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6771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5.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 人 和,哲思短章 领略圆满 圆满的人生,不是说你要拥有一切,而是你要学会珍惜和付出。 在一个小宇宙里,你是圆满的。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自足的内心精神世界,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虽说不能脱离这个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地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扎根,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属于自己的锚,有了它们,你的心中就拥有了一个对你来说最安全的场所,就会珍藏住你心中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与快乐,都会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有了它,人就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拼

2、创,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是含着宁静的微笑,把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能够这样,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无论怎么样都是圆满的。 当你对什么不再是贪婪,你就是圆满的。这种圆满,超脱了现实,是一种领略和追求,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宽容。,修身名句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尽心下 赏读: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赏读: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晾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刑”通“型

3、”,楷模,“畔”通“叛”,背叛,“由”通“犹”,尚且、还,“亡”通“无”,没有,比得上,像,如果,假如,治理,治理得好,学习,讲究,医治,介词,被,介词,跟、和,介词,给,介词,到,介词,在,介词,向,介词,比,指禽和兽,指父母兄弟,的原因,通“型”,楷模,此处作动词,作榜样,名词活用为动词,限制,前“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老,敬重;后“老”形容 词活用为名词,老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_ 于禽兽又何难焉? _ 其待我以横逆。 _,判断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5文言句式,(1)_,失道者寡助。 (2)仁者爱人,_。 (3)爱人者,人恒爱之。_。 (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6名句默写,得道者多助,有礼者敬人,敬人者 人恒敬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文白对照,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且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重点突破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人和的境界? 提

5、示 就社会成员个体来说,给人以爱和敬是十分重要的(给人以爱需要“以仁存心”,给人以敬需要“以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爱互敬,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吗?就统治者来说,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以恭敬礼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到了这些,却得不到大家的亲近,国家没治理好,或者得到无礼的回报,那就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归服。这样也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孟子一直都在为君王琢磨实现人和的办法,提出过一系列相通的观念,比如“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而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则是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6、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治礼义,“驱而之善”;最终使得“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这样也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孟子的施政纲领是怎样的? 提示 孟子一整套的施政纲领要点有二:一是“制民之产”,即规定百姓的产业;二是“谨庠序之教”。先使民“仰事俯畜”无虞,达到温饱水平,这是“王道之始”;再使民懂得礼义,这是“王道之成”。在孟子看来,除士之外,一般百姓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也就无法讲求仁义,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7、问题,是一种进步的结论。,孟子是如何抓住时机说服齐宣王的? 提示 孟子是很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说理的。孟子首先告诉齐宣王要有仁爱之心,并学会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然后又用一连串排比句从正面为齐宣王描绘了一幅“发政施仁”以后的美好图景,打动了齐宣王的好大喜功之心,齐宣王说了一番诚恳请教的话,表示愿意试行“王道”。最后,孟子完全取得胜利,向齐宣王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说得宣王心服口服。,“天时不如地利”一章中孟子巧妙的论证是如何安排的? 提示 孟子以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治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两个方面的安排是有意的。因为第一部分是事实论证,事实胜于雄辩,结果易为人们所知,结论也就容易

8、被人们接受;第二部分是道理论证,这种结果不易被人们看出,因而接受结论也就需要有个思考过程。但是有了事实论证为基础,人们对于道理论证也就易于接受了。所以这种安排论证的方法,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孟子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能实现? 提示 孟子的“仁政”“王道”主张最终是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肯发善心,并懂得推恩的基础之上的,而当时列强战争,崇尚武力,蔑视仁政,在这样的动乱年代,要实行“王道”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因为如此,虽然孟子能言善辩,说得所游说之王心服口服,但他们都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和付诸实施。,文本审美 据事论理,气势充沛 孟子议论说理,常常据事论理,层层推进。如“天时不如地

9、利”一文,作者开篇先从战争的角度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从攻城方和守城方两个不同角度分别证明论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在做好两层铺垫之后,再提出“人和”的概念,利用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但作者的目的不仅在此,战争要讲人和,治国更应如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最后文章顺理成章地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行文至此,作者的“仁政”观,鲜明突出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在说理时特别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这些排比句在文中交互出现,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见Word版活页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