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3320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1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5745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标准 NY T 310-1996.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N Y/ T 3 1 0 一 1 9 9 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a t i o n a l t y p e d i v i s i o n a n d i mp r o v e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me d i u m- l o w y i e l d f i e l d 1 9 9 6 门 2 一 2 3 发布 1 9 9 7 一 0 6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 布 NY / T 3 1 0 一 1 9 9 6 前言 本标准 将全国耕地的中低产田划分

2、为八个类型, 以N Y / T 3 0 9 -1 9 9 6 全国耕地类型区、 耕地地力 等级划分 中的七个类型区为地域单元, 根据七个类型区中土壤类型的不同特点, 确定每个类型区中的 主要中低产田类型及土壤障碍程度的等级指标。 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由全国各地参照执行, 各地还可 以根据本标准编制适宜本地区更详细的技术标准。 本标准中的八个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不能改变, 每个类 型区中的中低产田类型和障碍程度等级可以根据本地特点增减。 本标准由农业部全国土壤肥料总站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农业部全国土壤肥料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蓉芳、 曹富友、 彭世琪、 崔勇、 高祥照。 中 华 人 民

3、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 Y/ T 3 1 0 一 1 9 9 6 Na t i o n a l t y p e d i v i s i o n a n d i mp r o v e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me d i u m- l o w y i e l d f i e l d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八个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依据和障碍程度。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中低产田类型、 障碍程度和改良技术。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 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4、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NY / T 3 0 9 -1 9 9 6 全国耕地类型区、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 中低产田 m e d i u m - l o w y i e l d f ie ld 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土壤障碍因素, 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 3 . 2 中低产田 类型 l a n d t y p e o f m e d i u m - l o w y i e l d f i e l d 根据土壤主导障碍因素及改良主攻方向把全国耕地土壤归并为八个中低产田类型, 分布在全国七 个耕地类型

5、区( 耕地类型区的划分见N Y / T 3 0 9 -1 9 9 6 中4 . 1 4 . 7 ) , 3 . 3 中低产田改良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m e d i u m - l o w y i e l d f i e i d 通过工程、 生物、 农艺、 化学等综合措施, 消除或减轻中低产田土壤限制农业产量提高的各种障碍的 因素, 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的措施。 中低产田类型划分 4 . 1 干旱浦溉型 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合理, 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 以及由于地形、 土壤原因造成的保水蓄 水能力缺陷等原因, 在作物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正常水分需要, 同时又 具备

6、水资源开发条件, 可以通过发 展灌溉加以改造的耕地。 指北方可以发展为 水浇地的旱地, 南方 可以 开发水源, 提高水源保证率, 增强抗 旱能力的稻田和早地。 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干旱缺水, 以及与其相关的水资源开发潜力、 开发工程量及现 有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等。 4 . 2 演涝潜育型 由 于季节性洪水泛滥及局部地形低洼, 排水不良, 以 及土质 粘重, 耕作制度不当引起滞水潜育 现象, 需加以改造的水害 性稻田。 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潜育化、 渍涝程度和积水, 以 及与其相关的包括中 地 形小地形部位、 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 9 9 6 一 1 2 一 2 3 批准 1

7、9 9 7 一 0 6 一 0 1实施 I N Y / T 3 1 0 一 1 9 9 6 4 . 3 盐碱耕地型 由于耕地可溶性盐含量和碱化度超过限量, 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多种盐碱化耕地。 其主导障碍因素 为土壤盐渍化, 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条件、 地下水临界深度、 含盐量、 碱化度、 p H等。 4 . 4 坡地梯改型 通过修筑梯田梯埂等田间水保工程加以改良治理的坡耕地。其他不宜或不需修筑梯田、 梯埂, 只须 通过耕作与生物措施治理或退耕还林还牧的缓坡、 陡坡耕地, 列入瘩薄培肥型与农业结构调整范围。坡 地梯改型的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侵蚀, 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 地面坡度、 土体厚度、 土体构

8、型与物质组 成、 耕作熟化层厚度等。 4 . 5 渍涝排水型 河湖水库沿岸、 堤坝水渠外侧、 天然汇水盆地等, 因局部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造成常年或季节性渍 涝的早耕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渍涝, 与其相关的地形条件、 地面积水、 地下水深度、 土体构型、 质 地、 排水系统的渲泄能力等。 4 . 6 沙化耕地型 西北部内陆沙漠, 北方长城沿线干旱、 半干旱地区, 黄淮海平原黄河故道、 老黄泛区沙化耕地( 不包 括局部小面积质地过沙的耕地) 。 其主导障碍因素为风蚀沙化, 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起伏、 水资源开发潜 力、 植被覆盖率、 土体构型、 引水放淤与引水灌溉条件等。 4 . 7 障碍层

9、次型 土壤剖面构型上有严重缺陷的耕地, 如土体过薄、 剖面 1 m左右内有沙漏、 砾石、 粘盘、 铁子、 铁盘、 沙姜等障碍层次。障碍程度包括障碍层物质组成、 厚度、 出现部位等。 4 . 8 府薄培肥型 受气候、 地形等难以改变的大环境( 干旱、 无水源、 高寒) 影响, 以及距离居民点远, 施肥不足, 土壤结 构不良, 养分含量低, 产量低于当地高产农田, 当前又无见效快、 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治本性措施( 如发展 灌溉) , 只能通过长期培肥加以逐步改良的耕地。如山地丘陵雨养型梯田、 坡耕地和黄土高原, 很多产量 中等黄 土型旱耕地 。 中低产田障碍程度和改良技术规范 5 . 1 东北黑土型

10、耕地类型区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为渍涝排水型与障碍层次型。 5 . 1 门渍涝排水型障碍程度指标( 见表 1 ) 表 1 渍涝排水型障碍程度指标 ; 百一 #a tlr之义 九十 地 形 部 位河漫滩, 低阶地岗间洼地, 低阶地, 河漫滩, 碟形洼地 地 形 坡 度 1 5 1 5 耕 层 厚 度c m 1 5 1 0 潜育层部位( 深度) . c m 2 4 1 7 N Y / T 3 1 0 一 1 9 9 6 表 1 ( 完) 盂 遭 二 义、 九十 现有排涝工程指标 骨干工程( 干、 支渠) 田间工程( 斗、 农集) 低于二十年一遇 低于五年一遇 低于十年一遇 低于三至五年一遇 排 水 效

11、果连续降雨 3 0 mm, 2 -3 d不能排除连续降雨3 0 mm, 3 - . 5 d不能排除 产量水平, k g / h . 1 5 0 0 3 0 0 0G 1 5 0 0 1 ) 在一年内出现季节性过湿, 需要有一定田间排灌工程和设施才能保证正常农业生产。 2 ) 土澳水分常年处于不协调的过湿状况( 秋涝) , 需要进行根本性治理, 包括江河治理与修建骨干工程才能维 持正常农业生产. 5 . 1 . 2 渍涝排水型改良技术规范( 见表z ) 表 2 溃涝排水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 改良指标 骨干工程( 干、 支沟)三十年一遇( 潜育层部位大于 3 0 c m, 地下水位大于2 m)

12、 田间排水工程( 斗、 农沟)五年一遇( 土壤水分正常一 日暴雨1 0 0 mm, 2 -3 d排除) 改 作 稻 田灌溉定额 6 7 5 0 “ 9 0 0 0 m / h .,土地平整为0 . 0 6 7 - 0 . 1 3 h . 格田 林带植被建设( 农田林网)占地面积 5 %-1 0 % 耕 作 培 肥 加深耕层, c m3 - 5 ( 耕层厚度大于2 5 ) 浅 翻 深 松三至五年一次, 深 3 0 -4 5 c m 秸 秆 还 田二年还田一次, 连续3 - 5年, 还田2 -3次 增 施 有 机 肥 每年 2 2 5 0 0 k g / h m , 连续三年 校 正 施 肥 每公

13、顷磷肥 6 0 0 k g ( P , O , 1 0 2 k g ) , 连续三年 5 . 1 . 3 障碍层次型障碍程度指标( 见表 3 ) 表 3 障碍层次型障碍程度指标 79 91 i l九十 地形部位岗平地, 漫岗缓坡地漫岗缓坡地, 岗顶岗坡地低丘缓坡地, 岗顶岗坡地 地 面 坡 度 2 “ - 6 “4 - 7 -4 -1 0 * 剖面构型低位障碍, 中腐殖质层中位障碍, 薄、 中腐殖质层高位障碍, 薄腐殖质层 NY/ T 310 一 1996 表 3 ( 完 ) _, u 吐 头 j 九十 腐殖质厚度. c m 2 5 3 0 -5 0 c m . 3 0 c o以下出现 障 碍

14、 层 ( 白浆、 钙积、 枯化) 2 2 2 5 4 0.2 5 c m以下出现 障 碍 层 ( 白浆、 钙积、 粘化) 3 4 4 土壤 侵 蚀一级( 轻度) 或二级( 中度)二 级大 于 二 级 农田防护林网三级( 占地面积大于1 0 %)四级( 占地面积大于5 %) 小 于 四 级 产量水平, k g / h m 3 0 0 04 5 0 01 5 0 03 0 00 表 5 干旱淹溉型障碍程度指标 门乙。, 5型乐 扁 之 义 五 六七八九 地形部位 倾斜平原上部, 山前冲、 洪积扇前 缘. 冲积平原低平地, 湖滨盆谷地 湖滨盆谷平原, 河 谷平 原低洼 地 河谷 盆地平原 的低洼地.

15、 故河 道 河谷平原, 碟形 封闭洼地, 故河 道 地面坡度1 / 2 0 0 01 / 7 0 0 01 / 5 0 0 0 - - 1 / 7 0 0 0 n / 5 0 0 0 - 1 / 1 0 0 0 a1 / 7 0 0 0 - - 1 / 1 2 0 0 ( 剖 面 构 型 1 m以内无障碍 层 次 0 . 5 1m 内有 夹 沙、 夹 砾、 砂 姜 0 . 5m 内有夹 沙、 夹砾、 砂 姜 层, 程度较轻 0 . 5m 内有夹 沙、 夹砾、 砂 姜 层, 程度较重 通体过沙或 表 层过沙含砾石 耕层厚度, c m 1 5 1 2 地下水位, m 高地 3 -5 , 低 地 2

16、 - 3 高地 3 5 , 低地 1 . 5 - 3 高地3 一5 , 低 地 1 一 3 高地3 -5 , 低地 1 -25 高地 3 - 5 , 低地。 . 5 -1 灌溉条件 北部, , 保斑 3 4次/ 年, 南部, , 租1 一2次/ 年 北 部, , 灌 2 3次/ 年. 南部即 基 本 无 灌 溉 基 本 无 灌 溉无 灌 溉 产量水平, k g / h m 7 5 0 0 . 9 0 0 06 0 0 0 - - 7 5 0 04 5 0 0 - 6 0 0 03 0 0 0 - 4 5 0 0 G 3 0 0 0 1 )山东、 河北、 河南、 北京、 天津等省、 市的平原地区

17、. 年降雨量 5 0 0 - - 8 0 0 mm, 2 )苏北、 皖北平原地区, 年降雨盘 8 0 0 -1 0 0 0 mm. 5 . 2 . 2 干旱灌溉型改良技术规范( 见表 6 ) 表 6 干旱灌溉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骨千工程( 干、 支渠)十年一遇, 干早年份, 保灌五次以上 田间灌溉工程( 斗、 农渠) 五年一遇, 千早年份, 一年二熟, 保溜五次以上, 毛灌定额 4 5 0 0 - - 7 5 0 0 m / h m 井 灌 工 程 用水保证率9 0 % 井 集 结 合 用水保证率9 0 % 平整土地与条田建设达到适应各类湘概需要 林带植被建设( 乔灌合计)占地面

18、积3 0 %-1 2 % N Y / T 3 1 0 二1 9 9 6 表 6 ( 完) 改良措施 改良指标 耕 作 培 肥 加深耕层, c m耕层厚度大于1 5 , 机耕面积大于6 0 % 秸 秆 还 田 小麦留高茬,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连续三年 增施有机肥 每年4 5 0 0 0 k g / h . , 以上, 连续三年 校 正 施 肥 磷肥4 5 0 k g / h m ( P , O , 7 6 . 5 k g ) , 连续三年 全年无裸露时间( 含免耕与秸秆 覆 盖 ) 8 0 % 5 . 2 . 3渍涝( 含盐碱) 排水型障碍程度指标( 见表 7 ) 表 7 渍涝( 含盐碱) 排

19、水型障碍程度指标 , 。 怡级 j3F H 一之 达 六七八九 地 形 部 位平 原 浅 洼 地河 谷 平 原 低 洼 地盆 地 平 原 低 洼 地碟形封闭洼地 地 面 坡 降1 / 2 0 0 0 - 1 / 7 0 0 0 1 / 5 0 0 0 - 1 / 7 0 0 0 1 / 5 0 0 0 - 1 / 1 0 0 0 0 1 / 7 0 0 0 - - 1 / 1 2 0 0 0 剖 面 构 型均质或有夹砂、 夹粘、 夹砾等 耕层厚度, c m 1 5 1 2 耕 层 质 地 粘壤土至粘土, 粘壤 土 为 主 粘壤土至粘土砂质壤土或粘土 砂 质 壤 土 或 粘 土 地 下 水 位

20、. m1 . 5一 3 1 31 - 2 . 50 . 5 1 . 5 排 水 条 件 有 一定人工天然排 水 系 统 排水系统不完善排 水 不 畅排 水 不 畅 耕 层 含 盐 量 0 . 1 %-0 . 2 %( 抓化物为主) 0 . 1 %“0 . 3 %( 硫酸盐为主) 0 . 2 % 一 0 . 4 % ( 抓化物为主) 0 . 3 % - 0 . 6 % ( 硫酸盐为主) 0 . 4 % - 0 . 6 % ( 抓化物为主) 0 . 6 % 一 I . O % ( 硫酸盐为主) 缺 苗 率2 0 % - 3 0 Y ,3 0 %- - 5 0 % 5 0 % 产量水平, k g /

21、 h m= 6 0 0 0 7 5 004 5 0 0 - 6 0 0 03 0 0 0 - 4 5 0 0 9 0 % 不 占 秆还 田小麦留高茬,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连续三年 增施有机肥 每年 2 2 5 0 0 - - 4 6 0 0 0 k g / h . , 连续五年 校正 施 肥 每公顷磷肥6 0 0 k g ( P , O, 1 0 2 k g ) , 钾肥 9 0 k g ( K , O 4 8 k g ) 连续三年 5 . 3 北方山地丘陵棕壤、 褐土( 含黄棕壤、 黄褐土) 耕地类型区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为干旱灌溉型、 障碍层 次( 含培肥) 型、 坡地梯改型。 5 . 3

22、. 1 干旱灌溉型障碍程度指标( 见表 1 1 ) 表 n干旱灌溉型障碍程度指标 福 俞 d T 之鞋 六七 地 形 部 位山前洪积平原冲、 洪积扇 地面平整程度 土地平整, 坡度小于5 。 水 资 源 丰 缺 程 度 地 下 水 :霆 葬 覆 喜 馨 积 地 面 水 极丰富, 、 丰富1 1 极 丰 富 , , 、 丰 富 , 中等, , 、 贫乏毛 , 中等, , 、 贫乏山 在地下水贫乏时. 地面水可保灌 地 下 水 位 . m 3 - 5 3 -5 . 高地5 现有灌溉水平 保灌次数( 次/ 年) 为何不能达到保灌 小麦二次, 玉米一次 因调蓄工程或田间工程不配套 小麦一次, 秋粮无灌

23、溉 因调蓄工程或田间工程不配套, 地块 破碎, 坡度过大 土 层 厚 度 , c m 5 0 耕 层 厚 度 , 。 。 2 0 1 5 耕 层 质 地枯 土砂质壤土至粘土 障 碍 层 次 出 现 部 位无 ( 1 m 以 下 )5 0 c m以下 产量水平, k g / h m 6 0 0 0 - - - 7 5 0 04 5 0 0 - 6 0 0 0 1 )大于5 0 0 0 t / d 2 ) 1 0 0 0 - 5 0 0 0 t / d , 3 ) 1 0 0 - - - 1 0 0 0 t / d 4 ) 1 0 - 1 0 0 t / d 5 ) 1 3 . 3 - - 1 6

24、 . 7 h m ( 2 0 0 - 2 5 0亩 ) 。 6 ) 1 0 . 1 3 . 3 h . ( 1 5 0 -2 0 0亩) 。 7 ) 6 . 7 - - 1 0 h m (10 0 -1 5 0亩) 。 8 )小于6 . 7 h m ( 1 0 0亩) 。 N Y/ T 3 1 0 一1 9 9 6 5 . 3 . 2干旱灌溉型改良 技术规范( 见 表1 2 ) 表 1 2 千早灌溉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灌溉工程 骨干引水工程及提水设施( 动力) 达到十年一遇, 田间工程达到五年 一遇, 北部” 保灌 4 次, 南部2) 保灌2 - 3次, 毛灌溉定额 2 5 0

25、- 3 0 0 m 以 上 平整土地 达到不同海溉方式( 井、 渠、 喷、 滴) 的要求 加深耕层加深3 -5 c m( 耕层厚度大于 2 0 c m) 耕作培肥 增施有机肥每年3 0 0 0 -4 5 0 0 k g / h .1 , 连续 3 -5年 桔 秆 还 田 缺徽料地区 3 0 %-5 0 %( 桔秆A或面积) , 不缺a料地区大于5 0 % ( 秸秆量或面积) , 连续 3 - 5年 种植绿肥北部 3 0 写. 南部 2 0 %, 连续三年 校 正 施 肥 每 公顷碑肥6 0 0 k g ( P i O , 1 0 2 k g ) , 连续三年 林带植被建设( 乔浪果合计)北部v

26、 占地面积 1 0 %, 南部。 占地面积 5 o ” 秦岭淮河以北的棕城、 褐土区, 主要包括辽宁、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北部的山地丘陵, 年降Xt 6 0 0 - 8 5 0 mm . 2 ) 秦岭淮河以南的黄褐土、 黄徐集地区, 主要包括河南南部、 江苏、 安徽、 湖北省内的山地丘胶, 年降雨里8 0 0 - 1 0 0 0 mm . 5 . 3 . 3 障 碍 层 次( 含 培 肥) 型 障 碍 程 度 指 标( 见 表1 3 ) 表 1 3 障碍层次( 含培肥) 型障碍程度指标 #94选 七/ l九 坡度 3 0 5 0 1 0 * 障碍层1) 部位, c m 5 0以下3

27、0 - 5 03 0以 上 拱层厚度. c m 1 3 - 1 5 耕层质地 砂质壤土至砂质粘土, 砂质 粘土为主 砂土至粘土, 粘土为主 畏蚀程度中度侵蚀重度怪蚀 排水条件 有一定排除上浸( 包浆) 水 能力, 但不能彻底排除 无排除上浸( 包浆) 水田间工程 产f水平. k g / h m 45 0 0 - 60 0 03 0 0 0- 4 5 0 0G 3 0 0 0 1 )障碍层为粘盘、 钙积、 枯重等发育层次. N Y / T 3 1 0 一1 9 9 6 5 . 3 . 4 障碍层次( 含培肥) 型改良技术规范( 见表 1 4 ) 表 1 4 障碍层次( 含培肥) 型改良技术规范

28、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平整土地田面坡度 5 01 0 0 2 5 0 土层厚度, c m 3 0 耕层厚度, c m 1 5 耕层质地砂土至粘土 现有梯田水平 有一定的梯田工程, 但未达到水平梯 田标准 未修梯田 水土流失中度侵蚀重度侵蚀 产量水平, k g / h . 3 0 0 0 - 4 5 0 0 G 3 00 0 NY/ T 310 一 19 96 5 . 3 . 6坡地梯改型改良 技术规范( 见表1 6 ) 表 1 6 坡地梯改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 改良指标 梯 田工 程 增加梯 田土层及耕作 熟化层厚度 坡度, ( 0 ) 机耕条件 梯田面宽, m梯田距( 高) . m 梯田埂占

29、地, % 5 - 1 0 1 0 1 5 1 5 大型拖拉机 中型拖拉机 畜力或小型拖拉机 1 5 1 0 G 5 1 - 1 . 5 1 . 5 - 2 ) 2 2 - 5 5 - 8 8 1 1 a )高标准: 土层厚度大于 1 0 0 c m, 耕作熟化层厚度大于 2 5 c m, b )一般标准: 土层厚度大于8 0 c m, 拚作熟化层厚度大于2 0 c m, c )低标准: 土层厚度大于5 0 - , 耕作熟化层厚度大于 1 5 c m 耕 作 培 肥 增施有机肥每年 3 0 0 0 0 - 4 5 0 0 0 k g ,/b . , 连续 3 5年 桔秆还田 缺姗料地区 3 0

30、%-5 0 % ( 秸秆量或面积) , 不缺燃料地区大于 5 0 %( 枯秆量或面积) , 连续 3 -5 年 种植绿肥北部“ 3 0 %, 南部“ 2 0 %, 连续三年 校 正 施 肥 每公顷磷肥 9 0 0 k g ( P , O, 1 5 3 k g ) , 钾肥 9 0 k g ( K,0 4 8 k g ) , 连续三年 林带植被建设( 乔灌果 合计) 北部1) 占地面积1 5 写, 南部引占地面积5 % 1 )秦岭淮河以北的棕坡、 褐土区, 主要包括辽宁、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北部的山地丘陵, 年降雨量 6 0 0 - 8 5 0 mm. 2 )秦岭淮河以南的黄褐土、 黄

31、棕壤地区, 主要包括河南南部、 江苏、 安徽、 湖北省内的山地丘陵, 年降雨量 8 0 0 - 1 0 0 0 mm , 54 黄土高原黄土型耕地类型区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为坡地梯改型和瘩薄培肥型。 5 . 4 . , 坡地梯改型障碍程度指标( 见表 1 7 ) 表 1 7 坡地梯改型障碍程度指标 盂#5途久 九 十 地 形 部 位构谷、 梁. 如、 坡 地 面 坡 度 5 0 - 1 5 01 5 0 - z 5 0 注溉条件无灌溉条件 梯田化水平新修梯田或坡耕地坡耕地 土城侵蚀中度至强度极 强 度 熟化层厚度, c m 0 - z 0 耕层厚度, c m 0 1 5 耕层质地 砂质城土、 壤土

32、、 粘壤土 熟制 一年一熟 产量水平, k g / h . 1 5 0 0 - 3 0 0 0 1 50 - 1 5 耕层质地粉砂质坡土、 坡土、 粘城土 耕 层 理 化 性 状 有 机 质 , % 0 . 5 1 . 5 2 0 % 剖 面 构 型 均 质 或 夹 砂 、 夹 砾 熟化层厚度, c m 3 0 耕层厚度 c m 1 61 52 0 耕 层 质 地壤质土为主砂质壤土或沙土 产量水平. k g / h m 3 00 0 - 4 5 0 0 4 0 1 0 0 5 0 - - 1 0 03 0 - 1 0 0 耕层厚度. c m2 0 , 少数 1 5 2 0 1 5 , 少数 1

33、 0 - 1 5 1 0 , 少 数 8 - 1 0 8 耕 层 质 地粘壤土至粘土 砂质坡土至粘土 产量水平, k g / h m 6 0 0 0 - 7 5 0 04 5 0 0 - 6 0 0 03 0 0 0 - 4 5 0 0 1 0 * 剖面构型A - B ,C. A- B - CA - C, A - B - C A - C 土体厚度, c m6 0 - 1 0 04 0 - 6 0 3 0 - 4 0 , 也有大于 4 0 拼层厚度, c m1 8 - 2 21 5 2 21 5 2 0 耕层质地粘壤土至壤质粘土 砂质坡土至坡质粘土. 少数 含 石 砾 以砂质坡土为主, 还有砂质

34、 粘坡土和砂土, 部分含砾石 2 % -4 0 % 水 土 流 失中度侵蚀重度侵蚀 抗 早 能 力无灌溉可抗伏旱1 0d以上无润溉可抗伏早 7d以上 无灌溉可抗伏旱3 -7 d 产量水平, k g / h m7 5 0 09 0 0 0 6 0 0 07 5 0 0 1 5 . 土体厚度, c m 1 0 0 5 0 - 1 0 0 3 0 - 5 0 耕层厚度, c m 1 9 1 7 1 4 耕层质地坡 质 粘 土粘 城 土 至 城 质 粘 土 粘壤土至坡质粘土 水土流失状况中度侵蚀重 度 侵 蚀 产量水平, k g / h m 6 00 0 7 5 0 04 5 0 0 - -6 0 0

35、 0 1 5 有配套坡水工程 1 0 - 1 5 5 - 1 0 ( 5 1 1 . 5 1 . 5 - 2 ) 2 增加土体厚度( 含爆破工程)达 到 5 0 1 0 0 c m 以 上 林带植被建设( 乔灌草篱带)占地面积5 %以上 耕 作培 肥 加 深 耕 层 3 5 c m, 耕层厚度 1 5 2 0 c m以上 增加复种间套半季或增加一季 秸 秆还 田 一年两熟制中, 一季秸秆还田, 连续三年 增施有机肥 4 5 0 0 0 k g / h m . 连续3 -5 年 校 正 施 肥 每公顷 碑肥1 2 0 0 k g ( P ,O , 2 0 4 k g ) , 钾肥1 8 0 k

36、g ( K , O 9 3 k g ) , 连续 三 年 种 植 绿 肥三年轮作制中, 种l 3 季绿肥或豆科作物 5 . 7 . 5 红、 黄壤旱耕地瘾薄培肥型障碍程度指标( 见表 3 4 ) 表 3 4 红、 黄壤旱耕地痔薄培肥型障碍程度指标 , 、 资“ - H 一 一 六七 八 九 土 体 厚 度 , c m 1 0 0 5 。 一1 0 0 , 坡麓大于 1 0 0 3 0 -1 0 0 . 坡麓大于 1 0 0 3 0 .1 0 0 , 少数大于 1 0 0 剖面构型与障碍层次 A - B - C型, 部分有上 轻下重 ( 质地) 托水 托肥层, 障碍层 ( 铁 锰 结 核)出 现

37、 在 5 0 c m以下 A - B - C型为主, 铁锰 结核等障碍层次出 现在 4 0 c m以下, 质 地 适 中 偏 粘 人一 C型为主, 少数A - B - C型, 2 0 c m 内无 铁锰结核、 砾石等障 碍 层 A - C型 为主, 2 0 c m 以内可能出现铁子、 砾石等障碍层次 水 土 流 失 水土流失每年每公 顷 1 5 3 0 m , 少数 4 5 - 6 0 m 水土流失每年每公 顷 4 5 一9 0 m , 少数 1 2 0 - 1 3 5 m 水土流失每年每公 顷 7 5 - 1 2 0 m . 重者 1 5 0 - 1 6 5 m 水土流失每年每公 顷 1 0

38、 5 - 1 5 0 m重 者 1 9 5 - 2 2 5 m 水利条件 有较好发展灌溉的 地形土壤条件 有发展灌溉的地形 土 壤 条 件 发展灌溉 的地形土 坡条件较差 发展灌溉的地形土 坡条件极差 N Y/ T 3 1 0 一1 9 9 6 表 3 4 ( 完) #0 六七A九 耕层厚度, c m2 0 , 少数 1 5 2 0 1 5 , 少数 1 0 - 1 51 0 , 少数 8 - 1 0 8 耕 层 质 地 粘壤土至粘土 沙质城土至粘土 耕 层 土 坡 理 化 性 状 有 机 质 , % 1 . 4- 3 .41 . 1 - 3 . 01 .0 - 3 . 00 . 6 - 2

39、. 8 全 氮 , % 0 . 0 7 4 0 .1 620 . 0 6 - 0 . 1 4 70 . 0 4 5 0 . 0 9 30 . 0 3 4 0 . 1 5 1 有效磷,P mg / k g 3 - 1 34- 92 1 4 速效钾, K mg / k g 3 37 64 2- 5 66 3 - 1 0 424 - - 8 3 p H( 水漫)5 . 6 - 6 . 6 5 . 1- 6 . 44 . 4- 6. 55 .3 - 6 . 8 交换量,c mo l ( t) / k g 9 . 2 - - 1 0 . 86 . 3 - 6 . 97 . 7 - 1 2 . 63 .

40、0 - 1 3 . 4 产量水平, k g / h . 6 0 0 04 5 0 0 6 0 0 0 3 0 0 0 - 4 5 0 0G 3 0 0 0 5 . 7 . 6 紫色土旱耕地瘩薄培肥型障碍程度指标( 见表3 5 ) 表 3 5 紫色土旱耕地膺薄培肥型障碍程度指标 k or-1 7 四五六七 土体厚度, c m 80 - 1 0 06 0- - 1 0 0 4 0 6 0 3 0 - 4 0 , 也有大于4 0 剖面构型A - B - C b , A- B - CA- B ,C , A - B - CA - C, A - B - C A- C 耕 层 厚 度 , c m1 8 -

41、2 2 , 部分 2 51 8 - 2 2 1 5 - 2 21 5 - 2 0 耕 层 质 地粘坡土至城质粘土 砂 质 坡 土 至 城 质 粘 土 , 少 数 含 石 砾 以砂质坡土为主, 还 有砂质粘城土和砂 土. 部分含砾石 2 % - 4 0 % 水土流失 轻 度 侵 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 抗早能力 无灌溉可抗伏早1 5 d 以 上 无滋概可抗伏早1 0d 以上 无注溉可抗伏早 7d 以 上 无灌溉可抗伏早 3 - 7 d x Y / T 3 1 0 一1 9 9 6 表 3 5 ( 完) 。 、 4 “ Yfi-之 四五六七 耕 层 土 壤 理 化 性 状 有 机 质 , %1 . 1

42、 - 2 . 0 0 . 8 - 1 . 60 . 6- 2 . 7 0 . 4 - 2 . 4 全氮 I 厂 0 . 0 7 00 . 1 5 00 . 0 6 0 - 0 . 1 3 00 . 0 5- 0 . 1 70 . 0 4 - 0 . 1 2 碱解氮. m g / k g 5 0 - 8 03 37 73 6 - 1 3 72 411 1 有效磷, Png / k g 5 - 1 21 - 1 21 - 1 11 - 1 1 速效钾, K m g / k g 70 - 1 5 0 5 3 - 1 4 62 7 - 1 8 3 2 0 - - 1 4 4 p H 7 . 0 - 8

43、. 17 . 0 - 8 . 45. 0- 7 . 45 . 0- 8 .5 交换量,c mo l ( + ) / k g 1 6- 3 01 3 - 3 01 0 - 2 31 0- 2 5 产 量水平, k g / h m 9 0 0 07 5 0 0 - 9 0 0 06 0 0 0 - 7 5 0 0 1 0 0 5 。 一1 0 0 , 少部分可大于 1 0 0 3 0 - 5 0 剖 面构 型 A- B - C A- B - B c 或A- B ,C型A - C型或A- R型 耕层厚度, C tt 2 01 5 - 2 01 0 1 5 耕 层 质 地壤土和粘壤土壤质粘土或粘质壤土

44、粘壤土至壤质粘土 抗 旱 能 力无灌溉可抗旱 1 0 - - 1 5 d无灌溉可抗旱 7 - 1 0 d无灌溉可抗早5 - 7 d 耕 层 土 壤 理 化 性 状 有 机 质 , %2 . 5 - 3 . 8 2 . 2 - 3 . 81 . 5 - 3 . 71 . 0 - 3 . 4 全 氮 。 鱿0 . 1 3 - 0 . 2 1 0 . 1 2 - 0 . 2 10 . 0 7 - 0 . 2 00 . 0 7 - 0 . 2 1 碱解氮, mg / k g 1 0 0 - 1 2 089 - 1 1 37 8 - 1 4 9 6 7 - 1 6 0 有效 磷, P m g 厂 k g

45、 3 - 83 - 6 3 2 03 -1 0 速效钾, K m g / k g 1 3 0 - -1 6 01 2 7 - 1 5 66 0 - - 1 6 6 5 9- 1 75 p H( 水浸)7 . 0 - 7 . 8 7 . 0 .8 . 0 . 少数 6 . 5 -8 . 0 6 . 7 - 8 . 26 . 5 - 8 . 5 交换量,c mo l ( 十 ) / k g 2 0 . 0 - 3 5 . 01 7 . 0 - 3 2 . 0 1 5 . 5 - 2 2 . 61 2 . 0 - 4 3 . 3 产量水平 k g / h - 7 5 0 06 0 0 0 7 5 0

46、 04 5 0 0 6 0 0 0 4 5 0 0 2 2 x Y / T 3 1 0 一 1 9 9 6 5 . 7 . 8膺薄培肥型改良技术规范( 见表 3 7 ) 表 3 7 痔薄培肥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 改良指标 增加土体厚度( 含爆破工程、 聚土改土) 达 到 5 0 - -1 0 0 c m 平整土地畦面平整, 保水保肥 林带植被建设( 乔灌草篱带)占地面积5 %以上 耕 作 培 肥 加深耕层( 含等高垄作、 分带轮作)3 -5 c m( 耕层厚度大于 2 0 c m) 增加复种间套半季或一季 秸 秆 还 田一年两熟制中一季桔秆还田, 连续三年 增施有机肥4 5 0 0 0 k g / h m0 , 连续 3 - 5 年 校 正 施 肥 每公顷碑肥 9 0 0 1 2 0 0 k g ( P 2 0, 1 5 3 2 0 4 k g ) , 钾肥 9 0 1 8 0 k g ( K, 0 4 8 - 9 7 . 5 k g ) , 连续三年 种植绿肥 三年轮作制中, 种 1 一3 季绿肥或豆科作物 早地改水田开发水利, 保证毛灌定额7 5 0 0 - - 9 0 0 0 ml / h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