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22864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8.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城市化.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城市化,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老东门(1981),新东门(2000)深圳主要商业中心,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知道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推动因素及意义; 2.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3. 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学法指导:用12分钟独立、安静、快速 阅读课本第31-38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城市化? 完成课本31页读图思考,推导出城市化的标志?,2、推动城市化的拉力和推力因素有哪些?说明

2、城市化的意义?,3、世界城市化进程主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有何特点?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那个阶段?,4、阅读案例4英国城市化进程完成下表?并完成34页活动表格?,5、阅读35页城市化浪潮,完成35页活动题?总结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发展的差异(起步时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出现的问题)?,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合理的和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分别产生什么影响?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是什么?,课堂小结,课堂测试,课后作业,人口向_集聚和城市范围_ 乡村变为_的过程。,一、什么是城市化,城镇,不断扩大,城镇,

3、1、概念,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市,从图2.16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上海市的人口、用地发生哪些变化?,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思考,如图,5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是否有提高?,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3、为什么会城市化,图4.八年以后(生产篇),城市化带来什么变化?,图5.八年以后(生活篇),1996年,20

4、04年,图中主人的厨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城市化对农村生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1、带动发展; 2、带来的变化; 3、带来、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经济,社会进步,区域经济,4、城市化的影响,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现象,主要发生在 以后; 从1800年-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了 ,世界城城市人口增长了 城市化浪潮一浪接一浪。,工业革命,5 倍多,56倍,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25%-30%,70%,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水平较高,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城市

5、化水平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 长趋缓甚至停滞,25%-30%,70%,后期成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或初期阶段,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18世纪中叶,出现工业城市,19世纪,城镇数目迅速增加, 城镇人口比例提高,20世纪,出现郊区城市化; 形成英格兰城市带,20世纪下半叶,失业率、犯罪率高, 空旧房增多,中心 空洞化现象,近20年来,人口微弱增长,案例4,活动参与,低,较高,高,缓慢,迅速,缓慢,缓慢,快,继续 增大,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 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住房紧张,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等,读文填表,阅读,英国,英国,欧洲,北美,美国,发展中,活

6、动:分析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 什么差异?,发达国家美国1825 、英国1800开始早; 发展中国家印度1910 、巴西1940开始晚。,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 哪一阶段?,美国、英国、巴西 处于后期阶段 印度处于初期阶段,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1. 城市化起步,2. 城市化水平,3. 城市化速度,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起步早,工业革命开始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乡村 人口转 为城市人口,起步晚,发展快,发展趋

7、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乡村小城镇 基础设施完善,二战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才得到发展,城市化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人口比重低,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城市经济畸形 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力过剩,人口增长趋缓,城市中心区衰落,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异变大,纷纷涌入城市,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占墨西哥总人口的16.8%,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原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

8、剩.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 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人口数量增加,当堂测试,A,A,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 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4发达国家出

9、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 ,A,C,5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6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 ,D,D,【练习7】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

10、 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 右图(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 比较),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 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 2)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B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高考真题】读图,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 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 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城市化,污

11、染环境,改善环境,合理,过快,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绿化环境,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的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3、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生态城市,(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37页活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

12、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在城市各用地间进行道路建设,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改进意见,改进意见,改进意见,常见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三维设计),大气污染,纽约的光化学烟雾,固体垃

13、圾污染,垃圾堆放场,垃圾围城,城市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社会治安,城市内涝,香港的笼屋,南京市就业获得巨大成就,每年有28万人多获得就业,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每年失业率虽不断下降,但失业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合肥市环城公园,把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一座“蓝天、碧水、绿地、花鸟城”正逐渐展现,一个绿色生态新家园正在建设着,中山正从建设“通用型”经济网站城市向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转变。,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山,节能屋顶,绿色屋顶,绿色阳台,绿色交通,城市与自然景观协调,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

14、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D,C,当堂测试,【练习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 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响。右图中A、B、 C、D可能是大城市、 小城市或郊区。读图 回答问题。 1)A、B、C、D中最 有可能是乡村的是 AA BB CC DD 2)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练习4】下图为某温带地 区的城市土地使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在静风无云的午后,图中 五个地

15、点的地面 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正 确的是 A. B. C. D. 2)造成上述五个地点有显著温差的原因是: A.城市雨岛效应 B.城市风 C.城市热岛效应 D.大气的逆辐射 3)该城市上述的温差现象会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增加哪项公共设施用地的面积最能有效降低上述温差的强度? A、住宅用地 B、文教用地 C、休憩用地 D、交通用地,【高考真题】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知识,回答:,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1999年以后

16、,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多项选择)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高考真题】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知识,回答:,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产生原因是什么? 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 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 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课堂小结:,一、什么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动力及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上的差异(初期、中期及后期) 2、空间上的差异(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表现 2、影响(有利和不利) 3、降低影响的措施 4、常见城市病及解决措施,2、完成三维设计课时跟踪训练,课后作业,1、完成三维设计随堂基础巩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