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5262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思考:冥王星从一开始被确认为九大行星的一员,到后来又被“开除”,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为什么?,1930年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并从此把它确认为九大行星的一员。 1978年科学家发现了冥王星的卫星。 1995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冥王星上有机化合物的存在。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大会通过的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九大行星家族,被降级为“矮行星”。,(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2、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从认识的进程来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认识具有反复性,(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关于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思考:,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为什么?,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3.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发展的总趋势,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不会停止,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

4、,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知识拓展,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判断,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结论:不存在终极真理,真理

5、永不止步,不断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有一句名人名言:“我虽然不是真理,但我要站在真理一边。”这确实是一位有志者的壮举。我们知道真理也是人创造的,但真正的真理需要很多人去长期实践才能得到效应价值。这是在说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虽然达不到创造真理能力,但要坚持拥护真理,效行真理,要自觉地站在真理一边,做真理的捍卫者、执行者。让我们勇敢的踏上追寻真理的征程吧!,德国诗人莱辛,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知识拓展,意

6、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 联系: 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知识拓展,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 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知识拓展,(二)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观点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7、2、科学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5、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 7、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 8、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 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10、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11、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 ) 1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21、(10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

8、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答:(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分) 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

9、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2分),22、(8分)自2006年以来,冥王星似乎就一直难逃悲剧命运。原来身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在去年惨遭“降级”,科学家将其从九大行星行列开除。此后冥王星只能以所

10、谓的“矮行星”的身份示人,但冥王星并没有就此终结自己“不幸”的命运。天文学家的最新计算结果显示,不再被天文学家视为行星的冥王星实际上也并非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矮行星。所谓的矮行星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较小的圆形天体,它们绕太阳轨道运转,主要分布在一个被称之为“柯伊伯带”的外部区域。最初天文学家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现在美国天文学家用哈勃望远镜和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收集的数据,第一次确定厄里斯的质量要超过冥王星。 冥王星从发现到被开除出行星行列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答: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11、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分)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是不断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分)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也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2分),23、(12分)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2010年我国中部地区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比较(单位:%),注:

12、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日本为19.5%,中国为2.75%。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伟大成就,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谈谈通过上述决定的依据。,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决定的出台是基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的要求。

13、(3分) 真理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真理,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规律。(3分) 真理是具体的,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入调研我国文化发展特点和文化产业现状,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3分),简答题: 材料一:德国诗人莱辛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材料二: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试用所学的有关哲理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事

14、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如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可能会变成错误的,所以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说,完全依靠书,也就失去了书的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再好的理论如果束之高阁,也是毫无用处的。书(理论)的作用是建立在与实践的结合上,书(理论)只有在此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不结合就不能发挥作用。,辩析题:“有用即真理” 1)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

15、(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 2)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3)“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非选择题:,1、(2010年1月会考第32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 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

16、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参考答案:,(1)对于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经济效益,这体现了,唯一标准

17、;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4)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传说。 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0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

18、站发射成功,11月12日15时0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据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探月技术创新,不断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思考:中国的探月历程体现了认识论哪些哲学道理?,中国探月之旅,参考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随着“嫦娥工程”开展,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1962年开始探索到2004年正式开展“嫦娥工程”,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再到2010年“嫦娥二号”,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不断发展。充分说明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探月之旅中加深对月球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