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数据分析我校九年级共有2个班,参考人数77人,实际77人,总分 5294 分,均分68.75分,最 高分99,最低分 14 分,及格人数39人,及格率50.65,优秀人数 3人,优秀率 3.9。二、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试卷满分为 120 分,试题结构完全符合中考要求,共有三个版块:第一题:基础(25分),第二题:阅读(45 分),第三题:作文(50 分)。该试卷知识涵盖面较广,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的阅读材料,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且严格执行大纲要求,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综观本套试卷,共有23个
2、小题。题型稳定,题量适中。呈现几大特点:1、注重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查。全卷对于课内所学知识的考查占了21分的比重,相对以往的考试这样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阅读第一、第二个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所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曹刿论战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学习情况。文言文作为对比阅读,两篇都是课内的也比较少见。2、从试题选材的角度看,不回避热点、重点、焦点。例如:、曹刿论战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五、六单元的重点篇目,属易考点。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地域特色。字音字形、仿写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内容,为时下的热点和焦点。3、覆盖面广,题型全面。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
3、文,病句,文学文化常识等都有。4、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如作文仍保持较大的比重,命题宽中有严,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同时淡化了文体要求。5、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主观题允许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开放性试题,鼓励个人看法。尤其是基础第五题,从命题者的角度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很有创新。4、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阅读题中莫言的丑兵 ,通过对丑兵的描写, 表现了丑兵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赞美了丑兵善良美
4、好的心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5、命题作文接近生活,便于学生发挥个性。两题选做一题,题材广阔,重点考查学生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书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现个性。作文题目体现生活性与实践性,贯彻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的新课程理念。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卷面成绩看,学生基础性题得分最高,作文得分率次之,阅读题得分率最低,不管从哪方面看,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学生总体语文素养偏低。综合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如下问题:(一)基础知识薄弱,语句运用能力有待加强。1、第1题考查经典诗文的默写,满分13 分,是最容易得分的项目,但做得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书写不够工整、准确,有错字、漏字、添字现象,错
5、在“迹”、“鍪”、“洲”、“畔”“ 而”“尔”等字上。这都是课内学习过的内容,要求背诵的,但是小部分同学没有记下来,还有个别同学会背不会写准确的字,所以失分也较多。第2题为病句选择题,这类基础知识一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 二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加强方法上的引导。第3小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由于学生对郭沫若的屈原这本书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回答的很不理想,得分偏低。第4题考查字音、字形和修辞的正确使用,满分8 分,学生完成的不太好, 特别是“载”字的读音、未雨绸缪的“缪”字。第5题很多学生答非所问,设计的问题不能扣住中心。学生失分较多。2、阅读缺乏概括分析能力,对文本理解感悟不到位。第二部分阅读题
6、是由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组成。第6题对古诗的赏析失分较多,一是对内容遗忘,二是不能和现代文的赏析题结合起来,胡说八道。文言文部分,考的是课内曹刿论战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比较阅读,虽然是学习的时候一再强调这些文章是重点,要用心于学,认真记笔记,但是一些同学没有重视,导致失分也比较多。从中也能看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比较欠缺,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老师绝不能放松,还必须紧盯着进行督促。第11题仅仅选出句子,翻译出来,没有结合实际谈理解。第12、13、14题考察的是说明文,主要原因是阅读内容没有理解透,对说明文的知识模糊,失分较多。读永恒的书 是一篇议论文,总体来说比较简单,考查的都是
7、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同学答的还是比较好的。第22题很多学生不能结合内容谈,大话套话多。丑兵是小说,通过丑兵的故事告诉人们一定的人生哲理,比较有吸引力,但是第17、18小题失分率较高一些,主要原因是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对阅读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没能很好地把走进作品,没能把文本和生活联系起来表达,部分同学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答题东扯西拉,答非所问,语意表达欠通顺和准确,有个别同学的答案不着边际,与要求相距甚远。还有学生审题不清,偏离主题,出现跑题现象。作文失分原因:1、文体知识薄弱,新闻、说明文、议论文文体知识“一锅粥”。2、叙事叙不好,写景没感情,议论不严谨,层次混乱,逻
8、辑不清晰,经常写出“四不像”作文3、部分学生书写潦草,涂改较多,字迹不够工整美观,字数不足。4、视野狭窄,选材俗套,内容虚假,立意肤浅,有拼凑之嫌,有新意佳作不多,缺乏个性化作文。作文得分率在64%左右。5、内容不够具体,记流水账的作文多,所选材料无感染力,行文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无个性。6、结构安排欠妥,出现切题太慢,详略不得当的现象。7、语文基本功差,有些学生审题不到位,态度不认真,走马观花地审题,出现离题现象。四、几点启示与思考:1、多读多背多摘抄,制定量规表及奖励机制,制定学习计划表,然后由小组长用量规表跟踪记录其读书、背诵、摘抄情况,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热情。2、培养阅读习惯要进一步夯实语
9、文基础知识,扎扎实实的搞好常规教学,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和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2、加强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指导、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如认真书写的习惯、 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笔记用双色笔的习惯等。思维习惯方面,如独立思考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3、要交给学生阅读及答题的技巧。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或关键段进行推敲,从而
10、理解文意。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点语句,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4、作文教学要坚持审题训练,举办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如“看图作文课”、“片断练习课”、“作文批改评讲课”等,要进行定格训练,使得训练有目标、评讲有针对性,不用面面俱到,提高作文教学课堂效率。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注意细节,思考人生,张扬个性。5、搞好小组建设,通过小组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培优扶差工作。优生帮助后进生,让后进生学有所得,带动其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中层生人数。针对一小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不能听之任之,临近毕业,个别学生破罐破摔。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学思想,作文也只写个题目。这样的现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情感投入。总之,整套试卷呈现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创新,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南,引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推进课改带来很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