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493434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实践之研究一、提出课题的背景及意义(一)背景 1、品德与社会的“历史题材”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及六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大量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课。历史题材,其联系点较多,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理出不同的思路,进而抓住历史线索进行授课,而教材总是按照编者的意图将历史知识汇编成一个个板块,如果,我们按照授课者的思路,有时候就可能一节课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到,有时候可能只需要讲一个板块内容就足够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遇到历史题材的内容,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怎么确定。2、品德与社会的“历史题材”,易让人忽视学科的特性。“历史题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历史性,不

2、深究学科性质,授课教师,一不小心就可能将品德与社会课单纯上成了知识型的历史课,而忽视了品德学科的特性。正因为现实教学中我们遇到这么多的困惑,我们才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求方法,化解疑难。(二)意义1、研究这个课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教材,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研究这个课题,我们就必须深入解读教材,经过多方探究,确定教学目标,形成多种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2、研究这个课题,有利于我们找出历史知识与品德教育的结合点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3、。”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而品德性是它的灵魂。而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是一种选择的道德(对善恶进行选择),历史就是生活(历史人的生活),我们解读历史,就是要把它还原成人的活动,用一种细节化方式来呈现历史中的一个人,一个能与学生对话的人。 3、研究这个课题,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师都在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没有具备一定高度课程意识,致使教师的工作方式变得过于依赖和被动服从,教师对课程的独立判断和开发积极性、创造性逐渐萎缩。而小学品德与社会中 “历史题材”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为广大地教师打通创造开发的新天地,给教师一个舞动独特色

4、彩的地盘,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变革意识与课程钻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通过网络和书籍等的查询,我们发现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一)国内研究综述1、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独有意义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博士说:“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独有意义:历史支撑“中国心”的形成。没有历史,爱国情感是空壳,也就没有了爱国的内涵,历史就是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知识符号。历史不等于历史知识。历史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能使传统美德活起来。”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通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而是要立足于品德教育,将历

5、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历史课教学:说教、故事、训练有人将历史课讲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政治说教课,有人将历史课讲成吸引学生兴趣的故事课,有人把历史课看作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课。(二)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没有专门的品德课,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历史和文学(包括宗教)。3、 核心界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关历史题材的内容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这四个部分的内容比较分散,是一个个的历史小模块,因此我们在研究这

6、部分内容时要结合我市的历史题材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在课前学生合作搜集资料,进行初步探究,课上小组交流材料,有效感悟;总之本课题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实践中认识,实践中提炼和升华。四、研究的理论依据1、课程标准的规定课程标准给我们做了这样的表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鲁洁教授也给我们做了这样的概括:“它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而品德性是它的灵魂。2、辨证唯物主义论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

7、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4、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强调实践的课程哲学思想的终极目的是实践兴趣,它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强调课程开发的过程和结果,要求通过集体审议来解决课程问题,强调教师即研究者,发展了反思性探究方法。五、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内容性质与地位的研究。2、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内容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3、品德与社

8、会中“历史题材”内容教学与品德教育联系点的研究。4、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内容教学实践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性质,找出历史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联系点,在知识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使品德课德育味浓厚。 2、能把握好“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能在研究与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三)拟创新点 1、村级小学的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探究村级小学品德与社会有关历史题材的路子。 3、如何有效地提高村级小学学生学习历史题材内容的兴趣。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的原则1、“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活动是课程成功的

9、必要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品德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与老师共同体验品德与社会中有关“历史题材”教学实践的乐趣。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3、“创新性”原则我们要改革并构建新的教学思维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教育的观念、内容、形式、手段与知识经济时代相联系,用更丰富、更广博的知识去引导我们的学生,.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感,提高

10、各种能力。 4、“务实性”原则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提高品德课的信度,获得学生认同,提高教学效益。 (二)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我们采用“研究行动反馈跟进调整”的过程进行研究,重在实践,贵在探索。2、反思法:是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课例,在反思的基础上及时跟进教学个案。 3、文献法:通过研读文献了解、借鉴有关的理论或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用理论来武装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理论。4、经验总结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预备把典型案例、体会和收获汇编成论文集,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1、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为课题准

11、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5月,此阶段主要是做好开题准备,查阅有关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指导性资料和文献,开展初期调查,有关历史题材的内容,村小对这部分教学的现状等,设计更为完善可行的研究方案。第二阶段为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1月,此阶段主要是制定实践方案,实施课题研究,交流研讨,阶段小结、汇报第三阶段为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材料的整理分析,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编辑论文集,召开成果鉴定会,表彰先进等。2、人员分工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我校品德教学的骨干教师,有着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持有较浓厚的研究兴

12、趣以及有较为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精力。我们将聘请知名专家为顾问,指导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所在学校的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都高度重视,在经费、设备、资料、时间等方面大力支持我们,使我们的研究免除了后顾之忧。九、课题的经费预算图书资料费、导师指导费、成果打印费、鉴定费等,我校都能给予大力支持与保障。十、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实验稿).2许世滋.教育教学百人智慧温州瓯海名师名校长培训论集.课题报告M.研究出版社,2008.8.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4姜书勤将知识教学与品德教学融为一体小学德育,2005.125严立飞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立四足”小学德育,2007.126王静鹃、沈华娣“活化”历史,让课堂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