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451264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学习目标】 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课代表给大家作介绍 1、了解远古人类分布的情况和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生活情况 2、了解农耕文化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具体成就和贡献 3、理解炎黄子孙被成为华夏祖先的原因 4、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难点 1、理解“劳动创造的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抽象观念 2、农耕文化的出现 3、区别传说和史实 4、如何通过彩陶上的图案来认识原始社会文明、破

2、解彩陶之谜 一:【导入新课】:(2 分钟)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这也是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引以为荣的。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说法有很多种,大家知道的 有:女娲造人、亚当和夏娃、印度的梵天造人等,这些都是神话故事,缺少科学依 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二:【了解概况】 (3 分钟) 同学们看一下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 么?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今天 我们学习的是长江黄河流域远古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教学流程】:(10 分钟) 学法指导:同学们先自

3、己浏览课本五分钟,熟悉课本知识。然后全班分成三 个大组:一组二组为第一大组,主要研究元谋人;三四组为第二大组,主要研究北 京人;五六组为第三大组,主要研究山顶洞人。要求学习要全面,相互之间要交流 合作。 【元谋人】 1、元谋人遗址被发现的地点和元谋人生活得历史时期分别是什么?(云南元 谋、距今约 170 万年) 2、发现元谋人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3、在元谋人遗址有哪些他们遗留下来的东西?(人类牙齿的化石、石器、烧 骨) 易错点: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但世界人类最早的是南方古猿,在 非洲南部。 【北京人】 1、北京人遗址被发现的地点和北京人生活得历史时期分别是什么?距

4、今约 70-20 万年前,北京周口店。 2、北京人有什么样的体质特征?有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手发展较 快。脑缓慢进化。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劳动 4、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什么工具?石器工具。 5、北京人会使用火吗?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 知识拓展: 大自然中有哪些自然起火的情况? 知识挖掘 使用火的意义有哪些呢?照明御寒熟食,有利于摄取营养,促进人类 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驱逐野兽,增强人类的自卫和狩猎能力。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 7 年级历史科年级历史科第第 1 课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班级班级_姓名姓名 _座号座号_

5、一单选题 1.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 A. 18000年前 B. 20万年前 C. 70万年前 D. 170万年前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3.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大胆想象 C. 历史文献 D. 遗骨遗物 4.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位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以上选项都不是 5.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最初主要是以什么为生( ) A农耕种植 B饲养家畜 C渔猎采集 D手工制作 6.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

6、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群居生活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 A. 会直立行走 B. 使用打制石器 C. 会钻木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8、中华文明悠久灿烂,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 原始人类遗址是:( ) A. 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山顶洞人 答案:D、C、D、B、C、D、C、C. 第第 2 课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房屋特点、 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饲养的禽畜产品、制

7、造的陶器,半坡聚落概貌,以及半坡居民 的彩陶艺术。 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巨 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实物模拟图片和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 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特点,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 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适 应自然的漫长与艰辛,增强承受挫

8、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 教学要点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1.生活的年代 2.磨制石器及弓箭的使用 3.水稻和粟的种植及半坡彩陶 4.房屋的建造和定居生活 5.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二、大汶口原始居民 1.父系氏族及氏族瓦解时期的代表 2.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黑陶和白陶的制造 3.私有财产的出现和贫富分化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能够简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对原 始农业文明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先提问: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主要有哪些,他们使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生存问题 有保障吗?有固定的居住地吗?(靠渔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或树上) 随着人类的进

9、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人使如何生活的。 板书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全文并观察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这些聚落的居 民主要吃什么,他们怎样获取食物,住在哪里,生活是怎样的。 半坡聚落: 半坡聚落指半坡遗址生活的原始居民。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郊半 坡村。遗址略呈椭圆形,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 部分。居住区的周围有一条深宽各五六米的壕沟。沟北边是氏族公共墓地,东边是窑 场。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那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 区内先后建筑的四五十座房屋,密集地排列着,布局颇有

10、条理。在居住区中,有一座 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那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 和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陶器多为彩陶,花纹的特点是动物形象较多。饲养猪、 狗、牛、羊、鸡等家畜家禽。1958 年在该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 河姆渡聚落: 河姆渡原始居民指河姆渡遗址生活的原始居民。河姆渡氏族遗址位 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在遗址的居住区发现了木结构建筑遗迹,出土的木构件总 数在千件以上。生产工具有伐木用的石斧、石凿,农耕用的骨耜。骨耜是该遗址最重 要的发现之一,它是用个体较大的动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制成的一种翻土工具。陶器 制造粗糙,为“夹炭黑陶”,质地松脆,品种不多,只有

11、釜(古代炊具,相当锅)、(形 状像盆,但较小,用来盛饭、水)、罐、盆、盘等五种。同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经 科学测定这些古稻谷的种植是在距今 6 700 年至 6 900 年之间,比曾誉为世界上最古 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克塔遗址出土)还要早数百年。这里还出土了一件陶猪和一件陶羊。 陶猪腹部下垂,四肢短小,作奔驰状。陶羊昂首匍匐,栩栩如生。此外,还出土了不 少水牛骨骼。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饲养猪、羊和水牛。 大汶口居民: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是由火耕农业向耜耕农业过渡的时期, 当时火耕仍占一定比重,但耜耕已有了一定发展。大汶口父系原始居民时期耜耕农业 已占统治地位,这里出土的石耜大大多于砍伐用

12、的石斧(石耜 27 件,石斧 10 件),还 出土了一件 52 厘米长的鹿角鹤嘴锄。至于各种质料制作的镰刀,其总数超过了整地农 具的数倍。耜用于翻地,鹤嘴锄用于中耕,镰刀用于收割,整套农具的出现,反映了 大汶口父系氏族时期农业技术的提高。当时农业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家畜 饲养业和制陶等手工业都有赖于它的发展。由于剩余粮食的出现,制陶已成为独立的 手工业部门,猪的饲养也得到很大发展。半坡氏族的猪,绝大部分是在幼小时宰杀掉 的,因为那时人们的生活资料还比较缺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宰杀的,则多为一二岁 的成年母猪,且猪的数量也很大。猪的饲养,间接地反映了大汶口父系原始居民时期 农业的相对发达。

13、 大汶口墓地的墓葬中,以发掘的 10 号墓随葬品最多,数量居各墓之首,达一百七 十多件。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和大量的骨、牙、绿松石等质 料的装饰品。据鉴定,墓主人是一个 50 岁左右的妇女。此外,有两组墓葬(可能为两 个父系大家族)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组 7 座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一座墓有 77 件,最少的一座墓也有 19 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 4 座墓,随葬 品很贫乏,总共只有 17 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墓葬随葬品悬殊之大,反映贫富 分化已很明显。大汶口墓地里发现了 4 座岁数相当的成年男子合葬墓。其中一座为二 次葬,为正常死亡,两者应是夫

14、妻关系。其余 3 座都是一次葬,有一座还有一个女孩 的尸骨,因为男女同时死亡的现象是极少有的,因此这种墓葬不可能是自然发生的, 而是人为造成的殉葬现象。那些殉葬者极大可能是被掠夺或购买来的女子,丧失了原 来氏族的保护,主人杀死她们也不算犯罪。因此,她们成为家庭主妇的替身,随父系 家长殉葬。殉葬的女孩,很可能是小奴隶。这种人殉现象说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 现了阶级的萌芽。 房屋构造: 我国南、北气候相差很大。不同的气候,使南、北方的房屋建筑形式 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巢居”和“穴居”,当是南、北方最早的居住形式。河姆渡遗 址的房屋多为长方形,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它以竖立的木桩

15、为底架,在木桩上铺梁搭木板,在木板上建长脊短檐房屋,房顶覆盖茅草。今天,我 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傣族、壮族、高山族等的住房,仍保留干栏式建筑的遗风。木 构技术已相当成熟,梁柱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而成。半坡遗址的房屋有 圆形,也有方形,多为“半地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 来的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它以坑壁作墙基,在居住面和墙上涂抹草筋泥,抹平后烘 烤使其变硬。墙壁依次安竖木柱,以支撑房顶。房顶用草木搭成,并且抹一层草筋泥, 以便抵御风雨。 陶器: 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业中出现的两个新品种,反映了当时 制陶工艺的显著进步。这时的陶器已用快转陶车来制造。陶车由

16、轮盘和轮轴组成。使 用时,由一人转动轮盘,使其急速旋转,由另一人借助陶轮转动形成的离心力,配以 双手灵巧的动作,将陶土塑成需要的器皿。用快转陶车制坯,数量多,质量也好。烧 制技术也有提高。扩大了窑室,缩小了火口,增加了火道支道和窑箅箅孔的数量,使 热力分布更加均匀。这时采用了高温下严密封窑技术,使陶土中的铁元素得以还原, 有的还在陶土中掺过炭,因此烧成的陶器多为黑色。白陶用高岭土制造,制造时努力 保持陶土的纯洁,因而烧成了白色。白陶的出现有重大的意义,它为以后瓷器的制作 奠定了技术基础。白陶上有的还有图案花纹。 半坡彩陶是由有制陶经验的妇女们制造的。她们选用粘性适度、泥质较细的泥土 作陶土,并

17、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或淘洗掉泥土中的杂质,或掺和适量的沙子以便耐 火。陶土调好后,搓成泥条用盘筑法或分段衔接法做坯,小器物则直接用手捏塑而成。 接着是修饰陶坯,先用慢转陶轮修整器皿口部,又趁湿粘土嵌入把手、器耳等附件。 等陶坯半干后,要用陶垫托着内壁,细心地进行拍打,使之加大密度与光洁度。上彩 之前要涂上一层白色或浅红色的陶衣。绘彩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蘸上赤铁矿粉或氧 化锰粉,在器皿上绘出红色或黑色的花纹来。最后放在窑中去烧成。由于当时的窑室 封闭得还不够严密,陶土中的氧化铁得以充分氧化,因此成品绝大部分呈红色或红褐 色。因为烧制火候估计有 1 000 左右,所以烧出的陶器硬度相当的高。 我国

18、在约七八千年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处在新石 器时代中期。这时社会生产力的标志是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所谓“普遍使用”有三层 含义:第一是磨制石器的数量大,第二是磨制石器的种类多,第三是出现装有木柄的 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出现于一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畜牧业的出现要晚一些,出 现于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农业和畜牧业 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成的,一说起源于我国的云贵 高原,一说起源于我国云南和印度阿萨姆地区。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水稻,已经有 了籼()稻和粳()稻之分,说明我国水稻栽培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粟是

19、由野生狗尾草逐步培养成的,起源于黄河中上游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半坡原始居 民种粟已有相当的规模,说明在此之前粟的栽培也已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应重点 讲述水稻和粟的种植,因为这不仅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是 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水稻、粟和蔬菜的遗物,以及 当时饲养的家畜家禽种类,课文是用小字叙述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但不要求 记忆。 由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仍处在比较原始的水平,因此,打猎和捕鱼仍 占有重要地位。弓箭的普遍使用,标志着狩猎技术的重大发展,对此教师可适当多讲 几句,并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但不

20、要求学 生记忆。 总结: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大汶口居民 距今时间 发现地 使用工具 房屋结构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 7 年级历史科年级历史科第第 2 课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班级班级_姓名姓名 _座号座号_ 一单选题 1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A. B. C. D. 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河姆渡时期 D.大汶口时期 我国最早能喝上小米饭的居民是( ) A

21、山顶洞人 B半坡氏族 C大汶口居民 D北京人 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 A.水稻、小麦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小麦 6. 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A. B. C. D.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会制作陶器 A. B. C. D. 8.我们说大汶口原始

22、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答案:D、C、B、D、B、D、A、B. 第第 3 3 课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单位: 主备人:周惠远复备人:李黎 审核人:林丽华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和“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讲的是从 人类诞生以来远古时代、

23、原始社会阶段的历史。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吗?元、北、山、 河、半等。我们是如何得知这段历史的?通过考古发现的成果!很好,我们知道远古时代,还 没有文字,不能将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记载并保存下来,所以我们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来推断当 时的历史。我们接着往下学习远古时代的历史,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历史,但是老师 今天要换一种方法带领大家来学习远古时代的历史,即通过古史传说来学习这段历史。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那什么是传说时代?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16 页,快速的看一看“每课一得”的内容,其实,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文字出现以前,所以那时候的历史不能够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靠的是

24、人们以口 耳相传的方式保存和流传的,这其中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神话神话,一个是祖先传说祖先传说。神话基本 上都是远古居民自己想象得来的,多是虚构的,而祖先传说呢是他们对自己祖先的回忆,也有很多 不真实的地方,但尽管如此,这些传说对我们认识那段历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还是需要我 们去伪存真,剥开假的外衣展露真实的历史。而这段在文字出现之前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历史我们叫做古史传说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我们就叫做传说时代传说时代。 (二)(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哪些传说时代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后羿射日、嫦 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

25、等。那大家知道传说中我们中华民族的祖 先是谁?炎帝、黄帝。 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1、炎帝与黄帝的贡献、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古史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古史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古史传说中说黄帝和炎帝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这里有一个新的名词,部部 落联盟落联盟。上节课我们讲过了什么是氏族,氏族是一个祖先的后代,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固定的 社会群体。随着人的繁衍,氏族里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样血缘比较远一些的就分裂出去形成新的氏 族。部落是比氏族更大的组织,是由若干血缘关系比较亲近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部落联盟是由若 干个近亲或邻近部落组成的,它

26、们一般因为有共同的利益所以联合起来共同合作出征或者自卫。原原 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那我们来看看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展示图片) 左边这幅是“神农教稼图” ,神农即神农氏指炎帝,稼是庄稼,代指农业、农耕。所以这幅图 画得时炎帝正在教导人们怎么种庄稼、怎么从事农耕。其实炎帝之所以又叫神农氏就是因为传说中 是他发明了农业。传说他生下来时是牛首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狩猎为生,打到猎 物大家就饱餐一顿,否则只能忍饥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 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

27、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哪些 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 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 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七十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还发现了药材,教人 治病。传说中炎帝是最先教人选择土地的燥湿、肥饶、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 制作耕稼的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除了农业和医药业,书上还提到, 传说中的炎帝还发明了陶器、开辟了集市。炎帝:农业和医药学,陶器、集市。炎帝:农业和医药学,陶器、集市

28、。 那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这位黄帝,他又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黄帝:宫室、车船、兵器、衣裳,黄帝: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另外文字、历法、算术、音乐、养蚕抽丝的发明也与他又很大关系。另外文字、历法、算术、音乐、养蚕抽丝的发明也与他又很大关系。 那同学们相信这些传说都是真的吗?显然不是。比如我们以炎帝发明农业为例,上一节课我 们已经学过了原始农业的出现了,我们知道早在六七千年前河姆渡、半坡等地的居民已经会种植粮 食开始了农耕生活,原始农业不可能是炎帝发明的。但是关于炎帝发明农业的这个传说有没有什么 史料价值?我们知道农业的发明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而 来的。正是由

29、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栽培这些植物, 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如此看来,这些神话传说虽然有很大部分是不真实的,不可信的,但是仍旧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为神话传说中有含有真实的历史,考古的成果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了证 据。比如,半坡、河姆渡等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证明在距今 70004000 年前,原始人类确实 开始自己耕种粮食、并学会了制作和使用耒耜、锄头等农具,证实了炎帝那时确实已经出现了原始 农业。半坡等遗址也出土了许多陶器,说明那时也已经出现了制陶的技艺。那还有哪些传说是也已 经被证明确实是真的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 13 页上的三幅彩图。陕西半坡出土的

30、船形彩陶壶 (当时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当时已经出现了简单的文字萌 芽。 )是七孔骨笛(当时出现了原始音乐。 )还有半坡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也证明了当时人们已 经懂得纺织和养蚕。半坡和河姆渡发现的半地穴式和干栏式房屋说明当时人们确实已经会建造房屋。 这样一来,我想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古史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古史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古史传说是人们古史传说是人们通过通过口耳相传口耳相传 的方式留下的历史的方式留下的历史,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错误,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错误,不能全部相信,只有其中被,不能全部相信,只有其中被遗址与文物,史遗址与文物,史 书等加以证明书

31、等加以证明、印证过的部分才是史实,值得相信、印证过的部分才是史实,值得相信。所以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这些发明创造,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先民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 但是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之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 时之功劳。那后人在追述前人历史的时候,为什么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黄帝、炎帝身上? 为什么我们到现在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为什么要将炎帝和黄帝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炎帝、黄帝由斗争走向联合、炎帝、黄帝由斗争走向联合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形成 还是先让我们从中华民族说起吧,中华民

32、族是我们 56 个民族的合称,其中以汉族为主体,汉 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从炎黄二帝的时候开始逐渐逐渐形成的,可以说炎黄二帝为后来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前提。 (强调不是炎黄二帝创造了华夏族。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14 页,看 看黄色字的部分。我们中国人在几千年钱就将龙作为我们的代表,其实龙是一种图腾。图腾其实是 一个部落的标志,有点类似于 NBA 的每只球队都有自己的标志图案一样。但是我们知道龙并不是真 实存在的动物,龙的形象是由好几种动物的形象组合而来的,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的融合体,反映 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那华夏族是由那几个部落构成的? 是由

33、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构成的。这又是炎帝和黄帝的另一段传说了,这段传说是关于两场战争 的。 一是炎黄战蚩尤于涿鹿,蚩尤战死;二是炎黄之战于阪泉,炎帝臣服。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 领。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东方部落、东夷部落)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 传说有兄弟八十一人,以金属制造兵器,能呼风唤雨。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结 果是九黎最先进入。当炎帝也推进到我国中部地区时,与九黎遭遇,双方发生冲突,经过长期斗争,

34、 九黎得胜。炎帝被迫逃往涿鹿(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与早已移居在那里的黄帝联合,共同对抗 九黎,这就是“涿鹿之战”。九黎战败,蚩尤在战斗中被杀。九黎的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个部落联 盟,另一部分南下与苗蛮部落联盟居住在一起。炎帝和黄帝在共同打败九黎后不久,他们之间又在 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地方发生了大冲突,这就是“阪泉之战”。最后炎帝被打败,炎帝和黄帝两个部 落联盟结成了新的联盟。炎帝、黄帝部落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 日后的华夏族的主体。 )炎黄二部从战争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由于炎帝和黄帝对中 华民族特别是汉族有这么重大的意义,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做出

35、巨大的贡献,炎帝和黄帝就被 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的由来。 炎帝、黄帝 战争 联合 华夏族 汉族 中华民族 人文始祖 二、尧舜二、尧舜“禅让禅让”的传说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之后呢,又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部落经过联合越变越大,人越来 越多,应该由谁来当首领呢?在炎帝和黄帝的时期,这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的,谁打赢了就谁来 当首领,但是大家知道战争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方式。后来取得联盟首领位置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传 说是从尧开始,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 继承人,也就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举部落联盟会议民

36、主推举产生的。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 称之为“禅让禅让”。传说继尧之后,舜和禹都是在禅让制下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其实这很好理解的, 就相当于原来班长是几个人通过打架的方式产生,谁打赢了谁当班长,后来呢班长都是通过全班开 大会,由前任班长推荐既聪明能干又品德高尚的人选并通过大家的投票认可才能选出下一任班长, 而上一任班长把权力地位让给下一位班长,这就是禅让。 那尧舜禹各有什么了不起的才干和品德呢?传说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大简陋的房子里, 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生活却十分关心,部落 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

37、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渔 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据说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成为一个小村庄, 两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成为一个大都会。可见舜有多受人们的爱戴了。 三、大禹治水的传说三、大禹治水的传说 那么禹又有什么特别大的贡献才会被推举为新一任首领呢?对了,同学们一定听过大禹治水的 故事,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改变方法,取得治水成功。禹治水成功,获得了很高地声望,被称为大 禹,大就有好的厉害的了不起的意思。因为他的成就和品德,禹才能成为新一任首领。“大禹治水” 是造福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大禹治

38、水”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吗?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禹的父亲采取什么方法治水?(堵塞)结果怎样?(“九年而不利”)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 (疏导)结果怎样?(获得成功)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解决处理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我 们应注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 (2)禹在外治水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 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定要坚持不懈坚持不懈,要有奉献精神奉献精神。 (3)当时洪涝灾害非常严重,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人类要更好

39、的生存就要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环保意识环保意识。 禹因为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但他却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就 是禹在当了部落首领以后,黄河部落的势力不断扩大,最后禹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他的身份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化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王。所以书上最后一句话说“禹是站在文明门 槛上的一位伟人”。这与我们的标题就呼应起来了。 我们这节课讲的是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这段时期我们叫做传说时代,因为传说时代的历史只 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所以这些神话和传说有许多是不真实的,与历史不相符,与史实 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它们仍旧有一

40、定的史料价值。比如,从炎帝黄帝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当 时中华民族的雏形已经形成。从尧舜“禅让”的传说,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国家的萌芽。最后,大 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国家产生了。从这些传说中我们找到了 真正的一些历史信息。认识到人类的历史进程在不断前进,传说时代是人类从原始、愚昧逐渐走向 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华大地上的“文明曙光”已从传说中透露出来了。 板书:板书: 第三课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1、 发明贡献发明贡献古史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古史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 炎帝、黄帝由斗争到联合

41、炎帝、黄帝由斗争到联合中华民族的雏形形成中华民族的雏形形成 二、二、尧舜尧舜“禅让禅让”的传说的传说国家萌芽的出现国家萌芽的出现 1、 禅让:部落联盟大会民主推举禅让:部落联盟大会民主推举 选贤任能选贤任能 2、 尧尧舜舜禹禹 三、三、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治水的传说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启示启示 传说时代传说时代 文明曙光:发明创造文明曙光:发明创造 中华民族的雏形、国家的萌芽、国家的产生中华民族的雏形、国家的萌芽、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 7 年级历史科年级历史科第第 3 课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班级班级_姓名姓名 _座号座号_ 一单选题 1.

42、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 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2.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唐尧 B.禹舜 C.女娲 D. 炎帝和黄帝 3.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下列人物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 A. 尧 B.禹 C.舜 D.黄帝 5.你知道传说中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和衣裳的是谁吗? ( ) A.黄帝 B.嫘祖 C.炎帝和妻子嫘祖. D.黄帝和妻子嫘祖 6.下列人物经过禅让当上部落

43、首领的是( ) A. 黄帝 B.炎帝 C.大禹 D. 蚩尤 7.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 ,你认为应该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8、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答案:B、D、B、B、B、C、A、C. 第第 5 课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商西周的更迭 单位: 主备人:周惠远复备人:李黎 审核人:林丽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 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 归纳夏商

44、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正确评价 历史事件。 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通过学习 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形成自觉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取代夏、西周取代商的相同原因,并讨 论有何历史启示。 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

45、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居民,那时在财产的拥有方面出现了什么样 的新变化?(出现了私有财产)那么随着这些私有财产的出现,它们的拥有者必然要 求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受到任何侵犯。这样的机构会以什 么样的方式出现呢,同时随着人类的进步,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居民之后出现的人 们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国家的产生过程夏商西周的更迭。 板书第 5 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早在大汶口居民时代,私有财产就出现了,到尧舜禅让的时候,私有财产更是获 得更大的发展。这就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从约从公元前 2070 年开始,我国就进 入到了国家社会夏朝,那么

46、夏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夏朝的建立者采取了哪些 措施呢?夏朝是永远存在下去了吗?夏朝创造出了那些文化? “家天下”的夏朝 请同学看书后回答:夏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建立的国家机器。 1.禹建立夏朝和禹传启,家天下。到禹的时候,夏部落已经强大起来,私有财产 不断增加,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也越来越大。禹在年老时,已转化为夏国王。在禹死 之后,禹之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杀死伯益而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 不服的有扈氏部落,最后得到各部落的承认。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禹转化为夏国王的过程禹转化为夏国王的过程 禹在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皋陶()做为自己的继承人。 不久,皋陶

47、死,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 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 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 承了禹位。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 “禹传子,家天下禹传子,家天下” 禹死之后,启杀伯益而继承禹位,又出兵打败有扈氏部落,启的统治得到各部落 的正式承认。历史上称为“禹传子,家天下”。何谓“家天下”?传说,禹以前“选贤 与能”,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是“天下为公”的时代;禹死传子, 实行王位世袭制,进入了“天下为家”的

48、时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的建立。指导学生看本目插图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殿复原图,使学生 对夏朝都城有直观的认识。 3.夏朝建立时的国家机器。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那么夏朝建立了这样的国家机器,为什么会灭亡呢,它又是怎样灭亡的呢? 商汤灭夏 请同学们看插图桀驾人车汉画像石,然后回答夏朝灭亡的原因。 1、夏朝的灭亡。夏桀奢侈腐化,不顾人民死活,这些都注定了夏桀定将败亡。 夏桀把人当坐骑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王(夏桀)无道,暴虐百姓,竟然以人当坐骑。此图选自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石。 2、商汤灭夏及商朝的建立。 商汤建都于亳商汤建都于亳 亳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从商朝建立之前,成汤把都邑迁至亳,历经 6 代 11 王,大约有 150200 年之久,商都一直在亳。在商朝历史上,定都时间最长的是殷, 仅次于殷的则是亳。关于亳都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在今河南商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