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20091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历史《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尊重传统与寻求革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国家当发展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的大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不会有历史性演进。 钱穆国史新论,一、中央官制的演进: 二、地方制度的演进: 三、制度革新的因素分析及认识启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一、中央官制的演进:,请自主阅读教材相关知识,画出秦三公九卿制及唐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图,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一、中央官制的演进:,皇帝,中 书,尚 书,门 下,三省,

2、决策,执行,审议,三省六部制,(2013连云港模拟)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D中央权力中心应下移,A,唐制,宰相机构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组成:中书省主颁发政令,如果认为皇帝旨意不当,可以拒绝撰拟,这在当时称“封还词头”。门下省主复核,如不同意政令,有权“封驳”;尚书省则主执行。 诏书若不经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署,则不得称诏敕,被称为“斜封墨敕”,是缺乏合法性的。,唐睿宗经常“别降墨敕除官”,即不经宰相

3、同意,私自提拔官员,结果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任命,“前后执破一千四百余人,怨谤纷然,朝隐一无所顾”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九,讨论:如何理解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代基本沿袭。,(2012山东文综 T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B,思考:三省六部制在唐代的发展趋势怎样?,二、地

4、方制度的演进:,请自主阅读教材相关知识,画出汉初郡国并行制及元行省制的地方权力结构图,1、汉初郡国并行制:,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汉初郡国并行制,A,(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汉初统治者为解决封国问题采取了哪些举措?,郡国并行制的解决,异 姓 王,同 姓 王,七 国

5、之 乱,汉 武 帝 “推 恩 令”,王 国 问 题 解 决,(2010安徽文综 T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D,讨论: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有效解决说明了什么?,二、地方制度的演进: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2、元朝行省制度:,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6、。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结论1:元朝行省最初为中央派出机构,权力很大,2、元朝行省制度:,忽必烈即位后,始立中书省,而各地方政务,则以中书省要员出领之。此后,因各地政务日益繁多,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外,地方设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拥有大权,“凡钱粮、兵甲、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史仲文等主编中国全史,结论2:行省制度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的政策。,思考: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和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7、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011江苏单科 T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们)每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2013宿迁一模)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 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8、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B,讨论:如何理解元朝行省制度既扩大了地方权力,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元代分省建置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 (摘自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元代)行省使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因此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是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容易产生分裂局面。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9、。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元代这样分省只服从中央集权统治这一唯一目的,也就必然要伴生许多弊病。(后世)对这些弊病有所改革,但都不是放弃犬牙相入原则,而是从另一个方向造成新的犬牙相入区域。(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结论3:行省制度采用新原则,也会带来新问题,三、制度革新的因素分析及认识启示,思考:综上所述,有哪些因素促使上述三种制度在传统与革新中进行选择?,1、因素分析:,(1)历史文化传统; (2)民族个性(传统); (3)社会现实状况(因时代而变); (4)社会发展趋势 ,三、制度革新的因素分析及认识启示,2、认识启示:,我们东方人,有我们的东方传统。若我们要学西方人,便也该学他们尊传统的精神,来尊重我们东方自己的传统。尊传统并非守旧,在各自传统之下,不妨有各自的新。说到政治方面,我们今天要推行我们的新政治,但不该忘却自己的旧传统。 钱穆国史新论,尊重传统与寻求革新,理想与现实的折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