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829096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会管理教学课件PPT.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城市社会管理,从宏观上把握:,当前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要求必须构建一个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建设治理模式。当前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仍然要依靠城市政府的职能转变、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执政能力的提高。,研究城市社会管理的具体内容:,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整体上还要注意研究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背景世情、国情、市情的变化给城 市发展和管理带来的挑战。 趋势一: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包容性增长成为发展的核心理念。 趋势二:“调结构”是城市“十二五”的主攻方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突破口。,趋势三:“转方式”是城市“十二五”的发展主线

2、,完善城市综合创新体系是“转方式”的重要支撑。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趋势四:“扩内需”是城市“十二五”的基本方针,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内需的根本要求。,趋势五: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破除城乡“二元”分治的体制障碍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关键。

3、趋势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十二五”发展新导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重中之重。,趋势七: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增强软功能、改善软环境、提升软实力是城市“十二五”的重要目标。 趋势八:节能减排的硬约束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成为引领中国城市 “十二五”发展的全新模式。,趋势九: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农民市民化成为“十二五”城市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趋势十:改革进入全面攻坚阶段,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城市“十二五” 改革的重点领域。,问题二、基础性工作对城市社会管理中人口结构和空间格局这一基础性问题的深入认识。 城市一切问题都与人口问题有关。城市人口运

4、动的趋势、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也给城市的各方面管理带来重要影响。,问题三、关键问题构建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的现代城市社会治理模式。 通过社会建设推动政府转型。地方政府要以社会建设为契机,实现三个转型目标: 一是从“善政”到“善治”的转型(善政的主体是政府,是政府如何管理社会的问题,而善治的治是治理的意思,包含着多元主体,治者与被治者是互动的,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互换位置的,被管理者可以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 二是,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三是,从“大政府”向“大社会”转变。,问题四、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博弈对城市政策和城市社

5、会管理提出的挑战,第一节 城市人口管理,基本内容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地位 三、城市人口的变动趋势 四、城市常住人口管理 五、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六、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重点难点 1、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改革和完善。 2、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一、相关的基本概念 1、城市人口:是相对于农村人口而言的,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既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也包括来自其他城市和农村的暂住或逗留的流动人口。 基本构成 自然构成 社会构成,城市人口的结构,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 指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的增长速度等。,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城

6、市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人口在职业、文化程度、民族等方面的构成状况。,2、城市人口管理:指相关市政部门对城市人口的户籍、人口变动、计划生育等工作所进行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 承担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掌握城市人口的基本状况、控制城市人口的变动、提高城市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流量和流向等一系列任务。,3、城市户籍管理:对城市常住人口或暂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城乡身份以及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建立,肇始于城市,以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为标志。当时从巩固新中国政权出发,中央政府把“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之安全”作为城市户口管理的首要任务

7、,规定了立户、迁入、迁出、出生、死亡、临时居住以及其他相关事项必须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原则。 1953年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为建立全国范围的户口登记制度奠立了基础。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时,开始把农村纳入到户口登记管理的范围之内。,户籍管理制度出现根本变化是在1958年。当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公民从农村迁往城市做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否则将无法办理迁出手续。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根本变迁体现了制度的外生刚性,昭示了强大无比的国家意志,并在后续出台的政

8、策规定中一再强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具有“准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以及在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新中国首部宪法里,都明确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64年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和1977年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两项制度的出台,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和“适当限制”两个原则,基本堵住了从农村迁往城镇的大门; 1975年的宪法修订中,则干脆取消了公民“居住和迁徙自由”的条款。从此,公民的自由迁徙权利受到严格限制,而城市准入资格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紧缺的社会资源。,总体而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带来的经济后果,城市物资短缺条件下的被动选择,以及农村推进合作化运动的需要,都是促使中国

9、户籍制度在50年代中期发生一次强制性变迁的重要原因。 这种政策转变的直接后果,一方面改变了城镇人口在建国后迅速膨胀的局面,减缓城市人口增长,但矫枉过正的后果是迟滞中国城市化的步伐;另一方面,户籍制度阻碍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阻隔了经典的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的实现,虽然适应了当时短缺、计划的经济环境,但也使得中国的比较优势长期不能发挥。,第一阶段(1978年一1984年):拨乱反正,出台多项“农转非”政策,拉开户籍制度改革帷幕 大背景:一方面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农村普遍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了富余劳动力,由此产生了人员流动现象。 1980年9

10、月,公安部、粮食部、国家人事局联合颁布了关于解决部分专业技术干部的农村家属迁往城镇由国家供应粮食问题规定,突破了1977年开始实行的“农转非”“政策+指标”双重控制的乡城户口迁徙制度。此后,国家为了减轻向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农副食品的压力,缓解城市人口在就业、交通、住房等方面的负担,在继续对城镇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的同时,在“农转非”政策的执行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松动:如明确科技骨干、煤矿井下职工、三线艰苦地区职工、部分边防军官的农村家属等可以在原籍转为城镇户口;对“农转非”的控制指标,由不超过当地非农业人口的1.5%。,提高到不超过当地非农业人口的2%等。,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

11、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也就是要求公安部门准予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及其家属转为非农业人口,落常住户口等。 但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仅局限在县以下小集镇层面,县城和城市的户籍制度依然未有丝毫松动。,第二阶段(1985年一1992年):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农转非”政策引发的矛盾不断凸显 198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根据此项条例的规定,凡16周岁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要申领身份证;居民在办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权益事务时,可以出示身份证,证明其身份。 身份证携带方便,突破了传统“一户一簿”

12、的局限性,不记载农业、非农业户口类型,转变了户口簿在证明身份时可能隐含的公民地位的不平等,有利于构建平等的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同年,为规范流动人口的管理,公安部又颁发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明确:对暂住时间拟超过三个月的16周岁以上人员,可申领暂住证;对外来开店、办厂、从事建筑安装、联营运输、服务行业的暂住时间较长的人员,采取雇用单位和常住户口所在地主管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由这些单位的负责人登记造册,及时报送派出所或户籍办公室,登记为寄住户口,发给寄住证。 1992年8月,公安部拟制了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13、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涉及对象为外商亲属、投资办厂人员、被征地的农民。执行办法是实行“蓝印户口”(由于“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户口簿印鉴为蓝色,故也称作“蓝印户口”),即允许他们以“蓝印户口”形式在城镇入户,享受与城镇常住户口同等待遇。,这一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入镇农民转变身份,成为新的城镇居民并与原有的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二是农民入镇时要支付一定的建镇费、开发费等,即城镇户口成为商品,农民要转变身份就必须购买或变相购买城镇户口;三是城镇户口不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农转非指标,但只在当地有效,迁往其它城镇时不予承认。这一措施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买卖户口热潮农民每人可以4000元

14、到数万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小城镇户口。 1992年5月4日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以公安部名义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公开出卖非农业户口的错误做法的紧急通知),对各地卖户口行为进行制止。尽管如此各地并未停止上述行为,最突出的是将户口同购房、投资、学历等不同限制性条件相关联。,1995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1997年7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方案允许已经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乡村人口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同时,继续严格控制大中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 但仍然在制度上做出一定限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可以进入的仅仅是小城镇,大中城市仍

15、然门槛高筑;二是农民进入小城镇必须购买商品房或有合法的自建房,实际上是以货币形式在农民面前筑起了一道门槛,将大批低收入的农民拒之门外;三是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必须首先将承包地和自留地无偿上交,增加了农民入城的风险和机会成本,许多人也因此而放弃了进城的努力和尝试。,1998年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国发【199824号),对当时的户口管理做出了“四项改革”: 一是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二是放宽了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对己在投靠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该城市落户;三是对于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身边无子女,

16、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四是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与1997年改革试点方案相比,意见进了一步放宽了农民进城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再强调中等城市需要限制落户数量;二是不再提进城落户农民必须先交还承包地和自留地。,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从2000年起,凡在县级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固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上述政策

17、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开始全面推进。,该阶段特征: 一是改革先行的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首先,改革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其次,由于国家发展西部经济的利好政策,上述地区普遍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第三,虽然有东部地区的个别大城市在户籍制度改革中领先,但受城市规模不大、人口数量较多等限制,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 二是各城市为吸引人才纷纷放宽了对人才落户的控制。 三是以经济壁垒取代了身份壁垒。 四是由于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城市居民诸多社会福利的取消,使

18、得城镇户口的功能在逐渐弱化和淡化。,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但也存在反复的现象 2002年6月,上海市规定在沪常驻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及其亲属满足相关条件,即可由“蓝印户口”转而申领上海市居住证,并享有与上海市民相同的待遇。2004年,上海市转而开始对户籍指标严格限制,大幅度减少进沪人数,进沪所需费用也相应上涨。2005年之后,相关政策又出现松动,呈现出一定的反复现象。,2005年10月25日,公安部官员表示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2005年10月27日,公安部新闻局表示,全国已有陕西、山东、辽宁、福建、江西、湖北6个省的公安机关开展了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工作; 20

19、06年10月,公安部门再次传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声音,包括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线,探索建立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的限制。 2008年更是被称为“户籍改革推进年”。自当年1月1日起,云南、山西、江西、湖南等省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户籍改革。10月1日,浙江省嘉兴市宣布“农业户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辽宁省则自2010年1月1日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等8个城市之间实行“一元化户口管理、鼓励各类人才来沈落户、统一集体户口管理标准、统一购房落户标准、宽“三投靠”落户政策等。,一、农民平等的经济权 经济

20、权利包括劳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未成年人的劳动权利,劳动者的休息的权利,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罢工的权利,接受就业培训的权利,在失去工作能力的情况下获得社会抚养和救济的权利,在失业之时享受生活保障的权利,参与决策的权利等。众所周知,在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中,城市和市民享有各种特定经济权利和利益,而农村和农民则丧失了一系列基本的平等权利和利益。 1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实质就是国家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剥夺。 2.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验证农民经济平等权利的一个重要因素。,3.基尼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所

21、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200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二、农民平

22、等的迁徒自由权 中国农民丧失居住和迁徙自由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国家失去效率和公平的过程。,三、农民平等的参政权 1从权利行使范围来看,农民参政权领域具有狭隘性和低下性。根据现行宪法,农民的参政权主要局限在四个方面:一是参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管理。二是选举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三是参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四是向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即使是这四个方面,农民参政行使的质量和保障程度也常常令人困惑。因为,中国农民所享有的行使参政权的层级其实主要是集中在村一级,农民对乡镇和县级政府的决策几乎都很难发生直接的影响。 2.从权利实际行使来看,农民参政权的虚置性。尽管宪法和法律赋

23、予了农民和其他公民同等的参政权,在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但由于经济地位、城乡二元分割等制约,使得农民的参政权行使实际上处于虚置状态。如农民工参政率低的现象。,四、农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1财政等政策在教育上的失衡限制了农民的受教育权。 -教育经费 2.权利与机会的失衡限制了农民的受教育权。 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民子女在享受义务教育权利方面和城市儿童群体存在着巨大差异。城市推行义务教育,教育费用基本上由政府负担,而农村的义务教育,费用绝大部分由农民自己承担。 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但实际录取时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省市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

24、照考生数量平均分布的,而是优先照顾城市考生,因此出现同一份试卷,各地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再次,职业教育领域城乡教育机会不均。农民享受不到系统的职业教育,表现为对农民实施的职业教育不够,组织不力,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并没有把农民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 3.环境与条件的失衡限制了农民的受教育权。表现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个体学习和整体学习环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城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 五、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特殊的二元户籍制度所造成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属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基本上没有什么保障可言,我国农民几乎处在社会保障体系

25、之外。,1.农民养老保险权的缺失。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靠家庭保障和自我保障,没有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居民退休后可以领取养老金,农民则只有靠自己和儿女养老。“养儿防老”的观念并不是中国农民愚昧落后的表现,而是农民缺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选择。 1991年1月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负责开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同年6月开始在山东省组织试点。1992年1月3日民政部正式颁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该方案的制定和颁布,“实现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从0到1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农村养老保险从1991年试点到2000年底为止,全国有31个省、市

26、、自治区的294个地区、2052个县、32610个乡镇开展了这项工作。,2.农民医疗保险权的缺失。 在过去30多年里,农村的合作医疗基本瓦解,没有医疗保障的农民不得不到各大中小城镇看病。 3.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权的缺失。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事物”。1995年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在此之前,中国农村只存在对“五保户”(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救济。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其适用范围只限于城市居民,而最需关心和帮助的困

27、难农民群众未被纳入保障范围。 2010:社会保险法,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地位,1、维护城市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的需要。 2、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3、发挥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主要功能有: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 )的有力保障。 4、优化城市人力资源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必要前提。,三、城市人口运动的趋势,1、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 2、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3、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的趋势。 4、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 不断提高的趋势。 5、城市人口就业结构 发生变化的趋势。,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城

28、市流动人口增加的趋势,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城市人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趋势,四、城市常住人口管理,(一)常住人口的户口管理/户政管理 城市公安局或公安分局的派出所对城市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城乡身份以及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派出所管辖区即为户口管辖区。 户政管理机构对城市常住人口的户口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户口登记。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七项登记制度,由户口登记机关用其设立的户口登记簿进行登记。户口登记以户为 单位,户口分为集体和家庭两种。,2002年,陆续在全国大、中城市实行人口迁移三投靠试点: 婴儿、未成年

29、子女投靠父母 夫妻投靠 父母投靠子女,2、建立人口卡片 3、居民身份证管理 我国在1985年9月正式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规定,凡是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领身份证。,4、进行人口普查和预测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声誉、死亡、住房情况等。,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

30、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

31、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

32、升1.91个百分点。,民族构成 :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城乡人口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人口的流动: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

33、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一)常住人口的户口管理/户政管理 (二)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城市计划生育的主管机构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其所辖区、县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

34、育办公室。 城市计划生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人口生育规划,制定城市人口生育指标并层层落实;组织城市医药卫生部门的力量,做好计划生育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技术服务;组织公安、民政等部门,对流入城市躲避计划生育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 海南禁止怀孕百天者擅自堕胎 违者无生育指标 ,初次生育的夫妻,在孕期内应当携带户口本、结婚证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办理妊娠登记,免费领取生殖保健服务证,并于生育后45日内办理生育登记。生殖保健服务证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免费发放。,五、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0

35、10年 7月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召开了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国际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做了一个中国流动人口变动趋势与发展状况演讲,第一、城市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比重迅速提高。 中国的流动人口从1982年的657万发展到2009年的2.1亿。歧义-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中预测,到2050年中国流动人口人数将达到3.5亿。 第二、由季节性的流动向长期流动甚至定居发展。不再是“暂住者”,二是成为“永久居留者。” 通过北京1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发现,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中“来京时间”5-9年的占到了25%,10-14年占到9.1%,15年以上的占到4

36、.1%,把这几项加起来就是38.2%,这个是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说,近40%的流动人口都在北京居住了5年以上。,第三、流动人口年龄选择越来越弱化。 第四、流动人口的性别选择越来越弱。 第五、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六、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 第七、流动人口呈现出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聚的特点。 第八、流动人口的就业仍然集中在制造业、商业、服务业。,流动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流动人口规模在未来几年仍然还会增加, 成为新增城市人口的主要来源。 第二、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流动人口的常态化,农民市民化。 第四、新生代流动人口成为主体,人口 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37、。,(二)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创新,数据一: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估算,在1978-1998年改革期间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的贡献率为28%,劳动力数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4%,教育水平提高的贡献率为24%,劳动力从农村转向非农村以及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贡献了21%,其他体制改进因素的贡献为3%。(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数据二: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口中占58%,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中站52%,加工制造业中占68%,建筑业80%。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的调查,2004年农民工已经占了企业员工总数的60%。也就是说,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传统上城镇居民

38、构成的产业工人,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总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撑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摘自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七期),数据三: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而同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人均年收入是6471元,平均寄带回家3411元。据此推算,2004年农民工总收入为12942亿元,寄带回家的收入约有6822亿元,这部分资金使得落后地区获得了发展的外援力量和造血功能,对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国家各项财政支农资金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三组数据说明了城市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总体来说,促进了劳动力资源

39、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率,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重新思考当前的城市人口管理问题必须首先肯定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在这个前提下,再来想方设法尊重农民自由迁徙、发展的基本权利,改善农民的国民待遇,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人口经济上的“和谐”。,1、加快城市人口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抓紧建设城市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由城市人口数据计算机存储,实现城市人口动态管理,实现有关部门人口信息共享。,2、着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一步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比如广东省出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列出了推进省内公共

40、服务均等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0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宣布启动统筹城乡户籍改革计划,重庆市计划在年前推动万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西安市提出了“人口倍增计划”,预计到年,主城区人口将达到万。,3、注重对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各项相关改革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4、提高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保障城市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主要是根据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建立服务型的城市政府。,六、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建立和发展 (二)评价 利适应了计划经济时代,特别是产品不丰富、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劳动力、消费

41、品等实行计划分配,以及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的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 弊这种制度认为的把人口分为城市和农村,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阻碍人口的流动,在客观上助推了我国低度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缓慢,同时,也阻碍了人才的流动,不利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三)改革尝试 户籍改革的目标:通过逐步降低户籍的附加值(教育、就业、住房、低保等14项福利)、实行自由迁徙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公民身份平等。,一是,要全国层面的户籍制度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户籍限制首先在小城镇开始松动。 1998年7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对户口管理制度做出改革。包括

42、指导性意见:随父随母自愿;分居夫妻放宽;退休老人返回原单位或原籍挂靠配偶子女户口;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并居住一定年限者准予落户。 之后多次明确提出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适当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专业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 二是,要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剥离附着其上的福利内容。,例 2009年3月,继海淀北坞村改造后,朝阳区和大望京村所属的崔各庄乡政府宣布大望京村城乡一体化

43、方案,将采取货币补偿、定向安置两种方式将村民的土地腾退出来,拆迁后大望京村将进行环境整治,105.6公顷的土地由朝阳区土地储备中心进行整体开发,其中64公顷作为绿化隔离带,剩余的41.6公顷主要为住宅和商业,采取市场化运作一年前,被媒体称作是无强拆、无上访,53天的拆迁奇迹,成就的是今天的“望京公园 ” 类似的案例还有深圳市区 里面的大冲村改造工程; 广州天河区新塘城中村改造,安徽池州村民因征地矛盾将市长轿车掀翻,总结各地做法: 一是,取消二元户口分类 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 、四川、陕西等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

44、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了公民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2010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宣布启动统筹城乡户籍改革计划,重庆市计划在年前推动万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西安市提出了“人口倍增计划”,预计到年,主城区人口将达到万。 二是,放宽落户条件; 三是,取消指标管理; 四是,将户口迁入作为一项奖励措施。,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 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 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 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 出所

45、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 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20 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 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 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 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 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 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5一大学毕业生因无暂 住证被收容并遭毒打致死6一文“5月14日:华中科技 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俞江与腾彪!许志永两位法学博士 以中国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建议对5城 市流

46、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6进行违宪审查“/上书0 指出人身自由是由5宪法6所固定的根本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5月18日:孙志刚的遗体在广州火化“5月 23日:我国著名法学专家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 波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依照5宪法6启动特别调查程序“6月 5)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乔燕琴等12人 伤害(致死)孙志刚一案“6月6日:孙志刚被故意伤害 致死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开庭进行补充情况的调查,85,孙志刚该被收容吗?,黄村街派出所的一位侦查员在填写审查人意见时写道:“根据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第九条第6款的规定,建议收容遣送。”

47、 孙志刚有工作单位,不能说是“无正当生活来源”;住在朋友家中,不能说是“无正常居所”;有身份证,也不能说是“无合法证件”。 在派出所的询问笔录中,很清楚记录着孙本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在黄村街派出所填写的表格中,就变成了“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无有效证件”。 有工作单位,有正常居所,有身份证,只缺一张暂住证,就要被收容吗?这一点显然违反规定的。,86,这一款是这样规定的: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应当予以收容: (六)无合法证件且无正常居所、无正当生活来源而流落街头的; 规定中还明确规定:“有合法证件、正常居所、正当生活来源,但未随身携带证件的,经本人说明情况并查证属实,收容部门不得收容”

48、。,由于提出了一些新的情况,法庭需要进行进一步 的核实,故该案推迟公布审判结果“6月7日:孙志刚被 故意伤害致死案定于9号下午15时宣布判决结果“6月 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穗中法刑初字第134号 5刑事判决书6,就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做出一审判 决:主犯乔燕琴被判处死刑;第二主犯李海婴被判处死 刑,缓期两年执行:其余十名罪犯胡金艳!乔志军!李文 星!何家红!韦延良!李龙生!吕二朋!张明君!周利伟!钟 辽国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无期徒刑“6月9日: 孙志刚案涉及的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 所民警李耀辉,原广州市脑科医院江村住院部副主任张 耀辉,原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负责

49、人彭红军,医生任浩 强,护士邹丽萍!曾伟林等6人,以玩忽职守罪,被广州市 天河区人民法院和白云区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 年至三年“6月10日: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中涉及 的其他23名违反党纪政纪的有关责任人员,经广州市 委!市政府同意,已由广州市纪委!市监察局和有关单位 给予党纪!政纪严肃处分“,相关公共政策产生过程: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 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施行5城市生活无着的流 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6,该办法自2003年8月1日 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5城市流浪乞讨 人员收容遣送办法6同时废止“6月22日:新华社受权 播发5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6全 文“6月27日:孙志刚案件终审裁定在广东省高级人民 法院公开宣布,2003粤高法刑一终字第387号刑事裁 定书裁定孙志刚案维持原判“7月21日:国务院民政部 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