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1733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7N9禽流感培训院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版),南阳市中心医院 牛桂林,病原特点: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有囊膜。 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热敏感,煮沸2分钟可灭活。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病原体特点及其抗力,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

2、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 (四)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 护目镜 隔离衣 手卫生,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空气的管理 消毒与灭菌,预检分诊 咳嗽礼仪 隔离病人 口罩的使用 规范转诊 环境的管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控策略,咳嗽礼仪,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版)主要内容,一、基本要求 二、医院感染

3、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诊; (二)急诊; (三)普通病区(房);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 者的病区(房); (五)医务人员的防护; (六)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

4、相应处置工作。,(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诊; (二)急诊; (三)普通病区

5、(房);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房); (五)医务人员的防护; (六)加强对患者的管理。,防控措施发热门诊,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控措施发热门诊,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防

6、控措施急诊,预检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防控措施普通病区(房),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或转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

7、理。,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置。,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防控措

8、施医务人员的防护,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什么是标准预防,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将疾病分类隔离系统由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抗酸杆菌隔离、胃肠道隔离、引流物及分泌物隔离、血液及体液隔离)改为3类,既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院中治疗的病人,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强

9、调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 手卫生; 2. 戴手套; 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4. 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5. 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6. 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7. 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8.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纱布口罩,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此种口罩其结构与人面部密合性

10、差,防毒效率低,2003年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319号令,通知普通脱脂棉纱布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说明纱布口罩不能作为医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2003年有关机构在国家指定的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对16层纱布口罩和24层纱布口罩进行了过滤效果侧定,结果发现16层纱布口罩的过滤效果仅为24%,24层纱布口罩的过滤效果也只有36.8%,完全达不到防护的要求。,一次性医用口罩,由3层无纺布构成,国家没有规定一次性医用口罩过滤效率的具体要求;医院采购时要索取产品标准,了解产品的相关性能。 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有行业标准,国家作为二类医疗

11、器械管理,采购时要索取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m颗粒,过滤效果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 实际使用时一定要分清医用外科口罩的内外面,不能反戴;一般鼻夹结构是在外面的。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 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SARS以前没有医用防护口罩;非典WHO临时推荐医务人员使用NIOSH认证的N95口罩。很多人都认为N95口罩就是医用防护口罩,这是错误的。医用防护口罩有国家标准,我国按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管理,规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要达到N95要求(对非油

12、性0.3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同 时还要具备表面抗湿性、合成血阻断性能等医用防护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用于空气隔离的防护,一般要求肺结核门诊和收治病区的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的应用指征,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的口罩,一般原则为: 1. 一般诊疗活动中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 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时、在进行体腔穿刺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3. 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 肺结核门诊以及收治病区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注意事项,(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

13、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2)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6)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作为个人防护用品。 (7)不要滥用医用防护口罩,只有发生空气传播可能时才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14、。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患者出院、转院后按消规进行终末消毒。 患者死亡后,应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