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96100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静思点亮我们的课堂 工作摘要:在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引领下,我们的语文注重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却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进步与提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把热闹和静思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使语文课精彩纷呈。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让语文课在静思中绽放精彩,使语文课堂张弛有度,激情四射,神思飞扬。关键词: 静思 默读 批注 倾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七条指出“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缺少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不缺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然而课堂上往往一部分同学展示

2、着自己的风采,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默默无闻的观众,而且很多时候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流于表面的、浅层次地分析、探究。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独特体验与感受呢?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一份宁静,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宁静方可致远,静思方有独特的体验。我们的语文“如吃果子一般,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朱熹语)。静思是语文课堂的一剂良药,在静思中,语文课堂将绽放更多精彩!一、静心默读 让书声传真情“读”应该是

3、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3条指出“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 同时还强调“朗读与默读并重。”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发出琅琅的书声,更需要学生潜下心来默读课文。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而这“人文情感”就渗透在语言文字之中,不去潜心默读是很难领悟的,更难用琅琅的书声表达真挚的情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篇幅相对而言有点长。这样的文章,如果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整篇文章读下来,估计学生的精力也消耗了一大半。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在默读交流中,学生知道伯父生前

4、非常关心周烨,而且伯父乐于助人,关心穷苦人民,倍受人们爱戴。在此默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学生们不但做到了正确流利,更重要的是感情真挚,很好地表达出了周烨当时内心的伤心与痛苦,学生们仿佛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鲁迅的侄女了。试想开始就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也读得很有“感情”,可是缺少对文本最起码的理解与感悟的朗读,除了用那沉痛伤心的固定腔调外,又能解读出什么真情,悟出什么意义呢?真正有效地阅读,需要学生“潜心会文”,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去揣摩,去领悟。默读,使学生能潜下心来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倾心对话,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学生既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5、又把自己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了,忧文中“人”所“忧”,喜文中“人”所“喜”,“感之于心,发之于声”,琅琅的书声饱含着深情。二、静心批注 让理解更深入古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实指的就是批注。所谓批注即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批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学生要在静思默读的过程中,与文本展开了对话,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静心默读中调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也可能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碰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笔捕捉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和心灵体验,用笔记下心中的疑惑,这就需要批注。笔者在

6、教学穷人一文时,激情导入后,并没有讲读课文,而是让学生思考课后第二题的问题从文中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中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请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在相关语句的边上。十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非常积极。有学生说从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中体会到了渔夫家很穷,桑娜是一位非常勤劳而且很爱干净的人。有学生说从课文后桑娜与渔夫的对话中体会到了渔夫很辛苦,也很勤劳、善良他们在发表自己见解时,也在辩论着:当一同学说从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中,看出了桑娜很怕丈夫。这时马上有同学提出了反驳,说桑娜不是因为怕丈夫,而是她的心里非常矛盾,她救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的话,无疑给丈夫增加了负担,可是不救这两个孩子,

7、他们会冻死饿死,从桑娜的心理活动中他觉得桑娜很善良,很能理解丈夫百鸟争鸣,精彩不断,这热闹的氛围,就是因为学生在默读中作了批注。学生批注不但记下了自己的理解与困惑,同时也在整理着自己的语言,而且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在后来的交流中,学生发言更有信心了。那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话语,让课堂高潮迭起。 批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文本,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得到了提升,也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三、静心感悟让见解更深刻感悟是心领神会,是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触,从而有所领悟,它是对事物最本质东西地逐步认识。在科

8、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我们的教学设备紧跟时代步伐,语文课堂上时常是多彩美丽的图片、动画让人目不暇接,悦耳动听的音乐让人沉迷陶醉多媒体地运用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但它也只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如果没有细心感悟、反复品味,学生是很难领会其中神韵的。笔者执教詹天佑一文时,课前从网上下载了居庸关、八达岭、“人”字形线路的课件,但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展示给学生。笔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一段时,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 “人”字形线路又是怎样设计的?并请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数分钟后,学生回答了。一位学生说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另一学生补充道:除了坡

9、度大外,那里的山势适合设计“人“字形线路,从这里我还看出了詹天佑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工程师。在静心感悟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詹天佑的细心、认真,而且他们自己也是那么的认真、细心。接着学生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人字形线路”,虽然画得并不漂亮、规范,但是这是学生们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的。当我再问学生此时觉得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工程师时,学生们激动地回答 “杰出的工程师!”“让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工程师!”“有着丰富经验的爱国工程师”试想,如果我开始把课件直接呈现给学生们,他们还有这么多的体验吗?他们或许能说出是杰出的,可是对詹天佑的了解能有如此深刻吗?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静心感悟

10、,使学生主动地分析、理解文本。学生们用心走进了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对话,才会心有所悟,这样他们独到的见解、精彩的发言才会充实整个课堂,课堂才会呈现“小手如林”、“妙语连珠”的喜人氛围。 四、静心倾听 让发言更全面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时,“我来!”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是,如果没有发言机会,他们就显得很失望,往往一位同学争得发言机会时,别的同学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要么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要么不断地打断发言同学的思路学生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发言有些时候是不全面的。我们如何让学生的发言更全面呢?如何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呢?笔者认

11、为需要让学生在静心感悟的同时学会倾听。常听人家说“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可见“倾听”二字的重要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笔者在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在分析课文第五自然话时,让学生先默读再谈谈自己的理解。很快,便有同学举手了,笔者示意他再思考思考,以便让更多的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分析、理解。一分钟后,一位学生回答说:因为那是党的机密,不能被旁人知晓。这位学生刚刚说完,另一位学生便抢着站起来说:因为作者那时太小,不懂,所以只能含糊地说。堂下小手如林,笔者没有马上点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先想想刚才两个同学的理解,看看有没有什

12、么补充,或者不同的见解?学生们静静地思考着。不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补充了:父亲含糊地回答是因为“我”太小,听不懂,但是父亲还是回答了“我”,可是看出父亲很爱“我”!接着另一学生站起来回答:父亲只是含糊地回答“我”,因为这是机密,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对工作的严肃与认真。听了几位同学的回答后,笔者点了一位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来回答。由于他刚才已经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这时候也自信地站了起来:在这一段中,我体会到了父亲是慈爱的,对工作更是高度负责的!试想如果让同学们完全自由发言,那是不是又是优秀同学的独角戏,其他同学成了观众?这节课中同学们因为做到了认真倾听,所以学生们不但理解深刻了,而且发言更全面了

13、。 在我们的课堂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在静心倾听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着眼自己观点,而且会与发言同学的见解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原来的见解进行完善,使之更为全面。每个同学都如此,那么是不是一位同学发言结束,下一位同学开始补充,一位接一位,最后使结论更全面。静心倾听不仅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倾听者博采众长,不断完善,从而使自己的见解更为全面,发言更为流畅。在静心倾听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一举多得,使学生学有所获。静思是语文课堂的一剂良药,他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们的课堂需要给学生足够的静思时间,创设静思的氛围,让学生潜心默读,旁批侧注,静心感悟,认真倾听,让智慧火花在静思中点燃,让更多的精彩在静思中绽放!参考文献:1周发虎 “朗读”与“默读”应等量齐观 谷城教育育信息网 2009年11月2何水仙 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绽放精彩 绍兴教育网 2009年8月3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青年教师 2005年0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