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581691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DF 页数:92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研究.pdf(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致城市弱势群体的居住问题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原有旧居住区与新建社区之间的矛盾 激化;大规模,快速化的城市社区建设,打破了原有的城市肌理等问题日益明显。以上 几种居住问题,在其空间上表现为居住空间的隔离与分化等诸多方面。因此,文章从大 城市社区中的居住空间组织为出发点,从混合居住方面,对我国社区的发展进行讨论。 本文着重从城市规划学及城市社会学领域,通过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分析,探索 适用于我国大城市的混合式社区空间组织形式。 论文首先对城市规划学发展过程中混合式社区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并对社会学中 混合式社区及混合居住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不管是就城市规划学 还是城市社会学来说

2、,混合式社区在城市居住空间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的 可操作性,有利于解决城市居住空间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次论文通过对我国各个 阶层人群比例划分,各阶层人群居住的需求与选址以及各阶层人群聚合力等分析,对我 国混合式社区中人群构成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几种可 行的混合式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即街区单元式,低收入散点式和产居复合式,并对其进 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针对我国大城市中由居住空间隔离引起的社区问题,提出相应 的混合式社区建设建议,并提出了我国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的空间规划策略。 城市居住空间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载体,其空间结构特征受到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政 治、经

3、济、文化因素影响。通过对空间的改造可以影响到对社会的改造,为此,以不同 收入阶层混合为目的的混合式社区实践具有突出的意义。近年来,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 实践来看,虽然混合居住模式及混合式社区的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对于社会和 谐发展而言,其作用仍较为突出。当然,城市居住空间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新 观念,新问题,新实践和新事物层出不穷。同时,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与城市政治,经 济,社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具体的城市居住空问组织形式,还需要在城市各个方 面发展变化中不断进行实践调整,才更有利于城市居住空间以及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山东建筑人学硕j 论文 关键词:混合式社区,混合居住,空间

4、组织形式 n i nB i g a n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o f 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sa ni m p o r t a n tc a r r i e ro fh u m a nl i v i n g S i n c e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t h e21s tc e n t u r y , w i t ht h ec o n t i n u o u s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r a t e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5、ni nC h i n a ,t h e a m o u n to fu r b a nc o m m u n i t yb u i l d i n gas u b s t a n t i a li n c r e a s e T h eh o u s i n gp r o b l e mc a nn o tb e f o l l o w e db yas e r i e so fu r b a nl i v i n g :c o m m u n i t yr e s o u r c ea l l o c a t i o ni su n b a l a n c e d ,l e a d i n

6、 gt o t h ec i t y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s h o u l dg u a r a n t e e ;t h e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o r i g i n a lo l dr e s i d e n t i a la n dn e wc o m m u n i t y ;l a r g e - s c a l e ,T h ef a s to fs o c i a lu r b a nz o n e

7、s , b r e a k i n gt h ee x i s t i n gu r b a nf a b r i ch a sb e c o m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e v i d e n t S e v e r a lm o r et o l i v ei n i s o l a t i o n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m a n yo t h e ra s p e c t so fl i V i n gs p a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s p a c e T h e r e f o

8、r e ,t h el i v i n gs p a c ef r o mt h eb i gc i t yc o m m u n i t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sas t a r t i n gp o i n tf r o m t h em i x e d p o p u l a t i o n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f c o m m u n i t yd i s c u s s i o n s T h i s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u r b a np l a n n i

9、 n ga n dt h ef i e l do fu r b a ns o c i o l o g y , a n a l y s i sb y 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i no r d e rt os u m m a r i z et h es p a t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t h ef o r mo fa 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yf o rC h i n a Sb i gc i t i e s F i r s t l y , t h et h e

10、 o r yo ft h e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yi nt h eu r b a np l a n n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s u m m a r i z e d ,a n d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i e sa n dm i x e dl i v ei nt h es o c i o l o g y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 e x t r a c t i o ns t u d i e s T h a t , r e g a r d l

11、 e s so fi ti su r b a np l a n n i n g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 s o c i o l o g y , 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i e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l i v i n gs p a c ew i t ha c e r t a i nd e g r e e o fo p e r a b i l i t ya n da d v a n t a g e s ,t os o l v et h eu r b a

12、 nl i v i n gs p a c ep r o b l e m s P a p e ra n dt h e n d i v i d e db y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t h ev a r i o u ss e g m e n t so ft h ep o p u l a t i o ni nC h i n a ,t h en e e d so f v a r i o u ss e g m e n t so ft h ep o p u l a t i o nl i v i n ga n dl o c a t i o na sw e l la st h ec

13、 o h e s i o no ft h ev a r i o u s I I I l o w i n c o m es c a r e rH a b i t a tc o m p o u n d A n da n a l y z e da n de v a l u a t e d I s o l a t i o nc a u s e db y v a r i o u sp r o b l e m si nt h ec o m m u n i t ya tt h ee n do ft h ea r t i c l e ,f r o mt h el i v i n gs p a c ef o r

14、t h el a r g e c i t i e so fo u rc o u n t r y , p u tf o r w a r dt h ea p p r o p r i a t em i xo f c o m m u n i t yb u i l d i n gp r o p o s a l s O n t h eb a s i so ft h ea n a l y s i so nC h i n a Sh y b r i dc o m m u n i t yo fp r a c t i c e ,t h es p a t i a lp l a n n i n gs t r a t e

15、 g y f o ra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yo fl a r g ec i t i e si nC h i n a U r b a nl i v i n gs p a c ea sac a r d e ro fh u m a nl i v i n gb yt h e i r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so fp o l i t i c a l , e c o n o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f a c t o r su n i q u et oh u m a ns o c i e t y T h et r

16、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s o c i e t yt h r o u g h 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s p a c eC a na f f e c tt h i s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yw i t ham i xo fd i f f e r e n ti n c o m e g r o u p s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 p r a c t i c ew i t hm o r ep r o m i n e n t T h ev i e wf r o mam

17、 i x e dc o m m u n i t yo f p r a c t i c ei nr e c e n ty e a r san u m b e ro fc o u n t r i e s ,r e g i o n s ,a l t h o u g h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i x e d s e t t l e m e n tp a t t e r n sa n d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i e sa l es t i l ls o m ep r o b l e m sa n dl i m i t a t i o

18、n s ,b u tf o r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e t y , i t sr o l ei ss t i l lm o r ep r o m i n e n t O fc o l r s e ,t h eu r b a n l i f i n gs p a c ei nas t a t eo f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 ,n e wc o n c e p t s ,n e wp r o b l e m s ,n e wp r a c t i c

19、 e s , a n da ne n d l e s ss t r e a mo fn e wt h i n g s T h es a m et i m e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u r b a n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i c ,a n d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o ft h eu r b a nl i v i n gs p a c e ,t h e r e f o r e ,t h ep r a & i c e t oa d j

20、 u s tt h es p e c i f i cw h a tk i n do fu r b a nl i v i n gs p a c ef o r m so f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s on e e dt o c h a n g e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i t y , w h i c hi sc o n d u c i v et ou r b a nl i v i n gs p a c e ,a sw e l la s s o c i a lh a r m o n ya n ds u s t a

21、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m i x e dc o m m u n i t i y , m i x e dh o u s i n g ,s p a t i a lf o r mo fo r g a n i z a t i o n 1 V 10 1 研究背景:1 10 1 1 国外的经验与教训1 1 1 2 我国日益明显的居住隔离现象2 1 1 3 远离市中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3 10 2 相关概念界定4 1 2 1 社区的界定4 1 2 2 混合居住模式4 1 2 3 混合式社区S 1 2 4 混合居住的可行性界定S 1

22、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6 1 3 1 研究方法6 1 3 2 研究思路6 1 3 3 研究对象:7 1 3 4 论文框架:8 1 3 5 论文创新点品o ooo ooooooololoooooooo oo 0 0 9 第2 章混合式社区相关理论综述 2o l 城市规划理论中混合式社区的研究1 0 20 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与盖迪斯的综合规划观1 0 2 1 2 现代建筑运动和雅典宪章。1 1 20 1 3 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1 1 2 0 1 4 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1 2 20 1 5 新城市主义1 3 2 1 6 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1 5 2 2 社会学理论中混合式社区的研

23、究1 5 V U 东建筑大学硕上论文 2 2 1 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层次和个人层次1 5 2 2 2 社区层次一一政治经济方面一1 7 2 2 3 其他社会学的研究1 8 2 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1 9 2 4 小结。2 0 第3 章各阶层人群的现状与混合式社区总体布局 3 1 各阶层人群的划分2 2 3 2 各阶层人群居住的需求与选址对比2 4 3 3 对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需求的特殊性分析2 s 3 3 1 我国关于中低收入人群的界定。2 s 3 3 2 中低收入人群的职业构成2 5 3 3 3 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需求分析2 5 3 4 各阶层人群混合意向与聚合力分析j 2 7 3 4 1

24、 各阶层收入差异方面2 7 3 4 2 各阶层文化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方面2 8 3 4 3 社会学方面的质疑。2 8 3 5 混合式社区总体布局的要求2 9 3 5 1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混合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 9 3 5 2 城市产业与混合式社区的关系2 9 3 5 3 因地制宜地选址是混合式社区成败的关键。3 0 3 6 ,J 、结3 0 第4 章混合式社区内部的组织形式 4 1 街区单元式居住街区的混合3 1 4 1 1 居住小区与居住街区3 1 4 1 2 街区单元式的基本布局形3 2 4 1 3 分类混居与各个阶层比例划分3 4 4 1 4 街区单元式的规模3 7 4 1

25、5 街区单元的封闭与开放形式。3 9 V l 4 0 4 1 4 1 4 3 4 2 3 低收入散点邻里的规模”4 3 4 2 4 散点邻里的封闭与开放形式4 6 4 2 5 低收入散点式布局中需解决的问题4 6 4 - 3 产居复合式混合用地下的阶层融合4 7 4 3 1 产居复合模式的发展及其种类“4 7 4 3 2 混合用地下人群阶层的主要特点“4 7 4 3 3 产居复合式的基本布局形式及规模”4 7 4 3 4 开放与封闭形式及交通的塑造_ 5 0 4 3 5 产居复合在混合社区建立上的优势5 1 4 4 其他混合式社区的内部组织形式5 2 4 4 1 蜂巢式”5 2 4 4 2 马

26、赛克镶嵌式5 5 4 5 对混合式社区内部组织形式的分析与评价:5 5 4 5 1 评价对比对象的选择k 5 5 4 5 2 评价对比对象的初步分析:5 5 4 5 2 1 社区空间规划角度5 5 4 5 3 评价因子的建立6 0 4 5 4 针对我国人口阶层的适应性分析6 2 4 6 ,J 、结”6 3 第5 章针对我国大城市混合居住社区建设中的应用 5 1 我国大城市界定的相关问题6 4 5 1 1 关于文中我国大城市范围的界定一6 4 5 1 2 大城市相对与中小城市在混合居住方面的特殊性”6 4 5 。2 我国大城市中一些初步的探索性混居实践6 5 V l I 山东建筑人学硕士论文 5

27、 2 1 政府主导型混合式社区的建设一6 5 S 2 2 开发商对混合居住的探索一一万科的多元化居住实践6 5 5 3 我国大城市混合式社区的空间规划策略6 8 5 3 1 针对不同形式社区的混合居住要求一6 8 5 3 2 针对不同地区的人群阶层特点7 1 5 3 3 针对各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7 4 S 4 小结。7 7 第6 章结论与展望 6 1 结论与建议7 9 6 2 混合式社区多元化空间布局的展望8 0 6 3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8 0 参考文献8 1 后记8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8 3 V l 山东建筑人学硕L 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1 1 国

28、外的经验与教训 1 1 1 。1 美国公共住房计划的失败 为了改善因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而引起的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恶化的问题,美国 政府一直推行政府公共房屋计划。通过政府津贴扶助以及部分社会福利资金的资助建设 了一批以低收入居民为主的公共住房。此类公共住房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功地解决了低收 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但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政府公共住房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公共住房社区内低收入阶层居民不断聚集,并形成了恶性的自我贫困循环;同时,大量 向贫困者提供福利房屋给政府经济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政府财政的压力,公共住 房不得不选址在开发成本较低的地区,该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城市基础

29、设施与公共 服务设施条件也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区贫困化。因此,公共住房政策实施的 一个后果是,反而促使了低收入人群过度聚集,加剧低收入阶层居住隔离的趋势。低收 入及贫困家庭的过度集中,不仅在空间上带来了拥挤,社区环境恶化等方面问题,同时 也存在着严重依赖政府福利、犯罪率高、就业率低下等社会问题。例如,在芝加哥的卡 利尼格林( C a b r i n iG r e e n ) 住区,该住区拥有1 2 5 1 个住户。1 9 9 6 年仅7 的住户有工作, 9 0 依靠公共援助,平均年收入为6 0 0 0 美元。住区内犯罪猖獗,该住区的一个公园被戏 称为“杀人场地”。由于投资的回报率较低,

30、这种地区无法吸引提高该地区活力及就业机 会的投资,往往被城市的主流经济文化生活所遗弃。 1 9 5 4 年日裔美籍建筑师雅马萨奇( M i n o r u Y a m a z a k i ) 受美国圣路易市的委托,设计 了一系列的低收入住宅,他采用了典型的现代主义手法,否定装饰,以混凝土、钢材、 玻璃等工业材料为中心,建筑群落工整有致。但是完工以后,低收入的穷人不愿迁入, 因为他们感到像住进了监狱一样。从1 9 5 0 年代到1 9 7 0 年代,这批建筑物的入住率还不 到三分之一,市政府难以维持,终于在1 9 7 2 年7 月1 5 日决定将这批大楼炸毁以腾出地 方兴建新的建筑。 1 1 1

31、 2 居住分异导致社会问题的集聚出现 居住空间的分异使得低收入居民相互聚集,并相互之间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这些不 山东建筑大学硕r 上论文 利影向极易引发一系列的犯罪,失业等社会问题。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出现的难以 根治的“贫民窟”现象,就是在居住不断分割过程中形成的,一旦问题严重到产生大面 积的“贫民窟”,整个社会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法国在2 0 0 5 年和2 0 0 6 年爆发了两 次社会大骚乱,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反思两次骚乱,社会学家认为,除了移民 族群融入水平不够,法国大城市及其郊区布局不合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富人 区”与“廉租区”泾渭分明,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再

32、如美国,1 9 6 4 年7 月1 8 日,纽 约哈莱姆黑人聚居区最先发生暴动,随后1 9 6 5 年8 月1 1 1 6 日加州洛杉矶市瓦茨区发 生震撼全国的骚乱。这此骚乱共造成3 4 人死亡,1 0 0 0 多人受伤,估计损失为4 0 0 0 万美 元。 1 1 2 我国日益明显的居住隔离现象 1 1 2 1 土地及住房制度加重居住隔离现象 多样化的分配制度使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商品房制 度的实施和深化。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居住分异逐渐显现,并有 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的十几年时间是我国居住空间结构变化最为激 烈的一个时期

33、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等特点使土地成为特殊 的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在级差地租的作用下使城市内部的土地进行功能置换,商业用地 逐渐替代居住用地进入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的居住用地面积减少。但容积率逐渐提 高而地价相对低廉,设施相对完备的近郊区成为居住用地的首选。因此在城市近郊区出 现了环境优雅,设施完备的大片的商品住宅区。 其次,取消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历史中划时代的 一个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摆脱了单位制的束缚,拥有了自由的空间和资源。 由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收入等方面的不同带来的城市居民阶层的多样化

34、直接导致 了对住房需求的多样化。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完善,近十年来我国 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开发的商品房不仅数量增多,而且类型档次繁多。而正是房地产 商品的多样化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和极化。 总体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布逐渐呈现出以收人高低为依据的空间分异,可以分为: 以高档住宅为主的城市中心区、以中档住宅为主的近郊区或沿城市干道的边缘地区;以 2 I 尹 一 i , 一 t f - 低档住宅为主的城市远郊区或城市改造中难度大的城中村;以别墅区为主的交通条件好、 环境好的远郊地段。 1 1 2 2 居住空间组织模式加剧了低收入阶层过度聚居 我国当代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原型

35、来自邻里单位模式。从原苏联的居住街坊模 式到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居住区建设 在规模和层次上都出现了问题: 住区规模方面,中国城市住宅区的用地规模通常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 规划图中路网结构划定的,城市路网的问距限定了住宅区的用地边界。现代城市路网间 距一般在4 0 0 m 。由此形成城市住宅区用地单元规模一般为十几公顷。这种以交通干道划 定居住区范围是依据邻里单位模式理论。但从居住者对所居住环境的控制能力和认知能 力看,这个规模是偏大的。同时,过大的规模加剧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影响城市交 通的合理发展,浪费城市土地资源,降低人们交往的机率。

36、住区层次方面,居住空间已经形成了“小区一组团一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 过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一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 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 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 能。小区内呈现等级化的组织结构而伴随住宅商品化过程的深入。这一规模层次组织模 式已不适应现阶段的需求,加剧了各阶层过度聚居的问题。 1 1 3 远离市中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城市的新拓展区( 郊区) 成为居住隔离最显著的地带,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一 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居住隔离的产生。美国在1

37、 9 3 0 年代的公共住房计划中,由于将住房 优先提供给最贫困的人,直接导致了穷困阶层聚集的贫民窟的形成。 而然,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实施中,政府从土地效益角度,将保障性住房的选 址定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地价相对低廉的地区。北京市住房建设规划( 2 0 0 6 2 0 1 0 ) 一文中规定:“中心城集中建设用地布局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布局主要选择中 心城中心地区以外区域。”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低收入聚集问题已经显现,如北京天通苑、 回龙观等超大型居住区是经济适用房聚集区,仅天通苑居住区占地面积就达到8 平方公 里,总建筑面积8 0 0 万平方米,如果包括小区范围内的其他一些项目,超过

38、千万平方米。 3 山东建筑大学硕I j 论文 天通苑小区正在逐渐形成一个近3 0 万人口、名副其实的超大居住社区,已经是一个小城 市的规模。由于这里远离市中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落后于城区,就业机会也非常少。 作为低收入者聚集区,外来投资者对在这些地段投资也兴趣不大,结果使得这一带成为 一个庞大的贫困带。 1 2 相关概念界定 1 2 1 社区的界定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 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 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 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

39、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于1 9 7 4 年对社区( c o m m u n i t y ) 定义: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 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 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 融入更大的社区。 由此可见社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社区中的人们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居 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社区是一个 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 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

40、中心;每一社区都有自己 的组织和制度;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 1 2 2 混合居住模式 作为一种相对于“同质聚居模式”的聚居形式混合居住模式,即不同收入阶层、 不同职业、文化背景的居民,以自己的实际购买力为前提,共同居住在不同价位梯度的 居住型房地产产品的混合功能区内,和谐相处、优势互补共同生活生存的一种居住模式。 这种居住模式的本质是社会和谐,社会和经济平衡发展在居住上的体现各阶层混合 居住是混合居住模式的最大特点。由于其居民的多样化造成居住行为模式的多样化,从 而影响了居住的空间组织模式。同时,适宜的居住空间组织模式则可以满足混合居住社 区各阶层居民的居住行为,并促进他们

41、相互融合。 4 - 、 飞 一, l I 任 产 ,I 伶 功能的 不同功 能的用地在社区混合;( 2 ) 社会阶层的混合,即不同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生活方式 等居民的混合,以利于创造和谐的城市社区;( 3 ) 建筑样式的混合,有利于形成多样化 的景观和特定的地域文化。 本文对混合式社区的讨论主要针对第二种,即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混合的混合式社区 布局形式进行探讨。 综合国内外对混合居住社区理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应用于社区层面的实践经验,本 文将此处所探讨的“城市混合式社区”定义为:在城市范围内,由不同阶层( 此处的阶 层除社会学上所指的农民、个体工商业者、教师等外,还包括不同收入水平、教育水平、

42、 种族信仰等各类具有社会差异的人群) 的居民以一定密度和方式融合所构成的相对完整 的地理空间单元与社会管辖单元。 1 2 4 混合居住的可行性界定 国内学者田野等人通过对重庆回龙混合式社区的调研,运用社会资本和社会距离的 方法,在社会交往,社会资本,和情感隔离方面对混合式社区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得出混合式社区在社会经济方面等的可行性。国外学者在混合式社区社会层面进行深入 研究,证明了混合式社区在社会、文化等方面可行性。 文本对混合式社区的可行性进行了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 ) 社区资本的整体 提升:由于低收入阶层可以为高收入阶层提供社区保安,小时工,家政保姆等服务,解 决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工作。因此,低收入阶层居民在混合式社区获得的社会资本要高 于同质的低收入住区。( 2 ) 阶层之间交往的增加:一般来说收入相近的阶层更容易互相 交往,阶层差距较大的阶层间极少具有交际活动。但是在混合式社区中,由于低收入阶 层与高收入阶层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