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495116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握起点 寻求增点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思 这一年,正儿八经地坐在一年级的数学办公室里,专心致志地教着这看似最简单的一年级数学。说它简单,因为它是小学数学的第一步,内容浅显,形式简单。但是就因为它是小学数学的第一步,所以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与幼儿数学教学的衔接点,是家庭数学教学正式走向学校数学教学的分界点。因此,这一年级的数学好学却不好教,因为存在着如下现状:现状一:学生起点不低。在入学前的几年的时间里,学生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都多多少少接触到了100以内的数、简单的计算,在他们的玩具中也出现了简单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也经常用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圆等平面图形。而这些正是我们一年级数学所重点要教学的内容。如果教的浅,学生等于没有学,只是在展示他们以往的成果,这一年级的数学根本就没有必要设置。如果拔得太高,度该如何把握?如何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现状二:学生起点不一。在同一个教室里就坐的40多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有些幼儿园和家庭传统,注重对孩子知识的教学,认为孩子的成才靠的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他们提早教学,口算、写字、数学书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全部教学了一遍。也有一些幼儿园和家庭前卫,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认为孩子的创造力、情商比知识更重要,因此,他们什么都不教。在教与不教之间,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平衡点在哪里

3、?既要关注什么都会得那一部分人,又要关注什么都不会的那一部分。如此现状,增加了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度,每一块知识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如何把握学生的起点,寻求新的知识增点?下面就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数的认识、口算加减法、以及用加碱法解决问题,在这三块内容教学中的一些片段来谈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起点与增点的合理把握。一、计算教学,连点成线.1、教材安排的知识点:(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2)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学生的起点在哪里?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与社会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定的计算。大部分学生在入学

4、前已经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小部分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个别小朋友还停留在5以内的加减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脱口计算,但口算的速度达不到每分钟8道。只有一两个学生借助于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3、知识的增点是什么?(1)连点成线明确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虽然学生会口算加减法,但是多数学生接触加减法的时候,年纪尚小,理解不了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因此让学生理解加法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减法表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是我们一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计算教学时必须要重点突破的。(2)连点成线梳理并优化多样的算法。学生在口算加减法时,每个人所处的年龄阶段不一样,因此,算法也不一样。小中

5、班的孩子可能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先用画画或小棒摆出几加几,再数出个数。再大些的小孩用视算法,用手指表示出几加几,再根据一个手掌有5根手指的特点很快地得出得数是几。很少用到分成和组合的方法来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原因就是孩子在幼小的年龄阶段无法理解,9可以分成2和7,所以2+7=9.(3)连点成线挖掘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进入小学前,有些学生虽然会口算10以内加减法甚至20以内加减法,但几乎没有学生知道这些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只是每一个点,我们教师需要把这些点穿成一条线。比如。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有2+9、3+8、4+7、5+6、7+4第一个加数增加1,第二个加数减少

6、1,和才不变。再比如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因为2+9=11,所以11-2=9。4、教学片段记录:【十几减8】你能有顺序地说出所有的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10-8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1)快速说出得数。(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用优化的算法:破十法和想加做减法)(3)观察:有什么规律?(规律一:被减数依次加1.减数不变,差也依次加1;规律二:减数是8,被减数的个位加2等于差).5、我的思考:像这堂课,我要落实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算法优化。学生会算,但很多学生其实是死记硬背记住了得数,因此算法优化实际上是分解了计算的过程,是思维能力的一次提升。二是算式

7、之间的联系。把点连成线,让学生明确减数是8的算式所具有的特点,掌握了这个特点,让学生用更快捷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提升正确率和速度,也是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次训练,让原本已经会口算十几减8的学生也有一个大的提升。 二、解决问题,说到做到。1、教材安排的知识点:会用已经学习的加减法来解决三大问题:一是部总加法问题,二是部总减法问题,第三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减法问题。并要求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了什么?(审题)怎样解答?(列式)解答正确吗?(检验)2、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对于一年级上下册出现的这三类解决问题,部总的加法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经非常熟悉,也能正确理解,并知道解决

8、的方法。部总的减法问题,学生的理解情况比加法稍差,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并会列式计算。求相差数的第三类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口头解答会,但是不会列式解答。原因是对这类问题,生活中有接触,但并没有建立解题模型。3、知识的增点是什么?(1)说到做到强化语言表达思路的能力。现在的学生虽然能说会道,但并不表示他们能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路,对于一年级教材中的这三类解决问题,学生学会解答并不困难,但是能做却不能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现代人素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解决问题的重点便放在了对语言表达的训练上.做到更要说到。(2)说到做到会看懂图表列出加减算式。如果由老师描述“左边有6只小兔,右边

9、有5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学生解答的正确率是99%。但是如果让学生独立看图,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解答,学生的正确率便会下降,特别是图上有多余信息的时候。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学生的看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有用的信息。除此,必须要看懂大括号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圈起来、划去、虚线等各种符号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表示的含义。(3)说到做到建立简单的解题模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已经不提倡用数量关系来框住学生的思维。在我们的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改革是最大反响的一块,把旧教材中应用题体系打破,放在在各个计算教学的后面,强调计算教学的应用性,直接导致了学生解题能力的直线下降。因此,个人认为,

10、简单的解题模型还是要建构的。比如两部分合并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就是求两数的相差数用减法计算,这种模型的建立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会有帮助,也会后续年级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4、教学片段记录:【同一幅图用不同角度观察列出不同的算式】出示做一做天鹅图。一共有多少只天鹅?(1) 看图说说图的意思,并说出需要解答的问题。(2) 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解答方法一: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有7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7+7=14(只)教师追问:两个7分别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 解答方法二:黑天鹅有6只,白天鹅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11、?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6+8=14(只)教师追问:6、8、14分别表示什么?(3) 提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5、我的思考:在这个环节我们所花的时间是七八分钟,其中1分钟让学生复述图意,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有用的信息。再用5分钟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用语言表达思路的同时,建构求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再用1分钟加深对算式的理解,6、8、1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最后一两分钟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再次建构解题模式。三、数的认识,手脑并用。1、教材安排的知识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

12、,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3)掌握数的组成。(4)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学生的起点在哪里?(1)数数:一年级的新生,不管家里幼儿园教与不教,100以内的数数都已经过关,100以内的数数基本上成为这个孩子能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标志。(2)写数:学生会写100以内的数,但是并不规范。(3)数的大小比较:由于生活经验,学生对数的大小有了基本的概念,但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大于号、小于号。3、知识的增点是什么?(1)手脑并用规范地书写。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会写100以内的数,但是书写极不规范,

13、而且写出来的数字非常难看。因此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书写数字安排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所花的时间是大量的。学生书写的难点是3、4、5、0、8、6。(2)手脑并用灵活地数数。1100,学生数得相当熟练,倒着数,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问题。因此在数数教学中,我们把重点难点放在2个2个数,3个3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学生就有一些困难,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数起来相当吃力。(3)手脑并用巧用百数表。在数数教学中,新的一年级教材中,增加了百数表的教学。百数表包括了学生一年里所学的所有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百数表中,横看竖看斜看都有规律,是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的最好的平

14、台。在百数表中,我们可以复习(1)双数、单数(2)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3)也可以找出最大的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等知识,形象又具体。利用百数表中横行竖列的规律,可以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4)手脑并用合理的估数。学生会数数,会写数,但估数的能力却是零。因此在数的认识这一块教学时,教给学生估数的方法,先数出10个圈起来,再根据这10个去估计有几个这样的十个,大约就是几。这种估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感。 4、教学片段记录:【百数表】认真观察,发现规律。(1)填空(2)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3

15、)你能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4)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2、依据规律,拓展提升。(1)给34和56找回家。12345678910112131415161718191(2)给45和78找找家。34565、我的思考:基于学生对数的认识起点较高,因此在数的认识这一块时,我们觉得要加强数的应用教学,比如找规律用规律,用数与数的联系来加深对数的认识。像一个百数表即复习了数数,又掌握了数的特点,还为数的先后顺序大小比较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是本人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学期半的所思所想,其实一年级数学涉及的内容还要广,范围还要大,但由于篇幅有限,水平有限,只表述上述。总之,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找准知识的增长点,以学定教,以学定法,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让每一个孩子在你的课堂都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