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495171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给轻负一个支点,撑起优质的课堂教学“轻负优质”四个字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现实如何?因为学校是要生存的,学生是要升学的,老师是要面子的,为升学而憔悴也是我们扼腕叹息的,于是我们开始行走在优质与轻负的夹缝中。当我现在用键盘敲下“轻负优质”这四个字时,我感觉到由心灵传递到手指的沉重。我在想何谓优质,三度说明:质量宽度(各项素养综合发展)、质量高度(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和质量效度(成绩与学习力同步增长)。何谓轻负,即减轻过度而无效的负担,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适度负担。试问:王羲之练字“写烂了一堆堆笔头,清水变成墨池”为何不是重负还乐此不疲呢?显然王羲之毫无负担,因为动力使然,兴趣使然,成功的体验

2、使然。因此,我以为重负的根源不是学业量的多少,而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虚无,是学习体验的单一,是学生成长快乐感的缺失。如果我们将目光对准有效教研,对准有效课堂,对准有效作业,在质量压力下,给学生一个轻负的支点,就必须改革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下面我来谈谈在“优质轻负”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一、 扎实基础,是优质轻负的基石因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是不能乱来的,求变求新,要在打下扎实基础之后。有了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几分之几这课时,我就开门见山,教学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请大家看大屏幕,请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演示:请写出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学生:1

3、/5,回答1/5表示什么?(复习旧知)师:又出示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部分又表示多少?(1/10)然后再用课件出示上题涂两格的,表示多少?学生:2/5,并回答2/5表示什么?它有( )个1/5。师:如果老师涂三格就用分数3/5表示了,如果老师不涂,你想这个图中的哪一部分也可以用3/5表示呢?生:空白部分。(教师在此强调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区别)教学了其他几个环节后,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还能写出来吗?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分数,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小组里写的分数必须是分母或分子一样的,讨论决定好以后,再写,好吗?生:小组里合作写出一些分数,读一读这些分数,说一说它的意义,你写的分

4、数在小组里排一排大小,叫一组小朋友上来示范。 上面的教学是这节课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看课件,非常形象的掌握了各种情况的几分之几,并且教师在此非但有基本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引导学生要看清题意(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区别),切实理解分数的意义,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己写分数,既巩固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又可以进行分数大小比较,又有点趣味性,真是一举多得。二、 充实讲解,是优质轻负的关键对于数学教学,我们数学老师都知道,每节课肯定有个新授的内容,如果没有新授也至少有重点讲解的地方,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精讲精练、少讲多练”,但是否少讲就一定好呢,我想还是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课

5、型特点及教师情况等多方因素,教师必须尽可能的缩短集中授课时间,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掌握知识,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采用了多通道教学,当学生回答正确定义,教师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的数叫做分数。怎样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多通道进行思考:(1)画图用简单的图形 (2)举其他的分数例子(3)找关键词 当学生反馈时,教师请学生先说说画图,请选择这种展示方法的同学展示一下。(学生汇报)再来说说举其他分数例子的。最后说说找关键词,比如单位“1”,然后

6、教师出示1( )牛奶,引导学生可以从少到多的想法,比如滴、点儿、盒、箱、大堆、车、屋又比如若干份,能分成4份,8份,10份吗?取1份,3份等,然后抓住1/4,你有什么发现?(告诉学生不管单位“1”的量多大,只要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都是1/4)。那如果分8份,取一份呢?1/8,如果分8份,取5份呢,那就是5/8了,比较1/8与5/8,你又发现了什么?(分子决定取的份数),那如果我平均分成10份取5份呢,平均分成40份取13份呢?你又发现了什么?(分母决定分的份数)。大家还有问题吗?那老师考考大家,请大家再看书62面的做一做完成,然后把一堆糖再添上几颗,再填,再把一堆糖改为12颗糖,再填,再

7、比较。其实小数的意义这节课很多老师都上过公开课,以前老师一般都让学生先理解1/4的意义,再理解单位“1”, 然后再概括分数的意义,再巩固练习上好这节课,可是这节课我从多通道的角度来设计这节课,结果就不一样了,在这节课中我架设“多通道”进行充实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建构知识的方式上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扩大了认知面。从而促使他的“能学”、“ 要学”、“乐学”, 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达到教学质量的全面丰收。不是小沈阳说的“穿自己的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走自己的路,穿别人的鞋,让别人无鞋可穿”,而是“穿不同的鞋,走不同的路,人人有鞋可穿,人人有路可走,最后到达彼岸的不同地点”。彼

8、岸的登陆点,就是目标的保底线。因此这节课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真是到位,得益于设置“多通道”的设计,得益于教师充实的讲解。三、 丰实练习,是优质轻负的补充为使学生轻负担的学习,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练习的设计一定要精,多方面考虑。可以从解题思路善于优化、章节复习善于转化、习题归类善于类化这三面去考虑。比如当我教学了几分之几这课时,在基本练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一个是分数,它在生活中也有应用,请看题。小红过生日,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5份,吃了这块蛋糕的(),爸爸吃了其中的2份,吃了这块蛋糕的(),妈妈吃了剩下的,吃了这

9、块蛋糕的(),现在是谁吃得最多?如果是你,你想让爸妈吃得多,还是让自己吃得多?你吃多少?就可以既让爸妈吃得一样多,又比你吃得多?这题既巩固练习了分数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分数大小的再一次比较,又渗透了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并且还进行了孝心、愛心教育。另一个是:其实,分数不但可以表示图形的一些情况,还可以反映一定的信息呢!请看老师用电脑查到的信息。(1) 据资料统计,中小学生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现有的小学生2/3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师:你们的睡眠足吗?说明我们沈家门小学的学生负担非常轻啊!(2) 100万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烟草所致的疾病。切记吸烟危害健康。问你们还想吸烟吗?(3)美国圣诞

10、树,3/4中国造。师:读了这条信息以后,你有什么感觉?使学生知道分数还可以反映一定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练习非常丰满,立体,学生记忆犹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 真实课堂,是优质轻负的保障常常听课,尤其是那些千锤百炼的公开课,让人觉得太顺了,教师的上课与学生的学习非常完美,简直是无懈可击。其实正如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索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真实的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比如在教学“学校有少先队员200人,其中一

11、年级学生占10%,二年级学生占1/8,少先队员中一、二年级学生各有多少人?”时大部分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20010%20(人);2001/825(人)。少部分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列出了算式:20010%2000(人);2001/81600(人)。此时,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哄堂大笑。我微笑着说:“我也觉得少部分同学的解法有道理,那谁能用什么办法说服我们接受你们的观点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生1:如果依据第二种想法,把一、二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合起来,已经有3600人,比题目中的学校有少先队员200人还要多,太离谱了,很明显是不对的。生2:根据题意,学校少先队员的人数才200人,而第二

12、种解法的计算结果表明,无论一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还是二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都比全校少先队员的总人数还要多,不符合常理,因此,不用计算就可以知道,第二种解法是不对的。此时,做错的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之前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贸然采取了除法计算。听了大家的争论,通过仔细审题,可以知道,一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占全校少先队员人数的10% ,所以,求一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就是求全校少先队员人数的10%是多少,也就是求200人的10%是多少,当然用乘法计算,同理可得求二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也应该用乘法计算。这节课由于我巧用 “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 轻负担高质量是我们教育的一条高速公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理想与信念,脚踏实地践行新课程,一定能在“轻负担高质量”这条高速公路上走得更远!参考文献:1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教育研究,2002(10) 2小学数学教师 2004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