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89951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学院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论文所在学院 x x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会上老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本文在他们讲

2、解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等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背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

3、宁中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第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

4、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5、。(5)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主要成果与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6、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党在幼年时期,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

7、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邓小平理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三届四中

8、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9、、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既是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伟大创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

10、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1(1)其一脉相承性:在理论目标上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理论品格一致:实事求是;其理论基础一致,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他们的基本原则一致,为人们服务 (2)与时俱进性:体现在他们的实践主题,历史任务,历史环境的不同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

11、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它们共同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形成于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坚持了马克思

12、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这几大理论成果又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点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几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文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历史课题,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创造,它们都是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又将其和中国的民族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它们又都致力于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

13、炼,从而使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点也是一脉相承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

14、俱进的关系。从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来看,这几大理论成果是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立出来的。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临着历史机遇又面

15、临着严峻挑战。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解决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内容来看,它们都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为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毛泽东领导全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地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

16、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使得二者能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载体,从而实现了二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中国文化逐步走向现代化。实践证明,只有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成功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会顺利进行;否则,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很好的融合时,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过程中,要

17、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源泉、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重大问题,因而意义重大。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参考文献:1蔡中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1)54-902袁辉初。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124- 129. 3荣又伟。党的领导人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理论学习,2008,(3):19- 20.作者署名: 2012年 11月 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