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暑一、教材分析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 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此后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因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 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 秋”之说。教材借助“放河灯起源”,引出了处暑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 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是为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 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 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
2、有个 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由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呼之欲出。与下文“祭祖” “出游” “开渔”习俗前后相接、相得益彰。北国之秋是郁达夫散文中的名篇, 行文用语凝练,以点带面,仅选取了点缀北国之秋的几处小景,却将故乡之秋的声、 色、形描绘得真切自然,韵味盎然。美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境、脉络铺就了一曲 旋律优美的秋之歌。“农谚”“诗词”中则将处暑之物候、处暑之农事、处暑之意 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习作渗透抓住对象特点练描写的写作技巧,以此让孩子更好地 感受节气,走进生活。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处暑的由来,知道处暑“三候”。2. 收集有关处暑的诗句、谚语、各地习俗,明白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
3、活中积累的经验,激发学生传承民俗文化的信念。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处暑这个节日习俗所包含的文化含义。三、教学重难点1. 了解处暑的相关农谚、诗歌、习俗。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四、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处暑”的习俗、农谚、古诗词、饮食等信息,阅读有关文章,了解 处暑的知识五、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 了解节气歌: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节气歌,你还记得吗?一起来背 一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24节气,你还记得它们分别是什么吗?立春,雨水,惊蛰,立夏,小满,芒种
4、春分,夏至,清明,谷雨;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寒露,霜降;小寒,大寒。(二)节气分类1.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分类?谁愿意来给它们分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2. 知晓各节气:节气歌里告诉我们的表示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量: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 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2何为“处暑”(1)关注“处暑”读音(“处”表示“终止、结束”时读第三声,如“处理”、“处决”)(2)关注“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字面感受小暑、大暑
5、小寒、大寒 这几个节气的气温变化,进而猜测“处暑”处于哪一种状态。(预设:由热转凉)(小暑、大暑、处暑一一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 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 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3)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走进“处暑”1.处暑的含义(1)出示二十四节气图处暑为阳历八月中旬,这个“处”是“止”的意思,这样一来,你觉得“处暑” 是什么意思呢?(2)是的,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了。所以诗经中也提 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个七月便是农历七月,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阳气 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
6、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这就是中秋了。2. 处暑三候(1)每个节气都有它的物候特征,处暑也不例外,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2)解释物候 一候鹰乃祭鸟: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冷酷地搏 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二候天地始肃:后五日“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 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三候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类,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 成熟曰“登”。(如:五谷丰登)因此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秋雨寒凉,禾谷满仓,秋高气爽,人间雷降。3. 处暑景致(1)秋云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秋光轻浅,秋云委婉。(2)秋水王勃有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秋声欧阳修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 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 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 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 以肃杀而为心。如此美妙的节气,诗人们也都忍不住想吟诵一番了,关于处暑的古诗有很多,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