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571529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卫生事业概念1.卫生事业 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2.卫生行业 是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总称,是为政府所制定的卫生工作目标而建立的组织体系。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1社会公益2福利政策3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福利性是指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 1医疗保障中的福利政策。 2财政投入的福利政策。 3医疗卫生服务性收费的福利性。 4对预防保健服务免费或适当收费。 5基本医疗服务收成本,非基本可等于或高于,特殊则接供求关系自主确定。 公益性是指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卫生事业是使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受益的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 1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 2卫生事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 3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义务。 4政府对卫生工作进行政策干预和法律管理,以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5卫生公益事业可以实行福利政策,也可以保本经营,但基本特征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群体,让公众受益。 卫生事业的特点 1.政府在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 2.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3.服务全体人民 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5.卫生事业的垄断性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3、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锦涛地位和作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发展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 发展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展卫生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把握如下几个观念 1.以人为本的观念 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3.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 4.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卫生事业管理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

4、、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主体是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方式 1.计划方式 2.法律方式 3.经济方式 4.行政方式 5.项目方式对象1.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2.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内容1.优化卫生政策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4.提升卫生系统功能目的总体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独特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5、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医改意见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发展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以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

6、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改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作为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公立医院、保障制度、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建设。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信息化和卫生法制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强化监督管理,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十二五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三是防治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是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社会管理职责,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健康

7、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一是方向,即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本质,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是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本质要求 三是方针,

8、即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这是按照中国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确定的正确方针 四是体制,即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五是保障,即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六是重点,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七是目标,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核心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l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l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l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l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l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l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三级卫生网l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

9、疗卫生服务体系l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l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l 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l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 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l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积极发展商

10、业健康保险l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 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提高报销比例l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近期重点: 强基层 保基本 建机制卫生事业管理学定义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卫生事

11、业管理的理论(二)卫生组织体系(三)卫生政策(四)卫生行政管理 (五)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是卫生管理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常用的有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可以获得最具代表性的第一手材料,以便总结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好典型调查的关键是选好典型。抽样调查可以花较少的人力物力而获取各种类型的资料,其成功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样本量恰当及数据的可靠。 调查研究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使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问题的本质。 2.试验研究法 试验研究法是创造一定环境,严格控制条件,观察某项管理决策方案实施情况,以便进行最后决断的试验过程。试验研

12、究有单项试验研究和综合试验研究。 (1)单项试验研究 主要对卫生管理的决策和管理过程的某一项或某几项进行社会试验研究,以验证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取得进一步完善的措施。(2)综合试验研究 综合试验研究可以是卫生事业多种项目的综合试验,也可以是卫生事业的某些项目与社会经济发展某些项目综合试验。如我国的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的研究,妇幼保健示范县的研究,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及慢性病防治的研究等。 试验研究成功的关键是选的点要有代表性,信息系统要健全,所得的结果才会对面上有指导意义。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与相关学科学科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强,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相关学科 、

13、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卫生经济学 、卫生法学 、公共政策学 、财务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发展史(一)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曾开设过卫生行政学课程,后来又从苏联引进了保健组织学,还建立了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以保健组织学为业务主课,轮训各级卫生行政干部。50年代末,中国卫生管理学的教育和科研基本队伍已初具规模,并编写了教材。在卫生部领导下,保健组织专业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相结合,选择若干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现场实验,结合防病治病,开展医、教、研活动,探索中国卫生管理的客观规律。(二)停顿时期50年代末期开始,卫生管理科学受到了干扰。尤其是在“文化大革

14、命”的十年动乱之中,许多机构被撤销,学术刊物被停办,医学院校被关闭、下放,医学科研工作中断。卫生管理学科也基本处于停顿状况。(三)发展时期 1978年,卫生部决定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设立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分卷。 19811985年,卫生部按大区创办了7个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分别设在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在安徽医科大学设立了全国农村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基地;支持建立了5所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在许多省份恢复或新建了卫生干部进修学院 。 1985年以来,全国有一批高等医学院校,如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遵义

15、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置了卫生管理系,开办了卫生管理等专业,开展了卫生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和各级在职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 学历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教育体系;学习卫生管理学的意义学习基本态度 以我为主,是指研究卫生管理学要以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为主,借鉴国外卫生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必须是为我所用,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管理需要出发去借鉴。 博采众长,是指研究卫生管理学要博采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学派之所长。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卫生事业管理,尽管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但都有反映卫生管理基本规律的自然属性,是可以吸

16、收借鉴的。研究卫生管理学一定要博览群书,吸取借鉴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融汇提炼,是指研究卫生管理学对国内外各种卫生管理学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都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鉴别,都应当用我国卫生管理实践去检验,以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其精华内容与我国的卫生管理实践相结合,融汇于我国的卫生管理理论之中。这就是说学习国外卫生管理理论和方法,必须是在分析鉴别、加工提炼的基础上进行吸收借鉴。 自成一家,是指研究卫生管理学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管理学而努力。我国卫生管理学体系,必须是在吸收现代卫生管理科学的精华,紧密结合我国卫生管理的实际,总结我国卫生管理的丰富经验,形成反映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特色的卫生管理

17、学体系。这是我国卫生管理学研究工作的落脚点。管理理论与管理职能管理 强调工作任务的人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强调管理者个人领导艺术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强调决策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与管理学基本概念管理: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奋斗的过程。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定组织的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科学预测而制定组织的目标,并运用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等职能,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争取最大效益,以实现

18、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n 管理是任何一种结合的生产活动中都必须进行的活动(自然属性)n 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社会属性) (二)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n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管理学已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内在逻辑严密;真理性、发展性。n 管理学是一门艺术,符合艺术的特点。艺术的是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三)管理的必然性三个层次n 对全社会的管理:即宏观管理n 对社会部门的管理或区域的管理:中观管理n 对组织(或机构)的管理:微观管理给我们的帮助n 知道怎样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n 懂得自己是如何被别

19、人管的管理理论与思想n 管理的观念与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管理形成一门学科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n 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中期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几个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n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管理,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n 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金字塔,没有大量的组织管理工作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是难以想象的;n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颁布法典对人的活动作了许多规定,涉及了许多管理思想;n 公元前370年,希腊学者曾对劳动分工作了描述

20、,与后来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某些思想非常接近。二、古典管理理论n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科学管理思想,使管理实践活动从经验管理跃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n 对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主要有泰勒、法约尔、韦伯,他们分别对生产作业活动的管理、组织的一般管理、行政性组织(或称官僚组织)的设计提出了成体系的管理理论。Frederick W. TaylorDeveloped Scientific Management: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n 科学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定义完成工作的最佳途径n 在美国滨州的Midval 和 Bethlehem钢铁企业进行了二十年的试验n 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

21、0%,其方法传到世界各地n 提出管理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应该将实际工作与管理工作分开泰勒的主要思想与贡献泰勒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找出 一种最好的方法“铁锹实验”泰勒因这项实验提出了新的构想:将实验的手段引进经营管理领域。计划和执行分离。标准化管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搬铁块试验”(一)科学管理理论( Taylor)科学管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作上。所有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符合当时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二)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以自己在工业领域的管理经验为基础,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

22、理的十四条原则,被后人称为“一般管理理论”,或者“组织管理理论”。(三)古典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性组织,为20世纪初的欧洲企业从不正规的业主式管理向正规化的职业性管理过渡提供了一种纯理性化的组织模型,对当时新兴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完善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所以,后人称韦伯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性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而传统组织则以世袭的权力或个人的超凡权力为基础。Max Webern 德国社会学家,提出科层理论(bureaucracy)n 清楚的劳动分工:将任务分解为简单的、规定的单位,并由不同的人执行n 明确的权力分层:下级由

23、其直接上级管理和控制n 员工选择:都要经过考试、教育和培训n 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人而异n 管理人员专职化,管理人员是雇佣的,不是老板古典管理思想的不足1、 一是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和行为,所以有人称此种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2、 二是都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处于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中。三、中期管理理论发展于20世纪中期。管理的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完成工作的人及其行为。(一) 人际关系论(梅奥)(二)系统组织理论(巴纳德)n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产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管理理论开始注意

24、到“人”具有不同于“物”的因素的许多特殊的方面。n 对“人”的因素的重视,首先应该归功于梅奥和他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试验。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是梅奥主持的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电话机厂进行一项管理研究试验。试验最初开始于1924年。梅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试验和采访工作,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有极大的影响。 不同的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光线的变化都会导致生产力的提高。n 试验者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结果,就邀请哈佛的Elton Mayo(梅约尔)教授及其助手参与试验,包括物质刺激,改变工作时长等。结果发现,团体的压力是影响员工行

25、为的主要因素。n 照明实验:照明条件的改变不能解释绕线圈班组工人的产量变化;实验组工人觉得受到了重视n 福利试验:增加福利使装配继电器的工人的产量增加;撤销福利后产量继续增加。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n 谈话试验:与工人谈话,了解他们的意见,使工人们发泄了对工厂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不满,使他们在发泄过后觉得心里舒畅,提高了士气,从而导致产量大幅度增加n 群体试验:计件工资制并不总是增加产量。工人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和集体利益,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Mayo因此提出了“非正式团体”的概念。霍桑试验证明,“经济人”假设是不正确的,人是社会性的。n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

26、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并认为,在自由经济制度种,经济活动的主题是体现人类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经济人假设也就是麦格雷戈归纳的X理论中的人性假设。关于人性是理性和经济性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从享乐主义哲学那儿衍生出来的。n Theories X, Yn Conducted in 1960s by Douglas McGregor and by William Ouchi in 1981n 麦克格雷是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n McGregor将经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设称为“X理论”,认为经典理论把人当作“经济人”,并进而提出“Y理论”,并对人性做了“社会人”假设n Th

27、eories X, Y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n 大多数人都是赖惰的,他们尽可能低逃避责任n 大多数人不喜欢负责,宁可让别人领导n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n 大多数人是缺乏理智的,不可克制自己,容易受别人影响n 大多数人选择追求经济利益,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n 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的,很多人从工作中可以获得自我满足n 人们愿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以完成工作任务n 人的自我实现和组织目标没有必然的矛盾n 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仅会接受职责而且会要求负责n 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遇到困难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像其它学科一样,以不再强调学派、门派,而是强调根据

28、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目标、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员工素质,采取综合性的、灵活的管理措施。现代管理:1945年以后直到现在。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应用运筹学、系统理论、统计学等院里和方法,结合行为科学的应用,把组织看成是由人和物组成的完成系统而进行的综合管理。本质:协调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过程: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将组织看成是一个系统,即由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的统一体。n 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放系统,一种是封闭的系统。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系统都是开放系统,每个系统都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管理中既要充分考虑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又要考虑系统外部因素的影响。四、新公

29、共管理理论一、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原理与原则n 系统原理n 人本原理n 动态原理n 效益原理基本职能n 计划(1)定义:是实现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里作,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即5W);(2)是管理最基本的职能n 组织:(1)定义: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2)任务n 控制:指按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n 领导: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事就影响的活动过程。主要涉及激励、领导模式和方法一、计划n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则是计划。n 不论组织还是个人,工作还是生活,几乎任何活动都离

30、不开计划,凡事都要制定计划,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事前是否进行计划,事后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n 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n 狭义的决策就是人们对行动目标和手段的一种选择或抉择。其核心和本质就是作出决定(拿主意)。n 广义的决策是一个“全过程”概念,包括了决策信息的收集、决策方案的拟定、决策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的实施及实施中的审查等各步骤内容。 (出主意拿主意)二、组织与人员配备n “为了使人们能为实现目标而有效的工作,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这就是组织管理职能的目的” 哈罗德.孔茨n 人员配备的根本任务是协调人与人、人与事

31、的关系,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效率。三、控制n 在管理过程循环中,如果说制定计划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然后是组织和领导计划的实施,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要考虑计划实施的结果如何,计划所确定的目标是否得到顺利实现,甚至计划目标本身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n 在管理工作中为了按照拟定计划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没有有效的控制,实际管理工作就有可能偏离计划,组织目标就有可能无法实现。n 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职能,是使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 四、领导与激励n 什么是领导?泰勒(Taylor): 领导是影响人们自愿努力以达到

32、群体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斯托格迪尔(Stogdill):领导- 是对组织内个人施加影响力的活动过程。 戴维斯(Davis):领导是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能力。 共同点:目标-影响力-过程n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一个有趣的回答是:拥有一群卓越的追随者!管理学的发展趋势n 一、战略化趋势n 二、信息化趋势n 三、人性化趋势n 四、弹性化趋势卫生规划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与主要问题现状: 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6.0 万个,其中:医院2.3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3 万个,其他机构1.4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 万个,乡镇卫生院3

33、.7 万个,村卫生室66.4 万个,诊所(医务室)17.8 万个。 l 2011年1月-2012年6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及同比增速主要问题: 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缺乏行业的统一指导,资源浪费与缺乏,分布不合理,重复配置等现象严重。 表现为:1、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l 80%卫生资源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而城市人口仅为30%。l 每千人口病床数 城市3.49,农村1.5,大城市每千人口在7以上,北京、上海每千人口达到10以上。l 乡镇卫生院有很多连一些常规检查都做不了。l 30项常规检查项目,98年调查,做不到20项的全国卫生院有1/3。l 城乡人均卫生费用的差距是3-5倍。l

34、 城乡卫生资源的利用是有差距的。2、卫生资源整体配置缺少统一规划l 多部门、多主体、多渠道、条块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造成资源配置重叠。出现了竞争、争夺资源的现象,表现为:争夺病人、多开药、多检查,造成全国卫生服务需求总量下降。3、预防与医疗资源配置上重治轻防l 卫生保健有三个层次l 群体预防保健l 个体预防保健l 个体治疗(疾病诊治)l 4、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平性差 农村资源的比较(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四类农村)影响:因病卧床或休工天数是城市的两倍,5%以上的农民把财产卖掉去看病。l 5、不同级别的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l 我国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级l 级别:一级、二级、

35、三级l 等次:特等、甲等、乙等、丙等l 资源主要是集中在三级医院,其功能定位混乱,在相当程度上浪费了医疗资源。l 6、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无序现象l 扩张无序,卫生人力资源(医学院校扩招,卫生人力增长会造成卫生总费用增长。)l 人力的培养与需求是脱节的。l 配置无序:医疗设备不按各地需求配置,在某些地区医疗设备的配置过于集中,远远超过当地需求。卫生规划的必要性1、适合国情2、防病治病3、适应医学模式转变4、供需平衡l 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是跟以前我国的指导思想有关的。5、提高效率6、实现卫生总目标和卫生改革目标l 卫生总目标:人人享有健康保健(公平性、可及性)l 卫生改革目标: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

36、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要求。卫生规划概述概念规划工作 -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或目标而建立一整套有效分配资源的综合协调机制的过程。 规划? -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或目标的蓝图。实体形式。 任何一个完整的规划都应说明预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策略来确保目标的实现,有什么样的组织活动,由谁来实施,需要多少资源,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达到既定目标。l 卫生规划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特定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规划 指以卫生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手段、以保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包括: 卫生项目计划、 卫生机构计划、 卫生发展计划。卫生

37、规划,又称卫生发展规划,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按卫生事业的客观规律确定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速度和规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事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实质 是为解决一定的卫生问题,实现一定的健康目标,消耗一定的卫生资源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行动。核心内容是 确定目标与 实现目标的途径 做什么(what) 为什么这样做(why) 何时做 (when) 何地做(where) 何人做(who) 如何做(how)制定卫生规划的意义l 卫生规划给出了卫生系统的发展方向。l 卫生规划设立了各活动需达到的目标和标准。l 卫生规划还可以减少重复性和浪费性的卫生活动,使得卫生资

38、源的利用更为合理和有效,减少浪费和冗余。l 卫生规划能够使得所有人员了解某项卫生活动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他们必须做出什么贡献。卫生规划的特点l 疾病的多样性l 医疗方法的不确定性和多重选择性l 医疗需求的改变(情感、心理、伦理)l 需要卫生规划综合协调统筹卫生规划的原则1、协调发展的理念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系统的理念4、目标和过程的理念卫生规划过程制定卫生服务规划的步骤背景分析确定卫生问题与优先领域拟定目标修正目标制定战略 实施战略监测评估(一)背景分析l 综合性概括过去各项有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规划的重点)提供背景资料。l 现状分析主要从以下

39、四个方面展开: 卫生服务需要及其影响因素卫生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卫生服务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背景分析的基本思路: 要从卫生服务供需双方入手。 要回答:存在的卫生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具体要作问题分析、需求分析、资源分析。1、问题分析l 确定主要卫生问题与优先领域。2、需求分析l 目的在于描述问题在社区的人群、空间、时间分布。3、资源分析l 目的在于确定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二)、拟定目标1、确定目标 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 在卫生规划中,这些成果是卫生组织努力的结果,可能是某个疾病发病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某类资源配置的优化等等。每一个规划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回答下述

40、问题:我们到底要开展的是什么工作? l 目标举例1、到2012年特困医疗救助资金增加10%2、到2012年新募集200户家庭参加合作医疗3、到2012年平均住院日缩短2天4、在3年内使病床使用率增加20%5、到2012年使“药费在医院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减少15%6、2012年8月完成职工情况调查7、加强医疗保障力度 ?2、明确指标指标是目标的细化,测量指标可以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常见的卫生指标:1、 卫生政策指标、2、 卫生资源指标、3、 卫生服务指标、4、 人群健康指标(三)修正目标l 通过环境分析和资源分析,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再评价,如果目标不实事求是,则需要修正;如果不需要改变

41、规划方向,应着手制定相应的策略。包括:分析环境分析资源SWOT分析 1、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发现本地区在疾病、卫生服务利用和经费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明确实现规划目标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确定规划的重点。 分析由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分析组成。2、 资源分析涉及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信息、社会评价等 (四)、制定战略l 目标能够持续地得以实现,需借助于对战略的把握。在通盘考虑环境和组织资源的基础上,我们总能从多种战略中寻找出一个最优战略。因此,制定战略的过程包括多种战略的研制和在多种战略中择优两个方面。 l 从战略的最终目的角度来看,战略可分为 稳定性战略、增长性战略

42、和收缩性战略。(五)、实施战略在确定实施计划时,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l 各部门协作关系-制定综合性疾病控制计划, 往往需要卫生部门内外的协作,即纵横协调机制的保证。l 完成规划活动的人员-确定为完成某一项任务中各机构的作用及协作关系后, 落实完成该活动所需的人员便是关键。 l 经费支持-任何战略都需要资源作为贯彻落实的基础。l 时间进度-规划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定一个适宜的时间表。l 甘特图(Gantt Chart)l(六)、监测评估 =卫生规划评价卫生规划评价 监督或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7个方面: u 适合程度 u 足够程度u 进度 u 效果u 影响u 效率u 效益 即适宜度评价、进度

43、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适宜度评价涵盖适合程度和足够程度2方面,而结果评价则包括效率、效果和影响4个方面。 卫生服务规划评价适宜度评价1.适合程度评价:论证规划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是否符合需要?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相关卫生政策或规划相匹配?资源是否充足?)2.足够程度评价:对以明确的问题或障碍是否足够重视,各相具体计划是否妥当?进度评价3.进度评价:各项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结果评价4.效率评价:投入(人、财、物、时间)与产出(活动成果)之比,能否运用更好更经济的方式取得这些成果?5.效果评价:规划实施后各项目标的达到程度6.效益评价: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影响评价:在既定目标之外

44、的对卫生或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区域卫生规划概述l 区域-一个有自己的体制、行政管理单位、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人口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特征的地理位置。l 区域卫生-指全国卫生系统中具有一定自主权的组成部门,它包括生活在界定明确的行政与地理区域内的一定的城乡人口及对增进健康能够作出贡献的所有机构和部门。我国现阶段区域卫生规划的重点:l 区域内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l 少消耗、高健康效果。区域卫生规划的特点1.针对特定区域2.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3.涉及社会各个部门4.从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现阶段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 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康为目的,对机构

45、、床位、人员、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筹规划,合理配置。它的目标是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最终目标:使区域内所有人群都能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健康需求,同时又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原则:(1) 要从国情出发,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2) 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3) 要符合成本效益,提倡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改革认真解决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的矛盾(4) 要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