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58077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pdf(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Thank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wadays we have already stepped into the Post-industrial era. This brand-new age brings us very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reforms in many areas, not onl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in the fields of economy an

2、d culture, even in the whole society. More or less promotes and influences the dramatic re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in which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cluded. Along with the new major reforms, comes also new situation that undoubtedly has various newer and higher requests on the industr

3、ial-architectural designs, particularly on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which are used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 China we have late started on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a lack of practical achievements to meet the requests of the new ref

4、orms, so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us to take a research on new theory and method to keep up with the new times, and to update our design idea and concepts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in which the petrochemical-industrial part surely takes the first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y thesis begins

5、from a deep analysis of the big reforms, taken by the post-industry, in mainly fields: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 then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 concluded what potential effect the reforms brought to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Then combined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

6、ion and problem and the collation of the order of production activity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 have summarized for Chinese petrochemical-industrial buildings some effective solutions and design method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such as site selection, overall arrangement, building design, lands

7、caping and the system of landmark and label, to meet new requests of the reforms. With more detailed, comprehensive, useful and simple explanations, I hope this thesis would be helpful to our petrochemical-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other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as well.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Ke

8、y words: Post-industrial era;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Petrochemical building; Human-centered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1.2.1 研究的目的 . 2 1.2.2 研究的意义 . 2 1.3 研究对象及其范围 . 2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4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4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4 1.4.3 研究框架 . 6 第

9、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7 2.1 后工业时代 . 7 2.1.1 后工业时代概念的理论背景 . 7 2.1.2 后工业时代概念的界定及其研究范围 . 10 2.1.3 后工业时代背景的研究意义 . 11 2.2 石油化工建筑 . 12 2.2.1 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及其生产特点 . 12 2.2.2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石油化工建筑的影响 . 14 2.2.3 石油化工建筑基本类型 . 14 2.2.4 石油化工建筑的主要特点 . 15 2.2.5 厂区主要建筑设计特点举例 . 16 第三章 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的发展研究 20 3.1 后工业时代发展对工业建筑的影响 . 20 3.1.

10、1 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21 3.1.2 可持续发展理念所产生的影响 . 22 3.1.3 以人为本理念所产生的影响 . 23 3.1.4 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所产生的影响 . 25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3.2 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 27 3.2.1 工业建筑的城市化与园区化趋势 . 27 3.2.2 工业建筑的高技术化趋势 . 29 3.2.3 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趋势 . 34 3.2.4 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趋势 . 36 3.2.5 工业建筑的文化性趋势 . 38 3.3 我国工业建筑的现存问题 . 40 第四章 我国石油化工建筑的发展演变及现存问题 . 44 4.

11、1 我国石油化工建筑及其设计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 44 4.1.1 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的简要发展史 . 44 4.1.2 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 45 4.2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建筑及其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 46 第五章 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的发展对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的影响 . 49 5.1 可持续性发展趋势的影响 . 49 5.1.1 厂区的选址 . 49 5.1.2 对区域环境影响的控制 . 50 5.1.3 绿色生态的建筑节能设计 . 50 5.2 人性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 50 5.2.1 人性建筑空间的营造 . 50 5.2.2 色彩心理学的运用 . 50 5.3 文化

12、性发展趋势的影响 . 51 5.3.1 企业文化的象征性承载 . 51 5.3.2 企业的公众开放性塑造 . 51 第六章 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52 6.1 厂区选址策略 . 52 6.1.1 厂区选址应注重与国家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保持同调 . 53 6.1.2 厂区选址应注重依托所在城市并与其协调发展 . 54 6.1.3 厂区选址应注重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58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6.2 厂区总体布局策略研究 . 60 6.2.1 总平面布置 . 60 6.2.2 道路设计 . 63 6.2.3 绿化规划 . 64 6.3 主要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13、设计策略研究 . 65 6.3.1 中心控制室 . 65 6.3.2 管线设施 . 67 6.3.3 视觉形象标识 . 68 结论 . 71 参考文献 . 73 图表目录 . 80 附录 . 8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8 致谢 . 89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世界无论在社会、 经济抑或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第三产业为重的新的社会经 济结构;以技术阶层为主要力量的新的社会职业分布;人文及艺术领域中不断涌现出来 的各种新的思潮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我们已然从“工业时代

14、”逐步迈入到了“后工 业时代” 。在面对这一新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新发展与新变革之时, “广义建筑学”较早地 对其做出了回应无论是面向生态环保、建筑节能抑或是人居环境、城市设计等等各 方面的无数研究与探讨都体现着建筑学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 建 筑学研究已经渐渐地跨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空间的范畴,而成为了集自然环境、科学 技术、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多层次多方面信息于一身的综合载体。 工业建筑作为建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纵观其近两个多世纪的演变历史不难看出, 它每一次的长足发展与进步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变革与新的社会现象的产 生与发展。在当今这后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中,许多工业

15、生产的模式正普遍地发生着或急 或缓的变化,生产技术与手段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再加之世界范围内人本主义思想、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其他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兴起与传播, 无不深刻地推动着工业建筑 设计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工业的进步,工业的进步促成工业建筑设计思想向前不断迈进, 而工业建筑及其设计思想的迈进反过来又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 而推动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前。这所有的一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完整 链条,无论哪一个环节的滞后,无疑都会对全局产生负面的影响。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对工业建筑设计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 我 国的工业建筑长久以来

16、在设计理论和技术实践等诸多方面已然渐渐地落后于时代的脚 步,不能够完全地满足新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显然存在着较大 的差距, 特别是在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石油化学工业领域之中, 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在当前全球所处的后工业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 不断调整与优化以及涉外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开展, 我国的石油化学工业建筑设 第一章 绪论 2 计思想和理论正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新挑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本文意在通过对后工业时代人类世界的各种变革及其对工业建筑发展产生的影响, 以及石油化工建筑的基本特征与我国石油化工建筑

17、的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问题的深入 探讨,得出我国石油化工建筑在面对后工业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的设计新策略,并对 其进行总体的归纳与总结,使其尽可能地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1.2.2 研究的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对后工业时代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的探究与总结, 来更新完善 我国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且在今后相关的设计实践中起到一定的指导 作用,并希望能够以此来提升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为我国石油化学工业 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也希望本文的成果对除石油化工建筑以外的其 他工业类型的建筑设计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1.3 研究对象及其范围

18、“工业建筑” 一般意义上指的是供人民群众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相关建筑物和 (或) 构筑物。工业建筑是建筑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建筑设计与诸如民用建 筑在内的其他类型的建筑设计一样, 都是在满足人的使用要求的基础之上塑造建筑空间 与形象。 虽然工业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都具有广泛的共同性质, 但因为需要为相关的工业生 产服务,使得其在设计要求与设计过程等方面与一般的民用建筑大相径庭。首先,除了 一般意义上的“厂房”建筑以外,工业建筑设计的内容与范围还包括了大量的露天生产 设备及其相关的构筑物;其次,工业建筑因为受到相关工艺生产流程与要求的制约比较 大,在建筑的体型与尺度、空间的布置与塑造等

19、等很多方面其设计的随意性与丰富性均 比较小。因此,单纯地将民用建筑中惯常使用的设计手法与思想加诸于工业建筑设计之 中,而不考虑其应该满足的各种特殊要求,毫无疑问将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比如 因为建筑体型过于复杂而影响生产装置的布置与使用, 或是空间的流通性过强导致其密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封性受到影响从而使得生产过程中对清洁度、 噪声控制以及节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得不到 满足等等。总而言之,即便两者在设计思想与理念等方面有很多的共同点,工业建筑设 计与民用建筑设计在设计手法与思路上并不完全相同。 另一方面,工业行业的多样性也造就了工业建筑类型的多样性。工业建筑按生产类 型基本上可分为诸如动力厂

20、建筑、矿业建筑、冶金及金属加工厂建筑、机械仪器制造厂 建筑、交通工具制造厂建筑、化学工业建筑、轻工业建筑、建筑材料厂建筑、制冷厂建 筑、电影制片厂建筑等等多种建筑门类。其中,作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主要设计对 象厂房建筑,如果按照其基本的使用功能进行分类的话则有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 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存用房屋、运输用房屋以及其他用途房屋等几种类别;而如果 按照层数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话则有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以及混合层次厂房等 几种类别;另外,按相关的工艺生产状况进行分类则有诸如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 恒温恒湿车间、洁净车间以及其他各种特殊生产情况的车间比如:有较强爆炸可能 性的生产车间

21、,有大量腐蚀作用发生的生产车间,有需要防震、防噪声、防电磁波干扰 等特殊要求的生产车间等等。并且,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物外,工业建筑的设计范畴 还包括烟囱、水塔、滑道、料斗、桥梁、涵洞、隧道、管线等各种不同功能的构筑物。 由此可见,工业建筑的设计内容十分丰富,且各具特点。 其中,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化学工业领域内的工业建筑,它可以简称为石油 化工建筑。为了能够将眼界放宽,全面地审视问题,以更好地开展研究,本文将“石油 化工建筑”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如下的调整和界定: 在本研究中所提到的石油化学工业建筑, 并非传统工业建筑设计与研究中所针对的 单体生产厂房, 而是包含着与石油化工企业的

22、生产与管理相关的所有类型的建筑物和构 筑物,这其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厂房的同时,也包括诸如生产管理建筑(如中心控 制室与办公楼) 、依附于生产区域的企业员工生活建筑(如厂区内的职工倒班宿舍、食 堂以及厂区周边的生活区及其它基础设施) 、与石油化工生产相关的厂区内的各种构筑 物与标识(如生产装置基础、输油管架、厂区宣传栏及各种标志设施等)以及以上所有 相关建(构)筑物所组成的建筑群本身(一般意义上讲就是石油化工厂) 。 由于石油化工业生产的特殊性,中、小型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因为其生产装置少、 内部功能布局相对简单并且与其配套的公共工程建筑与相关生活设施规模也较小, 故而 第一章 绪论 4 其建

23、筑设计相较于大型综合化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来说更为灵活。 所以对大型石油化工 生产企业建筑设计的研究基本上能够同时应对并满足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各种生产要 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型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另外,由于我国的很多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成立年代较早,其生产厂区在今日已渐渐 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需要进行进一步建设,故而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各石油化工 企业建设之中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属于改建、扩建或异地迁建项目。所以本文的研究除了 主要针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新建项目的同时,也对其他改建、扩建或异地迁建项目中存 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与此同时,本文对于石油化工建筑

24、的研究是深入与综合性的这包含厂区的选 址、总体布局规划、环境与景观的营造、主要建筑物设计、以及各种构筑物与标识系统 的设置等等诸多方面。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 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 方面: (1) 解读后工业时代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及其对工业建筑发展 所产生的影响。 (2) 摸索在后工业时代背景影响下工业建筑设计的普遍发展趋势。 (3) 归纳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本身的特点对石油化工建筑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以及 石油化工建筑的主要设计特点与要求。 (4) 探寻我国石油化工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现状

25、与存在的问题。 (5) 分析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总体的发展对石油化工建筑设计的影响。 (6) 总结并提出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我国石油化工建筑的设计策略。 1.4.2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项: (1) 文献研究法:文献资料是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的重要来源,从文献中可以获得 大量而丰富的理论信息、历史信息、数据信息等重要的研究资源。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各种具体的研究对象详细地分类并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 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进一步归纳与总结。 (3)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分别结合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城市规划学 以及石油化工学等多学科进行综

26、合的分析与研究。 第一章 绪论 6 1.4.3 研究框架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后工业时代 2.1.1 后工业时代概念的理论背景 2.1.1.1 后工业社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后工业”这个术语是上世纪初期诞生的,它是一系列研究和论述的产物。 1914 年,英国建筑师亚瑟约瑟夫潘迪(Arthur Joseph Penty,18751937)与斯 里兰卡哲学家阿南达肯蒂什库马拉斯瓦美(Ananda Kentish Coomaraswamy, 18771947) 合作编辑了一本论文集:后工业主义论文集(Essays on Post-Industrialism) 。

27、而在这本著作中,潘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建筑,工业产品所表现出的不适用性; 与此同时,他也否定了由此产生新型建筑的可能性1。 1922 年,Penty 在他所撰写的后工业主义 (Post-Industrialism)这本书的序言中 将 Coomaraswamy 所提出的“后工业”这个词汇解释为: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它 都昭示着在工业主义崩溃后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形势, 所以它可以被用来概括那些认为工 业主义已然宣告结束的各种论断2” 。 Penty 所提出的这个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反对工 业社会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和由此应运而生的劳动分工,而他所主张的理想生产方式是 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这明显

28、与工业社会是相背离的。 上世纪 50 至 70 年代, “后工业”这一术语重新浮出水面。它被用来描绘当时技术 的进步给那个时期的社会所带来各种发展和变化。 并且它所代表的和它的创造者所 持有的本意完全相反并不是工业社会的完结,抑或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回归,而是工 业社会的一种延续。其中,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赖讷(Alain Touraine,1925)在他 于 1969 年发表的著作 明天的社会史: 程序化社会中的阶级、 冲突和文化 (Tomorrows Social History: Classes, Conflicts and Culture in the Programmed Society)

29、 中所阐释的那样: “一种新型的社会正慢慢浮出水面,为了凸显其与此前的工业社会的不同,我们可以将 其称之为后工业社会 ”3。也正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他是“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 1 英玛格丽特A罗斯. 后现代与后工业. 张月译.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26 2 同上: 28 3 同上: 33-34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8 的缔造者。 1973 年,美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在其著作 后工业时代来临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

30、ing)中十分详细地论述了后工业社会的相关概念。遵照他的观点,根据生产力 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三个类型阶段:其一是所谓的“前工业社会” , 其主要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以消耗天然资源的经济部门例如农牧业、渔业和 采矿业等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而紧随其后的是“工业社会” ,比起前工业社会, 其主要特征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而农牧业与手工业生产均被机器化大生产所取代, 其主要经济部门是制造业也就是第二产业;排在最后的就是“后工业社会” ,它是 工业社会发展变化来得产物。根据 Bell 的阐释,所谓的“后工业社会” ,其概念应该是 一种广泛的概括,并且主要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1:

31、(1) “社会经济将经历一个大转变:由以生产产品为主转向以提供服务为主。 ” (2) “知识将会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 ” (3) “创新将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 中将越发展有重要的地位。 ” (5) “行为和信息科学技术将会不断地发展并占有主导地位。 ” Bell 的这一套后工业社会的理论,是以当时美国社会的发展经验作为蓝本,并接受 了许多西方其他社会学家的思想的启示,从而研究得出的。自 1959 年概念首次提出, 至最后系统地出版论著,前后一共经历了 14 年的时光。这一理论的提出受到了西方国 家的普遍关注

32、,并对其后的许多社会学家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1.2 其他相关社会学理论背景 后工业社会理论属于西方现代未来主义,主要致力于研究社会的发展、预测未来的 趋势,并且其对未来抱持着比较积极的态度。同样背景下,美国作家艾尔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1928)的著名理论“第三次浪潮”以及另一位美国作家约翰奈斯比 特(John Naisbitt,1929)的“信息社会”理论都是与其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1 美丹尼尔贝尔.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高镭译. 北京: 商务出版社, 1984: 20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图图 2.2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框架下人

33、类文明进程的坐标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框架下人类文明进程的坐标 资料来源: 何传启, 张凤. 2001. 知识创新. 北京: 经济管 理出版社 其中,Toffler 在其著作第三 次浪潮 (The Third Wave)中首次 阐释了他的同名理论。在这一理论 中他描述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并以“浪潮”的概念比之。每一次 “浪潮”也就是某一种社会形 态的涌现都会将先前的社会形 式及其文化推到一边。第一次“浪 潮”在耕作革命发生后到来,使之 前的“狩猎采集”文化被替代。 第二次“浪潮”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到来的。核能、工厂式的教育体系以及企业是其重 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次“浪潮”是一种已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

34、的传统工业社会的社会新 形态。托夫勒在书中用了大量的文字来阐述它,比如:这个社会将会呈现出多重生活方 式或者称之为亚文化;信息将成为主要的资源,并同时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等等。 另外,Naisbitt 在其著作中将人类社会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 会以及信息社会。 他指出, 在信息社会里之中, 社会经济将会向着全球化与市场化发展, 个人的社会价值将得到提升, “选择 情报”将会替代“提供情报”成为 工作的重点。 依照当时西方社会学家的观 点,我国社会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 家一样,并不属于后工业社会的范 畴,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 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后工业对我国 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5、日益凸 显。面对上述情况,中国科学研究 院何传启研究员于1998年发表了一 篇题名为“知识经济与第二次现代 图图 2.1 “三次浪潮”示意图“三次浪潮”示意图 资料来源:自绘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10 图图 2.3 本文研究概念的替换本文研究概念的替换 资料来源:自绘 化”的文章,并于 1999 年出版了相关的著作,其中就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在 这一理论之中,他将人类社会依顺序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时代,分别是“工具时代、农业 时代、工业时代以及知识时代1” 。而这其中,所谓的“第二次现代化”就是指由工业时 代向知识时代的转折。他的理论虽然沿用了“现代化”这一术语,但所谓的“第二次现 代

36、化” 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完全否定。 ” 这套理论的提出正从一个侧面 体现了我国学者对当前时代变化的关注和思考。 2.1.2 后工业时代概念的界定及其研究范围 本文是以“后工业时代”作为写作背景,而 并非简单地以“后工业社会”为背景,这主要是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的:一来是 Bell 的所谓 “后工业社会”这一理论其影响可谓十分广泛, 这就导致人们容易对“后工业社会”这一词汇具 体指代的是后工业社会理论还是后工业社会本身 产生混乱。 二来是所谓后工业社会这一社会形态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存在的发 展程度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在某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之间其发展程度也大有不同。 在“

37、世界价值观念调查” (World Values Surveys)这一项目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进行 的调查中显示:有些如非洲尼日利亚等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才刚刚开始步入现代化:有 些如我国等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进行现代化建设; 有些如我们的近邻韩国等的较发达 的国家,处在比较接近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进行转变的转折点;有些如英国、德国和 美国等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而有些如瑞 典、挪威、丹麦、芬兰等的北欧国家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处在后工业社会2。 虽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其发展进程也并不一致,但这并不能成为支持 “欠发达国家的社会之中并不存在后工业社会

38、因素”这一论断的证据,并且,所谓的后 工业社会也并非对工业社会完全地摒弃与排斥。 所以如果本文的研究范围只仅仅局限于 “后工业社会”的话,将会使得课题的研究范围过分缩小,从而缺乏完整性,并且也会 使得深深处在这时代变革中的我国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1 何传启.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从人类文明与世界现代化角度看科技革命N. 新华月报, 2011 (11) 2 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的现状与前景R. 北京: 科技日报社, 2002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时代”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的:以经济、政治、文化 等状况作为参考依据而划分出来的某个历史时期。 那么由此本文在研究的过

39、程之中将把 “后工业时代”定义为人类世界在上世纪中后期所发生的新科技革命之后,其十分典型 的“工业社会”这一社会模式开始发生变化的历史时期。而所谓的“后工业时代”这一 术语也就包含了对这一历史时期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 各种深刻变革的一个泛指。 其中本文着重借用了 Bell 所提出来的“后工业”这一经典术语,是因为其在相关的 社会理论群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与其所起到的深刻影响, 不过本文也并非完全地仰仗 并局限于他的相关论著,像是诸如“第三次浪潮” 、 “信息社会”以及“第二次现代化” 等诸多相关理论,都是我们所谓的“后工业时代”这一理论体系与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

40、一。 2.1.3 后工业时代背景的研究意义 “人类聚居学”理论创始人、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onstantinos Apostolou Doxiadis,19141975)在演变中的建筑 (Architecture in transition,1963)中曾经指 出建筑无时无刻不追寻着其所处的时代的发展趋势, 其所发生的主动的抑或是被动 的变化与发展也是受着时代力量的推动,而并非是建筑学自身的某种偶然的选择。时代 的进步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并进一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与演变,一个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最终都会深刻地浸染并渗

41、透到建筑学的各个领域与环节之中去。因此,建筑无论是 工业建筑抑或民用建筑,无论是石化领域的抑或是其他工业领域的工业建筑,都无法离 开时代的背景独自孤立地演化与发展。 对我国而言,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可并不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社会就完全进入到了后 工业社会。 虽然说我国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发达地区比如港澳台地区以及某些处于东 南沿海的发达大城市, 其社会现状中有很多后工业的要素以及发展趋势已然慢慢显现出 来了,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处在典型的“工业文明”这一阶段, “现代化”这条道路还很漫长,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工业社会这一发展现状与 后工业这一时代背景并存的这一社会现实。 第二

42、章 相关理论研究 12 图图 2.4 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生生产产的两大的两大 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组成部分示意示意 资料来源:自绘 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一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与文化的交 流日益频繁,其联系也愈发紧密。我们不可能在这么一个整体环境发展趋向于后工业的 时代背景之下选择埋头一步一步地从工业社会慢慢地向后工业社会发展,而必须施行 “内转外接”的政策,协调并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均衡发展,着力加速我们的工业 现代化发展速度,从而尽早地步入后工业社会。因此,后工业时代既是当前石油化工建 筑设计所面对的具体时代环境,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以此为研究背景,才可 以

43、更好把握未来发展方向,顺应时代转变的趋势。 2.2 石油化工建筑 2.2.1 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及其生产特点 石油化学工业可以被简称为石油化工或者石 化,其主要指的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其 他生产原料还有诸如油页岩甚至是煤炭等) ,生产石 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种加工工业。其中石油 产品又被称之为“油品” ,这其中主要包括了各种各 样的燃料油(比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 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等多种 产品。而生产上述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一般被称为 石油炼制,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炼油。而以上述炼油的过程之中所提供的原料油进行 进一步的化学加工所获得的就是石油化工产品,

44、这其中主要包含了诸如乙烯、丙烯、丁 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以及由上述各种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出 来的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等等产品。 石油化工业可以说是一门基础型的产业,它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 为我们的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多种工农业生产 领域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配套的服务,毫无疑问,它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 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1。 1 摘自百度百科“石油化学工业”条目. http:/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石油化工业与其他工

45、业行业相比,其生产过程具有如下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 生产过程极具危险性 石油化工业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业,一旦发生诸如火灾、爆炸等生产事故, 往往都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或企业财产损失。 其生产过程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物料危险。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 料危险性十分巨大,火灾、爆炸等事故的 发生几率非常高。 (2) 工艺危险。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及其 生产技术可谓非常复杂,并且其运行条件 与很多其他工业行业相比更为苛刻,所以 非常容易出现突发的灾难性事故。 (3) 介质危险。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介质普遍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并且 其化学性质及反应变化比较

46、快,很难预防。 所以,这就对于我们在石油化工建筑设计之中,对于防火、防腐特别是建筑抗爆设 计的要求非常高。 2. 生产连续性较强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时间角度。 石油化工业生产装置在生产的过程之中,无法随意地暂停,某个生产装置往往只有 在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时才会短暂停止。 所以石油化工生产企业一般会长周期的连续倒 班作业,并无节假日的概念抑或是昼夜之分。 (2) 空间角度。 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其生产工序相对较多。与此 同时,随着现今社会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品种与数量的需求逐渐增大,为提高产品的加 工深度并综合利用手头的资源,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47、在今天,很多石油化工企业 都慢慢地向着大型综合化的联合企业这一发展方向迈进。 而这也就使石油化工企业内部 各个工厂之间、各个生产装置之间管道互通,原料与产品互为所用,从而使得整个生产 图图 2.5 石油化学工业生产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危险性示意危险性示意 资料来源:自绘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14 企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内部相互之间紧密依存的整体。这样一来,如果厂内某个装置 发生故障,那么整个厂区的生产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3. 员工户外生产操作较多 这主要是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企业譬如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等相比,石 化生产企业其主要的生产装置均处于露天状态,所以在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操作岗位

48、在 户外的人员数量,以及企业员工身处室外的平均时间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比较多。 2.2.2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石油化工建筑的影响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的炼油厂由苏格兰化学家杰姆斯 杨 (James Young) 于 1851 年建立,地点位于英国苏格兰的巴斯盖特市(Bathgate) 。起初,由于社会对于石油精炼 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需求,炼油厂的规模非常之小,其科研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直到 波兰人依格纳茨武卡谢维奇(Ignacy ukasiewicz)发明的现代煤油灯开始风靡世界, 其燃料也就是一般所指的照明煤油的社会需求量递增, 才使得炼油厂的数量及规模 得以不断地增加和扩大。 19 世

49、纪, 石油化工业发展极为缓慢, 基本上只生产照明煤油。 而在石油炼制过程中, 那些具有较高挥发性的产物例如汽油等则完全没有市场, 一般会被作为废物排 放到就近的河流中。直到 20 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后来各种使用内燃机的交通 工具的风行,致使汽油及柴油的需求量大增,这才使得石油化工业从此稳步崛起。世界 各地的炼油厂不断增多,并且其装置与建筑越发规模化与复杂化。 如今,随着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产品种类与质量的不断增多与提高,生 产废弃物的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生产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 化工建筑在类型、规模、布局方式以及单体的设计理念等方面无不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与 进步。 2.2.3 石油化工建筑基本类型 石油化工行业的建筑物其具体类型比较复杂,多数为各种辅助生产用建筑及构筑 物,与各自相配套的生产装置分布在同一区域,数量众多。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可以将 所有类型的建筑物,按照其在整个工厂区域内所处的具体位置,简单地归纳为“厂区建 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