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管模式2011.5.7.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5680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管模式2011.5.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班管模式2011.5.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班管模式2011.5.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班管模式2011.5.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班管模式2011.5.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管模式2011.5.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管模式2011.5.7.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模式 解读材料 阜蒙县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 白万海 2011年5月制作,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新课程是要通过改变学生的单一接受式学习,达到改变学生只会接受式学习,只具备应试能力的现状。具体说:就是通过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并用,达到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目的,构建学生多维能力结构。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论哪种学习方式,都首先必须解决“学”还是“不学”这一根本性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主动性问题。,1,激发人的主动性,主要靠什么?靠管理,基础教育最基本的管理有哪些? 一、班级日常

2、管理 二、学科教学管理 对应以上两种管理提出了 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 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2,模式设计的依据 1、义务教育要求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2、新课程的育人目标: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3、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培养学生处事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与竞争 的需要。 5、实现以学生发展性为本,真正做到促进全体学生 的全面发展。 6、承认个体差异,发挥个体优势,谋求层次性、个 性化发展。 7、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 8、实施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实现评价的促进功能。,3,模式设计的原理 在班级内组建一定数量的 竞赛团队,通过团队间多种内容、

3、多种方式的竞赛活动,促成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点评与颁奖中,团队捆绑,使团队成员荣辱与共,以荣誉驱动,激发学生主动发展。,4,从管理学角度看,传统模式属于“放羊”式管理方式,绝大多数学生在班中都以孤立的个体存在,学生的发展单靠学生的个性因素,基本没有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连带关系。而激发模式将学生置于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中,通过竞赛让他们荣辱与共,以团队带动个体,进而促进个体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看,传统模式中设立班级管理岗位少,而激发模式以团队为单位设置岗位,可以做到人人有岗位和职责,满足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由团队人数少,增大了个体对团队的影响度,凸显了个体的地位,

4、加强了主人翁意识。 从教育学角度看,传统模式中,由于学生都以个体形式存在,缺乏相互联系,学习都是个体行为,因此难以实现合作学习的形成。激发模式中团队荣誉是由队员的表现来铸就的,所以每个学生的进步有了动力,自主学习有了依靠;团队荣誉是队员共同的目标,合作互助必不可少,促进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生成。 从生理学角度看,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大卫吉尔(David Geary)的观点社会竞争是人脑增大的原因,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是促进学生大脑发育,锻炼学生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模式的理论依据,5,第二部分 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 班级管理模式简介,(一)对班级管理地位的思考: 每个人的学校生活都是在班级里

5、度过的,班级伴随每个人成长的全部历程。班级是名副其实的人成长摇篮;教师是园丁,教育内容是阳光雨露,学生是幼苗,那么班级就有了生态属性。班级:是实施教育的最基本、最核心单位;对人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怎样经营班级就成了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6,(二)对班级教育功能开发的思考 1、班级日常管理对学生能力培养班级是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又是个小型社会。 管理它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应当给予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从班级管理的经历中受益。 2、班级对学科教学的促进功能班级首先是个教育机构,是为了实施教育而建立的,开发它对学科教学的

6、促进功能是班级管理必须考虑的课题。创造良好的卫生、纪律环境就满足的观念,已经远远不适合现代班级管理的要求。,7,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概述 以激发学生主动发展为核心,即:将几十人组成的班级学生分成人数相同、学习成绩相近的若干竞赛团队,把班级日常管理、课后作业、课堂学习效果、学业考试成绩作为竞赛内容,团队之间定期开展上述内容的竞赛为核心的,赛季赛程化的,以学生团队化轮值管理为主,教师协调管理为辅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8,一、竞争团队(群体)的建立与重组: 1、分组要求:尽量做到团队间男女搭配、平均学力水平相 同。各团队的人数相同或相近。团队人数46人为佳。 2、团队名称:尽量不要

7、由教师按排序法命名,由各团队自 主命名,满足学生的自我意识。 3、成员分工:队内选12名总负责人(队长或组长), 每个成员承担12门学科的课代表和班级日常管理工 作。做到人人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4、团队重组:每一年或半年结束后,要进行团队成员的调 整,在尽量保存原来成员的前提下,各团队间形成“转会” 制度。对那些在不同层次上涌现出的优秀选手各组选出来 12名进行转会,原则是:以上赛季团队总成绩低者 优先选择转会人员。以此来保持各团队间学力水平的平衡。 5、座位安排:要以队内成员相近为原则,以利于开展合作 与交流。大体有两种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里细谈。,9,二、班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

8、1、班委会:主任:班主任教师;副主任:任课教 师;成员由各团队队长组成 2、班委会指责: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竞赛 规则。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解决班级管理中出 现的典型问题。 3、班级管理方式:采用团队为单位轮流值周形式。 值周团队的队长为轮值期间的班长,负责全面 工作,其他成员分工协作。对非值周团队的表 现进行记录评比,非值周团队监督值周团队的 工作情况,形成相互制约关系。每周一班会上 值周团队公布班级管理评比结果。非值周团队 对值周团队的工作进行点评。,10,三、竞赛内容及其奖项 (一)班级管理: 1、卫生;2、纪律、3、各项活动; 4、合作互助;5、好人好事等等奖项 (二)课后作业:分学

9、科与综合奖项 (三)课堂学习效果:分学科与综合奖项 (四)学业考试成绩:分学科与综合奖项,11,四、奖项的类别:优胜奖和进步奖 (1)优胜奖获得者为以上各项竞赛内容的评比中的优胜者,包括团队优胜奖和个人优胜奖两类。 (2)进步奖获得者为以上各项竞赛内容的相邻两次评比中进步幅度最大者,包括团队进步奖和个人进步奖。 五、奖项的轻重等次: 1、以团队奖为重,个人将为辅。 2、进步奖、优胜奖并举,略倾向于进步奖。 六、奖项设立的原则: 在竞赛内容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每次的颁发的奖项都应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略加调整各种奖项的数量。以达到使班级按最健康的轨道运行。,12,七、颁奖仪式 1、颁奖时间:

10、每个月考后,时间可长些。 2、颁奖地点:教室、学校礼堂、多媒体教师 3、特约嘉宾:学校领导,任课教师,部分学生家长。 4、主持形式:由学生自主主持 5、奖品:以荣誉奖为主,奖牌和鲜花形式,拍照留念。 6、颁奖次序:要按内容和类别颁发,要有轻重次序。 7、颁奖期间:要有学生才艺展示;发表获奖感言;家长 讲话等。 8、颁奖仪式要举办的隆重热烈,要有背景音乐。尽量使 学生感受愉悦的气氛。做到陶冶情操,激发斗志。 9、颁奖结束后,宣布下次奖项设立情况。除特殊情况, 不改变奖项,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10、颁奖仪式结束后,立即将其上墙公示。,13,八、班级管理的一点说明: 1、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和任课教师主是团队之间、队内成员之间关系的协调员,当出现学生不能自行调节的问题是,由教师先裁决。后报班委会研究。 2、教师要重视团队的凝聚力,时时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说教工作。适时举办团队间的文体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荣誉感。 3、颁发团队奖项时,获奖团队所有队员都应上台领奖,不能只由队长领奖。体现荣誉是共同的。 4、颁奖台要归还获奖者,不能由领导和嘉宾占用。体现颁奖会是获奖者的荣誉殿堂。,14,激发学生证的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评价标准,15,设想: 班级和班级之间怎么竞赛? 团体赛?挑战赛?等等。 要是团队能代表班级参加班于班间的竞赛,颁奖由班级合并进行,那么激发作用怎么样?,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