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35625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抽屉原理,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的一般含义为:“如果每个抽屉代表一个集合,每一个苹果就可以代表一个元素,假如有n1或多于n1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至少有一个集合里有两个元素。” 抽屉原理有时也被称为鸽巢原理(“如果有五个鸽子笼,养鸽人养了6只鸽子,那么当鸽子飞回笼中后,至少有一个笼子中装有2只鸽子”)。它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例如,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任意367

2、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要把三个苹果放进两个抽屉,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苹果。这样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抽屉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

3、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因此,“抽屉原理”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简单的“抽屉原理”:把 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 个空抽屉里(m n, 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例2描述了“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把多于 kn个物体任意分放进 n个空抽屉里(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4、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建议,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对某一具体现象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 2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抽屉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

5、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要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1.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 2.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要使学生明确,这里只需解决存在性问题就可以了。 3.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1.操作: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 (3,0) (2,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

6、枝笔 2.操作: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 (4,0,0)(3,1,0)(2,2,0)(2,1,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3.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生: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4.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

7、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关注 “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1.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自行总结“抽屉原理”。数据很大时,用枚举法解决就相当繁琐了,就可以促使学生自觉采用更一般的方法,即假设法。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这个核心思路是用“有余数除法”这一数

8、学形式表示出来的,需要学生借助直观,逐步理解并掌握。 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要把某一数量(奇数)的书放进2个抽屉,只要用这个数除以2,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数量比商多1的书。学生完成“做一做”时,可以仿照例2,利用83=22,可知总有一个鸽舍里至少有3只鸽子。 3.注意纠偏。,1出示题目,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3.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9、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4.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引发争论。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5.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0、“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学情与教材分析 例题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而且,题中不同颜色球的个数,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干扰。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1.想一想,摸一摸。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

1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手操作试一试,验证各自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题与前面所讲的抽屉原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可能会猜测“只摸2个球能保证这2个球同色”;有的由于受到题目中“4个红球和4个蓝球”这个条件的干扰,可能会猜测要摸的球数只要比其中一种颜色的个数多1就可以了,即“至少要摸出5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对于前一种想法,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种猜测,如两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能满足条件。对于后一种想法,学生虽然找错了“抽屉”和“抽屉”的个数,但是教师还是

12、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因为这种想法说明学生已自觉地把“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了,这对后面找出摸球的规律以及弄清本题与“抽屉问题”的联系非常有帮助。】,2.汇报,比较各种想法,寻找能保证摸出2个同色球的最少次数,达成统一认识。即:本题中,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3个球。 【学情预设:虽然猜测之初,学生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经过动手操作及同伴交流,学生对于本题“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3个球”这个结论不难达成共识】 3.想一想,在反思中学习推理。 师:同学们,为什么至少摸出3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两个是同色的? 请学生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

13、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在理解时出现比较大的困难,可以引导他们这样思考:球的颜色一共有两种,如果只取两个球,会出现三种情况:两个红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两个蓝球。如果再取一个球,不管是红球还是蓝球,都能保证三个球中一定有两个同色的。】,4.深入探究,沟通联系 师:例题3和“抽屉问题”有联系吗?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实际问题和“抽屉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朝这个方向思考,慢慢去感悟。逐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并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例如,在本题中,“同色”就意

14、味着“同一抽屉”,一共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就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 师:既然例题3和“抽屉问题”有联系,那么,解决例题3的问题,有没有其它 的方法?能否用前面学过的“抽屉问题”的规律来帮忙解决? 请学生先和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根据例1中的结论“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就能推断“要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分的物体个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 1” 。现在,“抽屉数”就是“颜色数”,结论就变成了:“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 师:请同学们反过来思考一

15、下,至少摸出5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几个是同色的?,第1题,把4种花色当作4个抽屉。 第2题,相当于把41环分到5个抽屉。 第3题,4根小棒。 第4题,把两种颜色当作两个抽屉,把正方体6个面当作物体,至少有3个面要涂上相同的颜色。,经典例题,【例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2名同学同一个月过生日? 【例2】任意4个自然数,其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是3的倍数。为什么? 【分析与解】首先我们要弄清这样一条规律:如果两个自然数除以3的余数相同,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而任何一个自然数被3除的余数,或者是0,或者是1,或者是2,根据这三种情况,可以把自然数分成3类,这3种类型就是

16、我们要制造的3个“抽屉”。我们把4个数看作“苹果”,根据抽屉原理,必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数。换句话说,4个自然数分成3类,至少有两个是同一类。既然是同一类,那么这两个数被3除的余数就一定相同。所以,任意4个自然数,至少有2个自然数的差是3的倍数。 【例3】有规格尺寸相同的5种颜色的袜子各15只混装在箱内,试问不论如何取,从箱中至少取出多少只就能保证有3双袜子(袜子无左、右之分)? 【分析与解】按5种颜色制作5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1,只要取出6只袜子就总有一只抽屉里装2只,这2只就可配成一双。拿走这一双,尚剩4只,如果再补进2只又成6只,再根据抽屉原理1,又可配成一双拿走。如果再补进2只,又

17、可取得第3双。所以,至少要取622=10只袜子,就一定会配成3双。,【例4】一个布袋中有35个同样大小的球,其中白、黄、红三种颜色球各有10个,另外还有3个蓝色球、2个绿色球,试问一次至少取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取出的球中至少有4个是同一颜色的球? 【分析与解】从最“不利”的取出情况入手。 最不利的情况是首先取出的5个球中,有3个是蓝色球、2个绿色球。 接下来,把白、黄、红三色看作三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2,( )/3=31,即至少应取出10个球,就可以保证取出的球至少有4个是同一抽屉(同一颜色)里的球。 故总共至少应取出105=15个球,才能符合要求。 提示: 1.当我们遇到“判别具有某种事物的性质有没有,至少有几个”这样的问题时,想到它抽屉原理,或许这是一条“致胜”之路。 2.抽屉原理还可以反过来理解:假如把n1个苹果放到n个抽屉里,放2个或2个以上苹果的抽屉一个也没有(与“必有一个抽屉放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相反),那么,每个抽屉最多只放1个苹果,n个抽屉最多有n个苹果,与“n+1个苹果”的条件矛盾。 3.运用抽屉原理的关键是“制造抽屉”。通常,可采用把n个“苹果”进行合理分类的方法来制造抽屉。比如,若干个同学可按出生的月份不同分为12类,自然数可按被3除所得余数分为3类等等。,经典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