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828878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治规划方案.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空间的规划与设计,2,第一节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一、规划的方案与要素与组织 编制规划方案是规划过程的重要阶段,是继土地整治战略研究、土地整治潜力测算等基础研究之后,对调研、分析、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组织,充分传递规划意图,辅助规划决策的过程。 为表达规划的总体构想,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应包含基础研究阶段的成果采纳、方案陈述、实施策略、规划方案图件等关键要素。,3,第一节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4,第一节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二、土地整治规划的空间要素 (1)土地整治分区:是为落实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统筹土地整治活动而划分的土地整治方向相对统一的区域 (2)土地整治重

2、点区域是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统筹 安排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整治活动,引导土地整治方向,实现土地整治目标所划定的区域。 (3)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是国家层面的土地整治方向、目标、指引。,5,第一节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二、土地整治规划的空间要素 (4)土地整治重大项目是省级规划实施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载体,对实现规划目标起重要支撑作用。 (5)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是在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确立的基础上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原则,安排在农民自愿,政府重视、后备资源有潜力、自筹资金有保障、基础条件基本具备的区域。 (6)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是市级规划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任务和重点工程,集中资金成规模进

3、行的土地整治活。 (7)土地整治项目是县级规划落实土地整治任务的土地整治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6,二、土地整治规划的空间要素,土地整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网络,绿色基础设施,从全域规划的角度分类,是市县级规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对规划区域水立即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框架的总体安排,是在省、市级规划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提出是网络化生态空间布局,包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廊道、踏脚石,是指将公园、自然遗留地、湿地、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等核心区域以绿色通道进行连接并形成网络结构。,7,三、不同层级规划方案的内容要求,推荐,选做,。可不做,一不推荐,8,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9,第二

4、节 土地整治分区,一、目的意义 土地整治分区最直接的目的是明确各区土地整治方向和重点,在阐明各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土地整治的现状、特点、经验及问题,揭示各区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实行差别化管理。 分区的意义在于: (1)研究提出各个分区的土地整治调控措施 (2)合理引导投资方向,为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提供依据 (3)按照协调发展和土地整治的要求,分析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相互协调、配套发展,防止重复建设。 (4)围绕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政策,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整治的要求。,10,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二、分区原则 (1)地

5、域分异性原则。 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于区域特征、开发利用方式和区域发展方向,是分区的基本原则。 (2)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原则。 土地整治分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不同地区各因素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往往是几个因素其主导作用,突出主导作用因素才能反映土地整治的本质。 (3)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原则 自上而下的定性分析可以把握全局、厘定分区框架,不易造成总体上的分区失误;自下而上的定量研究可以提出明确的分区界线,两者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11,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二、分区原则 (4)地域完整性原则 应保持一定尺度的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与一定级别行

6、政区划单位的完整性。 (5)自然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相似性原则 在确定土地整治分区时,要以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土地现状为基础,划分同一类型区内土地。 (6)土地利用效益最佳性原则 划分土地整治分区时,必须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造利用方向的一致性,实现区内和区际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使每个区中的土地都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12,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三、分区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13,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双击添加标题文字,在对各种有关土地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所处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条件,将土地性能相对一致、土地利用状况相

7、近的图版组合到一起,划分出多个分区单元。,又称经验法,是一种定性分区法,主要适用于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差异显著,分区界线明显易定的情况,要求具体操作人员非常熟悉当地的实际状,又称套图法,适用于规划图和区划图齐全的情况。本法是将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潜力评价图、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图等图件叠加,基本一致的图斑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土地用途的图斑 ,,定性分析法,德尔菲法,综合分析法,叠图法,14,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通过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从而将多个指标体系转化成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提取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指标体系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法 聚

8、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物以类聚”,即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指标集合为一类。,15,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具体过程,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利用现有资料,划分分区单元,选取指标,赋予权重,计算分区参数。指标的选择分为两类,一类为土地利用结构指标;另一类为土地评价的质量指标。,对计算的分类参数进行归类、划区,形成整治分区。参与的指标越多,计算就越复杂,分区的结果准确性就越高。,16,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2、指标选取 的原则,地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相对稳定 性原则,17,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指标选择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

9、咨询法,实地调查,理论分析法主要是对土地整理功能定位、实际判断、规模确定、空间布局等分析、综合选择对土地整理上述四个方面影响大和针对性强的指标,专家咨询法是在初步提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实地调查是指标选择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土地是农村和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8,第二节 土地整治分区,嘉兴市土地整治分区,19,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主要是在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为统筹安排市域内耕地、各类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废弃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自然、社会、经

10、济条件、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及土地整治类型及其限制因素的相对一致性,为引导土地整治活动,实现土地整治目标,在土地整治分区基础上,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20,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1、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划分原则 (1)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较大 (2)农用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等级较大 (3)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分布相对集中 (4)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农用地整理基础条件较好 (5)原则上一般不打破乡镇行政界限,21,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划分原则 (1)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较大 (2)农村居民点分布凌乱、分散 (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群众基

11、础好 (4)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比较紧张,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 (5)已有较好城乡空间规划基础 (6)生态搬迁村庄集中地区,22,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3、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划分原则 (1)废弃地土地复垦潜力较大,可通过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2)相对集中连片,可有效提高土地复垦效率和复垦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坡度适宜,有利于降低复垦成本 (4)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3,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4、宜农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域划分原则,待开发未利用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潜力 大,具有规模开发价值,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坡度、交通条件

12、适宜,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充分考虑生态资源承载力,不破坏自然环境,24,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5、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划分原则,城镇化水平高,城镇集约节 约利用空间大,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高,土地 市场基础好,具体有较好的 城镇规划体系,25,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一)重点项目选定原则 (1)以划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为基础,立足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和土地资源利用特色 (2)以落实区域内土地整治重大任务或解决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 (3)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4)项目实施具有较可靠的资金保证 (5)项

13、目实施对规划目标的实现起支撑作用 (6)综合考虑重点项目空间分布的平衡性 (7)综合考虑资金总量、规划目标和实施的可行性,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类型结构 (8)项目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超过3年的可以分期实施,26,第三节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二)重点项目一般特点:,27,第四节 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一、土地整治中的景观生态 景观是被人所感知的区域中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历史文化等要素所形成的特定地域风貌或特征,是人于自然活动及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体现生态、经济、文化和其他多种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综合体。 景观特征是由岩石、土壤、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地覆盖、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房

14、屋与住宅特征、其他人工设施和历史遗迹等叠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和文化形态。,28,第四节 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提出的“斑块-廊道-基质”景观格局理论,揭示了农村景观中田埂、防护林、田块、林地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斑块,廊道,基质,如田块、水塘、小片林地等具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如防护林、道路、沟渠等是连接斑块的线性要素,具有运输、生物迁移、美学视角等功能,基质是农村的优势景观类型,如农田和草地,29,第四节 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二、生态网络构建 (1)重点进行核心区修复。 (2)建设生态缓冲区。 (3)完善生态廊道建设 (4)保护踏脚石生态功能。 构建以水系

15、、生态景观农田、城镇体系为核心区,林地等作为缓冲区,交通体系为廊道,部分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及景观为踏脚石的“一系两片六区七廊道多中心”的生态网络。规划重点是构建完整的生态网络和绿色开发空间规划。,30,第四节 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二、生态网络构建,31,第四节 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三、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将公园、自然遗留地、湿地、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等核心区域以绿色通过进行连接并形成网络。 绿色基础设施不仅强调满足城乡居民的户外休憩需求、延续历史风貌、营造绿色景观、还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食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32,第四节 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33,第四节 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尺度,供给方法,需求方法,城市,农业,田园,农村,自然,空间标准,公园系统,田园城市,形状相关模型,景观相关模型,生态决定论,生物圈保护,保护景观,绿色开放空间类型,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