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83829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体会,一、人教版和浙科版的比较 二、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方法和思考,人教版:六章共21小节 第一章 2小节 第二章 5小节 第三章 3小节 第四章 3小节 第五章 4小节 第六章 4小节 浙科版:四章共16小节 第一章 3小节 第二章 5小节 第三章 5小节 第四章 3小节,一、人教版和浙科版的比较:,1、章节数量的改变,人教版: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浙科版:前言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四

2、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浙科版的必修1的编排和人教版基本相似,但更接近于原人教版的顺序,2、章节顺序的改变,从总的方面来看,人教版的内容基本上在浙科版的教材中都能找到,只是所存在的章节有所不同:如细胞学说的内容。浙科版把它放在第二章第一节细胞概述中讲解;而人教版则把它放在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中。 从每一节的具体内容来看,变动很大。如细胞质:人教版跟原人教版是相似的都只介绍了细胞质基质、中心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内质网,液泡等细胞器;浙科版在细胞质中涉及到了细胞骨架、细胞溶胶还明确的提出细胞核也是细胞器,并认为细胞核是最大的细胞器(P34:细胞器是真核细胞中具有

3、特定功能的结构,一般是有膜包被,如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中心体、核糖体等也执行特定功能,但无膜包被。P41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3、章节内容的改变,4、具体内容的改变,名称的改变 ATP腺苷三磷酸 营养物质营养素 有氧呼吸需氧呼吸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试剂和颜色的改变 还原性糖本尼迪特试剂 淀粉碘碘化钾溶液 油脂苏丹染液(橙黄色),比如什么叫对照实验、对比实验,提出假设、演绎假说法、模型建构、类比推理、离心法等等,在人教版中都有相应的介绍。但是浙科版却很少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浙科版比人教版少了一些“方法”的说明介绍,内容的删减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

4、: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已经不要求了。而且课本中也没有写入。所以只要讲主要元素、统一性和差异性就可以了。至于课本中的“分子”“离子”部分与化学课重复,可以不讲。 第二节无机物:在介绍水的时候只要能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至于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不作要求了。,探究历程的相关科学史内容有很大的删减。 如: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在浙科版中只是比较多的进行描述,质膜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而且是从生化的角度分析,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原人教版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如欧文顿、罗伯特森等实验,在浙科版的课本上只字未提。光合作用的相关的具体实验,也进行了删减。,5、教材栏目设计的改变,人教版:问题探讨、本节聚焦

5、、资料分析、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练习、实验、科学前沿、本章小结、自我检测、网点登录、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史话、知识链接、技能训练、与社会的联系、科学家的故事、模型建构、探究、想像空间、课外制作、学科交叉、科学技术社会、批判性思维、资料搜集和分析、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 浙科版:本章学习要点、本节要点、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演示、活动、建议活动、小资料、课外读等。,6、教材总体的区别,人教版:教材栏目比较丰富,版面设计比较新颖、活泼,设计了实验、探究、分析等多种活动,趣味性、启发性比较强,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也为教师建立创造性的教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条件。,浙科版:教材

6、版面、栏目比较简洁明了,内容选择和编排与课程标准对应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讲留下的知识“死角”比较少,内容呈现比较注意现在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特点,也比较接近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但稍感形式有些单一,可能会造成教师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材为教师建立创造性的教学留下的空间和条件可能与人教版比较稍少一些。,二、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和思考,贯彻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指导意见中明确不要求的东西,我们不讲。 指导意见中没有明确要求的内容,我们少讲。 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的内容,我们要不惜重墨,详细地讲。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帮助的我们

7、义无反顾地增加内容讲。,宗旨,困惑一、指导意见和教材衔接不好的地方,虽然在第三章的第四节中对线粒体的结构有所涉及,但如果要把线粒体的结构讲清楚必须要从P73讲到P76,还要进行提炼。因为这部分对结构的描述是比较散的,有的内容讲的还比较含蓄。,解决方法: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放在细胞质中进行讲解。 到细胞呼吸的章节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回忆。,困惑二、指导意见中前后不一致的情况。,2、教学建议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叶绿体”活动。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功能,“观察叶绿体”活动。教学中利用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及协同作用。

8、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解决方法:我们上课的时候把溶酶体的功能,按照书本上进行讲解,不拓展。,困惑三、具体的一些物质功能的描述,人教版: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

9、质,可以帮助人体低于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浙科版: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有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和细胞的“建筑”材料,如肌肉组织中就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有的蛋白质起着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如食物的消化必需要有消化酶;有的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参与对病原体的清除;有的帮助物质出入细胞,如细胞膜上的载体,等等。,解决方法:我们讲解蛋白质的功能的时候,用人教版的讲法,稍带浙科版。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 3、运输 4、调节作用 5、免疫功能,困惑四、同一个事物用多个名词描述的情况。,第二章第一节P25 、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我们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

10、细胞两大类。 第二章第四节P42、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等部分组成。 课本当中没有明确的说核膜也可以叫做核被膜。在教师教学用书上P43明确提出核膜又称核被膜,存在于真核细胞,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解决方法:我们上课的时候就是按照细胞膜和质膜的关系处理核膜和核被膜这两个概念,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名称都是正确的,可以通用。,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显微网架体系。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骨架;狭义的细胞骨架仅指细胞质骨架。关于其在细胞质中的定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细胞质骨架是细胞质基质的组成成分,而另一种观点是把细胞质骨架

11、看做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而排除在细胞质基质概念之外。,困惑五、不确定的一些理论。,解决方法:我们在讲的时候还是把细胞骨架放在了细胞器中进行讲解。因为在教师教学用书的27页中有这样的一张图解。,困惑六、对教材中改变的地方,解决方法:拿到课本之后最好能通读一遍,找出改变的名称。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还在拼命讲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呈砖红色沉淀;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虽然没有科学性的错误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前摄抑制。,名称的改变 ATP腺苷三磷酸 营养物质营养素 有氧呼吸需氧呼吸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试剂和颜色的改变 还原性糖本尼迪特试剂 淀粉碘碘化钾溶液 油脂苏丹染液(橙黄色),

12、困惑七、对指导意见中不要求的东西,第一章第一节分子和离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已经不要求了。而且课本中也没有写入。所以只要讲主要元素、统一性和差异性就可以了。至于课本中的“分子”“离子”部分与化学课重复,可以不讲。 第一章第二节无机物:在介绍水的时候只要能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至于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不要求了。 第三章第四节细胞呼吸: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三个名词概念及“细胞呼吸从糖酵解开始”、“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三部分内容不作要求。,解决方法:坚决按照指导意见进行教学,对这些内容我们只字不提。如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三个名词概念

13、及“细胞呼吸从糖酵解开始”、“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三部分内容作为课外读的内容,我们课堂上不讲。,思考:对指导意见一定要好好的研究,对一些不要求的内容和要详细讲解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浪费老师的精力;同时还加重学生的负担,耽误教学进度。,在浙科版中把很多人教版的科学史进行了删减。如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欧文顿、罗伯特森等实验,光合作用的相关的具体实验等,都进行了删减。,困惑八、相关科学史的介绍。,解决方法:我们在上的时候采用了人教版的科学史的内容结合浙科版的描述性内容进行上。如在讲质膜的结构模型的时候,我们还是采用了慈溪中学陈国老师的

14、课件,充分的体现科学家当时的探究历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通过科学史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很好的被调动起来。,一、对质膜结构模型的探索历程,时间: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细胞膜进行上万次的通 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E.Overton的推测:,资料卡片1:E.Overton 及其实验相关图片,膜中含脂质。,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B: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展开你的想像力,尝试画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中的排布方式?,A:磷脂分子是一种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

15、分子 , 磷酸 “头” 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其结构模型可用右图示之。,资料卡片2:磷脂分子结构,空气,水,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 实验:对血影的研究发现,他们用有丙酮抽提细胞 膜中的脂类物质在水面铺成单分子层,聚拢 后测得的总面积约是红细胞总面积的2倍。,资料卡片3:E.Gorter 和 F.Grendel 对血影的研究,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结论:,资料卡片4:,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根据实验现象,你对膜化学成分在种类上认识是否还有新的结论?,问题探

16、讨:,得出结论:,推测膜中可能还含有蛋白质等,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照射被检样品。由于电子与不同物质发生碰撞而产生不同散射度。由于蛋白质电子密度高,所以显暗带,磷脂分子则电子密度低呈亮带。,资料卡片5:,超薄切片技术获得的细胞膜照片,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的“单位膜”模型,认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三层静态统一结构。,电镜冰冻蚀刻(冰冻断裂)。标本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资料卡片6:,蛋白质镶嵌、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时间:1970年 人物:弗雷和埃迪登( Frye 和 Edidin ) 实验: 结论:

17、,资料卡片7:,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S. J. Singer & G. Nicolson ) 假说: 流动镶嵌模型,资料卡片8:,生物膜结构模型示意图,1、膜结构的基础脂双层。(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有的嵌入、有的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膜在结构特性上具有流动性,2、在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示?,小组讨论:,根据现象和已有知识提出假说或模型,建模的基本方法,困惑九:藻类

18、是否为低等植物?,P31: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P36:植物和藻类细胞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细胞器,称为质体。,P38:中心体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但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思考:根据吴国芳等编著的植物学第二版P3中图解,可以得到明确的提示藻类植物和菌类植物作为低等植物(无胚植物)。所以我们认为上述这样的描述是值得探讨的。,解决方法:上课的时候我们是按照课本上的描述进行讲解,同时告诉学生藻类为低等植物,课本中那样描述是为了强调。而不是说藻类不属于植物。,困惑十:蓝细菌是否就是蓝藻?,陈阅增主编的普通生物学P528中有这么几句话:蓝藻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这和真核细胞一样,但也

19、含有胞壁酸这又是细菌的特点。蓝藻没有叶绿体,只有分布在细胞质中的类囊体,这和光合细菌分散的载色体相似。 由上所述可知,蓝藻的一些重要特征和细菌是一样的,因此很多人主张蓝藻应是细菌中的一类,故蓝藻又称为蓝细菌。,P4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其质膜向内折叠成好几层,并且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这些膜就是蓝细菌的光合膜。,结论:所以浙科版中提到的蓝细菌就是我们平时在讲的蓝藻。,如果上网查的话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困惑十一、一句话,浙科版: P1 1、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所有活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的,因此生物体都有共同的结构单位,人教版:P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像病毒那样没

20、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原人教版:P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思考:所有活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的,这半句话包括了病毒这种生物,因为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细胞的产物;后半句生物体都有共同的结构单位。应该没有包括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把病毒这种生物放在合适的位置。,指导意见 相关说明,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第二节 无机物,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第一节 细胞概述,第二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第三节 细胞质,第四节 细胞核,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三节 酶,第四节 细胞呼吸,第五节 光合作用,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第一节 细胞增殖,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上课必备六本书 一、教材(浙科版、人教版) 二、指导意见 三、新课程标准 四、教师教学用书 五、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编著),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