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20095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这一圣人指谁?,孔子,猜一猜,前551前479,孔府,孔庙杏坛,孔林孔子墓,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日本长崎孔庙大门,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德国科隆孔庙,美国华岗大成馆,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目 录,孔子,孔子讲学图,生活时代: (前551前479)春秋晚期,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政治思想:,孔子简介,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2、杀。他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孔子生平:,教育成就:,学术著作:,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强调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温故而知新”。,孔子简介,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论语(由其弟子整理),孔子死后,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分成好多流派,且孔子的学说被发扬光大。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变,到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

3、9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因排行二故称仲尼。生而首上圩顶(四周高、中间低)故名丘。(这是西汉司马迁的观点)。孔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编订了春秋等书。,孔 子 生 平,因材施教,冉求和仲由问孔子:“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回答仲由说:“有父兄在,如何其闻斯行之?”又回答冉求说:“闻斯行之。”公西华见孔子答的不一样,感到不好理解,问孔子是什么道理,他答道:“求也退,故进之(冉求遇事胆小退缩,所以我要鼓励他

4、前进);由也兼人,故退之(仲由好勇过人,因此我要约束他)。”论语先进,孔子弟子冉求,孔子弟子仲由,论语书影,这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的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修建的。宋代植杏筑坛;金代在坛上修亭;现在的这个亭子是明代重建的。亭内有两座碑,分别是金代党怀英的篆书“杏坛”碑和清乾隆皇帝亲书的杏坛赞碑。,曲阜孔子讲学遗址 杏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吗?,复习旧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书上P47-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

5、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老子,生活时代: (约前571?)春秋晚期,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老子简介,老子生平:,老子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他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学术著作:,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死于扶风 。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

6、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老子的生平,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老子的身份到现在都没有确定。,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你能举举例子吗,你能讲一讲有关对立面能够互相转化的故事吗,例子一:前面我们学习西周历史时,学习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从表面上看,它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拿江山社稷开玩笑。讽刺的是周幽王的昏庸。但他不知道,他在看到褒姒一笑的同时,也为后来的亡国埋下了祸根。褒姒笑,这是好事,为博褒姒笑,以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诸侯,这是坏事。周幽王最终都没明白这一点。,例子二: “塞翁失马”的故事。说的是边境地区有

7、一老翁,家里有一个儿子,还养着一匹马。有一天,他的马挣脱缰绳跑丢了。村里的人都来安慰他。塞翁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过了几天,他家的马领着另一匹马回来了。村里的人又都来向他祝贺。塞翁说,这也许是一件坏事。没过多长时间,他家的儿子因为骑马把腿摔断了。大家又都来安慰他。塞翁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事隔不久,边境发生战争,每家的成年男子都被征发当兵。塞翁家的儿子因为摔断腿没有被征发,被征发的好多人都死在了外面。从这个故事看,事物对立的双方确实是互相转化的。而且这个故事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墨子,荀子,孟 子,庄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社会瓦解的春秋

8、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两大特点:一、各国地主阶级通过不同形式先后夺取政权;二、封建诸侯割据天下,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为了帮助封建地主阶级巩固阶级统治,诸子百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关于战争、治理国家,兵家,法家,墨家,道家,儒家,墨子像,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 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兼并战争。他重 视科学技术和逻辑学的研究。对我国古代科 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孟子像,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继 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

9、展为仁政学 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庄子像,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世界的本原,认 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 鬼神帝,生天生地”,无为无形,可得而不可 见。又以为万物无时不变化推移,原因在于其 内部有两种力量互相作用。但又认为,事物之 间本质上无差别。要求人们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为文汪洋恣肆,想 象丰富,善用寓言,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 漫主义色彩,颇有艺术价值。,韩非像,战国末思想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创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体系。其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哲学上 提出“道”与“理”相区别,主

10、张循名实而定是 非,以参验言辞。注重对立面关系的研究, 首次制定“矛盾”范畴,概括事物之对立关系。 分历史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 诸阶段,提出历史进化观点,并以“人民众 而货财寡”说明社会动乱的原因。,孙武像,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 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 人。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 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 被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 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 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 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 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 验,在中国和

11、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 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武、孙膑,兵家,商君书韩非子,提倡法治、中央集权,商鞅、韩非,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墨子,墨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老子、庄子,道家,论语孟子 荀子,仁爱、仁政、“制天命而用之”,孔子、孟 子、荀子,儒家,课堂练习,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A,B,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

12、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伍子胥 D庞涓,D,B,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动动手,给本节课所提到的文化名人做名片,主要人物: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孙子,生平事迹,主要思想,代表著作等,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辨证看问题的思想。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会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作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苛政猛于虎”,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残暴的统治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有老虎没残暴统治的地方。孔子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苛政猛于虎。”,“苛政”指残暴的统治。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里,就有反对苛政、提倡“仁”的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