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81700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思想品德课标讲座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真研读2011版思品课标 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宣化十一中 左建平,说课标,2006年修订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1999年, 八轮课改,2002年研制课程,思品课标(2011版)颁布,2011版思想品德课标背景分析,原则:完善标准、与时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宪法修订,1982年宪法 (1993年修订),1982年宪法 (1999年修订),1982年宪法 (2004年修订),2006年修订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1999年, 八轮课改,2002年研制课程,思品课标(

2、2011版)颁布,2011版思想品德课标背景分析,原则:完善标准、与时俱进、,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思品课标(2011版),2011版思想品德课标背景分析,原则:完善标准、与时俱进、,课标的基本框架,初中生活(基础),成长中处理的关系(线索),教学内容(知识点),思品课标(2011版),2011版思想品德课标背景分析,原则:完善标准、与时俱进、,课标的基本框架,初中生活(基础),成长中处理的关系(线索),教学内容(知识点),社会生活情景,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集体,我与国家社会,1.课程理念 2.教学方式 3.评价方式 4.教材面貌,知识本位,育人

3、,多种教育模式、学习模式,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主题模块,主题模块,主题模块,一、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思想性,本“课程性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思想发展,本“课程性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本“课程性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 感乐于接受的方式,本“课程性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学生现实生活 社会实践 探究性学习,本“课程性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心理道德法律国情 家庭学校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思维方式方法,二、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二、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目标,条件,方法,帮助学生过积

4、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1)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致力于改变用“关于道德的观念”代替“道德观念”的状况 杜威:“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2)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符合思想品德形成与学习的规律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011年版没有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的表述,将其融入一体,具体内容如下:

5、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能力 (三)知识。,三、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思品课标(2003年版)对于课程目标的规定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部分,分类目标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层次。,2011版课标对课程目标的调整,四、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成长中的我,四、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成长中的我,文字

6、表达更精练; 逻辑顺序更顺畅; 条目的合并与分解更明确; 体例结构上的修改更均衡。,具体内容调整思想品德课定标,表一:心理部分,表二:道德部分,表三:法律部分(一),表四:法律部分(二),表五:国情部分,五、关于“教学建议”的规定,六、关于“评价建议”的规定,评价实施要求: 1.评价要客观、公正; 2.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4.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等。,六、关于“评价建议”的规定,七、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规定,结束语,抬头仰望星空,怀惴着教育的理想 脚踏坚实的土地,打造神采飞扬的理想课堂。,课程标准是学科的宪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