复习。(1)、复习除法的意义。独立完成P35页第1题。思考自学指导2: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指名回

35、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2)、复习除法计算:完成P35页第2题。学生分组进行口算。并说说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复习除法应用题。出示自学指导3: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后说说自己的分法和算式。学生交流、汇报后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四、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35页第3题。(1)、看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2、计算比赛:练习八第1题。3、引导学生完成P36第1、4题。五、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P36第2、3题。教学反思

36、: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2、使学生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教学过程: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我们学过哪些角?画出各种角并标出边、顶点。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

37、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4、揭题。二、明确学习目标:认识锐角和钝角,理解它们与直角的关系。三、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看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

38、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抢答。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四、巩固实践。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1)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3)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2、独立完成练习九第2题并说出原因。3、用角描述图形。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黑板是有4个( )组成的。4、完成练习九第1、3、4题五、总结,深化。 、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

39、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六、课堂作业: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平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 、练习十第1 、2、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平移。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物体平移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三、学习新知1、感知平移现象(1)思考自学指导1:看P41页例1图,说一说这些物体是怎

40、样运动的?(2)自己先思考,再交流汇报。 2、初步了解平移的特征。 (1)小结:升降机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窗户左右移动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平移。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特征。3、练习(P41页方格图)(1)(P41页方格图)思考自学指导2:平移时要注意什么?(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汇报、总结后完成。(2)用学具完成课本P42页做一做。(3)独立完成课本P43页第2题。(4)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引导完成课本P43页第1题)(5)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引导完成

41、课本P44页第4题)四、综合练习: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3题)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六、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做运动。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旋转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 、练习十第3、5、6、7、8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旋转的变换特征;会判断图形的旋转。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的旋转。教学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物体旋转的变换特征。2、会判断图形的旋转。三、学习新知1、感知旋转现象(1)思考自学指导:看P42页

42、例2图,说一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自己先思考,再交流汇报。2、初步了解旋转的特征。(1)小结:风车、摩天轮、飞机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旋转。(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旋转的特征。3、练习(1)用学具完成课本P42页做一做。(2)用学具完成课本P45页第6、7、8题。(3)完成课本P44页第5题。四、综合练习: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3题)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六、课后活动:应用旋转做运动。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剪一剪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剪

43、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二、明确学习目标: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三、探索新知1、出示画出半个小人的纸,让学生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2、剪出连续的小人。出示自学指导: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

44、3)收集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4)小结。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4、悟规律: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5、发挥想象,自主创意作品,把作品展示给同桌看。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口算练习45 58 79 94 73 68 95 88 78 36 99 672、 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246 153二、合作探究1、 谈话引入。2、明确学习目标: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3、教学例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