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β、MIL2R、IL10的检测及意义.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70998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β、MIL2R、IL10的检测及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β、MIL2R、IL10的检测及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β、MIL2R、IL10的检测及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β、MIL2R、IL10的检测及意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β、MIL2R、IL10的检测及意义.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 4 2 C h i nJN o s o c o m i o lV 0 1 19N o 72 0 0 9 论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 L 一1 3 、r a i L 一2 R 、I L 一10 的检测及意义 许文龙,张国祥,王红旗 ( 浙江萧山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浙江萧山3 1 1 2 0 1 )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 L - I p 、m I L 一2 R 、I L 一1 0 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五项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 L I A ) 检测6 5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 L 一1 1 3 、m I L - 2 R 、I L 一1 0 的水

2、平;根据血清五项 标志物检测结果,将6 5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H B e A g 阳性组( 3 3 例。经检测H B VD N A 全为阳 性) 、H B e A g 阴性组( 3 2 例,经检测H B VD N A 全为阴性)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 0 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中H B e A g 阳性组、H B e A g 阴性组I L - l B 、I L - 1 0 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1 0 3 拷贝m l 为阳性标准。根据血清五项标 志物检测结果,将6 5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 组,分别为H B e A g 阳性组(

3、3 3 例,经检测H B V D N A 全为阳性) 、H B e A g 阴性组( 3 2 例,经检测 H B VD N A 全为阴性) 。 1 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 ;士s ) 表示,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 0 0 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 B e A g 阳性组、H B e A g 阴性组I L - 1 9 、I L 一1 0 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O 0 5 ) ;H B e A g 阳性组、H B e A g 阴性 组r a i L 一2 R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 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4、 0 0 5 ) 。各组细胞因子 I L 一1 p 、m I L - 2 R 、I L 一1 0 等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 。 表l正常对照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中细胞因子等指标测定结果与统计学分析( 矗s ) 3 讨论 细胞因子 2 4 3 是细胞与细胞间相互沟通的信号 之一,细胞因子之间的彼此诱生、相互协同或拮抗作 用介导并维持着细胞间的协调关系。胸腺C D 4 + T 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只分泌I L 一2 的未致敏细 胞。当特异性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 A P C ) 呈递而被 致敏后,即分化为T h 0 A 和T h 0 B 。T h 0 A 能分泌 I L 一2 和I L 一4 ,而T

5、 h 0 B 则分泌I L - 2 、I L - 4 和I F N 一7 ; 在高水平的I L 一4 作用下,大多数T h O A 和部分 T h 0 B 可分化为T h 2 ;此时,如阻断I L 一4 的作用, T h 0 A 将失去分化为T h 2 的能力,并可表达I F N - y 而分化为T h 0 B ,T h 0 B 则可进一步分化为T h l 。 T h l 细胞主要产生I L - 2 、I F N 一7 、T N F 、I L - 1 2 等主宰 细胞免疫,包括细胞毒T 细胞( C T L ) 的生成、自然杀 伤细胞( N K ) 与巨噬细胞的活化等,促进宿主的抗病 毒免疫。T

6、 h 2 细胞主要产生I L 一4 、I 卜5 、I L 一6 、I L 一1 0 、 I L - 1 3 等主宰体液免疫,该类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致体 液免疫异常。T h l 和T h 2 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相互拮 抗,其动态平衡的破坏将造成免疫应答的异常,同时 制约机体能否有效清除病毒和病毒感染细胞。T h l 和T h 2 细胞失衡在乙型肝炎慢性化发生机制中起重 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实验室主要采用E L I S A 法检测血清 中的细胞因子,其操作过程复杂且受人为影响因素 很大,结果不易判读。本调查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技术( C L I A ) 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 胞因子的水平,

7、避免了E L I S A 法的诸多弊端,检测 过程完全自动化,提高了实验的精密度与准确性,结 果可靠。 本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 L - 1 0 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 L - 1 0 主要由T h 2 类细胞产生,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是抑制和终止炎症反应,阻止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 泌,调节T 细胞、B 细胞、N K 细胞等的分化与增 殖 。这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 h 2 类细胞功能增 强,T h 2 类细胞分泌的I L 一1 0 ( 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 子,C S I F ) 等细胞因子可抑制T h l 类细胞合成I L - 2 等炎症性细胞因子。临床检

8、测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 者血清I L - 2 水平显著下降_ 6 ,表明患者机体的免疫 功能受到抑制,导致一些具有抗病毒免疫效应的淋 巴因子的减少。 r a i L 一2 R c a 是激活T 细胞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 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T 细胞、B 细胞、N K 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能表达m I L - 2 R 。s I L - 2 R 3 。是活 化淋巴细胞m I L - 2 R a 链成分,由细胞膜脱落入血循 环,可作为循环中单核细胞活化的敏感定量指标,也 可反映某些组织或体液活性状态。本研究显示,慢 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m I L - 2 R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 对照组,而且患者血清

9、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一2 受体 ( s I L - 2 R ) 明显升高。s I L 一2 R 在体内具有双向免疫调 节作用,一方面s I L - 2 R 可以中和活化T 淋巴细胞周 围的I L 一2 ,减弱淋巴细胞的自分泌效应,还可作为一 种转运蛋白与I L - 2 结合,将其转运至远离I L 一2 产生 7 4 4 C h i nJN o s o c o m i o lV 0 1 19N o 72 0 0 9 的部位,延长I L 一2 的半衰期,促使这些部位有足够 的活化、增殖的效应细胞。s l L 一2 R 的这一作用,有助 于机体清除病毒、缩短病程、使疾病恢复;而另一方 面,s I L

10、一2 R 是I L 一2 依赖性免疫应答的拮抗蛋白, s l L 一2 R 增高与m l L 一2 R 竞争性结合I L - 2 ,起封闭因 子的作用,抑制m l L 一2 R 表达和减少机体的自分泌 效应,抑制T 细胞克隆扩增,高水平的s l L 一2 R 还可 影响B 细胞功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减低 N K 细胞活性,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使肝炎病毒感染 持续存在,病情反复或加重。 在体内I L l 口与T N F a 均主要来自激活的单核 细胞、巨噬细胞、N K 细胞、B 细胞等,并且相互协调 与促进。共同发挥作用。I L 一1 B 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 作用,并有致热和介导炎症的效能。

11、7 | 。本研究显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 L 一1 B 含量均高于正常对 照组。证明I L 一1 8 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发生发 展的免疫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 中华肝脏病杂志,2 0 0 0 ,8 ( 4 ) :3 2 4 3 2 9 肖玲莉T h l T h 2 免疫应答失衡及其影响因素 J 国际儿科 学杂志,2 0 0 6 3 3 ( 6 ) :3 9 9 - 4 0 2 付春生,查岩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因子变化与T 细胞亚群的 关系 J 医学综述,2 0 0 6 ,1 2 ( 2 ) :8 2 8

12、 4 游晶。庄林,马永良。等慢性乙型肝炎的T h 细胞亚群及相关 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 0 0 7 ,1 5 ( 8 ) :7 9 1 7 9 9 A s a d u l l s hK ,S t e r r yW V o l kHD I n t e r l e u k i m l 0t h e r a p y - r e v i e w 0 fan e wa p p r o a c h J P h a r m a c o lR e v ,2 0 0 3 ,5 5 :2 4 1 2 6 9 刘骏,盛吉芳慢性乙犁肝炎患者血清T h l T h 2 型细胞因子 水平研究 J 国

13、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 0 0 6 ,3 3 ( 1 ) :1 5 1 8 叶一秀,王巍,颜光涛,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 1 8 含量变化及意义 J 中国免疫学杂志,2 0 0 5 ,2 1 ( 3 ) :3 9 3 3 9 4 幽门螺杆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彭怀英,郭蓉 ( 天门市一医内镜中心,湖北天门4 3 1 7 0 0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 3 7 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0 0 5 4 5 2 9 ( 2 0 0 9 ) 0 7 0 7 4 4 0 1 幽门螺杆菌感染问题引起世界性的广泛重视,其医源性 传播在国外已被证实,国内

14、调查亦表明医院内传播严重,胃 镜室和消化科医务人员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口一粪一口、口一唾液一口、内镜传播。 1 幽门螺杆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其原因:( 1 ) 消化科及胃镜室工作人员每天与大量传染 病源接触,通过飞沫或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传播。( 2 ) 污染的 手是传播的关键因素,护士因工作量大或洗手不规范,造成 “带菌手”无处不在。( 3 ) 尿素“C 呼气试验操作不规范,如抽 吸闪烁液的注射器反复使用等,引起交叉感染。( 4 ) 内镜及 附件消毒不严格。基层医院胃镜少、患者多,形成供需矛盾, 导致清洗不彻底消毒时问不够;少数消洗护士慎独意识差, 活检钳数量少,存

15、在反复使用现象;床边急诊,因基础设施有 限,已消毒的胃镜及附件有可能造成再污染。( 5 ) 对胃病传 染性认识不足,防护意识差。 2 预防措施 收稿日期:2 0 0 8 0 8 1 5 其措施:( 1 ) 医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采取岗前教育,定 期培训考核的方法,增加防范意识。( 2 ) 向患者进行科学的 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公 共卫生习惯。( 3 )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施临床路 径管理,问诊、体检时也应戴口罩。完毕按“六步洗手法”洗 手,切断各种传播途径。( 4 ) 严格按内镜消毒技术操作规 范对内镜及附件进行清洗消毒,为解决供需矛盾,可按实际 情况

16、预约检查。( 5 ) 各种一次性用品做到一用一毁形,严禁 反复使用。( 6 ) 特殊区域如胃镜室每日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 7 ) 培养优良的医院文化,为医院感 染管理提供良好的氛围。医院文化包括医院中的社会心理 环境、人际关系、学风和规范、科研心态、教学心态、临床心理 素质、个人基础文化修养等。其是一个医院长期培养出来的 文化底蕴,需要每个医务工作者不断努力。 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罪魁祸首 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还与胃恶性淋巴瘤、胆结石、 房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因此,有效控制幽门 螺杆菌传播感染,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重要的一环 1 2 3 4 5 6 7 r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