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96197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随文练笔”训练规范例谈 “随文练笔”,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课文内容与思想意蕴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种练笔属于专题式的单项训练,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又有文本阅读为依凭,因而学生容易上手,练习兴趣浓厚,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读写水平的理想途径。然而,目前随文练笔设计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基本上处于教师各自发挥的状态。这不利于随文练笔教学的普及推广。本文试就随文练笔的规范化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思考。一、随文练笔训练内容规范随文练笔可以练些什么?综合本人教学实践以及见诸报刊的优秀经验,主要有以下四块内容:1、言语形式的仿写言语形式的仿写包括句式仿写

2、与段式仿写。句式仿写对象为比喻句式、拟人句式、反问句式、“复说”句式等既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段式仿写对象为排比句段、承接句段、复沓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通过大量的形式仿写构成意义集合,帮助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2、言语材料的仿用所谓“言语材料的仿用”就是一种“移植”,即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提取出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这种言语“移植”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移植”过程是两种情境叠加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理解与判别;其次,“移植”过程也是两种情境比较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调适与重组。这是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过程、建构过程,其

3、积累意义远大于传统的读读、背背。3、文本内容的重构所谓“文本内容的重构”,就是提取文本信息进行概述,变换叙述方式进行改写,对后续事件进行续写,对行文简略处进行扩写,对文本未尽之意进行补写,还有对文本内容进行评述以及对文本主题进行多角度的内容重构。通过种种言语实践,深化文本理解,训练语文思维,满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燃起的表达欲望。4、写作方法的迁移写作方法包括段法和篇法。段法分总分结构、并列结构、概括具体结构、按时间顺序构段、按方位顺序构段等;篇法与段法具有对应性,是在其基础上的扩展,旨在习得文章作法。二、随文练笔训练方法规范1、言语形式仿写规范首先,所仿言语形式具有典型性。选择仿写的言语形式,应

4、遵循以下原则:一、应是文本中的典型语言现象;二、虽然在文本中是孤例,但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对学生语言具有规范作用。其次,形式仿写应具有情境性。言语形式之所以具有表现力是因为它与语境相适切,如果将其与语境相剥离,训练很枯燥学生难以接受不说,也失去了体味语言,积淀语感的意义。因而,初仿尽可能不脱离课文语境,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以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二仿迁移到课外,以所仿句式表现生活情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1人教版课标本第9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未注明的都选自第9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是一个由“带着”引导

5、的“复说”句式,读来很有气势,感情色彩十分强烈,对丰富学生相对贫乏的抒情语言范式具有一定价值。我安排了如下仿句练习:战士们昂首挺胸,带着 ,带着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圆明园遗址上那些石柱,带着 ,带着 _,矗立在乱草丛中。(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带着_,带着_,我_。第一题,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穿插进行,既是语言训练,又为学生表达阅读感悟提供平台。第二、三两题,作为课外练习。第二题依托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语境,以阅读课文后的感受抒发为表达内容,并为第三题提供了潜在的训练语境,即关注内心世界,体察生活事件的情感因素。例2人教版课标本第11册第1课山中访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

6、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段话以一句句的问好组成,每次问好都以“你好,怎样的什么”开头,构成一种回环往复的“复沓”结构,洋溢着深厚的情意和回味绵长的韵味。结合这一典型言语形式,我安排了如下随文练笔:文中那些问候深情而有韵味,你能模仿作者问候下面这些山中的朋友吗?你好,_的老桥!_你好,_的鸟儿!_你好,_的露珠!_你好,_的山花!_你好,_的大树!_你好,_的雷雨!_你好,_的岩石!_请你选择问候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话,读一读,是不是把心中那份情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这两题都可

7、以结合课文阅读进行。通过言语实践,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感悟到作者那颗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心,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就让这份情意一览无余了。1、言语材料仿用规范首先,言语材料应具有典范性。言语材料表达细腻、传神,表现某一事物(主题)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其次,言语材料应具有现实性。言语材料所表达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迁移价值。其所传达的情,展示的境,学生也曾经历、体验,但又往往表达不出,表达不好,有必要进行学习积累。最后,言语材料应相对集中。某一主题的语料在文本中相对比较集中(丰富),零星的语料难以进行实际操作。例:人教版课标本第8册第26课全神贯注一文描写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雕像的那些语句极其生动,

8、极富积累、运用价值。对此,我设计了如下读写训练:学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吧?你能不能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作业的情景?下面是一篇学生的课堂练笔,言语学习的价值可见一斑。黄琼叶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全神贯注地看着。有时,她的眼睛里会闪着异样的光,似乎书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令她十分兴奋;有时,她会不时地痴痴地微笑,似乎看到了一个精彩的片段,令她产生共鸣;有时,她嘴里不住地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她越看越入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加黑部分为从课文选用的词句)3、文本内容的重构规

9、范文本内容的重构应遵循以下两点:一、遵循课文的语境系统、意义逻辑。那些流离于课文语境、课文意义逻辑之外的练笔是毫无意义的。二、遵循学生的经验系统、思维逻辑。那些超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的练笔,只会令学生厌倦,结果适得其反。例1:第3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有这样一个材料:鸵鸟鸟纲 鸵鸟目 鸵鸟科鸵鸟在全世界的鸟类中体形最大。特征是头小,脖子长裸,短翼。不能在空中飞翔,但善于奔跑。利用这一材料,我在教学鲸这一课时设计了如下读写训练:你已经从课文中了解了不少关于鲸的知识了吧?请你为海洋动物图片展(海洋馆)写一则关于鲸的介绍吧。蓝鲸哺乳纲 鲸目 须鲸科_虎鲸哺乳纲 鲸目 齿鲸科_这则练笔设计

10、,引导学生去搜集、处理课文信息,将文章转化为卡片,既明晰了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说明同一事物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一举两得。例2:第20课学会看病一文中母亲的复杂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十分真切。为了凸显母亲的心理活动,展现真挚的母爱,我设计了一个改写、补写相结合的练笔活动,在课文语境下让母子俩进行书信交流:让生病的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母亲经受这感情的煎熬。如果有一天,她想把自己的心声吐露给儿子听,她会怎么说呢?请你写一写。儿子:_ 爱你的 妈妈儿子收到这封信,他又会怎样回信呢?也请你写一写。妈妈:_ 爱你的 儿子书信的形式使感情的抒发更加淋漓尽致,学生进行着角色的转变,在抒写课文的同时

11、也流露出自己心底的情愫,重构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体验。情意的感悟立足于言语实践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4、写作方法的迁移规范写作方法似乎是一种表达方法,而实质却体现为一种思维方法。操作时,应特别强调读对写的指导作用。在阅读中理清层次,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潜心会文在头脑中“建模”。只有建立了“模型”,练笔时才不至于走样,方法迁移才能成功。例1:第26课开国大典中有一段话介绍会场情况:“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一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

12、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作者以抓住中心辐射周围之法介绍会场,景物关系一目了然,语言表达条理清晰,非常值得学习。我是这样进行方法迁移的:读:从语段中找出景物,绘制会场示意图;思考为什么要先写天安门广场,明确顺序;通过引读、对着图读等多种形式地读,完成“建模”。写:运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或校园。例2: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语言简洁,结构严谨,适合进行篇章仿写。而且,编者利用课后习题表达了“领会谋篇布局”的编写意图,使揣摩写作方法成为本课的阅读重点。结合阅读,我设计了如下写作训练:圆明园被毁灭了,敦煌莫高窟被破坏了。请你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模仿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敦煌莫高窟的破坏。朱作仁先生说,读写结合是一座“富矿”,随文练笔更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开掘,它定会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