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96107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依“文”而教 教出特色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性课文,它是一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说明事理,给人知识的文章。“怎么写”决定“怎么教”。说明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较其他文体的作品而言理应有所不同。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说明文的“这一个”思考不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问题一:专有名词避而不教“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语)为了让读者对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作者必须把相关知识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介绍时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虽然编者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选入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文章不是专为小学生而写的)

2、做了适当修改,但专有名词的出现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四上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就有“光年”、“原子核”等学生完全陌生的专有名词。对课文中的专有名词,一些教师避而不教。于是出现了诸如学生误把“光年”当成时间单位的错误。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认为教了学生也不懂;二是自己讲,怕有“灌输”的嫌疑。对于必要的“讲”,教师不应放弃责任。对于“教了学生也不懂”,教师要明确目标,这里的“懂”只是让学生对某些知识有所感知,而不是像专业人士那样非弄个一清二楚不可。当然,对于那些现在即使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专有名词,可以留待以后再学。因此,对于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我们要合理分类,要明确哪些是需要教的,哪些是可以

3、不教的,决不能一概避而不教。教学方法也要因词而定:有的以告诉为好;有的以实验演示为佳;有的以出示实物为妙;等等。如教学新型玻璃,对于“分贝”的教学,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对学生讲的:“这是指测量声音大小、强弱的单位。科学家说,声音超过70分贝,对人体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的马路旁安装着测定声音大小、强弱的装置,以后你们注意看看。”这样的“讲”点到为止,花时少,学生又听得明白,真正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问题二:长句子教学严重缺位根据交际风格,有专家把文章的语言分为科学体、艺术体与谈话体三类。说明文的语言大多属于科学体,其特点为:句子结构严谨,长句较多,省略句一般是相同主语省略,力避歧义句;一般不用独词

4、句,感叹句也很少用;注意句子、段落之间的前后衔接连贯和逻辑联系,不允许出现跳脱现象。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发现说明文长句子较多这一特点,造成了长句子教学的严重缺位。长句子教学一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读通准确停顿。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学生一不小心会把“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读成“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其次是指导学生读懂概括主要意思。因为概括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长句子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有些学生虽然也能把句子读通,但却是“小

5、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句子的主要意思不甚了了。对于长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可以采用“主干提取法”。如对于“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这样的长句子,学生大多一下子很难把握主要意思。在读通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提取句子的主干:“这句话讲谁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句子主要讲“人类获得发明和发现”。 问题三:感情朗读不问内容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朗读+默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揣摩思路、积累语言。一些教师由于对读的目的、意义不甚明确,在读的方式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该默读的时候却要求学生朗读;该“准确地读”变成了“

6、抒情地读”等等。 在说明文教学中,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感情朗读不问内容,对描述客观现象的语句教师却在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来。如:恐龙的灭绝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人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而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有教师要求学生读出赞叹恐龙历史悠久的感情来。显然,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读清楚“三四百万年”与“大约两亿年”两个互相比较的数字,让听者能够清晰地重现其准确的数据,而不是得到一个感性的、有过多情绪的印象。 对于该怎样阅读说明文,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一书中做了很好的回答:“说明文说明一种道理,作者的态度是非常冷静的。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期间搀不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

7、描摹呀这一套。读者读说明文也只是理智方面的活动。读了作者的文章,再根据平时的经验加以考核,的确有那么一个道理的,就认为 是,道理并不如作者所说的,就认为非,期间绝对不容有偏好偏恶的事情。”叶老的这段话其实也告诉了我们说明文的哪些内容不该进行感情朗读,把外在的情感贴到文本上去。问题四:知识教学喧宾夺主教学内容的模糊性与随意性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同样表现在说明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除了教一些说明方法,大量的时间就是教课文介绍的知识,把说明文教成了常识课。如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在学生明白太空新品种具有“食用”、“药用”、“美化”与“绿化”的作用后,教师拓展了大量的“太空芝

8、麻”、“太空彩色保健小麦”与“太空樱桃番茄”等课外资料,让学生惊叹太空新品种神奇的“魔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知识要点是说明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但绝不是重点目标。说明文教学是语文阅读。语文阅读重点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因为“内容不可能离开形式而存在,也不可能先于形式而存在。”(王尚文语)“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歌德语)所以,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四、五自然段的教学,在学生明白太空新品种的作用后,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体会作者怎样说明这些作用,为什么把作用分成两个自然段来介绍,两个自然段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表达形式上。即学习说明语言、说明方法与说明顺

9、序。这样的说明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阅读。问题五:人文教育脱离文本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学说明文当然也要做到“两性”和谐相融。但是,一些教师没有把体会情感与学习文本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而是游离文本,硬生生地贴上一个所谓的教育“标签”。如一教师教完鲸后,觉得整堂课好像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人文教育,便来了这样一段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展示蓝鲸、白鲸、虎鲸、抹香鲸的图片资料。2文字介绍鲸的经济价值。3文字介绍人类破坏环境和大肆捕杀鲸的现状。4. 学生说感受。5教师总结:的确,鲸是美丽的,但它也是脆弱的,各位小海洋生物学家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无穷知识去了解鲸,用自己善良的心灵去关爱鲸,

10、用自己温暖的双手去保护鲸,让这种美丽而又可爱的生物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视线里。显然,这样的人文教育不是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它成了在“语文表达式”之外单列的另一项内容。这样的人文教育更不是鲸这篇课文的教学所需要的。鲸一文的人文教育应该是这样渗透的:学生在揣摩、品析文本表达的同时,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从而产生对鲸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问题六:语言训练明显不足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但事实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问得太多。说明文大多语言直白,浅显易懂,在内容上没有多少好分析的。

11、因此,教学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练笔实践,或仿写,或改写,或创造性地写。让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完意想不到的灾害后,教师让学生写一段话奉劝猎杀动物的刽子手。有学生这样表达心中的愤怒:“猎杀者,请放下你们那把沾满鲜血的屠刀吧!动物是人类最真诚的朋友。当你们举着猎枪,向那些可爱的生命射击时,难道心里没有一丝的愧疚吗?假如没了青蛙,害虫将泛滥成灾,毁坏大片庄稼。人类没了粮食,如何生存?你们这是给自己在挖坟墓啊!请你们珍惜每一个生命!”这样的练笔,既立足课内,又延伸课外,使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得到了同构共生。总之,说明文教学要根据体裁特点,依“文”而教,把握年段目标,教出说明文的特色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