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496029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动静相宜,张驰有度对第三学段语文教学“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思考与实践【内容摘要】朗读与默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如果把朗读教学比作“音乐教学”,默读教学则可视为“呼吸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笔者从市优质课谈起,思考并分析了朗读与默读不同的地位与作用;从三类课型入手针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如何做到朗读与默读并重展开论述,希望学生和教师能在动静相宜、张驰有度的读中对话文本,碰撞心灵,放飞智慧。【关键词】第三学段 朗读与默读并重 思考 实践缘 起2009年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二部分“教学组织与实施”第13条指出【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

2、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笔者针对此条教学建议中的“朗读与默读并重”,结合第三学段的教学要求展开了反复的思考和实践,力求引发同行们共同的关注与研究。思 考“读”永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一般,读的方式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默读则是指不出声地读书。如果满堂课都朗读,书声琅琅固然热闹,但热闹背后缺少了一份静思与冥想;如果整堂课都默读,无声无息固然深沉,但深沉背后欠缺了一份朝气与活力。到底该怎么读,究竟是该侧重朗读还是默读?笔者认为,这

3、两种读在课堂上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两者巧妙结合,必能让课堂动静相宜,让学生张驰有度。一、由市优质课评比斟酌“什么是真正的以读为本?”以往,语文课堂上“朗读”受追捧,“默读”受冷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更不敢安排默读,怕课堂的气氛被抑制了,怕学生的思维被静止了,怕听课的老师走神了。而如今,这一现象已得到明显改观,原本被冷落的“默读教学”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笔者以表格的形式罗列了2009年宁波市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堂课的朗读与默读分配情况(见下表):年级课题朗读时间默读时间三下精读女娲补天张海红约8分钟无三下略读夸父追日章婷约6分钟约6分钟,边默读边做批注。三下略读文成公主进藏

4、姜艳琰约7分钟约4分钟,边默读边指导学生进行概括四下略读渔夫的故事叶建松约5分钟约6分钟五下略读金钱的魔力贺蕾约6分钟约6分钟,边默读边指导学生进行概括五下精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沈黎黎约10分钟约2分钟由上表可见,从第二学段开始,执教教师已充分考虑到“朗读”与“默读”的课堂黄金分割比,尤其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教师更重视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感知内容、运用学法。新课程倡导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我们应该弄清阅读教学真正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内容,把握中心,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真正目的。二、探究“朗读与默读并重”的成因(一)实践证明:朗读与

5、默读,阅读涵养必备的要素先来看两个现象:现象一:许多教师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都会这样做:“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话音未落,有的学生拿起书本,站起来读;有的坐定手捧书本,一脸认真,教室里可谓是气象万千,风情各异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朗读场面。现象二:大家到阅览室看书,在电脑前鉴赏美文,平日里读报纸,看文件很少会大声朗读。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阅读指导与有效体现的手段之一,而“默读”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阅读形式。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朗读引领固然重要,但默读教学也同样不可缺少。(二)课标告之:朗读与默读,阅读教学守恒的砝码阅读不是一种简单的识字活动和朗读

6、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文字、理解意义、联想、想像在内的完整的心理活动。所以,仅仅看到书面文字符号或发出书面文字符号的声音,并不是阅读。理解是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专门就朗读教学与默读教学制定了分段、分要求的总体目标。(见下图)在阅读教学目标的天平上,朗读与默读并重,两者缺一不可。对小学生来说,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忆能力尚不够强,有表情的朗读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但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内容的不断丰富,默读教学越来越显得实用和需要。尤其是到了第三学段,进行有效地默读教学,对加大阅读量,加深理解很有帮助。(三)理论显示:朗读与默读,阅读水平提升的阶梯笔者阅读了相关书籍,发

7、现诸多小学语文教学相关著作中都阐述了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及默读教学的重要性。汪潮教授在语文教学专论中写到:朗读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发声的速度要比对字的认知速度快,朗读比默读自然。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朗读训练入手。但是,一直停留在朗读方法上,则又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必须适时、适当地培养默读技能。研究表明:学生默读技能的初步形成,要经历一个从大声朗读,轻声念诵,唇动式默读到完全无声无唇动式的默读的过程。因此,朗读教学是默读教学的前提,默读教学是朗读教学的升华。实 践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相当于数学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对于数学学科,做习题是巩固、检验知识最有效的手段。而语

8、文学科,则应该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就是让孩子习得阅读方法的最佳阵地。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仅仅教给方法还不够,必须让学生自己实践,才能让他们在课文的海洋中尽情畅游。一、情感类较强的文章,可“先静后动”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情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感染性。通常,在教学情感类较强的课文时,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有声有色的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真的是抑扬顿挫,有声即有情?笔者认为不然。昂贵的龙井,要细细品味方能知其香郁味醇;浓浓的情感亦是如此,若一开始就放声表达,必然破坏文本原有的磁场。因为学生的心还未“收”过,哪来的“收放自

9、如”呢?1. 敢于“冷场”,成就“精彩”让我们来看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自然段时,如何用“默读”激起学生情感的浪潮。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师:是啊,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看,小女孩就这样向我们走来。那就细读这段后几句话的描写,哪个词语触动了你,

10、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学生默读,而后发言。)生:是啊,小女孩从头冷到脚。我还想补充,这里说是“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还在街上走着,我眼前仿佛看到这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光着头赤着脚向我们走来。生: “一向是他妈妈穿的”也说明小女孩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师:(教师因势利导)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好啊,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生:我从课文的最后一句“小男孩说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摇篮”一词说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这是安徒生用夸张的写法。师:你看他多会读书,安徒生的童话多有趣味啊。他发现了“摇篮”背后的

11、信息和修辞方法。你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摇篮”中你还体会到什么?生:“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我觉得这个男孩太调皮了,也不懂事,说的话挺气人的。随后让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有滋有味)。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热闹的开场,有的只是潜心会文,静心默读。如今的语文课,不是教师遗忘了默读,而是教师害怕默读,究其原因唯有一个:怕冷场。有时候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冷场,用这样的冷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默读,让学生的视觉与心灵同时走进文本,让他们和曾有的情感体验发生矛盾,经过充分思考,畅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激情美读变得自然而从容。2.推敲“冷场”,感受“炽热”笔者对窦老

12、师的“冷场”进行了好好地琢磨、推敲,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为了能让学生读好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三次出现的“你们愿意帮我吗?”这个问句,我首先让学生默读17自然段,要求学生尽情地读,静静地想:这个简单的问句出现了三次,他们背后所传递的父亲的情感一样么?从字面上看,这个问句毫无难度,但却是一个包含着父爱的感悟点。如果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入文本,挖掘问句背后所包含的深爱,这个问句就仅仅是七个字加一个标点而已。(四分钟过后,小手如林。生1:这个父亲很执着,那么多人都认为没希望了,他却坚持着。生2:他是个好爸爸,因为他知道他的儿子一定也坚持着,作为爸爸怎么能放弃呢?)看来,有的学生利用“冷场”把父亲与众人的表

13、现进行了对比,有的则利用“冷场”展开了充分的想像。看来“冷场”只是表面现象,学生的思维和内心都是火热的。随后,我再让同学们朗读这个简单的问句。从学生们的朗读声中,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句,孩子们读出的一份浓浓的情,一份沉沉的爱,一份重重的承诺。由此可见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理解文本的能力,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默读的时间,不仅能让孩子挖掘文字背后的内容,还对有感情地朗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再见了,亲人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可以围

14、绕“为什么再见了要说那么多次”让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进行充分的默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后,再进行朗读指导。老人与海鸥中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可以围绕“海鸥为什么会扑过来?”进行无声地研读,体会海鸥也有细腻情感,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流泻自己的感受。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默读就好比是学生感悟真情,整理真情,抒发真情的后台,有道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只有在默读上下足了功夫,才能让朗读在台上博得阵阵喝彩;反之,朗读到位了,成功了,是对默读最好

15、的肯定与反馈。二、 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可“亦动亦静”生活中的说明文阅读,读明白就够了,但现在放进了教材成了课文,学生学,老师教,就不能只是读明白就算了,还要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和说明的方法。我们小学教材中,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带有说明性的童话、小诗和记叙文等。对于此类文章,笔者认为情趣味浓的部分应该读出声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声”世界里明意蕴;哲理性强的部分应该默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无声”空间中知事理。1朗朗书声体会语言的准确简练如我的同伴在执教鲸一文的第一段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观看鲸的动画,整体感知鲸;再让学生自己去自由朗读课文,感受鲸的大;最后又通过“我来读”现场会,相互评价

16、,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他们能通过“重音重读”或“重音轻读”等方式把表现鲸很重,食量很大的具体数字“30多吨”、“2000多公斤”读出来。随后,老师去掉了数字后面的“多”与原句分组进行了对比朗读。让学生明白说明文表达上的准确性。说明文中的语言准确简练,让人有“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的感叹。这时候如果不读出声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很难发现这“一分”的存在和重要。因为说明文很少有情感的渲染和情节的铺陈,简练就是它独有的语言魅力。“朗读”就是让学生发现、体味文章表达特点的最直接的方法,加以对比,更是深入人心,实在有效。2默默涵咏洞察结构的清晰缜密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

17、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全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要告之的道理学生是一读就懂,但课文既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又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结构的清晰缜密,就需要教师安排让学生静心品味的时间。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这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在教学这课时先出示了这段话,

18、然后要求学生围绕“我们究竟做了什么,地球究竟怎么了?”默读整篇课文,然后思考,这个自然段与前面的课文存在什么关系?(我整整让学生默读了8分钟后交流)生1:我们大量地使用化学药品,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生2:我们大量捕杀动物!生3:人类乱砍树木,造成水土流失!生1:地球妈妈已经衣衫褴褛了!生2:地球妈妈现在已经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生3:地球妈妈的面容变得憔悴不勘,她的身材用臃肿了,头发脏了生1:作者先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最后发出呼吁。生2:最后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是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太多的错事。这是因果关系。知识层面的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对于文章的结构脉络,学生也梳理得那么清楚,得归功于默读给了

19、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它大大加快了学生熟悉文本的速度,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学生理解文本的质量,充分体现了默读在知识性课文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三、文言类的小古文,可“先动后静”诗词歌赋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那么从根本上讲,编排此类文章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1. 反复朗读是前提读通课文课文都读不通,如何教学?如果让学生自己默读,我想他们会像一群旱鸭子到了深水区,惊慌失措。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读、记诵,以求通过诵读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学生

20、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产生灵魂与灵魂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如教学课文杨氏之子,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仅仅让他们听几遍以后就自己读,是有困难的,针对一些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给他们画出分节线,然后再领读。“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于古今朗读的异同点,教师要着重指出。如国名、人名后的停顿与我们现在的表达相差无几,而以上的“家/禽”与我们如今语言中“家禽”读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包含的词意不同,

21、课文中的“家/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现代汉语中则为两个字组合表达一种意思。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区分古今文章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2. 静静默读是升华理解课文叶圣陶指出:“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还说:“朗读是默读的准备,默读是朗读的升华。”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在教学文言文中安排默读的必要前提是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默读,让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想像,让每一个句子的物景都活起来,形成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并设身处地得听其声、闻其味、解其质。我执教伯牙绝弦师:伯牙为什么把子期当作自己的知音呢?快速读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并划出来。(生默读课文,划出答案)。生1

22、:我认为这句写出了他们之间的知音之情。“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2: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感叹地说:“真妙啊!就像宽广的江河在我心里流过。”师:你从这句话中还能读出什么?(再请学生默读)生:无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说出来。师:他们真是心意相通。生:我还能读出伯牙的弹奏水平很高。师:从哪可以看出来。生: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师:如何理解。生: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琴声就表达出高山,心里想到流水,琴声就表达出流水。师:能用自己

23、的话形容伯牙的弹奏水平吗?(要求学生再次默读,并把最合适的吃写在旁边)生1:出神入化。生2:独一无二。生3:登峰造极。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地安排了三次默读,让学生静下心来,见作者所见,听作者所听,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把作者描绘的意境和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这是朗读教学所无法做到的。 朗读教学如同苹果,外观宜人营养丰富;而默读教学就如同花生,不起眼却有着很大的用处。这两者在阅读教学中缺一不可,教师只有做到动静搭配,才能使语文课堂张驰有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1.语文教学专论 汪潮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3月2.引领学生古诗词教学的意境中自由飞翔 雷长竹 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