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 .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45096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面对全球日益重视的环境问题,各国都在寻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求得人地和谐统一。在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今天,求得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梦寐以求的主题。面对全球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作为中学地理教育担负着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的重任;在注重生命教育,提升生存质量的大背景下,在教学中挖掘、渗透和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对教材中部分“生存能力”教学材料的挖掘与内容点析序号教材挖掘内容点析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生存条件2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 适应自然环境3日本针对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的

2、问题,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巴西采取办法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问题。中东地区因石油和水而引发的外战与内战。印度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突破资源、市场以及人口壁垒,寻求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4印度在农业方面实行“绿色革命”。依靠科技提升生存能力。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努力摆脱贫穷落后的措施与途径正视历史,寻求生存6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上。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反例)香港在土地利用方面“上天”、“下海”(正例)应承担生存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定胜天,人地和谐统一7日本确立防灾日及学校的防震演习等,注重生存体验8为了抵御

3、水旱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巴西对北部热带雨林加强保护。对我国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的认识与预防: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寒潮、水旱灾害与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9黄河的治理措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长江沿江带工业的发展以及对不同河段环境问题的治理;西双版纳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治理措施解决问题,开发潜能,提升生存质量。10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建设方向以及新型农业的发展等;珠江三角洲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新疆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的分布以及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存能力。二强化生存能力的教育策略针对教材中实施生存能力教育

4、的素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课内与课外,以活动为载体,在合作探究与体验中,提高生存意识,强化生存能力。1.抓住主干知识,强化生存意识人类的生存建立在环境、资源基础上。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优化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思维,内化意识和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组间以及全班“角色扮演”等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时,我没有直接针对教材展开学习,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入:人类生

5、存离不开衣食住行,要满足这些基本条件需要哪些因素呢?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逐步认识到:土壤、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因素。学习完七年级下册后,在复习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关于美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复习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一组同学扮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二组同学扮演美国,要寻求两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做?请展开辩论。通过比较学习法,让学生认识到了经济发达与落后的原因以及寻求互助合作对生存发展的重要性。2.充分利用地方课程,拓展生存能力教育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国家课程以外,地方课程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利用好了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山东省有很好的地方课程,例如,环境教育和安全教育读本,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课程结合校本课程通过知识讲座,知识竞赛、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举办手抄报、黑板报以及实地演练等方式方法都能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升生存能力教育课堂教学不是教学的唯一,有效地开展课外教学,二者相辅相成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效地开展课外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外教学,如学校定期开展的一系列大课间活动,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地理野外考察,校外交通安全调查等,都是很好的体验式教学,学生的目标更明确,兴趣更强、教学效果更深刻。因此,将课内与课外教

7、学结合起来,能起到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4.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强化生存能力关注生命,提升生存质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学校担当着重要角色,但是要真正取得明显的效果,切实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如,学生的户外运动以及旅游等需要家长的监护,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警钟长鸣,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通过注意引导与人交往的艺术与技巧等促进孩子的处世交往能力;定期参加社会各界承办的大型文体以及社会公益活动或支持孩子组织家庭或同学交流会、演讲会等提升孩子的演讲和交际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促进和强化学生生存能力的好办法好措施,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已经不符合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和生存发展。-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