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49670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doc(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观 潮课型精读课课时2-1注意不要漏掉。“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3、理解词义:人生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象开了锅一样。天下奇观:少见而又壮观的景象。浩浩荡荡:课文指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四、理清脉络,把握大意1、大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师生议后小结:作者描绘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壮观景象。 五、小结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到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贯江面、水天相接”

2、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法指导朗读感悟、讨论交流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播放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

3、法自学生字。 2、谈谈你对江潮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学生字,理解和记忆生字。2、小组内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注意:(1)字音难点:“颤”是多音字在本课读“chn”,“镇、罩、若、逐、颤、涨、潮、称、罩”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蒙”的中间有一横,课堂检测一、听写词语宽阔 笼罩 薄雾 沸腾 奔腾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漫天卷地 横贯江面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_( ) _( ) _( )称 笼 颤 _( ) _( ) _( )三、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找出来读一读,再抄下来。教学反思课题1、 观 潮课型精读课课

4、时2-2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气势及感情。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潮来之时的画面。学生轮流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与图象中的大潮是否相符。4、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齐读第5自然段5、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三、全文总结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2、 小结:作者先确定好观察点,然后有顺序地叙述。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和“形”两个方面体现的。潮在变化,声也在变化;潮由远及近,越来越宽,越来越高;声随潮变,越来越大,越来越响

5、。 四、拓展延伸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杜甫)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 难点:小组合作探讨,由浅入深,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行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的规律。学法指导朗读感悟、讨论交流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 一、复习导入指名来说

6、一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观潮。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作者在潮来之前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第2自然段作者观察顺序是什么? 生自由讨论,生代表发言。(由近及远) 3、默读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文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的?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从这些景象的描写中,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3)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 声音:“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景象:

7、“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要读出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头越课堂检测一、把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大地好象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人们被这天下奇观吸引住了。二、请同学们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本插图为依托,写一段解说词。教学反思课题2*、 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型略读课课时13、交流结果4、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是这样

8、的神奇壮美,请大家边朗读边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 (1)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2)从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四、拓展实践放一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读课文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

9、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通过感情朗读,突破难点。学法指导自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吗?你对青藏高原有哪些了解?请向大家作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由突兀入云的险峰与万丈深的山谷组成,奇特的地貌、雄浑的气势构成了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件,指导学生看,说说总体感受。2、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10、。3、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堪称:称作,称为。 不容置疑:无需也不会产生怀疑。 花卉:花草。三、提出阅读要求,自学课文1、师提出阅读要求。 (1)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作者如何说明它是世界大峡谷的?(列数字)并找出有关语句。 (3)雅鲁藏布大峡谷除了“大”之外,还给人什么印象?(奇异)体现在哪?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解决问题。 课堂检测一、补充词语。涓涓( )( ) 滔滔( )( ) 皑皑( )( )帘帘( )( ) 蒙蒙( )(

11、 ) 咫尺( )( )二、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发觉1、张衡( )了地动仪。2、上个世纪,科学家( )了雅鲁藏布大峡谷。3、我弟弟( )我看着他,立刻把手藏到背后。 呈现 出现4、不同高度的大自然带( )出不同的自然景观。5、转过弯,一条大河( )在我们眼前。教学反思课题3、 鸟的天堂课型精读课课时2-1次是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2)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讲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去游玩。 第二部分(59):讲“我”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第三部分(1013):讲“我”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

12、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第四部分(14):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小结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与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一幅是那样的宁静而又幽美,而另一幅又是如此的喜庆热闹,无论是那一幅都是如此的令人神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8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与自然美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法指导自学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 一、激趣导入 天堂,常用来比喻

13、美好的生活环境。那么鸟的天堂在哪儿呢?下面请大家跟着作家巴金走进鸟的天堂,学完他的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区别形近字。 烂 桨 规 律 梢 拦 奖 观 津 悄 3、理解词语意思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应接不暇:课文中指鸟儿太多,看不过来。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不计其数:没有办法来计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汇报交流(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第二课堂检测一、比一比,再组词。 竿( ) 桨( ) 梢( ) 支( )

14、寂( ) 杆( ) 浆( ) 悄( ) 枝( ) 叔( )二、填量词一( )红霞 一( )桨 一( )乐曲 一( )榕树一( )绿叶 一( )鸟 一( )朋友 一( )船三、选词填空。 继续 陆续 连续1、放学了,同学们( )走出校门。2、王老师( )五年被评为“先进教师”。3、停了片刻,他又( )讲话。 教学反思课题3、 鸟的天堂课型精读课课时2-2 (3)、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在课文中划下来。4、学习第三、四部分。 (1)、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

15、的热闹景象。这与作者第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真正的“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1、读描写大榕树景象的一段,讨论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方法?2、教师归纳:静态描写。3、自由讨论1213自然段,这里写“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采用了什么方法?4、学生讨论 5、教师归纳。这一部分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目

16、标: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与自然美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学法指导读文、读句相结合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1)“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出去游玩的?(2)“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个句子如何理解? 2、学生发言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木桨有规律地在水中划发出的声音比喻成乐曲,非常贴切。3、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课文中主要

17、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大、美)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2)、课文里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出示课件)“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引导:这句话写大榕树静态美,用美的语气读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颤动”并非真的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课堂检测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红霞 ( )的颜色 缓缓地( )( )的榕树 ( )的南国 明亮的(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看到了( ),第二次

18、看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教学反思课题4*、 火烧云课型略读课课时1 6、再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重点从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 (从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和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的。)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作者观察火烧云后的颜色的感受怎样? 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观察朝霞或晚霞的,有哪些特点,与作者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四、小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不仅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要注意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不断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

19、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学自悟,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奇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段落,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火烧云,了解火烧云的多彩和美妙。学法指导朗读、讨论、解疑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 一、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吗?(生自由回答)对,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叫火烧云。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在讲晚饭后的火烧云

20、。多媒体展示火烧云的情景。 二、学习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3、通读课文,理解内容,设计重点问题。 (1)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2)课文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霞光的? (3)课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讲火烧云?4、根据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学、讨论。5、汇报解决问题。 (1)学生逐一说自己的理解。 火烧云的颜色; 火烧云的形状; 火烧云的变化速度; (2)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及时予以归纳整理。课堂检测一、照样子写词语。红彤彤 白( ) 黑( ) 金( ) 绿( )二、选词填空。忽然 果然 居然1、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刚吃过早饭,天( )下起了大雨。2、他十分马虎

21、,( )把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3、老师正在讲课,( )歪到在讲台上。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新授课课时4-1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4、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5、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6、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二、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口语说明自己所知道

22、所了解的自然景物奇观。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物奇观,训炼口语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运用口语说明自己所知道所了解的自然景物奇观,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

23、给大家。 2、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3、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课堂检测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沸( ) 茫( ) 梢( ) 桨( ) 灰( ) 拂( ) 芒( ) 消( ) 奖( ) 恢(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_来,逐渐_,_,_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_ _。浪潮越来越,犹如_齐头

24、并进,_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_。 (2那么多的绿叶,_,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_似乎_都有一个_在颤动。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新授课课时4-2 四、习作方法1、写景常用的方式有移步换景法和定点观察,按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环视四周,由次到主的顺序叙述清楚。2、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形象地写出来。3、根据景物展开合理的想象。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五、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六、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

25、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起草成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写下来。注意顺序清楚,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具体的作文要求,提供例文参考,学生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习作,注意顺序清楚,抓住景物的特点。学法指导交流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习作指导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和名

26、山秀水,在电视、书本上也欣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川水秀,你们能把游览或见过的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二、习作构思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写作。 2、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3、写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1、 写景物时,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把景物形象地再现出来。2、 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资源共享 “泰山日出、长城、故宫、天安门、庐山云雾”等名胜古迹或自己身边的景物。1、学生向大家出示自己曾经与父母或者其他亲戚朋友一起到过的地方,看到的美丽景象。2、也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时所遇到的有趣的故事。3、在向大家介绍的同

27、时也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居欣赏优美景色的时候所拍摄下来的难忘瞬间或影视DV等作品。与大家共享。课堂检测用一个词语替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 1、海塘大堤上早已聚集了很多人。( ) 2、那声音如同山崩塌,地裂开。( ) 3、榕树枝干的数目多得无法数尽。( )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新授课课时4-34、表扬被评为组内的小作家们。 (四)自评自改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刚才听了小组成员的建议和同学们的建议,你们愿不愿意再改一改自己的文章呢? (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表扬会用不同笔进行修改的学生,去发现佳作。) (五)佳作欣赏。评选班级的小作家 四、总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

28、习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总结经验,提高习作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习作讲评 一、指导修改习作1、修改错别字,看句子是否写通顺2、叙述顺序是否清楚3、是否抓住景物特点并描写形象生动。 二、修改习作 三、进行讲评(一)回顾要求(二)集体评改1、课件出示学生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改,将习作具体 (三)小组评改1、说说小组评改的注意事项,并评出组内的小作家。2、小组评改。 3、小组汇报,介绍本组的小作家的作品。课堂检测选词填空。 沸腾 飞奔 欢腾(1)浪潮犹如千万匹白

29、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而来。(2)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3)2008年奥运全的主办权交给北京的喜讯传来,北京城内一片( )。 陆续 继续(4)忙碌了一天的鹭鸟,在夜幕降临的时候,( )飞回自己的巢穴。(5)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新授课课时4-4师生小结。再读。、练习: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师生再读。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3、学生读背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对联,知道读课文可以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出画面;懂得了学习语文过程中既可获得知识又能增添乐趣,希望大家多积累好词好句。

3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介绍自己的发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对联知识,背诵对联。完成趣味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完成“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通 案个 案 一、我的发现、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生反馈。(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总结。 二、日积月累、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31、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生上台表演。、师生齐读,再背。 三、趣味语文、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课堂检测一、我会对骄傲对落后,正如谦虚对( ) 懒惰对愚蠢,正如勤奋对( )温饱对富裕,正如饥寒对( ) 坚硬对岩石,正如松软对( )二、我收集了许多有趣的对联。教学反思课题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课型精读课课时2-1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6)指名说全诗意思。3、想意境,悟诗情(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

32、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2)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三、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了解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体会诗人的心境,

33、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学法指导启发、引导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通 案个 案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1、学生听范读后齐读 2、检查预习: 缘 庐 峰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二、学习题西林壁1、知诗人,解诗题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题西林壁:题:书写。西林,即庐山西林寺。“题西林壁”的意思

34、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2、抓字眼,明大意(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体会意境:此为实写作者游山所见。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堂检测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题西林壁。( ) A、做题 B、书写,题写 C、题目 2、只缘身在此山中。( ) A、缘由 B、缘分 C、因为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A、不相信 B、疑心 C、以为教学反

35、思课题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课型精读课课时2-22、通诗句,析诗意。 (1)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 (2)第1、2句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盛的酒菜款待客人。第3、4句写眼前的景色,山水秀丽的美丽风光。 (3)理解诗意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3、想画面、入诗境。讨论:看了画面,再读一读古诗,从诗中你想到了什么?4、吟诗文,悟诗情。 (1)指导朗读。 (2)指名读,比赛读。 (3)领悟第3、4句蕴涵的道理:只要不惧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五、背诵古

36、诗,默写古诗。 六、小结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游山西村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并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诗人 解诗题通诗句 明诗意想意境 悟诗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难点:能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学法指导启发、引导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通 案个 案 一、复习检查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2、指名说诗意。 二、导入新课1、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

37、好吗? 板书:游山西村2、听范读录音,画出诗的韵律。3、学生试读,教师点评。 三、初学古诗,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莫、腊、浑、豚。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3、指名读、齐读。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的印象。 四、学习古诗1、知诗人,解诗题。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山西村:村庄名。课堂检测一、默写古诗游山西村。二、组词。莫( ) 腊( ) 疑( ) 浑( )漠( ) 蜡( ) 凝( ) 晖( )三、解释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教学反思课题6、 爬山虎的脚课型精读课课时2-1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这样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 4、边读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拂:轻轻擦过 漾:原指水面微微动荡,这里指墙上的爬山虎叶子轻轻波动。 5、齐读课文,个别读。 五、布置作业。 抄生字,熟读课文。 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