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96209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传统与时尚的碰撞,经典与本色的演绎 摘要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流行是个大舞台,然而当“流行风”开始侵袭课堂时,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传统与时尚”面前又是如何作出选择?笔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谈了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探索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有所反思,有所建议。关键词 传统 时尚 经典 本色 前言:很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笔者以一名青年教师的身份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笔者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年轻的我们充满活力,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四处取经”,努力创设出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年轻的我们热血沸腾,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总想给自己

2、留下精彩的一笔。但是忙于追求“创新”的我们到底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收获了什么?回想起来,不禁有些茫然问题一:过分追求“名师派”风格工作以来,笔者有幸听了不少名师的观摩课。大师们的教学风范气贯长虹,他们的课堂教学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在场的一次又一次掌声,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高潮,让我们这些刚踏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叹为观止。而名师们在课堂上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也刺激着我们这些富有朝气的教师的每一根神经,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四溢。“追星”的潮流也在这里掀起。笔者曾崇拜激情满怀的窦桂梅老师,崇拜她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崇拜她的情感飞扬,于是就反复观看窦老师的课堂实录,模仿窦老师的一举一动,把“窦式

3、”教学搬进了自己的课堂,虽不奢求能掀起惊涛骇浪,但也希望能有些波澜起伏,可是一节课下来却成了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悲哉!笔者也曾羡慕王崧舟老师的满腹经纶,佩服他出口成章的才气,于是又掀起了“学文诵诗”热,追求教学语言诗意化,语文课堂诗意化,在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面前念诵:“子曰”、“诗云”自己的陶醉却忘了学生的接受,过度的“诗意”却成了一度的“失意”,苦哉!反思:汲取名师之长,正确认识自我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如王崧舟老师的儒雅诗意,窦桂梅老师的深邃激情,薛法根老师的质朴灵气,闫学老师的母性温润而名师的课往往反映的是名师多年来摸索出的独特的教学理念,如果我们对这些教学理念没有透彻的认识

4、,对设计意图没有深入的领悟,仅仅学其形式、照搬教案,仅仅只是截取其中的某些教学环节,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会碰壁的。因为我们把名师的设计移植到了一块缺乏思想营养的土壤上,它必将无法存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名师并不是照搬名师的一切,也不是因此远离名师,我们可以学习名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名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著,学习名师解读教材的视角,学习名师处理问题的艺术一、 理念先行我们学习名师,就应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式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他们在教育教学上所形成的教学理念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作为青

5、年教师就应该学习名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其有所选择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如笔者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以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为线索,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春雨姑娘,你为什么要这样呼唤我们的笋芽儿呢?”“雷公公,你又会怎样呼唤?”“笋芽儿,周围一片漆黑,钻出去太累了,还是算了吧!”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他人对笋芽儿的关心,感受笋芽儿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这样不仅学习了文本,而且在学生内心也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当教师再次创设情境:“笋芽儿,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变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我

6、想对春雨姑娘说,谢谢你春雨姑娘!是你滋润了我,让我有了成长的动力!”“我想对妈妈说,妈妈,现在我才真正感受到:你的唠叨里藏着你对我的爱!以后我也要这样爱我的孩子!”“我想对自己说:我是勇敢的孩子,终于破土而出了,现在我要快快长大,能为人们做事。”创设富有童真童趣的教学情境,用儿童话的语言渲染情境,使学在情境中乐学、会学,从而使教学目标 “水到渠成”。二、执著治学我们学习名师,也应学习名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著。我们羡慕名师们的成功,孰不知这成功背后记载着他们多大的付出,他们的成功也源自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著。曾经听过窦桂梅老师讲述的自我经历,她的那份信念让人感动,她的那份坚强让人信服,她的那份

7、执著更让人钦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就是因为有着那份不断追求的信念,那股不断探索的钻劲,名师们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名师尚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问题二:一味追求“时尚性”课堂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人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在不断完善。“自主”、“合作”、“探究”、“感悟”、“体验”这些都成了课堂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成了教师点击率最高的“时尚”词语。我们青年教师更是一群喜欢追赶时尚的年轻人,因此每次上公开课我们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这些教学理念充分渗透其中,向大家展现一个个生动、热闹、丰富的语文课堂:有唱有跳有表演,有说有读有合作。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就

8、是大家所追求的吗?但是我们扪心自问:这样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学到了多少?反思:构建和谐课堂,回归语文本色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流行是个大舞台,可谓包罗万象、生生不息。在生活之中,在娱乐圈里,更是盛产流行,流行的泡沫总是在不停地变幻。当然,流行有其客观的合理性,无可厚非。然而当“流行风”开始侵袭课堂时,我们就得以睿智的目光多作审视,更要把跃动的热情转化为理性的沉思。赫尔岑曾说过寓意深长的话:“如果流行都是好的话,那么流行性感冒呢?”这也许可以提醒我们停下盲目跟风的脚步,因此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追求不要美化,不要模式化,不要虚化,更不要神化。语文教学对他们的追寻,必须深深植根于听

9、说读写上,植根于语言训练上。用我们的智慧构建起和谐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本色。一、 让“读”入情入境多读,现在已被广大教师认同。笔者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认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不少语言适合学生积累,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朗读训练。“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分小组读”不同的朗读形式在反复出现着,“读得不错!”“你真能干!”“声音很响亮!”学生一遍一遍地读书,教师一遍一遍地鼓励,结果只是声音一遍比一遍响亮,仅此而已。为何?究其原因,是朗读教学指导的方法单调、机械、生硬。朗读指导应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入境,使其受到作品情感的感染,再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才能使听者如临

10、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经过反思笔者再次教学秋天的雨,根据本课语言文字的特点,笔者认为让学生走进秋雨,走进秋的世界,去感受那诗一般的语言,这样读起来才会有滋有味。如在教学“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句话时,笔者主要通过媒体播放银杏叶和枫树叶飘落的动画,让学生感受“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从而理解此处的比喻“像一把把小扇子”、“ 像一枚枚邮票”,在朗读过程中笔者又适时评价:“银杏叶,你真热心,这一把把小扇子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枫树叶,你飘得好远好远,连远处

11、的朋友都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落叶飘飘的那份自由自在,在朗读中充当有爱心的银杏叶、枫树叶,教师巧妙的评价也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这样的读才能入情入境。二、让“说”真实有效对话教学是阅读教学甚至语文教学的一种必需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地互动沟通与交流的途径,体现着生命意识、生成意识,是个性培植和人性弘扬的有效方式。在一开始的教学中,笔者常常没有把握住“对话教学”的实质,虽然对话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在对话中缺失了文本。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往往习惯性地“撕开”一个口子,与学生开始对话起来,甚至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至于课本嘛,早已靠边站了,且美其名曰“创意阅读”。在一次

12、次的实践中,在老教师的一次次指点下,笔者才真切认识到对话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前提下进行,而且必须居于某一特定问题的框架之下,要把对话与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拓展对话教学的崭新视界,实现阅读教学的本质回归。如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在让学生感受了燕子的不幸遭遇,目睹了瑞士人民不顾一切拯救燕子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后,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化,学生的真情开始萌发,在这个时候教师设计一个说话练习:“小燕子,此时此刻,你就坐在温暖舒适的车厢里,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上,开始与文本对话:“我想对小贝蒂说,小贝蒂,你真是个好心的孩子,你看你的脸冻得通红,你的手冻得僵硬,可是

13、你一点也不在乎,你只在乎我,谢谢你!”“我想对瑞士政府的官员说,谢谢你们,你们有那么多的国家大事要处理,可是却还想到了我们,让我们坐上了那么舒适的空调列车,我们真幸福!”“我想对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老爷爷,你年纪这么大了,可是你还是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来寻找我们,拯救我们,谢谢你,等明年春天我还会来这里为你歌唱” 让学生将文本的语言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话语中,让学生有感而发,让学生真情流露,这样的“说”才是真实有效的。三、让“写”根深蒂固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不少青年教师为了展示出自己的教学才能,整堂课上又说又唱又演,节目丰富多彩,教学内容容量大,结果一热闹就忽视了

14、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动口却还没动笔呢!有的安排了却少得可怜,只有下课前的一两分钟,也许这也是走走形式而已吧!难道一直以来强调的“写字教学”,学生的“书写能力”就可以被这些花花哨哨的形式所替代?非也!就拿低年级学生来说吧,重视其写字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每一节课都安排让学生写一写,练一练,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但如何开展这一教学环节,那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写字环节,并保证了写字时间,自认为比较满意。可当面对其他老师的提问:“你为什么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学写这几个字?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前面的字词复习和这个有关系吗?”一连串的问题让笔者无话以

15、对,因为在教学中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随便挑了几个,至于写什么?为什么写?根本就没有想过!想到这些笔者真觉得惭愧!当再次教学该课时,笔者就将这个教学环节作了重新调整:在复习巩固生字中安排了大量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猜字谜,学生通过猜字谜来记字形,形式有趣,简单易学。“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字谜,不过有些难度,你们可要好好动脑筋哦!几块木头堆一起,你才这是什么字?你可别当森来猜,也不能当林来猜。”学生经过思考猜出了“朵”、和“机”,通过猜字谜引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对该生字的字形有了更深的印象。“小朋友们,那你们看看这两个字都有木和几,那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将两

16、个形近字进行比较,掌握字形的区别。这样的设计是将写字教学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整堂课的教学中,而不是“为写而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饶有兴趣了。另外针对低年级学生,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故事激趣、儿歌激趣、媒体激趣”的方法,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玩一玩、写一写”等方式来激发起学生书写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乐写、会写、善写。这样学生的书写能力才能根深蒂固。问题三:完全依赖“现代化”教学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作为教师群体中的年轻一代,我们更是熟练地掌握了其中的操作技术,“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17、:网上备课、网上写作将他人之作直接搬进课堂,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时效性”,但是离开了网络,要求独立备课的时候,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反思: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探索创新笔者曾经在书上看到有关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感触颇深。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这样的: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的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包括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第二次备课即广泛收集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看看名师、教育专家是如何授课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的,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的,我没想到;哪些问题我想到了,参考书里没想到。第三次备课是在上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

18、,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再备一次课。读到这里再来看看自己的备课:自己平时的每一节课肯定做不到这样的三次备课不说,就连上的公开课、比赛课笔者都没做到这样精细的备课。回想自己的备课,最先做的就是上网寻找资料,挖空心思寻找各方面的优秀教案、课件,好像有了这一切才是上好课的保障,然后再去钻研教材,殊不知所找的一切将自己的思维创造早已局限起来,让自己失去了一次自己对教材再创造的机会。这样也导致了自己在独立备课的时候尝到了苦头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在网络时代,在现代技术面前更应该学会理性思考。一、 独立思考,潜心钻研笔者从自身出发,认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更多的时间应该留给自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只

19、能让自己最终还是那江中漂泊不定的孤舟,看不到岸。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年轻一代,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潜心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思路,拥有钻研探索的精神,这样刀才能越磨越利,绝不能被这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二、 取其精华,再展风采独立思考,潜心钻研,不是说要我们“闭门造车”,现代技术的冲击,网络媒体的展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让我们受益匪浅。难道我们也把他们拒之门外?当然不是,我们也应该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有价值的作为参考,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现自我的风采,这样才能“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崧舟老师曾这样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堂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流行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要让“时髦”迷失自己的方向,“踏踏实实工作,真真切切生活”,用我们的智慧让传统的语文教学拥有“现代味”,让现代的语文课堂永远演绎出经典与本色的精彩!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页2、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12月刊第七页3、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第三十三页4、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3月刊第十八页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