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81903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摭谈.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鼎中考,中考语文复习摭谈,中考语文复习的前提背景,一、渗透中考起始化;,二、语文积累序列化;,如 中考考什么、应该会什么、我们做什么、陕西怎么考,如 名言、成语、寓言、典故、诗文欣赏、时尚达人推介,三、社会实践文本化;,四、年度作文铅字化;,五、读书活动家庭化。,语文及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三、语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很难与应试成绩达 到高度的吻合。,一、考察呈现出“面”的特征,很难落实为纯 粹的“点”。,二、语文成效可见度差,地域差距较其他学 科小。,四、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不同步。,宏观复习策略,一、利用知识点得分档案,加强教学针对性。,依据:大田漫灌与“滴灌农业”、有效教学策略

2、,做法:明确优劣点、强而不得分、弱却能得分,二、利用课本信息源,落实抓纲扣本的理解。,依据:回归课本的趋势,以中考说明为题型。,做法:字词在课本求源,表现手法于课文求援。,三、帮助学生建立各类题型的答语模型。,依据:理解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同步。,板块复习,一、积累与运用,目标:追求满分不是梦 努力拼搏梦成真,做法:1、字形字音还原课本语境,归纳误读误别字词;,2、成语调动积累,补充媒体误用错用成语;,3、每种病句类型用几组练习题强化;,4、古诗文默写,先翻译,再据句义定字词;,5、名著熟记课本的简介及作品节选部分的容。,二、综合性活动,考查内容与形式 复习借力方向,1、文化热点焦点考查,

3、2、地域民俗特色考查,3、信息筛选、整合,4、其他考查,时事政治复习,主题班会 民俗读本,专题复习,图文转换、规律性探究、 辩论、口语交际,三、现代文阅读复习说明文,(一)说明文常见考点,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说明文的结构 6、综合素质考察,(二)说明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说明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说明文结构 :总分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 递进式,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摹状貌,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三)说明文题型答题语言模式例举,A 说明方法及作用答语模式:

4、,打比方:文中将-比作-,生 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为简单, 化抽象为具体,易于读者理解接受。,列数字:运用科学数据具体直观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具体深刻突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B 说明文语言考查,题型:文中词语(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 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 能否去掉?为什么?,答题模式: 不能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解释(正:有这个词句子表示什么意思;反:没有这个词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最后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现代文阅读复习议论文,(一)议论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论

5、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 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二)议论文常见题型,1、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2、分析论据及其作用,3、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5、理解文中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6、补充论据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三)议论文题型答语模式例举,例: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文章选用-这一有代表性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道理论证:文章引用-名言(谚语、警句),强有力地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将抽象的-比作具体的

6、-,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论点。,对比论证:将-与-(事物现象)进行比照,鲜明地证明了-论点。,记叙类阅读,(一)记叙类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描写的方法: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肖像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环境描写,四、常见写作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五、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7、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六、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二)题型答语模式例举,1、品味标题妙处的答题模式,标题特点标题风格+标题作用,标题特点:运用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标题风格:准确鲜明、新颖巧妙、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标题作用:吸引读者、归纳主旨、蕴含情感、线索、概括 内容。,2、品味语言,赏析词语及其作用 根据

8、前后语句推断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表达作用(主题、人物性格、观点、特征);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答语模式: 本义 语境义表达作用语言特点,赏析语句(形式内容),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从修辞的作用,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从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点 明中心、深化 主题、塑造人物性格;蕴含的哲理,3、一般文章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4、文章中间、结尾句子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段首句总领全段;段末句起总结作用;,5、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型:原句换成改句行不

9、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答题步骤: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分析原句优 点;分析改句缺点。,文言文阅读,(一)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断句停顿,4、句子(特殊句式)的翻译,5、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二)文言文复习方法例举,1、文言知识积累,(1)课本复习每课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2)专题复习遇到文言现象时援引课本例句,熟悉课本降低难度。,2、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利用句子成分和翻译降低判断难度。,3、文言断句,1、词性语法仔细辨 ,理解大意把句断 。,2

10、、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3、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句首的语气词前面可断句。,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后面可断句。,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时间词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5、排比对偶与反复,中间一般要点断。,古诗词复习,中考常见题型 分析炼字型、分析诗眼型 、分析语言型、分析形象型,古诗词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修辞手法:比喻、对仗、互文、用典 描写手法: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托物言志,B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含蓄委婉、朴素自然、瑰丽飘逸、 豪迈雄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A 艺术手法,1、分析

11、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X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答题步骤: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 点出意境,感情。,2、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整体评析: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 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

12、言特色。,第二步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 指出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揣摩字词运用的巧妙外,还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3、分析关键词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 古诗中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线索,奠定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第一步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4、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解答分析:回答这种

13、题,必须熟悉和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找诗中描绘形象的诗句,明确象(景、物、人);,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诗词主旨分析作者写这一形象的原因;,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答题步骤,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 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 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 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 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理解和表达 学生阅读的两翼,谢谢合作 2010.4.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