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44928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关系。2.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联系,明白余数和除法的关系。3.培养初步的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每人9个棋子,每组20根小棒,多媒体课件,每人2张作业纸。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寻找数学信息。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喜欢郊游吗?小强班前几天去郊游了,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生郊游的动画。)师:有4个小朋友玩累了,要开始野餐了,瞧!谁来说一说,他们都带了

2、哪些食物呢?各有多少?生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图中出现的食品和数量)活动二:动手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对于这些食品,我们都可以提出一个平均分的问题。【评析: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本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众”多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2. 动手操作,认识余数(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师: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比如

3、:“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个?怎么列算式呢?生列式。师:16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生列式。师:15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瓶?生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展开算式。)师: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多少的问题,列的算式都什么共同点?生回答。师:嗯,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棒极了。下面,仔细看一下,在这些算式中,你会解决哪一个?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师板书。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回答。师生讨论除法算式中的各个数的名称和算式读法。【评析:引导学生解决124=3这一题,复习表内除法知识的同时,为下一步读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做铺垫,打好基础,平稳

4、过渡】师:那下面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下面这些题目。我们先看看分面包的问题,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呢?列式?众生:94=(师及时板书)(2)分小组,模仿分东西师:下面,请大家前后桌4个同学一组模仿图上的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注意:一定要平均分,也就是每人分得要一样多。(学生分组操作分“面包”)师:哪组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指学生到讲台前实际分 ,4名同学配合)生分小组说说分面包的过程。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配合。刚才不管是1个1个地分,还是两个两个地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那剩余的这一个为什么不能再分呢?引导学生分

5、析剩余的一个面包没法分了,一人一个不够,剩下的这个无论给谁都不是平均分了。师:说的棒极了,最后剩余的这个就是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结果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用算式怎样表示这个结果呢?剩余的“1个”你应该怎么表示呢?大家试试看,写在作业纸上。【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东西,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 “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3)尝试列算式,认识余数。(学生尝试自己写算式,教师巡视)师:我这里拿到了同学们的几种不同的写法,大家看。(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不同的算式)师:你同意哪种写法?为什么?师生讨论书写方法。师

6、总结:我们为了表示起来方便,不写这个“余”字,而用6个点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师板书:余数)除法家族里又多的这个新成员,它就是(生:余数。)【评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动手分棋子的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具体含义。】师:大家看黑板上这几个算式,形式上一样吗?生回答。师:对,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没有余数,正好分完;有的有余数,没有正好分完。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师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4)学习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以及读法。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

7、里的其他成员?(生: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一位新成员余数。师:在这里,被除数9表示什么?除数4表示什么?商呢?余数呢?(指名回答)师: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生尝试读,个别读)师:那,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面包,还余下1个。(指名回答)【评析:通过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分面包的过程,弄清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活动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1)借助情境图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组长记录算式。

8、不能直接写出分得结果的可以借助小棒纷纷看。(每小组选4种,做在作业纸上)(集体交流,多媒体出示学生的作业。)师:你对这份作业有什么看法?指生回答。(随生的回答在大屏幕上改正)师:通过刚才的例子,老是觉得除数和玉树之间好像存在一种大小关系。同学们再回过头来再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这些算式,他们的除数和余数分别是多少呢?猜想一下,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呢?生发表意见。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也就是说大家的猜想“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正确的,恭喜你们。(多媒体出示结论并齐读.)师:如果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余数可以是那些数?指生回答。师: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呢?指生回答。(2)利用包含除再次验证

9、并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评析:为了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中的各个数,自主发现余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师提出“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让学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深刻认识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活动四、应用拓展,巩固提升1.刚才同学们帮四个好朋友解决了问题,可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分东西时遇到一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看一看分得对不对?判断题:103=24( )164=34( )215=41( )2、懒羊羊采了17个野果,想要平均分给他的5个好朋友,他不知道怎么分,你能帮帮他吗?(学生自己解决,集体订正)3、师:看到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也要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一袋糖,要平均分给课堂上发言最积极的7个孩子,你们说最后分得的余数可能是几呢?(学生集体交流订正)活动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要善于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活动六、拓展延伸。有20名同学,租船游玩,一条船做多坐3名,至少要租几条船?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24=3(个)94=2(个)1(个) . . . 余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