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580613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DF 页数:91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设计视角下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研究-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城市为例.pdf(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I 摘摘 要要 城市特色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特征, 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然而近年来,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特色塑造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多种 文化肆意横流,街区肌理屡遭破坏,城市风貌千城一面,城市特色渐进趋同。对于寒地 城市而言,城市特色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尽管国内外已经出现了有关寒地城市特色方 面的文献和著作,但数量较少。因此,寒地城市特色的研究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本文从“反设计”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把握寒地城市特色塑造的优势和契机,提倡 “设计多元化结合”的思路,以挖掘城市自然与人文特征为基本理念,凸显寒地城市地 域特征的核心价值,展现寒地城市的特色魅力。全

2、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研究背景: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框架和方法,总结了寒 地城市特色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城市特色的认知特性及寒地城市地域特征,并通过相关 案例研究归纳出了寒地城市特色塑造中出现的问题。 解答了 “是什么和怎么样” 的问题。 研究主体:探讨了以往研究城市特色的片面性,进而提出站在“反设计”视角下来 研究寒地城市特色,并构建了本文新的研究方法“三反三结合法” ,接着文中以加 格达奇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论证。本部分解答了“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研究结论:本文新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城市特色研究的科学性,寒地城市特色塑 造要紧密围绕城市的地域特征,并且要注重寒地

3、城市空间的组织方式,建立适宜寒地城 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本部分主要回答了“做了什么”的问题,同 时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城市特色,寒地城市, “反设计”,地域特征 II Abstract Citys character represents the citys intrinsic feature, which formed in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ity. Otherwise,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

4、niz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n city characteristics. For winter city,disappearance of city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There are only less literatures and writings on winter cit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city appears more brook

5、 no delay. Therefore, building urban characteristic from anti-design view mainly grasp th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and advocating the train of thought on design d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excavate natural features and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city , which highlights the re

6、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 charm of winter city. This essay could be disparate three parts: Part I Background: This essay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 of characteristic crisi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frame and method of the study, also summarized the pas

7、t study on urba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also summarized the past study, summed up some problems of winter city through related cases. Part II Mainly Study: This essay has discusse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past study on urban characteristic, so bringing forward a

8、new research method building from anti-design view.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study, section 4 took district of Jiagedaqi city as the demonstration . Part III Conclusion: Introducing a new angle of view and new method help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ity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cold City c

9、haracteristics should closely around the reg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city characteristics ought to not only Maintain consistency of city planning , but also have the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characteristic,winter city,anti-design,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II 目 录

10、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问题缘起 1 1.1.2 课题缘起 2 1.2 研究对象 .2 1.2.1 寒地城市释义 2 1.2.2 城市特色释义 3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4 1.3.1 关于寒地城市 4 1.3.2 关于城市特色 6 1.3.3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8 1.4 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 .8 1.4.1 研究视角 8 1.4.2 研究内容 9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 1.5.1 研究目的 10 1.5.2 研究意义 10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1 1.6.1 研究方法 11 1.6.2 研究框架 12 1.7 课题的重难点和期望

11、的创新点 .13 1.7.1 课题重难点 13 1.7.2 期望创新点 13 第二章 寒地城市特色研究 .14 2.1 城市特色的认知 .14 2.1.1 城市特色的审美结构理论 14 2.1.2 人对城市特色的认知特点 15 2.2 寒地城市的生态系统分析 .17 2.2.1 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 18 2.2.2 基于特色塑造的寒地城市的生态观 19 2.3 寒地城市的地域特征分析 .20 IV 2.3.1 城市的地域观 20 2.3.2 寒地城市的地域特征 21 2.4 寒地城市特色营造中的问题分析 . 23 2.4.1 道路交通 23 2.4.2 绿化景观 24 2.4 3 建筑群体

12、 24 2.4.4 开敞空间 24 2.4.5 物质损耗 25 2.4.6 居民自身行为方式、身心健康 25 2.5 寒地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 . 25 2.5.1 气候防护方面 25 2.5.2 寒地城市形象方面 27 2.6 寒地城市规划建设成功经验 . 29 2.6.1 转变传统观念 29 2.6.2 改善空间环境 29 2.6.3 提升寒地形象 30 2.7 本章小结 . 30 第三章 “反设计”视角下寒地城市特色构建 . 31 3.1“反设计”理论研究 31 3.1.1“反设计”理论提出的背景 . 31 3.1.2 反思既往城市设计方法 32 3.1.3“反设计”理论与方法分析 .

13、33 3.1.4“反设计”与城市特色 . 35 3.2 三反三结合法之定量结合定性分析法 . 36 3.2.1 评价的量化问题 36 3.2.2 城市特色量化评价方法 37 3.2.3 定性分析矛盾与冲突中寻求特色定位 40 3.3 三反三结合法之有形规划结合无形规划分析法 . 41 3.3.1 基于地域特征的无形规划 41 3.3.2 有形规划引导下的特色塑造 42 3.4 三反三结合法之特色风貌规划结合城市设计分析法 . 47 3.4.1 整体层面控制 47 3.4.2 重点局部控制 49 3.4.3 专项规划控制 50 V 3.5 本章小结 .52 第四章 加格达奇区城市特色构建探讨 .

14、53 4.1 加格达奇区城市概况 .53 4.1.1 区位分析 53 4.1.2 地域特征分析 53 4.1.3 城市现状概括 55 4.1.4 城市现状问题总结 57 4.1.5 城市特色营造潜力分析 58 4.2 加格达奇区城市特色定位 .59 4.2.1 城市特色因子的初选 59 4.2.2 城市特色凸显因子的确定 60 4.2.3 加格达奇区城市特色定位 62 4.3 规划控制引导下城市特色塑造 .63 4.3.1 宏观层面特色营造策略 63 4.3.2 中观层面特色营造策略 64 4.3.3 微观层面特色营造策略 65 4.4 加格达奇区特色风貌规划与城市设计 .65 4.4.1 整

15、体层面控制 66 4.4.2 重点局部控制 69 4.4.3 专项规划设计 71 4.5 本章小结 .73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4 5.1“反设计”视角下研究寒地城市特色的主要结论 74 5.2“反设计”视角下寒地城市特色研究展望 75 参考文献 .76 附 录 .7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1 致 谢 .82 VI 图件目录 图 1.1 千城一面 1 图 1.2 城市特色分类 4 图 1.3 研究视角 8 图 1.4 研究内容 10 图 1.5 论文框架 12 图 2.1 雅加达贫民窟 14 图 2.2 城市特色审美中介关系示意图 15 图 2.3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人行天桥步道

16、示意图 26 图 2.4 加拿大的费尔芒镇场地规划示意图 . 27 图 3.1 米利都城 34 图 3.2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空中步道图 . 44 图 3.3 伦敦和格拉斯哥的室内街图 . 45 图 3.4 加拿大的多伦多伊顿中心 . 45 图 4.1 加格达奇区位分析图 53 图 4.2 加格达奇区城市空间整体格局图 53 图 4.3 加格达奇城市自然要素图 54 图 4.4 加格达奇老城区城市肌理 55 图 4.5 加格达奇现状新区城市肌理 56 图 4.6 加格达奇外围结合部城市肌理 56 图 4.7 加格达奇老区现状建筑 56 图 4.8 理想风水模式图 58 图 4.9 加格达奇区城

17、市整体格局图 58 图 4.10 加格达奇区地形地貌图 63 图 4.11 加格达奇区城市道路演变过程 64 图 4.12 加格达奇区城市山、水、林、城关系图 64 图 4.13 加格达奇区山水景观格局图 66 图 4.14 加格达奇区总体结构图 66 图 4.15 加格达奇区天际线引导图 67 VII 图 4.16 加格达奇区高度控制引导图 68 图 4.17 建筑色彩组合图 69 图 4.18 加格达奇区夜景规划图 71 图 4.19 加格达奇区冬季夜景图 .72 图 4.20 加格达奇区城市标牌设置局部规划图 73 VIII 图表目录 表 2.1 世界部分城市冬季严酷指数 22 表 3.

18、1 城市特色因子评价调查表 40 表 3.2 三座城市空中步道相关比较 44 表 4.1 公众的问卷调查结果 59 表 4.2 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 59 表 4.3 加格达奇区城市特色因子评价调查表 60 表 4.4 样本性别比例 61 表 4.5 样本年龄分布 61 表 4.6 样本与评价对象关系 61 表 4.7 加格达奇区特色因子评价值分级柱状图 62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曾经有位著名的土耳其诗人说过:人永远不会忘记母亲的面孔和他所生活过的城市 的相貌。我当然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母亲的面孔,可是对于我们生活过的城市面 貌,我想大概已经记不清了吧,因为他们越来越相似

19、了。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缘起 近年来,城市特色普遍受到许多专家的关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 “城市规 划与建筑设计要延续历史, 传承文化, 突出特色, 保护民族、 文化遗产和景观名胜资源。 ”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这种特色魅力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 等各个方面,例如北京的政治特色,上海的经济特色,西安的文化特色1 此外,因地域的不同、气候的不同也会使城市体现出不 同的特色魅力来。比如一些寒地城市,加拿大魁北克的冬 季狂欢节,规模壮大,活动繁多,有浓郁的法兰西文化色 彩;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成为该城市最大的文化特色;另 外还有加拿大渥太华的冬节,日本札幌的

20、雪节等等,这些 都彰显了寒地城市的特色。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大 城市如火如荼的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各个国家 和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本质上的巨大差 异。于是导致了多种文化肆意横流,街区肌理屡遭破坏, 城市风貌千城一面,城市特色渐近趋同。 (图 1.1)对于寒 地城市而言,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因此,进行寒地城市特色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国内 外已有关于寒地城市特色的理论和著作,但是相对来说数 量较少。一方面,大多数理念和方法主要是针对炎热地区城市的,而对于严寒地区的城 市特色塑造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则稍显不足。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规划和设计中,由于各 方面的

21、原因,导致人们对寒地城市特色研究重视不够,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细致。 图图 1. 1 千城一面千城一面 来源:来源: 第一章 绪论 2 基于此,本课题便应允而生了。本课题研究旨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弥补以上遗漏, 试图站在“反设计”这一新的视角下,来重新审视寒地城市特色缺失的原因,进而全面 系统的研究构建寒地城市特色的方法。 1.1.2 课题缘起 通过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作者有幸参与了加格达奇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 项目的运作中,逐渐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城市规划和设计为什么没让城市 特色凸显,反而使得城市面貌越来越雷同?” , “寒地城市本应有很好的特色营造条件, 为什么却出现了寒地城

22、市吸引力下降的局面?”等等。基于这些问题,作者选取了这个 课题进行研究,同时这个项目也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城市特色的良好契机。 1.2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寒地城市特色,下面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释义。 1.2.1 寒地城市释义 关于寒地城市定义的探讨, 国内外已有过很多说法, 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了不同的 定义方式。在欧美一些国家,他们习惯称为“冬季城市” ,英文翻译为“Winter City” , 也有的国家称为“北方城市” ,例如日本。而在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中,习惯把这类城 市称之为“寒地城市” 。因此本文依旧沿用我国通用的叫法。 实际上,寒地城市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等这些恶劣条件

23、,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 不利因素的城市。这个概念主要是根据城市所在的地域气候特征而定义的2。 在寒地城市读本书中曾提到: “寒地城市是一月份平均气温在 0,或者更低 的城市3。 ”对此,许多国外专家纷纷在国际寒地城市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意见。 有的学者从城市维度方面进行划分,有的从城市气候方面进行定义。最后归纳得出,在 全世界范围内,寒地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 45以北,每年将有两个月的时间内平 均温度处于 0或 0以下,而且经常会有降雪的现象。 而我国学者刘德明博士则认为, 划分寒地城市的标准应该是一年中三个月以上日平 均气温都在 0以下城市4。当然,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他们都是

24、基于寒地 城市的气候这一特征对寒地城市进行定义的。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直到后来,在 2004 年的世界寒地城市市长会议上,重新修订了寒地城市宪章 , 定义寒地城市为每年积雪厚度至少为 20cm 的城市,或者每年至少一个月平均气温低于 0的城市。我国著名寒地城市研究专家冷红教授认为,如果根据这一定义,那么寒地 城市的研究范围则扩大了很多。 按照这个定义的话, 中国黄河以北的大多城市都将成为 寒地城市。 然而这些城市的气候条件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别, 其中很多城市的寒地 特征并不明显。 因此,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研究以及中国气候的自身特点,本人认为,寒地城市应该 指一年中至少有 3 个月以上

25、的日平均气温在 0以下的城市。 研究范畴指严寒地区的所 有城市和寒冷地区的部分城市。国外主要指加拿大、俄罗斯、阿富汗、美国、瑞士、日 本等国家,国内主要是指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地区5。本文重点以我国黑 龙江省内的城市为代表,研究其寒地城市特色的构建。 1.2.2 城市特色释义 关于城市特色的解释有很多。所谓“特色” ,辞海上的解释是:“某事物独有的色彩 和风格等” 。城市特色是地域文化在城市空间的反映,是该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 表征。 阮仪三先生将城市特色的构成分成三个部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即 广义的城市特色。 自然环境:主要指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是构成城市景观的

26、主要部分。 人文环境:主要指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民族艺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人工环境:宏观尺度上它表现为城市的空间格局和总体风貌特征,微观尺度上则表 现为建筑的风格特色。它是城市特色最直接的体现。 本人认为城市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性,是指城市中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各个 部分组成的总体特征。为了使本文研究不至于包罗万象、无从下手,本文从城市空间的 角度来研究城市特色,把研究范围限定在了有形的和物化的要素中,即自然环境中的有 形要素和人文环境中的物化要素。 (图 1.2) 第一章 绪论 4 图图 1. 2 城市特色分类城市特色分类 来源:作者自绘来源:作者自绘 虽然本文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范围界定,但

27、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寒地城市特色,而寒 地城市特色的塑造与社会经济环境联系紧密,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等多方面 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在对城市特色的研究中也会涉及到城市空间特色之外的部分无形要 素和非物化要素的分析。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对寒地城市特色进行研究, 主要是为寒地城市特色塑造以及寒地可持续发展建设提 供一些帮助建议和相应的策略支持。目前为止,关于城市特色的研究论著以及实践都比 较广泛,但是对于寒地城市特色的研究著作以及项目案例则相对较少,从“反设计”这 一新的角度来研究寒地城市特色的论文尚未发现。 1.3.1 关于寒地城市 寒地城市气温较低,寒冷严酷,由于这种特殊的因素,

28、导致其在城市特色塑造中出 现了诸多弱势。例如,环境质量偏低、品质不高、景观单调等等。寒地城市的环境弱表 现性,严重影响了寒地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竞争力。 1983 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诺曼普莱斯曼(Nor-men Pressmen)教授以及城市设计 师西尼娅扎比克(Xenia Zepic)女士等人共同创建了寒地城市协会(Winter Cities Associ-ation,简称 WCA)。寒地城市协会的建立标志着国际寒地城市运动的兴起。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982 年, 北方城市市长会议在日本举行, 主要是有关研讨寒地城市发展经验和技术 问题。1988 年,北方城市市长会议与寒地城市协会

29、合作举办,会议针对寒地城市进行了 研讨,包括寒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寒地城市冬季漫长、气候严寒,为了抵御这种不利因素,寒地城市提出了“冬季是 资源和财富”的共同口号,号召人们积极利用冬季的冰雪资源,化不利为有利,打破人 们对寒地城市的恐惧。 许多寒地城市开始挖掘城市的冰雪资源,开展了旅游业,从而推动了寒地城市的经 济发展,增强了寒地城市的活力。例如,挪威的特罗姆瑟市的神秘北极光景象就大大吸 引了各地游客,还有将黑暗的极夜和暴风雪作为该地的旅游项目,更加增强了城市的活 力。 在国际寒地城市协会的倡导下,一些学者及专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于 1980 年后出版了众多寒地城

30、市规划设计领域相关的著作, 比如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进行规划 (Planning in Cold Climate 一 A Critical of Canadian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Politics)、 为冬季设计的城市(Cities Designed for Winter)、 重塑寒地城市:概 念、战略和趋势(Reshaping Winter Cities 一 Concepts,Strategies and Trends) 等,这些论著中涉及到寒地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区域规划、道路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问题,同时也集中了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的专

31、家学者对寒地 城市空间如何适应气候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世界范围内寒地城市的规划建设起到 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在国内寒地城市的研究中,冷红所著的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是研究寒地 城市环境的一本含金量较高的著作,主要是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将寒地的城市环境和宜 居性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书中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借鉴策略,尤其是提出了面向整体 宜居的寒地系统观、面向可持续宜居的寒地生态观、面向四季宜居的寒地自然观、面向 特色宜居的寒地地域观的重要理论。另外,还有刘德明的博士论文寒地公共空间环境 设计也是有关研究寒地城市的重要文章。文中主要从微气候、景观设计、冬季特色文 化和出行安全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寒

32、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 井力的硕士学位论文北方寒地城市居住外环境气候设计 、谢华的硕士学位论文 寒冷地区多层住宅庭院环境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等都是以北方寒地居住小区为对象, 研究寒地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的设计对策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6 1.3.2 关于城市特色 (1) 国外城市特色研究进展简介 城市特色问题的关注主要源于对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城市空间风貌的反思和对工业 化大生产导致城市环境恶化的不满。 国外针对城市特色的研究较早,有关城市特色的论述也相对较多。 1950 年代,Team 10 提出了场所文脉(place and context)理论,他们认为 城市设计不应该是静止的、激进的改造过程

33、,而应该是动态的、联系的渐进过程。他们 的这一理论对后来的城市特色相关保护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作为城市特色研究经典著作,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 指导。 1969 年,美国景观规划学者麦克哈格(I.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nature)一书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塑造城市特色的方法,并提出了人与自然 “适切状态(fitness)” 的基本设计原则。 1978 年,美国学者 H.L.Gamham 在其维持场所精神城市特色的保护过程 一书中阐述,城市特色取决于气候、建筑风格、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差异、高质 量的公共空间以及人的价值观等方面6。 (2)

34、 国外城市特色研究反思 国外对于城市特色的研究比较早,一般集中在城市景观和城市设计方面。上世纪 60-70 年代这一阶段,是其理论研究最为活跃的阶段,对我国城市特色的研究有很好的 借鉴意义。 到目前为止,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终结,国外对于城市特色的理论研究也开始进 入沉淀期,呈现出了从“视觉审美”向“人文生态”层面转变的发展脉络。 (3) 国内城市特色研究进展简介 国内关于城市特色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 1980 年代以后,由于城市化的快速 发展面临着许多城市问题,针对城市特色的相关研究也开始崭露头角。 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特色问题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是城市特色理论 研究,二是城市

35、特色应用研究。 城市特色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特色的定义、产生的根源、认知方法、哲学分 析等方面的研究。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1990-1991 年,马武定先后发表论城市特色和 “城市特色”问题再议 ,分别 从生活美与艺术美两个方面对城市特色进行了探析,并从美学角度对城市特色进行阐 述。 2000 年,张继刚、蔡辉在城市特色的剖析与维育一文中,通过哲学分析法、 系统论的观点,分别从城市整体和城市内部两个层面对城市特色构成进行了研究。 2001 年,周岚著作城市空间美学中,认为城市特色是建立在城市空间的审美 基础上,并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人们心中的城市,最后归纳出构建城市特色的手段和方 法

36、。 2003 年,余柏椿教授在其城镇特色资源先决论与评价方法一文中以“城镇资源 先决论”为基础,建立了特色资源评价的方法7。 城市应用研究着重于某一地区、某个城市或某种资源要素的特色,具有针对性与实 际操作的意义。一般称为“城市特色规划研究”或者“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 (4) 国内城市特色研究反思 关于城市特色的研究自 1980 年以来从未间断过,而且在 1998 年之后,研究趋势有 了明显的上升,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国内城市特色研究往往只是从国外城市特色理念中借鉴一些零碎理论,并没有 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往往落入俗套。 城市特色实践中往往只是注重建成环境的特色保护和整治,而

37、忽视了新区城市 特色的营造问题。 “保护”与“营造”这一天枰的失衡,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新区千城 一面的现象。 城市特色未纳入法定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若隐若现,常常出现“设计有特色” 而实际“城市无特色”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国内外有关寒地城市的研究中,虽然国外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寒地城市的 论文和论著, 但是数量不多。 而对国内而言, 大多数有关寒地城市的论文和著作的研究, 大多关注的是寒地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等环境设计层面。关于寒地城市特色,虽然国内 外有不少研究,但是更多针对的是炎热地区的城市特色塑造,着眼于寒地城市特色塑造 的论文和著作并不多。 第一章 绪论 8 1.3.3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38、国外寒地城市的研究是伴随着国际寒地城市运动而开始的,时间是 1980 年。 研究主要针对于发达国家,集中在如何适应寒地气候条件和寒地公共环境的规划 设计层面。 我国寒地城市研究比发达国家晚了十年,始于 1990 年。研究主要集中在严寒地区 城市的居住区环境和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层面, 另外有部分关于寒地绿化和景观方向的研 究。 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寒地城市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到寒地城市的居住区和公共空 间环境层面,或者一些局部支离破碎的片段性研究。此外,这些研究多是从单一角度来 分析,而涉及有关寒地城市结合城市特色的整体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待展开。 1.4 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视角

39、 本文不囿于以往研究城市特色的空间美学 角度或者旅游发展等视角,而是从“反设计”视 角出发。 (图 1.3) 这里说到 “反设计” , 我们不得不提到城市设 计。关于城市设计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有学者认 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8;有的专家则把城市设计作为建筑、空间 和景观的设计以及优化城乡生活环境的方法等等9。尽管说法不同,但表意相近,即城 市设计是以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为主要对象, 以系统方法为主要途径的一种用于相 关规划设计的思维方式、设计准则以及专项规划设计。 可见,城市设计既是一种设计思维,又是一种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随着人们对 于文化感知的热忱而逐渐演变,城市设计

40、也开始逐渐从功能化走向人文化,一切以人的 体验为出发点。现代城市设计从景观到功能到社会人文,可以说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然 而,纵观国内许多城市设计案例,我们会发现已出现了很多快餐式的城市设计,表现出 设计空乏或设计过度。 设计中的人文性依旧缺乏, 功利化依然突出, 导致城市千城一面, 城市特色渐进趋同。所以针对城市设计表现出的人文关怀缺失这一现象,本文试图通过 图图 1. 3 研究视角研究视角 来源:作者自绘来源:作者自绘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反设计”视角来进行研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反设计”与其说是一种研究视角,不如称之为是一种研究方法。 “反设计”并不是不设计,也不是反对设计

41、,而是对城市特色进行整体研究的探索 性设计方法。它避免了因设计的主观性过强,忽视客观事物自身发展的条件,而造成设 计模式化的状况。 本文通过“反设计”视角来研究寒地城市特色,把握寒地城市特色塑造的优势和契 机,提倡“设计多元化结合”的思路,以挖掘城市自然与人文特征为基本理念,从而突 出寒地地域特征的核心价值,提升人们对寒地城市的美感,展现寒地城市的特色魅力。 1.4.2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背景分析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实例论证总结展望这样一 条主线,建立逻辑性比较严密的体系,总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节背景分析。本章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目的和 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框架,

42、主要起到提纲要领的作用。 第二章节理论研究。分析了城市特色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下一步的方法策略提 供一定的基础。研究寒地城市的生态系统和地域特征,总结出目前寒地城市特色塑造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寒地城市的规划实践,为本文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第三章节方法研究。站在“反设计”视角下来研究寒地城市特色的必要性,并 通过本文三反三结合法,研究了寒地城市特色的营造策略和实施细则。 第四章节实例论证。通过“加格达奇区寒地城市特色风貌规划与城市设计”为 案例,检验了研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创新性。 第五章节总结展望。 总结 “反设计” 视角下我国寒地城市特色研究的主要结论, 同时做出了后续的

43、研究展望。 (图 1.4) 第一章 绪论 10 图图 1. 4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来源:作者自绘来源:作者自绘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本文在归纳既往城市特色研究的基础上,站在“反设计”这一新的视角下,重新探 索城市特色的营造策略,以期构建可记忆性、可识别的富有特色的城市。其目的如下: 其一, 本文尝试将寒地城市特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地域性、 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上,不囿于以往单纯的提倡城市形象塑造或者空间美学等理念。 其二,本文站在“反设计”这一新的视角,提出一套构建寒地城市特色的探索性设 计方法,为今后相关城市特色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有益的思考。 其三

44、,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城市特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寒地城市景观资源和 公共空间的有效管理,塑造出寒地城市整体空间秩序。 1.5.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本文站在“反设计”新的视角下,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构建寒地城 市特色的方法。 本文并不在于借助“反设计”视角来提出一套很严谨的理论,而是重点关注于我国 城市特色塑造中出现特色趋同的这一特殊阶段。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找到一种现 阶段解决城市特色缺失问题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导城市健康的发展。 (2)实践意义 通过对加格达奇区城市特色的研究,不仅对其自身的城市竞争力有所提升,而且对 我国东北寒地城市特色

45、的构建也有一定的推动示范作用。 对于市民而言,通过寒地城市特色的塑造,可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市 民提供一个可识别性、可记忆性的城市。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文献综合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相关案例研究及实践活动, 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 究进展和趋势,从前人的研究中吸取经验,并从中找到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2)比较研究法 通过比较国内外典型的城市特色构建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类研究,吸取经验教训,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法 通过加格达奇区城市实证案例分析研究, 得出寒地城市特色构建的

46、策略。 将抽象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探索出寒地城市特色营造方法和策略。 第一章 绪论 12 1.6.2 研究框架 (图 1.5) 图图 1. 5 论文框架论文框架 来源:作者自绘来源:作者自绘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1.7 课题的重难点和期望的创新点 1.7.1 课题重难点 (1)城市特色是个感性的问题,对于一个城市特色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因认知主体不同,而对同一个城市产生不同的特色感受;因时间的不同而形成不同 的城市特色认知。如何权衡这些问题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难点。 解决办法:需通过环境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进行综合学科分析,试图总结出相 关演变的因素。 (2) 反设

47、计理论研究还未成熟,对如何正确构建可操作性的城市特色, 避免出现 “大 而空”的现象,并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是另一个重难点。 解决办法:需采用实地调查、行为观察、量化研究、文档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对城 市特色进行深入探索,试图得出寒地城市特色构建中的一些结论。 1.7.2 期望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视角、新手段、新结论 (1)站在这样一个新视角: 本文站在“反设计”这一新的视角下来研究城市特色,不囿于以往从单一层面研究 城市特色,或仅从局部进行寒地城市特色的研究,而是通过多元结合的思路,来构建寒 地城市的整体特色。 (2)使用这样一套新手段 本论文试图通过三个

48、层面相结合的手段来综合探讨寒地城市特色。即:定量结合定 性、有形规划结合无形规划、特色风貌规划结合城市设计。 (3)得出这样一些新结论 站在“反设计”新的视角下,结合本文三反三结合法,总结出寒地城市特色塑造中 的新的策略和结论。 第二章 寒地城市特色研究 14 第二章 寒地城市特色研究 2.1 城市特色的认知 前述已经提到, 本文并非重点研究广义上城市社会、 文化、 经济等方面的城市特色, 而是主要针对于城市空间、 城市体形、 城市色彩、 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城市空间审美特色, 为了便于论述的方便,均统一简称为城市特色。 2.1.1 城市特色的审美结构理论 城市特色的研究涉及到社会人文、政治经济等

49、多方面的因素,且多倾向于人的感性 认识,因此进行城市特色的研究需要借助美学或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念进行分析。 首先, 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特色与美之间的 关系,有特色的东西是否一定是美的呢?例如印尼 雅加达的城市贫民窟(图 2.1) ,这些贫民窟与周围 的城市高楼产生了明显的冲突,两个阶层的人们也 矛盾不断,而正是基于这种冲突与矛盾之下,特色 油然而生,对我们而言,我们认为它是不美的,因 为贫民窟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印象就是贫穷、苦难、 疾病。 再比如印度的恒河,该种族人死后的尸体会躺 在河边,以期待灵魂归属神圣的恒河,这是他们种 族的一种信仰。对我们来说,这种情况简直不可思 议,我们绝不会认为它是美的,但对他们而言这是 一种文化,也很有特色。 可见,针对城市而言,城市有无特色和城市美与不美是两个不同的评价体系。 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个城市有特色,往往都忽略了一个潜在的语境。一个人(审 美主体)对一个城市有无特色做出判断时,一定是依据其内心原先早已形成的一种比较 原型作为参考系(审美心理结构)进行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