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49470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穷人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一课。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2. 抓住人物外表、内心的语句描写,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 体会作者对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穷人美好品质的赞扬。三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3. 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准备:1、教师:练习、重点语句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内心描写的语句。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

2、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 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3、全文。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听录音朗读课文,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2 、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孩子们没有_;吃的是_,菜_鱼。

4、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病了。寡妇的日子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垂下来。西蒙在临死的时候,拿_盖在孩子的身上,还用_包住他们的小脚。(四)作业设计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文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穷人的“穷”。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二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渔夫夫妇的美好品质。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重点的文段,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方面体会。 1、体会桑娜的勤劳(1)课件演示重点句子:(演示1):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

5、,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指导思考:如何理解“温暖”和“舒适”,在句子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演示2):“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引导:让学生根据环境的描写来理解“孩子们怎么能安静地睡着”。) 2、体会桑娜关心邻居(1)课件演示重点句子(演示1):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引导思考:文中哪个词语引起桑娜想起邻居西蒙。表现了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演示2):“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引导思考:这时的桑娜有怎样的表现,朗读这一文段。)(2)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丰富的现

6、象,体会桑娜此时此刻矛盾而复杂的心情。(3)、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文中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演示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在研读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体会桑娜善良的美好品质。3、体会桑娜渔夫收养孤儿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的高尚品质。(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以同桌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交流讨论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引导:这样的语句你

7、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抓住“熬”进行讨论,拓展思维。)从这些重点的语句中体会渔夫和妻子桑娜什么样的品质?(板书: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做到理解内容、感悟品质、体会思想。(三)小结: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夫妇俩,他们为了帮助别人,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他们为了帮助别人,宁可承受各种痛苦。这种品质确实宝贵!请你用几个成语赞一赞渔夫和桑娜。(四)领会“写法”(1)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文章中写的都是穷人;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穷人的心是相通的;穷人都有“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2)课文是怎样来体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以“事”表人)课文以“穷人”为题目富有深意。让学生抓住

8、“穷”字来理解文中的语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明确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领会课文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思想。(五)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2)完成课文小练:续写穷人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9、 穷 人 桑娜 渔夫 善良、乐于助人附堂上练习一、正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对勾)汹涌澎湃(png png ) 勉强(qing qing ) 倾听(qng qng ) 魁梧(w w ) 自作自受(zu zu ) 仍旧(rng rng ) 模样(m m ) 蜷缩(qun jun )二、形近字组词: 阁( ) 顷( ) 参( ) 澎( ) 霉( ) 搁( ) 倾( ) 惨( ) 膨( ) 悔( ) 卷(

9、) 惜( ) 昔( ) 悟( ) 奏( ) 蜷( ) 借( ) 措( ) 捂( ) 揍( ) 倦( ) 错( ) 醋( ) 梧( ) 凑( )三、多音字组词: qing ( ) m( ) zu( ) 强 qing ( ) 模 作 jing ( ) m( ) zu( )四、填空组词语: 汹( )澎( ) 狂( )怒( ) 心( )肉( ) 自( )自( ) 又( )又( ) ( )( )不安 自( )自( )五、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写渔夫的妻子( )和她的( )不顾自家生活的( ),收养邻居( )的两个( )的故事。六、中心思想填空: 本文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 )、( ),宁可自己( ),

10、也要帮助( )的高尚品质。10、别饿坏了那匹马主备人: 袁晓英 审核人: 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别饿坏了那匹马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2、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残疾青年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体会表现人物美好形象的方法。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人物心灵美的故事。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

11、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吗?我们曾经十分痛恨那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谎言而丑陋,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板题,读题并由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 1、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3)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小组自读、交流。 3、集体反馈。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1、师:通过初步了解课文,你知道“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残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我”:

12、爱读书 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2、找一找,画一画有关残疾青年美好品质的语句,然后用心读一读。 3、学生自读,寻找关键词句交流。 4、学生反馈。 重点品析句子:“可是迟了!我已经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1)同学们,我走进后院,看到了那匹马了吗?我看到了什么?(2)句子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那么“我”难道仅仅看到了马草吗?我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帮助 感激)(4)齐读句子。 5、文中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板书:父亲、碧云) 6、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展现人物品质的?(心理、语言、神态等描写)你能找出具体的句子说说吗? (四)、课堂延伸,总结升华1、生活中有哪些体现美好心

13、灵的人和事呢?2、总结全文。 (五)、作业写写身边的平凡人物,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描写。板书:(父亲、碧云) 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善意的谎言)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帮 感 助 激 “我”:爱读书附课堂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卖( ) 摊( ) 怒( ) 扭( ) 泰( ) 买( ) 滩( ) 努( ) 纽( ) 秦(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忘返 身无( )( ) 片甲( )( ) ( )( )大吉 来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3、比较每组两个

14、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继而 继续 (1)他先是一愣,( )眼睛一亮 (2)“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 )看书吧。” 阻止 阻挠 (1)“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 )我父亲。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 )。 强制 控制 (1)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想进一步( )我国北部。 (2)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 )自己不去书摊。11、唯一的听众主备人: 何观英 审核人: 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唯一的听众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

1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四、课前准备:1、搜集本课的有关资料。2、制作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用“美”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事、物。(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二、自由朗读课文。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出示下列词语,读读写写。诅咒难以

16、置信介意潜滋暗长沮丧三、再读课文,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1、补充句子:这是一个()的老妇人2、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3、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4、同位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四、质疑。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通过上节课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我来考考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里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些,谁还记得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课文写的是我从不会拉小提

17、琴到能够参加各种演出,为什么要以唯一的听众为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大家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那位老妇人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二、精读课文,解疑合究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思考,看看文中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说说理由。2、研读。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感悟一:老人的语言师: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出示:(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

18、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当时的情况,一人读老妇人的话。谈谈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小结:是啊,对于一个毫无信心的人来说,一句鼓励的话就是莫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合作读读这段话,一组读当时的情况,一组读老人的话。(2)“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谁来谈谈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如果你就是这位初学小提琴的人,在灰心丧气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暖、快乐、

19、兴奋、激动)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一句话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感觉。老师读当时的情况,女同学读老妇人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感觉。同学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更大的作用呢!在老人鼓励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把作者的变化这部分读一读。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作者的变化。(3)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话和前面几句话有什么不同?这句话是一个转述的话,如果把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怎么说?从老人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感悟二:老人的眼神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

20、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指名读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平静”。)你们怎么理解“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作者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对自己的鼓励、期盼、肯定、赞许)小结: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含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让我们把这些深刻的含义朗读出来。注意句后的省略号,读得慢一些、深长一些。(三)、品读文本,质疑再究1、学生质疑:作者知道了老人不是聋子,为什么不把真相说出来呢?作者听到妹妹这番话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21、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又是怎么想的?拿起笔,把作者当时的想法写一写。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章。诗一般的语言,一个默默地拉,一个静静地听。这个感人的画面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配乐齐读最后一段。2、课文中妹妹的角色是必须有的吗?(四)、检测反馈、拓展延伸1、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语言,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看呢?阅读心灵有耳,思考:短文中的老人与唯一的听众中的老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和关怀,选择一件写一写,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22、(五)、教师寄语课文学完了,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阅读有关人间真情故事。板书设计: 鼓励有勇气唯一的听众 我 有自信 感激有毅力12、用心灵去倾听主备人: 陈玉香 审核人: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用心灵去倾听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23、用。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四、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五、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二)

24、、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

25、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

26、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

27、么?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四)、总结全文1、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2、师总结:一根电话线让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出示)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3、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他人带去快乐和幸福!(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阅读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真情味的文章。(六)板书设计:1

28、2用心灵去倾听苏珊倾听汤米快乐和幸福口语交际主备人: 袁晓英 审核人: 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视辩论大赛实况视频及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学生: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及名言警句。五、教学过程:(一)读题引入,理解辩论1、读教材中的提示,理解辩论。2、确定观点,明确要求。正方:

29、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辩论的要求:(1) 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过快,语言表达要清晰。(2) 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二) 观摩视频,了解辩论特点1、 导语:实际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看视频电视辩论大赛。2、 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1) 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2)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3) 运用反问,增强语气。(4) 辩论时说话要有礼节、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三) 推荐人选,全班辩论1、 全班选出6人,进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2、 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3、 师生

30、共同总结辩论情况。(四) 分组辩论,人人参与1、8个人为一小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习作主备人: 袁晓英 审核人: 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二、教学目标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2、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3、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写

31、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2、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四、教学准备:师:习作范文生:收集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习作要求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交流习作要求:1、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2、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3、要表达真情实感(二)举例启发(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2)教师总结、点拨。(三)指导习作1、搜索题材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

32、些令你感动的故事。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2、回忆写人及写事的方法。(四)拟题撰文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注意收集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第二课时(一)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二)师总评此次作文情况优点、不足之处及如何修改。(三)佳作共赏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

33、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四)出示病文1、出示典型错误范例,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2、教师总结修改习作的方法:多读(1)错别字以及语句的不通顺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处。(2)材料选择不恰当,主题不明确等。(3)进行润色,在表达手法上多花心思,争取写得更好。(五)修改习作1、自改。2、互相改。3、教师作适当的帮助与指导

34、。(六)课堂总结(七)作业将修改好的习作抄正。回顾拓展三主备人: 袁晓英 审核人: 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回顾拓展三二、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3、推荐课外读物。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3、推荐课外读物。四、教学准备: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

35、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 (二)交流平台:揣摩各种描写的妙处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句子。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2、学生读读这几个例句,说一说这几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3、同桌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4、教师小结并引入:是啊,作者就

36、是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那请同学们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新-课-标-第-一-网5、交流学生在本单元中找到的一些句子,教师作随机点拨。6、其实像作者的这些描写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很多同学都已运用过,接下来交流一下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7、教师拓展:其实刻画人物形象,除了这两种,还有哪些描写呢?交流8、教师小结:是的,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别忘了多多运用这些描写,相信在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一定会更加丰满,更加吸引人。(三)日积月累:读悟警句1、把“日积月累”中的

37、名言警句朗读成诵。(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作准备,呆会儿要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2)交流对名言的理解,教师适当启发、引导。(3)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比一比:看谁在最少的时间内记住这些名言警句。(4)积累情况抽查。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新-课-标-第-一-网(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每一位同学把在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在组内交流一下。并准备:每一组选出一两句,由组长为代表,全班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四)课外书屋:推荐优秀书籍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学生作了解。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提到的这几本书,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表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1)发表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并要用自己的话讲而不是读。(2)自练。(3)交流,采用形式是自荐,学生推荐等。(4)听的同学作分析,评价一下,谁说得棒?(5)教师小结,对优胜者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课后找这些书来看一看。(五)作业1、背诵“日积月累”并默写。2、阅读课外书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