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庆讲话.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89904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庆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校庆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校庆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校庆讲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校庆讲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校庆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庆讲话.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朝着“明阳大学”的奋斗目标扎实迈进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在庆祝建校35周年暨联办改制1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院第二次教学科研工作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首次大会过去已整整六年,六年间学院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正由高职专科向本科转型、跨越式外延发展向内涵式质量提高转换。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召开第二次教学科研工作大会,必将对学院今后一个时期乃至长远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过去六年教学科研工作的回顾 首届教学科研工作大会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创新旗帜,奋发进取,努力工作,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

2、的成绩。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历史性提升 学院连续扩招,一年一个台阶:全日制在校生从2004年的8203人达到今年的16186人,而且生源质量、报到率一年好过一年。 继续教育从零起步,发展迅猛,累计招收专接本自考生4000多人、成教生200多人。今年新设国际教育学院,招生85人;新组建的附属中专在校生达862人。学院现已拥有9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和1个附属中专。 2005年12月,经教育部专家评审,我院获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7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升本考察;2008年3月26日,教育部发文批准在明阳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设

3、立明阳经济学院。至此,学院实现办学层次的历史性突破。 (二)专业建设不断完善,办学特色初步凸显 遵循“面向社会设专业、面向企业定课程、面向岗位练技能”的原则,在办好空中乘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商务英语、计算机、电脑艺术设计等一批品牌专业的同时,依托海南建设新型工业省的需要,及时增设汽车检测与维修、药物制剂、港口业务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并调整一些老专业的培养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升本前后,广泛开展如何建设应用型本科大讨论,统一认识,并按照逐年增设本科专业、适度减少专科专业的要求,对专业布局进行重新规划。现已有本科专业及方向16个、专科专业27个。 在进行专业扩充和调整的同时

4、,学院注重专业内涵建设。2004年,旅游管理、国际经济贸易、电脑艺术设计等15个专业列入首批校级重点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四核驱动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与实践3项教改课题,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成绩斐然 2006年上半年,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时修订全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企业、行业的职业要求,整合课程内容,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增加人文素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从而使课程体系更趋优化。为落实学生取得“双证”才能毕业的规

5、定, 2004年学院获准设立“海南省第五十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拓宽了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考试渠道;同时,还将职业技能课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提供帮助,毕业生获证率逐年提高。 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先后编写出版教材74种,其中,大学基础英语语法为国家“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旅行社经营管理等20种教材分别为行业和高职高专协会统编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等10种教程被其它高校采用。 课程内涵建设也扎实推进,已有“播音与主持”、“大学英语听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艺术学概论”、“C程序语言设计”、“新闻摄影”、“导游职业规范”、“民航乘务服务”、“工程造价实务

6、”等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另有11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四)教学方法不断革新,教学效果日趋显著 各教学单位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广泛实践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先后有50余项课件在全省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奖。艺术学院刘杰老师的黎锦编织艺术课件还获国家二等奖。思政课抓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感,增强实效性与感染力;王莹和陈玉书老师在全省教学比武中,分获一、二等奖;何海霞老师在琼粤桂三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公共英语课通过强化听说训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

7、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平均通过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特别是今年6月,全院A、B级考试平均通过率分别高出全省22和11个百分点。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充分重视,内容不断丰富。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他们增强感性认识;校外实践渠道不断拓展,已建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训基地70多个,基本覆盖所有专业。 (五)日常管理不断规范,教风学风明显好转 为加强教学质量控制,修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指标体系等规章;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要求;坚持和落实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学院还与各教学管理部门、各基层教学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不断加大教学工作在考核中的比重,实行教学责

8、任事故一票否决。因此,任课教师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课率一直高企,考试舞弊大大减少,刻苦读书蔚然成风。仅据图书馆最新统计,学生日到馆平均5400人次,最高达13000人次;年生均到馆114次,比教育部要求高出近3倍。 (六)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氛围日趋浓厚 科研机构纷纷挂牌成立。校一级组建2个研究中心、4个研究所和1个省级研究基地,二级学院组建多个课题组、项目攻关组,学生会组建科研社团,形成上下结合、优势互补、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组织架构。 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学院共举办学术讲座300多场,文化、学术名人如中科院院士孙鸿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漫画家方成、世界百科

9、全书主编袁大川、摄影家贺延光、经济学家柳思维、谢志华等,纷纷登临“海经讲坛”开讲。海经院先后3次承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吸引众多著名专家学者云集。举办的“科技之光”科普知识竞赛、科幻影视展播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学院采取“分任务、压担子、给投入、要成果”的办法,增加科研在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中的比重;每年拿出几十万奖励创造发明;学院还设立出版基金支持学术著作出版。从而形成各二级学院、教学部主动落实科研任务,各研究中心、研究所、研究基地重点攻关,全院齐心协力抓科研,多点开花结硕果的生动局面。 (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首届教学科研大会以来,全院教师共发表论文1746篇,

10、其中公开发表607篇,校内两刊发表1139篇;出版著作102部,其中公开出版发行65部;获奖成果371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86项。特别是近几年公开发表论文及省级科研立项成倍增长:2008年238篇,是2003年的8倍;2009年为34项,是2004年8倍多。曹成杰与傅治平合著的教育中人的发现获全国高等教育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海南省社科专著二等奖、海南省高校思政研究会专著特等奖。艺术研究所周菁葆教授公开发表论文78篇,出版著作12部。旅游研究所刘荆洪教授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其中海南旅游文化收入“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旅游审美论丛系海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参与主编图书

11、4部;参加并完成国家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5项。经济研究所李峰博士有40多篇论文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1篇在中科院经济学动态发表;出版专著1部;参加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4项为第一负责人。信息工程学院与海南航空合作的“飞行数据分析系统FDAS”获中国民航科研三等奖,打破国外飞行品质监控软件的垄断,投入使用后创造了很好的军事、经济效益。旅游商品研究基地的两项研究成果两次都得到省委书记卫留成、副省长陈成的批示,给予高度评价。 (八)师资力量不断壮大,人才强校战略初见成效 学院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仅今年暑期即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近百人。定期开展“校园十大名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

12、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活动,鼓励老教授老有所为,中年教师成就事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已有张伯敏、宋效民、姜文波三位教授成为海南高校教学名师,并涌现出“数码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空中乘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支省级高校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培育人才。2006年6月召开青年教育工作者大会,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做出全面部署。经常开展校本培训;组织60多名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选送30多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7名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选派30人(次)参加省厅及教育部的“双师”培训;鼓励近100名教师到企业、到基层挂职锻炼。这样,从开始的“适

13、应性”到“提高性”最后到“发展性”,层层递进,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此外,学院深入开展树形象、铸师魂、讲师德活动。树立一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典型,先后召开刘伊文教授从教40周年、聂国栋教授从教45周年纪念大会。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举办“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宣讲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举办“做科学发展排头兵”报告会。最近,编辑师德如光读本,举行师德演讲比赛,集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目前,一支数量充足、结构趋于合理、素质较为优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767名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36名,硕士以上学位者218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名,

14、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名;此外,还聘请近30名岛内外专家组成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20多名年轻博士后为兼职教授,3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九)教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基本建设突飞猛进。6年来新建教学楼、图书馆、大礼堂等20多万平米。今年6月,桂林洋新校区已全面动工建设。 实验实训室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实训用房从100余间增加到200余间,800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600万元增加到近5000万元,基本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各类实验、实训总体开出率达98.6%。“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教学中心”和“经济贸易综合实训教学中心”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计算

15、机网络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得到国家财政17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 图书馆实现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跨越,文献资源大幅度增加,其中,纸质图书由6年前的16万册增加到100余万册,电子文献达到60余万种。读者服务逐步实现从单一文献传递向多功能服务转变,多项服务指标位于全省高校图书馆前列,获得业界专家及同行一致好评。 (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影响力逐年扩大 6年来,我院共为国家输送毕业生17169人。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4%以上;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初次就业率仍在90%以上;2005至2007年,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今年11月,我院又

16、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生中,品德高尚、乐于奉献的事迹层出不穷,感动海南,感动整个社会:臧璐同学自愿报名,成为可可西里全国第五批志愿者,汶川大地震后,他又去当志愿者,并受到温总理接见;蔺彦鹏、李鹏飞同学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扑灭民房熊熊烈火;陈桦同学罹患恶性肿瘤,两次大手术,九死一生,经过短期调理,立即全身心投入工作;为支持四川抗震救灾,全院师生踊跃捐款79万多元 我院学生在各种比赛中纷纷摘金揽银,夺冠捧杯,一时形成“海经院现象”。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连战连捷,自2005年组队参赛以来,有3支获国家一等奖,4支获国家二等奖;升本后首次组织9支本科队参赛, 1支获省

17、级二等奖,3支获省级三等奖。全国英语口语大赛喜讯频传,2006年获全国三等奖;2007年获全国二等奖;2008年,王露同学又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全国大赛特等奖和最佳表现奖。电子设计大赛旗开得胜,2009年获全国一等奖,填补海南省此项赛事空白。我院合唱团最近在首届中国南方(明阳)国际合唱周上,与中外44支合唱团同台比赛,最后获成人组混声合唱金奖,指挥高邦俊老师同时获 “指挥奖”和“新作品奖”。贺欣、刘笑笑、脱娟花、李万峰、刘贞组成的“新月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省第一名、全国三等奖;刘利华、张苗、吴有选、姚凤丽等连续获得全国高校算量大赛三等奖和优胜奖;艺术学院学生在广告

18、设计、包装设计等全省、全国性大赛中,获得奖项更是多达150个以上。另外,魏玮在首届“大学生和平大使”中国赛区总决赛中获得季军,陈思、熊璠与魏玮一并获得“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称号;赵媛获文化部第二届艺术新秀大赛美声唱法金奖,今年又获陕西音乐奖民族唱法金奖,海南省金椰奖民族唱法金奖;丁琪先后获得“超模环球大赛”中国总决赛季军和“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季军;贺晶获得全国新人新词新曲青年组表演特别金奖;许平作为“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国区冠军,代表中国与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角逐,在总决赛中获得第四名;刘芬连续两年作为明阳市政府代表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版城市之间比赛,取得好成绩,本人还荣获“海

19、南省优秀大学生”称号。李艺丹获 “首届北部湾城市形象大使”大赛冠军;杨秋焕获中央电视台模特大赛总决赛八强;赵晓飞、张翔宇、何松虎、唐小强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模特;王茜朋、宋樯依、张媛媛三位同学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和贵宾引导员,杨佳佳同学作为民族之花(黎族)参加开幕式国歌合唱和闭幕式节目表演。 更为重要的是,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得到上级党委政府肯定和社会赞许。2006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在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和省市主要领导陪同下亲临学院视察,对学院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副部长陈小娅,省市主要领导包括前任省委书记汪啸风、

20、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以及周文彰、方晓宇、王为璐、肖若海、陈辞、符兴、姜斯宪、林方略、陈成等省领导,徐唐先、高锦全、黄行光等市领导都曾莅临学院视察指导或现场办公。 回顾过去,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学院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学院要保持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必须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 办大学需要大视野、大智慧、大思路,而思路决定出路。在总体布局上,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追求“双零”,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在专业课程建设上注重

21、“三针对”,即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在对待教育对象上做到“四关”,即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成人、关注学生成才、关怀学生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防止“五偏”,即防止专业设置偏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人文情怀偏废、创新精神偏离。沿着这个“一二三四五”的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创新,办学就能持续开创新局面,不断步入新境界。 必须坚持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对一所混合所有制高校而言,体制机制相比其它办学要素更具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我院这些年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体制、机制的大胆改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投入上实行股份制,引进社会资金乃至境外战略投

22、资,并首创员工持股,使学院发展有可靠的资金支撑;管理上实行现代法人治理,办学者与广大员工休戚与共;学院作为独立法人实体,能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费预算管理责任制、人事全员聘任制等的推行与实施,有效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院虽然是体制改革的产物,但习惯势力的影响、旧体制的遗留将长期存在,“机关病”、“国企病”还可能感染学院的肌体。因此,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必须坚持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教管理队伍,是高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搞“五湖四海”,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真正

23、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要按照集“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改革家”于一身的要求,不断加强领导班子“五种能力”建设,即:判断形势、把握方向、驾驭全局的能力,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推进发展的能力,以人为本、聚合人才、凝聚人心的能力,勤政廉政、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能力,团结和谐、从容应对、保持稳定的能力。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在坚持董事会决策、行政班子执行、党委起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作用的基本制度的过程中,积极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建立党政联席会制度,使学院班子真正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分工合作、有效运转。 必须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学院的兴旺发达

24、,得益于一支精干、高效、勤勉,德高、学高、技高的教师队伍,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茁壮成长,专业带头人的脱颖而出,更是学院上层次上水平的具体体现。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唯在得人。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强校作为学院发展战略的首选,继续做好“事业吸引人才、感情凝聚人才、环境催生人才”的工作。 必须坚持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们始终是教育教学的能动主体。“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要倡导多元智能新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与强项,努力实施让其充分发展的教育。切实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

25、归宿,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在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这些年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改制初期提出的“与学院一同成长,为学院增光添彩”和“今天我以海经院为荣、明天海经院以我为荣”的祝愿与期望,已经和正在变为生动的现实。因此,我们要继续充分确立、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志们,六年砥砺前行,六年春华秋实,成绩可圈可点,成果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学院董事会、党委和行政,向奉献余热、劳苦功高的老教授、老专家,向蓬勃向上、勇挑重

26、担的中青年教师,向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管理服务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5年是学院全面打牢本科教育基础,争取更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朝着“明阳大学”目标迈进的最为关键的五年。自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伴随生源和录取率的同步大幅增长,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彻底转化。高等教育也由过去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入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阶段。客观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未来一段有四大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

27、峻(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预计到2010年将达650万);二是生源总数持续下降,生源竞争日趋激烈(预计未来五年每年的生源递减都在5%以上);三是国际教育市场进一步开放,强烈冲击国内生源市场;四是由于极少数民办高校办学不够规范,导致政府部门对民办高校的监管更加严格,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等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民办高校的总体生存环境并不宽松。认真分析这四大因素,在三、五年后,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或许将迎来一次新的、源于市场的改革浪潮。 过去10年,我们紧紧把握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在专科教育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和优势。2008年我们

28、再次把握机遇,实现专升本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这无疑让学院赢得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然而,我们务必清醒认识到,新的台阶意味着新的起点,过去我们曾是强者,但在本科教育这支强大的队伍中,我们还是新兵,甚至是学徒,和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如何尽快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如何迅速使自己成长为一所成熟的本科院校;如何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准确定位,找准自己新的发展目标,重新打造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并以此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如何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如何有效应对可能面对的新的市场浪潮冲击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关乎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未来5年是我院大转折

29、、大发展的5年,也是朝着明阳大学目标迈进的最为关键的5年,可谓“步步是台阶,项项皆挑战”,冲出重围我们将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困于其中就有可能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必须以政治家的眼光、教育家的理念、改革家的胆识科学谋划学院的未来,敢于冲破传统禁锢,坚持走出校门办学校,跳出学校看学校,保持和发扬“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海经精神,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未雨绸缪,不断创新,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在两者之间找寻新的平衡点,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我院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未来5年学院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重点,突出教学工作主线,全面推

30、进科研工作,加强各项建设,争创特色和品牌,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性本科院校”的目标努力迈进!为最终实现“明阳大学”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联办改制之初,学院审时度势,按照“教学设施高标准,教学质量高水准,学院形象高品位”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并坚决实施“123工程”,即一个中心(教学),两根主线(对外招生、对内管理),三大建设(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2003年11月,在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上,学院又提出实施新的“123工程”,即:建设好一个班子(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好两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突出三大主题(改革、创新与发展)。现在,学院进

31、入新的发展时期,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根据总体思路,未来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坚持推进并努力实施第三个“123工程”,即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人才培养;紧紧抓住“两根主线”:教学与科研;全力推进“三大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新校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统领学院各项工作 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确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决不是对教学重要地位与作用的弱化,而是对高校整体育人功能的重新认识与强化。它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大学各项工作职能,强化

32、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它强调的是,高校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和人才质量观,教学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更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学习,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育人理念要从课堂、书本拓展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纳入到高校大教育教学体系中去。学院各个部门工作都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每位员工都应有强烈的育人意识,承担相应的育人职责,唯有这样,才能把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要在思想上确立这一理念,在行动上贯彻这一理念,在工作中实践这一理念并非易事,新旧办学理念差异在实践中的碰撞难免经常发生。教育理念的转变,不仅仅是理论

33、的探讨问题,也是具体的实践课题。谁先尽快实现教育理念的历史转变,谁先找到实践新理念的发展之路,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学和管理骨干,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接受新理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二)抓住教学、科研两条主线,实现学院发展全面腾飞 教学科研是高校发展的两翼,也是学院工作的主线,只有牢牢抓住这两条主线不放松,才能确保学院快速、可持续发展。 1、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求发展,全力抓好教学工作 (1)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扎实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质量源于规范管理,源于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教学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全院上下都要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工作,学院行政领导要把主要精力

34、放在教学工作上,教务处、各二级教学单位更要舞好教学工作的龙头,做到“聚精会神抓教学,精益求精保质量”。 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务必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与规范。教师要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天职,把三尺讲台视为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认真组织好、上好每一堂课,以高尚品德和人格修为去影响、吸引学生,以渊博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教育学生。 加强质量监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院两级督学和学生信息反馈员在教学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各种问题和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要把

35、督导工作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但要发现问题,更要督促解决问题。 教研室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线堡垒,要明确其职能和职责,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重点抓好教研教改、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工作。 今后几年,学院要着力抓好各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申报工作,从明年开始,学院每年财务预算都要列出教研教改专项经费,支持教师的教学教研与教改。要通过立项研究,形成一批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水平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并付诸于实践,以此推动我院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出特色。 “迎评”是未来几年学院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其中包括:2011年底本科专业合格评估,2012年初学士学位点评估及

36、五年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迎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绝不可等闲视之。要以“确保合格、力争良好、争创优秀”为目标,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及早启动,全面系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以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既是社会的呼声,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需。但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从哪里改起,具体怎么改,则是仁智各见。只有从分析研究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入手,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才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只有这样,改革才

37、能真正得以深化。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立足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为此,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才培养规格中存在的缺失,敢于直面这些缺失,下功夫解决这些缺失: 基本道德要素的缺失。一是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凸显出来;二是就业指导教育还有待加强;三是职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尚未引起重视。 职业基本能力要素的缺失。一是社会沟通交际能力弱,团队意识不强;二是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遍不够;三是应用文写作能力普遍不高。 专业能力要素的缺失。一是学生就业后从学生到员工职业心态转换较慢,对企业的市场运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二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专业知识要素群中的缺失。由于

38、教材内容更新节奏慢,教材编写质量不高,加之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致使教学不能及时反映行业的新变化和专业发展的新成果,使得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必须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大胆改革创新。一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广泛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开放式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二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人才培养中每个规格要素都有相应的课程支撑和实现方法;三是加强课程建设,以建精品课程为重要平台,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双师型教

39、师队伍建设列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3)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努力构建良好校风 校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校风建设的重点是学风,关键是教风。 抓校风首先要从教风抓起,要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和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付予学生真情和关爱,一个不爱学生的老师绝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学风建设要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要积极倡导严谨笃学、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行之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形式多

40、样的校内课外文化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要组织创办一批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刊物,给学生一个交流学习、生活、成长感悟的平台,并以此促进学风建设,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2、全面推进科研工作,开创我院科研工作新局面 科研为强校之本,缺乏学术根基之大学是无法赢得社会尊重的。学院升格赋予科研工作新使命与新任务。未来五年学院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提高层次。以服务教学、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向,以立项和成果为重点,通过组织团队攻关,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五年内,力争实现年科研进账过100万,尽快实现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1)充分认识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尽

41、快制订学院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广大教师要通过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加强组织,突出重点。科研处要加大对学院科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力度,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学院现有学科优势,采取团队公关的方式,实现重点突破,首先在局部领域构建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3)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要重点强调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科研工作;要把应用性课题研究列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横向服务等一系列途径,走出校门多渠道争取横向科

42、研项目与经费,努力实现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强学院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促进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4)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实施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采取有力措施,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稳住一个, 带动一片”,通过他们带动学院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 (5)进一步建立完善科研机制,修订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切实加大科研投入,重点资助高品质、高层次的科研项目,重奖在科研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教师,促进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条件成熟时,研究所可以组建为研究院。 (6)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科研

43、工作。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奠定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必将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整体认知和掌控能力。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激励他们一起探索,增强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充分发挥学报对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学报反映出来,传播出去。同时学报也要吸引校外更新、更广泛的学术研究信息,并传递给校内教学和科研人员,从而提高本校教学科研水平。要通过不断努力把我院学报办成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并力争尽快取得正式刊号。 (三)实施三大建设,为学院新的跨越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 1、专

44、业学科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基础,贯穿学校发展始终。目前,学院正处于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轨时期,加强专业建设十分紧迫。 我们不是老校、名校,学院专业建设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带头人队伍不强,如果沿袭传统做法,跟在老校名校后面亦步亦趋,我们将永无优势可言,永无特色可现。必须坚持从自身专业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尤其要将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学生就业率。 未来五年,学院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稳步推进本科专业,优化整合专科专业,到2014年,本科专业至少达到28个,专科专业控制在20个以内,形成以本为主、本专结合的专业建设格局。以经济、管理、电子信息、艺术类等专业为建

45、设重点,力争建成2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一批特色鲜明的本、专科专业。 专业建设水平是决定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在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院的实际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性地就每一个在建专业制定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把特色发展摆在专业内涵建设的首要地位,保证专业建设质量,做到批建一个,建好一个。 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过去几年,我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已趋于完备,但就整体而言,距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和教学实际需要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新校区的建成与搬迁,未来几年,学院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将加大,投资建

46、设的重点将由基础实验室转向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有关部门要制订好各专业实验室建设基本规划,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建设。严格实行年度立项建设管理,规范立项、申报、评审、审批、验收等程序,对每个项目必须进行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评估。 高度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每个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重点建立23个集“产、学、研、就业”于一体的、高层次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充分满足办学的全方位需要。 (2)启动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龙头,是一项关系全局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是提升学院办学层次与办学质量的战略工程,更是建设合格本科院

47、校和优秀本科院校的必由之路。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尽早谋划和全面加强我院学科建设,以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根据我院教学科研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在海南高等教育格局中的比较优势与特色,努力形成以经济学特别是应用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导的多科格局。 启动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尽快形成几个优势学科,在院级重点学科建设成功基础上再遴选一至二个重点学科,力争报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新校区建设 联办改制十年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阻力,抓住两次重要的历史性机遇,促使学院招生规模与办学层次都达到较高水平。如今,学院又面临一次重要机遇,这就是新校区建设。 桂林洋新校

48、区占地1800多亩,规划建筑面积75万平米,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设计规模25000人。新校区有如下三大特点:一是规划理念新,设计标准高(要求:每幢建筑都是一件艺术品,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30年不落伍)。二是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目标:建成后成为海南一大人文景观,成为全国最新最美的大学校园)。三是设施齐全,设备精良(目标要求:办学条件在全省高校中位居前列,硬件设施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居于领先水平)。 新校区第一期使用土地1200亩,开工建设面积达30万平米。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大楼、艺术中心、学术中心、后勤大楼、综合大楼、图书馆、大礼堂、音乐厅、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及学生食堂,还有容纳20000人的体育场、室内体育训练馆、室内游泳馆与室外运动设施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